首页 > 试题

氨气的电子式

更新时间:2022-11-14 07:08:28 阅读: 评论:0

可爱寒假计划表图片-岁寒三友的诗


2022年11月14日发(作者:荼蘼的意思)

高中化学《氨气》教案设计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都明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

渔”的道理。但如何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作为主体,积极主动的去探

索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动手、创新等能力,仍是目前

困扰我们教师的一大难题。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化学教师,我很想让

每一堂课都能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体验探究过程,以激发学生的

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效率,

我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也遇到了很多的困难,有时会觉得心

有余而力不足。现我以《氨气》的教学为例,与各位老师共同探讨。

在上课前一天,我给同学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从氨气的化学

式NH3,你能知道氨的哪些性质?提示他们可从化学键理论、分子结

构、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氧化还原规律等方面入手探究,并尽可能

设计实验来验证这些性质。课堂上同学们分组讨论,气氛热烈。对于

一些浅显的性质同学们比较容易推出来,如

有同学可能以前见过闻过氨气,提出氨气在常温下为气态,有

刺激性气味。这时我给每个小组发一只装满氨气的试管,依次传下去,

让他们看一看,闻一闻。一些农村的学生兴奋地说,与化肥碳铵的气

味一样,有反应快的同学马上说是碳铵分解为NH3了。这时气氛很活

跃,有同学想知道碳铵是什么,有同学说谁想打磕睡就给他闻氨气,

等等。

(2)从氨气的化学式NH3知,其摩尔质量为17g/l,,氨气的密

度比空气小,标况下密度为0.771g/l,所以同学们推出氨气可用向

下排空气法收集。这是旧知识的运用,不错。

(3)有同学从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的知识推出NH3的稳定性强

于CH4、PH3、弱于H2O、HF。能学以致用,很好。

有同学从化学键的知识推出NH3的电子式为,但分子结构不会

分析。我提示N原子有一对电子没有被共用,那三个N—H键会不会

分布成正三角形,完全对称呢?学生答不会?那请推测NH3可能为极

性还是非极性分子呢?我在前面已讲过这个知识,所以学生很容易推

出为极性分子。我继续引导学生思考,既然NH3为极性分子,那它在

水中的溶解度如何呢?学生马上想到,NH3易溶于水。如何用实验来

证明呢?有同学说,将装满NH3的试管倒置在水槽中,观察水面上升

的高度。这时我给同学们演示书上的“喷泉实验”。学生在一刹那对

实验的“动感”现象和鲜明的“色差”现象发出一阵惊叹。学生的求

知欲被激发,思维能力也活跃起来。由喷的现象极易想到瓶内气体的

压强急剧减小,而证明了NH3极易溶于水;由“无色变红色”的现象,

也顺理成章的认识到NH3的水溶液为碱性。我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

NH3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氨水的性质。为了加深学生对“NH3+H2O

≒NH3.H2O≒NH4++OH-的理解,我给每个小组发一瓶氨水,让他们

打开瓶塞,闻到其强烈的刺激性气味,认识NH3.H2O的不稳定性,理

解第一个“≒”的含义。然后进一步提出在实验室如何用浓氨水来制

取氨气。学生很容易想到将浓氨水加热即可。有个别同学提出在浓氨

水中加入固体NaOH,,虽然不能从平衡移动的知识来解释,但他知道

固体NaOH,溶于水要放热。我再让学生从OH-的浓度增大来理解第二

个“≒”的含义。这样从NH3的结构推到物理性质再到化学性质层层

递进,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从NH3的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可推知NH3有还原性,可与O2、

F2等氧化性的物质反应。这时我引导学生从氧化还原的规律写出NH3

分别与O2、Cl2、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前面的几个性质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和老师的引导下能一步步的

理解和接受,但NH3还有哪些性质呢?我提示学生NH3的结构中N原

子还有一对电子没有被共用,而H+的核外没有电子,当两者相遇时,

如何使它们都能达到稳定结构。学生可从配位键的角度来理解NH3与

H+结合成NH4+的过程,从而认识到NH3能与酸反应成盐,进一步认

识NH3是碱性气体。我准备了一瓶浓盐酸,一瓶浓流酸,一瓶浓氨水,

和红色石蕊试纸。先让学生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浓氨水瓶口上

方,观察变蓝的现象。再分别将蘸有浓盐酸、浓流酸的玻棒与蘸有浓

氨水的玻棒靠近,观察现象,从而领会挥发性的酸与氨气在空气中相

遇才产生白烟。最后学生总结氨气如何检验。这样从结构推出性质,

再用实验来证明,学生好理解,印象深刻。

(7)学生没有学过氢键,我从共用电子对的偏移及原子半径大

小补充了NH3与NH3、NH3与H2O之间有氢键的形成,理解NH3易液

化,易溶于水。这样让学生对NH3有全面的了解。

我这节课的设计思路是;由氨气的结构推出它的性质,再用实

验来证明它的性质,最后由性质联系它的用途。这样层层推进,学生

便于理解和接收。另外,我想通过让学生自主参与的过程,培养学生

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让他们学会学习。同学们觉得较

轻松地掌握了重难点知识,且学到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效果较好。但我觉得最大的几个问题是:

时间不够。大纲要求的一节课内容,至少要2节课才能完成。

若再将喷泉实验引申和归纳,则需3节课。

对于优生源的班级开展探究式学习还可以,对于基础较差、条

件艰苦的偏远山区的学生开展起来很困难。

课堂上同学们有时会因为某个问题一直深入讨论,或扯到其它

不相干的问题上,难回到我们这节课的主题上来。从而浪费课堂时间,

重点不突出,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我在设想,如果我每节课都尽量让学生主动探索学习,讨论学

习,教师最后再归纳、总结、补充,从长久来看,学生会在探究知识

的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取科学的方法,逐步形成终生学习的意

识和能力,正是素质教育的体现。但由于时间限制,做题少了,训练

少了,复习少了,讲评少了,短期的教学成绩肯定会受影响,而现在

对教师的考核唯分数为高,教师如何体现自身的价值?如何把握“探

究程度”与“知识点落实”两全其美的度?

内容仅供参考

本文发布于:2022-11-14 07:08: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601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悉以咨之
下一篇:toblood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