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桑》原文、翻译及赏析
古籍,是指未采用现代印刷技术印制的书籍。图书在古代称作典
籍,也叫文献,兼有文书、档案、书籍三重意义。随着时间的进展,
将记事类文件加以编排,供人阅读,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陌上
桑》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陌上桑》原文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
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
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
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
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
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
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罗敷前致词:“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
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
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
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
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陌上桑》译文
太阳从东方升起,照到我们秦家的楼房。秦家有位美丽的少女,
本来取名叫罗敷。罗敷很会养蚕采桑,(有一天在)城南边侧采桑。
用青丝做篮子上的络绳,用桂树枝做篮子上的提柄。头上梳着倭堕髻,
耳朵上戴着宝珠做的耳环;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绸做成下裙,紫色的绫
子做成上身短袄。走路的人看见罗敷,放下担子捋着胡子(注视她)。
年轻人看见罗敷,脱掉帽子整理仪容。耕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犁地,
锄地的人忘记了自己在锄地;回来后互相埋怨生气,只因为观看罗敷。
太守乘车从南边来了,拉车的五匹马停下来徘徊不前。太守派遣
小吏过去,问这是谁家的美女。小吏回答:“是秦家的美女,本名叫
罗敷。”太守又问:“罗敷年龄多大了?”小吏回答:“二十岁还不
足,十五岁略微有多。”太守令小吏问罗敷,“愿意一起坐车吗?”
罗敷上前回话:“太守你多么愚蠢!太守你本来有妻子,罗敷我
本来有丈夫。(丈夫当官)在东方,随从人马一千多,他排列在最前
头。凭什么识别我丈夫?骑白马后面跟随小黑马的那个大官就是,用
青丝拴着马尾,那马头上戴着金黄色的笼头;腰中佩着鹿卢剑,宝剑
可以值上千上万钱,十五岁在太守府做小吏,二十岁在朝廷里做大夫,
三十做皇上的侍中郎,四十岁成为一城之主。他长得皮肤洁白,疏朗
朗略微长一点胡须;他轻缓地在府中迈方步,从容地出入官府。(太
守座中聚会时)在座的有几千人,都说我丈夫与众不同。”
《陌上桑》赏析
全诗共分三解。解为乐歌的段落,本诗的乐歌段落与歌词内容的
段落大致相合。第一解从开始至“但坐观罗敷”,主要叙述罗敷的美
貌。第二解从“使君从南来”至“罗敷自有夫”,写太守觊觎罗敷容
姿,要跟她“共载”而归,遭到罗敷严辞拒绝。第三解从“东方千余
骑”至结束,写罗敷在太守面前夸赞自己丈夫,用意在于彻底打消太
守的邪念,并让他对自己轻佻的举止感到羞愧。
诗人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貌美品端、机智活泼、亲切可爱的女性形
象。一般来说,人们认识一个人,总是先识其外貌,然后再洞达其心
灵。《陌上桑》塑造罗敷的形象也依循人们识辨人物的一般顺序,在
写法上表现为由容貌而及品性。罗敷刚出现,还只是笼统地给人一个
“好女”的印象,随着叙述的展开,通过她服饰的美丽和路人见到他
以后无不倾倒的种种表现,“好女”的形象在读者眼前逐渐变得具体
和彰明。第二、三解,诗人的笔墨从摹写容貌转为表现性情,通过罗
敷与使君的对话,她抗恶拒诱,刚洁端正的品格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从她流利得体,同时又带有一点调皮嘲弄的答语中,还可看出她禀性
开朗、活泼、大方,对自己充满自信,并且善于运用智慧保护自己不
受侵害。当然这只是大致的概括,事实上,作品在这方面也不乏灵活
的安排。如第一解虽然主要写容貌,“罗敷喜蚕桑”则又表现出她热
爱劳动的良好品质;第二、三解虽然主要揭示她内心情感,但第二解
使君立马踟蹰不前,分明又暗中映显出罗敷美貌丽态的魅力,第三解
罗敷夸扬丈夫姿容,与一解总述罗敷美好“遥对”(张玉谷《古诗赏
析》卷五),不正可以见到罗敷本人的倩影吗?诗人笔下的罗敷品貌
俱美,从而赋予这一艺术形象更高的审美价值。读完全诗,人们对罗
敷的喜爱比起诗中那些忘乎所以的观望者的态度来更加深厚真挚,因
为他们还仅仅是为罗敷的容貌所吸引,读者却又对罗敷的品格投以敬
佩。从这一意义上说,《陌上桑》与《诗经·硕人》在摹绘美人的形象
方面,其区别不仅在于具体手法的不同(这一点下面还会谈到),还
在于它由比较单纯地刻画人物的'容貌之美进而达到表现性情之美,这
后面一点显然在文学形象的创造史上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陌上桑》在写作手法方面,最受人们称赞的是侧面映衬和烘托。
如第一解写罗敷之美,不用《硕人》直接形容具体对象容貌的常套,
而是采用间接的、静动结合的描写来暗示人物形象的美丽。先写罗敷
采桑的用具和她装束打扮的鲜艳夺目,渲染服饰之美又是重点。“青
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
绮为上襦。”这些诗句一字不及罗敷的容貌,而人物之美已从衣饰等
的铺叙中映现出来。前人评汉乐府《江南》诗句“莲叶何田田”,说:
“不说花偏说叶,叶尚可爱,花不待言矣。”张玉谷《古诗赏析》卷
五。这话也可以被运用来说明本篇上述诗句的艺术特点。更奇妙的是,
诗人通过描摹路旁观者的种种神态动作,使罗敷的美貌得到了强烈而
又极为鲜明、生动的烘托。“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
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而人类对异性美(尤其是在形貌方面)就更为敏
感,同时也会表现出更高的热情。这些男性旁观者为罗敷深深吸引,
乃至有意无意地做出一些想取悦罗敷的举止,正说明他们看到罗敷时
激动不宁的心情和从她身上获得的审美满足。借助于他们的目光,读
者似乎也亲眼饱睹了罗敷的面容体态。这样来塑造人物形象,比借助
比喻等手段正面进行摹写显得更加富有情趣;而且由于加入了旁观者
的反应,使作品的艺术容量也得到了增加。这是《陌上桑》为描写文
学形象提供的新鲜经验。
除了从侧面摹写形象外,本篇还善于从侧面表达意图,这主要是
指第三解罗敷夸夫的内容。对这段内容,人们有两种理解:一种认为
诗中“夫婿”是罗敷实指其夫,另一种意见是罗敷虚设一夫,更有人
断定这一段是诗中的糟粕。“夫婿”究竟是实指还是虚设,这是弄不
明白的问题,不过这并不重要。重要的倒是应该弄清楚:罗敷当时为
何要讲这番话?意图何在?她集中夸赞自己丈夫的尊贵和美好,这显然
是有明显的针对性。因为调戏她的是一位怀有特殊优越感的太守,罗
敷说自己丈夫尊贵,则使其优越感变得可笑;又因为太守看中她的是
美色,罗敷说自己丈夫美好,实际上是说只有丈夫才可以与自己相配。
罗敷这段话句句夸夫,而客观上又句句奚落太守,这正是全诗侧面写
法的又一次运用。诗歌的喜剧效果主要也是从这里得到体现的。第三
解在整篇作品中不是可有可无,更不是什么糟粕,而是诗篇的有机构
成。
幽默风趣是《陌上桑》明显的风格特点。如写旁观者见到罗敷时
不由自主地表现出来的种种神态,十分好笑,而又无不是乡民的真趣
流露。又如罗敷讲自己的年龄,“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口齿
伶俐,而又暗带调皮,“颇”字尤见口角语态之妙。最后一段罗敷盛
夸夫婿,使眼前那位听着的太守感到通身不自在,羞愧难状。这一寓
严肃的主题于诙谐的风格之中的优秀诗篇,体现了乐观和智慧,它与
《孔雀东南飞》《东门行》等体现的悲慨和亢烈相比,代表着汉乐府
又一种重要的艺术精神。
《陌上桑》的语言带有明显的藻采化倾向,主要是反映在第一和
第三节中。这些构成了本篇统一的叙述风格。
本文发布于:2023-01-30 02:26: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5974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