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跨越式跳高》教案
小学体育《跨越式跳高》教案1
一、遵循教育规律,感受实实在在。
在课的准备部分设计了队列队形练习和图形跑及“沿线追拍”的游戏。队列队
形的练习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课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口令同时,袁老
师跑动到队列的各个方位,观察学生的行为情况,及时对学生的情况进行简单的小
结,提高学生对学习的要求。在图形跑的游戏中,老师身先士卒,在队伍最前面带
领学生一起,每个学生都积极配合,效果非常的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
达到了热身的目的。基本部分共分成三步。
一是过高低竿,
二是过平行竿,
三是过高度不等的平行竿。
这样设置使教学循序渐进,让学生在快乐有趣中学习跨越式跳高,使全部学生
掌握跨越式跳高动作,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
二、用问题引导课堂走向。
在袁老师的课堂中,我们不难看到,老师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老师在
授课中及时指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怎样跳身体才避免碰到横杆;跨越式跳高的动作
关键,如何才能跳得又高又好学生通过动体――动脑――实践――体验,主动探
究,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方式更主动,更积
极,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思维更活跃。学生玩的高兴,学得开心,不知不觉的掌
握了跨越式跳高的动作。
三、巧妙设置,环节清晰。
在袁老师的课堂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练习的激情,但是丝毫看不出雕琢的痕
迹,源于教师在课前认真的进行了学情分析和课堂预设。教师在各个环节的衔接上
的“行云流水”确实是我学习的榜样。在准备活动的小游戏“沿线追拍”的游戏
中,老师安排被追到的学生就可以拿放在旁边的橡皮筋,然后自由组合跳橡皮筋。
这段时间,让已经退出游戏的学生能够很快转移学习关注,不会因此停留下来,更
妙之处在于,学生取到的橡皮筋就是接下来的环节中必不可少的练习器具,减少了
摆放取材,取收^器木才的时间。真是一石二鸟啊!其次,教师在课堂中的分组看
似有点混乱,但是这个组一旦分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直接散开。事实证明,
主教材的学习和游戏的进行都是以这次的分组情况定下来的,没有过多的调集队
形,为能够高效练习提供了保障。
四、不同层次学习,体验快乐。
面对跨越式跳高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来看是严重参差不齐的。袁老师在教学
中进行了分组选择高度练习环节,应该是对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受益的举措。学生自
己选择高度,这样可以使学生的发展既有共同特点,又有不同层次,有利于教师区
别对待,因材实教。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倡导同学之间互教互学,互相帮助,既培养
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能力,又使他们的求知动机和自我表现动机得到展示,促使学
生主动全面发展。
以下是我的对于这堂课的一点建议:
一是教师在课堂中的随意性较大。教师在为学生分组的时候消耗的时间比较
长,共计45″。这对于分秒必争的课堂是非常不利的。究其原因就是老师在进行
分组前对学生的要求讲的不够仔细。而且分组之后没有为每一组划定区域,只是用
口头语言指挥各个小组在老师随意指向的地方进行练习,导致后面的分组轮流练习
的时候小组间人员就发生身体的碰撞和摩擦。教师应该事先做好场地、^器木才的
安排。教师随意性大也是造成学生学习纪律性差的一个起因。
二是教学重难点突破的手段不是很明显。本节课中学生的问题提出来的非常的
到位,之后教师经过了讲解和示范,学生由于小组间的距离并不是均匀,加之本班
的人数较多,很多的学生对于教学的重难点根本就没有听清楚。在接下来长达六分
钟的练习中,学生分小组依次练习,但是对于“摆动腿上抬过竿、两腿依次过竿、
轻巧落地”的重点不是很清楚,只是顺着小组的大部队前移,一次次去过,怎样改
进就不得而知了。这对于学生技术动作的学习和定型都是有影响。建议先安排分解
动作的辅助练习再过渡到完整动作的全过程练习。
袁老师的课堂是快乐的,学生的学习是激情四射的,这样的课堂又有哪个学生
给你会不喜欢呢?
小学体育《跨越式跳高》教案2
学习内容:跨越式跳高;
学习目标:1、懂得跳高的关键是起跳迅速有利,尽量使身体向上腾起;2、
能改进起跳技术,做到起跳迅速有力,身体尽量向上腾起;3、乐于重复练习,具
有坚毅果断、努力进取的精神;
教学步骤:
一.组织学生整队
1、体委整队;
2、师生问好,宣布课的内容;
3、学生自编徒手操练习;
4、组织学生进行步步高游戏;
组织队形:四列横队、圆圈练习
二.跳跃:跨越式跳高
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原地向上摆腿,原地跨越式跳高,助跑3~5步起跳摆腿等练习;
2、教师讲解、示范确定起跳点及丈量助跑距离的方法,(助跑节奏要稳定,
起跳点要踏准)
3、组织学生尝试性越过一定高度橡皮筋的练习;
4、请做的好的学生进行表演,教师及时讲评;
5、组织学生分组继续练习;
6、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专门设立一小组降低高度进行练习;
学生活动:
1、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各种辅助性的练习;
2、观察教师的示范,学会丈量助跑距离的方法;
3、观察同学的表演,通过教师的讲评,能找出自己的缺点;
4、学生继续练习,对动作加以改进和提高;
5、设立互帮小组,让“有困难的学生”尽快掌握动作要领;
组织队形:散点、小组练习
三.学生自练
学生用自己准备好的橡皮筋,按能力的不同进行分组练习,争取更好的.成
绩,为小组比赛做好准备。
组织学生跨越式跳高的比赛。(小裁判根据高度和技术掌握的情况进行打
分),教师及时讲评。
四.游戏:互挤出圈
教师活动:
1、请四个同学当助手讲解、示范游戏的规则和方法;
2、组织学生常尝试性练习,并组织学生交流;
3、带领学生分组游戏,鼓励学生向强者挑战;(注意安全)
学生活动:
1、仔细观察示范的过程,认真听讲,理解游戏的规则和方法;
2、在组长的带领下,自我体验游戏的过程,针对问题,积极讨论,积极发
言;
3、积极参加游戏,战胜本组同学的同时,能勇敢向其他组挑战;
组织队形:8个圆圈
五.整理放松
1、教师播放音乐,学生围成圆圈进行放松;
2、教师小结,归还器材;
-
小学体育《跨越式跳高》教案3
学习内容:跨越式跳高;
学习目标:
1、懂得跳高的关键是起跳迅速有力,尽量使身体向上腾起;
2、通过本次课85%的学生能做到起跳迅速有力,身体尽量向上腾起;
3、乐于重复练习,具有坚毅果断、努力进取的精神;
一、准备部分
1、体委整队;
2、师生问好,宣布上课的内容;
3、学生自编徒手操练习;
4、组织学生进行步步高游戏;
组织队形:四列横队、圆圈练习
二、基本部分
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原地向上摆腿,原地跨越式跳高,助跑3~5步起跳摆腿等练习;
2、教师讲解、示范确定起跳点及丈量助跑距离的方法,(助跑节奏要稳定,
起跳点要踏
准)
3、组织学生尝试性越过一定高度橡皮筋的练习;
4、请做的好的学生进行表演,教师及时进行指导;
5、组织学生分组继续练习;
6、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专门设立另一个小组降低高度进行练习;
学生活动:
1、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各种辅助性的练习;
2、观察教师的示范,学会丈量助跑距离的方法;
3、观察同学的表演,通过教师的讲评,能找出自己的缺点;
4、学生继续练习,对动作加以改进和提高;
5、设立互帮小组,让学困生尽快掌握动作要领;
四、游戏:喊数抱团
教师活动:
1、请四个同学当助手讲解、示范游戏的规则和方法;
2、组织学生尝试性练习,并组织学生交流;
3、带领学生分组游戏,鼓励学生向强者挑战(要注意安全)
学生活动:
1、仔细观察示范的过程,认真听讲,理解游戏的规则和方法;
2、在组长的带领下,自我体验游戏的过程,针对问题,积极讨论,积极发
言;
3、积极参加游戏,战胜本组同学的同时,能勇敢向其他组挑战;
五、结束部分
1、教师播放音乐,学生围成圆圈进行放松;
2、教师小结,归还器材;
3、布置课后作业。
4、师生再见。
小学体育《跨越式跳高》教案4
教材分析
三~四年级:初步学会跨越式跳高的动作方法,助跑起跳连贯不停顿。
五~六年级:助跑和起跳结合紧密,节奏清楚,过杆动作协调。助跑节奏逐渐
加快,助跑和起跳结合紧密,过杆动作协调,落地平稳。跨越式跳高,从技术角度
讲已经落后了,但它的动作简单易学,是小学阶段跳跃教材的主要内容。跨越式跳
高3~6年级重复出现,所以三年级教学要求不要太高,应把助跑、起跳作为重点,
但儿童肌肉力量和身体协调性较差,往往起跳力量不足,身体腾起后很快下降,出
现压杆现象。因此,在教跳高技术的同时,适当安排发展跳跃能力的练习。
教师不宜过早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放在过杆的高度上,以免影响学生掌握基本
功,随着动作地掌握,逐渐提出高度上的要求。通过教学让学生初步学会跨越式跳
高的方法,体会助跑与起跳相结合的技术动作,发展学生的下肢力量、弹跳力和身
体协调性。
学情分析
1、初学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做诱导性的辅助练习。如:两腿依次摆过斜放的
横杆或皮筋等。(主要目的是体会两腿依次过杆的动作)
2、原地或跑动跨过不同高度的皮筋。(主要目的是体会两腿依次过杆动作)
3、原地或上步摆腿练习。(主要目的是体会摆动腿带动髋关节向前上方摆
动)
4、助跑几步,单脚起跳后摆动腿的脚尖或头、手触悬挂的球等。(主要目的
是体会助跑与起跳的衔接动作)
5、学生自由选择助跑方向,做尝试性起跳过杆练习,教师帮助确定起跳腿。
6、3~4步助跑起跳过杆练习。(主要目的是初步体会完整的动作,体验动作
感觉)
7、教会学生丈量步点。
8、用5~7步(或双数步)助跑做完整动作练习。
教学目标
1、学会跨越工跳高的方法。
2、增强学生的弹跳力,以及灵敏、速度、协调等身体素质的发展,培养学生
勇敢果断和克服困难等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起跳
教学难点:过杠技术
教学内容
(一)准备部分
1、体育委员整队,检查人数,
2、师生问好,宣布本课内容。
3、广播操
(1)踢腿运动8×8
(2)全身运动8×8
(3)跳跃运动8×8
(二)基本部分
跨越式跳高
动作:
(1)从侧面助跑,助跑方向与横竿的夹角在45°左右,左(右)脚是有力脚
(踏跳脚)从右(左)侧助跑,助跑距离约4―5米,助跑速度逐渐加快,助跑最
后一步要大些,在距离横竿投影约三四脚的地方,用有力脚踏跳,踏跳腿稍屈膝,
先以脚跟着地,过渡到全脚掌,再以前脚掌迅速蹬地同时摆动腿向前上方摆起,两
臂随之上摆上体前倾,使大腿靠近胸部,当摆动腿摆至横竿上时,即稍内旋,踏跳
腿完成踏跳动作后,迅速离地方向上摆起两腿相继过竿。
(2)落地时摆动腿先着地,踏跳腿跟着落地,两腿相应做弹性屈膝,缓冲平
衡。男女各一组,由队长负责学生纪律。
步骤:
(1)教师讲解并示范
(2)将横杆放成斜坡学生做跨越动作
(3)先将横杆放得低一些,让学生练习原地跳起(踏跳脚站立踏跳点上)和
上一步踏跳胡跨越过横杆的动作
要求:
(1)有较明显的用力蹬地腾起胡动作,不是单体胡跨越过竿。
(2)把横竿适当地升高,做做助跑三、五步踏跳跨越过横竿的动作缓慢的动
作。
(三)结束部分
教法
1、集合整队
2、放松:广播体操之整理运动
3、总评本课的内容,学习前翻滚
场地器材1、两块平整的场地
2、跳高架杆二套
3、垫子二块
小学体育《跨越式跳高》教案5
教材分析
跨越式跳高是小学阶段教材的重要内容,占有相当的比例,教学中也占有十分
重要的地位。五年级安排跨越式跳高练习,它是以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为依据
的,这个时期骨骼弹性好,关节活动范围不太大,神经灵活性高、反应快,容易接
受、学会新的动作。因此,五年级阶段是发展弹跳素质的较好时期。
学情分析
1、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是比较
有效的学习者分析的测量手段。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
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
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
教学目标
1、积极参与体育课的学习并利用已有的场地器材练习跨越式跳高的过杆技
术,绝大多数学生能跨越横杆。
2、发展弹跳、灵敏、协调等综合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3、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果断、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树立勇于战胜困难和
挫折的信心,战胜自我、超越自我,体验成功的乐趣,促进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体会摆动腿过竿后内旋并下压。
难点:移髋
教学过程
一、课堂常规
(一)体育委员整队,清查人数。
(二)师生问好。
(三)宣布课的内容,任务。
(四)安排见习生,检查运动服装。
二、准备活动:
1、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
2、音乐伴奏:《兔子舞》
方法:随着音乐的节奏,左脚侧摆两次,右脚侧摆两次,前进一次,后退一
次。按照上面的顺序,循环进行。
跨越式跳高
1、分组进行练习单脚跳(左右跳)、双脚跳(左右跳、前后跳)、两腿交叉
跳
3、一人拿杆,杆一头占地学生跨过
2、每组取一根竹竿单足跨竹竿摆动腿稍屈膝与横杆平行前摆。当摆动腿升至
横杆上方时伸直,起跳腿放松下垂。当身体重心越到最高点时摆动腿过杆并内旋下
放,同时起跳腿外旋上提,上体适当前倾并稍向起跳腿方向扭转,使臀部顺利移过
横杆,起跳腿过杆后,摆动腿与起跳腿一次落地并缓冲。
小学体育《跨越式跳高》教案6
教学目标
进一步掌握跨越式跳高的技术环节,重点改进助跑与起跳相结合的技术,发展
灵敏、协调和弹跳等能力,培养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克服困难和勇于进取的
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助跑有力,节奏清楚,助跑和起跳结合紧密,过杆动作协调。
教具准备
1、多媒体电脑;2、CAI教学软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利用CAI课件“跨越式跳高简图”引入。
利用CAI课件展示跨越式跳高的完整动作和分解动作。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跨
越式跳高助跑、起跳、空中姿势和落地四个技术环节。
学生思考回答①跨越式跳高由那四个技术环节构成?②重难点是什么?
利用CAI课件展示和解说跨越式跳高的动作要领。
利用CAI课件展示和解说跨越式跳高的分解动作要领。
设疑:跨越式跳高采用什么方向助跑?
设疑:跳高技术是由那四个阶段组成?
设疑:起跳腿怎样用力起跳?
设疑:摆动腿怎样用力向上方摆起?
设疑:腾空过杆怎样落地?
腾空过杆瞬间怎样转体、转髋?
以上问题在教师的引导和CAI课件展示下,学生回答。
总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由易到难,逐渐提高的要求。教学中,指出学生
那些动作是正确的那些动作是容易错误的。在实际的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写练
习的积极性,运用多种练习时,发展学生的弹跳力身体素质不过分强调技术细节动
作。
本文发布于:2023-01-30 02:47: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5983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