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香雪

更新时间:2023-01-30 01:32:05 阅读: 评论:0

安徽万友测试卷答案-country复数


2023年1月30日发(作者:冬天的雪)

《哦,香雪》教学设计

【素养目标】

1.了解文章写作的历史背景,理解小说折射出的时代信息,把握主旨和主题。

2.品读小说的语言美,赏析小说主人公“香雪”的形象特征。

3.鉴赏文章的艺术手法,体会拟人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

1.结合时代背景,准确把握小说的主旨。

2.鉴赏文章的语言美、人物美和艺术美。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青春之美,在人的一生中是弥足珍贵的。尤其是那份对新鲜事物天生的好奇,对美好发

自内心的追求。那么,在改革开放之初,在那个百废待兴的时代,当时代变革的号角吹响在

一个闭塞的小山村的时候,又将会发生些什么呢?今天,让我们一齐走近--《哦,香雪》。

二、知人论世

1.了解作者—铁凝

铁凝,原姓屈,女,1957年9月生于北京,祖籍河北赵县。父亲是著名画家铁扬,原

名屈铁扬,父为油画及水彩画家,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母亲是声乐教授,毕业于天津音乐

学院。铁凝为长女。1975年于保定高中毕业后到河北博野农村插队,1979年回保定,在保

定地区文联《花山》编辑部任小说编辑。自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至今已发表文学作品约

150余万字。

主要作品:

长篇小说《玫瑰门》、《无雨之城》、《大浴女》、《笨花》;

中篇小说《麦秸垛》、《对面》、《午后悬崖》、《永远有多远》、《没有纽扣的红衬衫》;

短篇小说《哦,香雪》、《孕妇和牛》、《马路动作》、《安德烈的晚上》

以及散文、电影文学剧本等百余篇、部,300余万字。

作品曾6次获包括“鲁迅文学奖”在内的国家级文学奖;另有小说、散文获中国各大文

学10余项。由铁凝编剧的电影《哦,香雪》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大奖,以及中国电影

“金鸡奖”“百花奖”。部分作品已译成英、俄、德、法、日、韩、西班牙、丹麦、挪威、

越南等多国文字。

【人物轶事】

心有一杆秤

对于认定的事,铁凝有自己的想法和坚持。比如她放弃上大学、放弃当兵,比如她对婚

姻的执著等待,尽管回忆起当初放弃继续深造的选择,铁凝还会有一丝落寞。“我觉得人

在年轻的时候不管用什么方式,还是应该尽可能系统地多掌握一些对你至关重要的知识。学

问当然是要用一生去补充和积累的,但基础知识还是要打牢。”但正是因为当初的选择,铁

凝才能成为我眼前的作家铁凝。

2.了解写作背景

文化大革命时期,政治性、阶级性成了人唯一属性和文艺批评的唯一标准,人道主义完

全被驱逐出文艺创作的领域。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人道主义才又在中国兴盛起来。铁凝的小

说《哦,香雪》正是产生于这个时候,小说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

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和喜悦。

3.了解铁凝的写作风格

早期作品描写生活中普通的人与事,特别是细腻地描写人物的内心,从中反映人们的理

想与追求,矛盾与痛苦,语言柔婉清新。

1986年和1988年先后发表反省古老历史文化、关注女性生存的两部中篇小说《麦秸垛》

和《棉花垛》,标志着铁凝步入一个新的文学创作时期。

1988年还写成第一部长篇小说《玫瑰门》,它一改铁凝以往那和谐理想的诗意境界,透

过几代女人生存竞争间的较量厮杀,彻底撕开了生活中丑陋和血污的一面。

三、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一)预习检查:

1.明确字音

皱褶

(zhě)吮

吸(shǔn)怂恿

..

(sǒngyǒng)

娇嗔

(chēn)辗轧

..

(niǎnyà)搡

(sǎng)

窸窸

窣窣

(xīsū)隧

道(suì)搅

乱(jiǎo)

惆怅

..

(chóuchàng)笨拙

(zhuō)凛冽

..

(lǐnliè)

2.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昂首阔步:仰起头,迈着大步向前。形容精神振奋,意气昂扬。

五彩缤纷:表示颜色繁多,色彩绚丽,十分好看的样子。

喜怒哀乐:泛指人的各种不同的感情。

窸窸窣窣:形容摩擦等轻微细小的声音。

理直气壮:理由充分,因而说话有气势。

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

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通常是不好的事)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二)初读课文:

【思考1】概括故事情节,给课文划分层次。

明确序幕:第1-3自然段,交代小山村迎来了火车的故事背景。

开端:第4-61自然段,姑娘们等待火车、迎接火车时,看到的人、发生的事儿。

发展:第62-69自然段,香雪准备鸡蛋,登上火车,换取铅笔盒。

高潮:第70-77自然段,香雪得到铅笔盒后,独自下车后的心理变化。

结局:第78-82自然段,香雪深夜返回,与姐妹相遇。

【思考2】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明确文章以“火车”和“铅笔盒”两个物象作为线索,讲述乡村生活的改变、乡村姑娘

的改变。

四、文本研究

【思考1】试分析小说标题的效果。

明确小说的标题清新别致,既点出小说的主人公“香雪”,同时,这个“哦”又以抒情性、

咏叹式的笔调,表达了对香雪的肯定和赞美,进而为我们描绘了一群美丽乡村少女的美好形

象,也具有设置了悬念,引发读者思考,增强阅读兴趣的作用。

【思考2】文章第一部分有什么作用?

明确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台儿沟。描写了台儿沟的地理环境,偏僻、贫弱。引出核心

事件,火车修进了小山村,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和背景,为下文讲述围绕火车发生的故事

做了铺垫。

【思考3】分析物象

(1)“大山”“火车”象征了什么?

明确“大山”象征着封闭、传统;“火车”象征着开放、现代。

(2)开头写火车进入村庄,有什么寓意吗?火车开进台儿沟之后,给那里的生活带来了什

么变化?

明确火车进村代表着现代文明对小山村的冲击,给台儿沟带来的变化是人们有了各种各

样的新追求。

(3)“铅笔盒”象征着什么?

明确铅笔盒是文化和知识的象征,是现代文明的象征。对香雪来说,就像黑夜中一盏闪

亮的灯,使她在追求知识、追求文明的道路上勇敢前进。香雪对铅笔盒的追求,就是对文明

的追求,能够主动追求文明和进步,才是她身上智慧因素的觉醒。从她身上,可以显示强烈

的时代意义。

【思考4】分析情节

(1)第21段:“你们城市里一天吃几顿饭?”香雪也紧跟在姑娘们后边小声问了一句。

①试分析其中意蕴。

明确“小声”,一方面体现她的性格原本文静、不爱说话;另一方面也体现了香雪的自

卑感。联系上下文,小说还穿插了另外一些细节——在学校里,镇上的同学反复问香雪一

天吃几顿饭,并对香雪一天只吃两顿饭表示嘲笑与挖苦,对此,香雪心里烙下了深刻的印记

——她“明白了台儿沟是多么贫穷”“她第一次意识到这是不光彩的,因为贫穷”。因此

当她看到火车上来自大城市的人们时,自然想了解大城市人们的生活方式。

②香雪的问话与其他女孩子的问话有何不同之处,又有何更深层的内涵?

明确其他女孩子关注的是眼前所见到的有关火车及车厢内的东西,而香雪问的是城里人

的生活方式——一天吃几顿饭。进而折射出,香雪更高的精神需要,对于精神文明、现代

化的向往。也为下文写她执着追求“铅笔盒”买了伏笔。

(2)第48段中作者用了四个“打听”,用意何在?

明确从表述方式上看,连用四个“打听”,表示强调,强调香雪对外面的世界、对大学、

对精神文化的东西是非常感兴趣的,写出了她发自内心的渴望;从“打听”的内容来看,香

雪打听的四个事物:外界、大学、诗歌、铅笔盒,表现出香雪这个乡村少女对外面精彩世界

的极度渴望,将香雪的内心指向、精神追求等都包含在内。

(3)作者在70自然段中插叙写了香雪用鸡蛋换到了铅笔盒,其中有“台儿沟再穷,她也从

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这样一句话,如何理解?说明了什么?

明确这里点明,在香雪的世界里,“白拿别人的东西”的可耻的,即使是在自己生活的地

方极度贫穷的情况下,也是不能接受的,可见她高度的自尊心理和坚定的品格。

(4)有人说,香雪用她娘辛苦攒下的四十个鸡蛋换了一个铅笔盒,是虚荣心的表现,你认

为她爱慕虚荣吗?

明确我认为她不虚荣。

第一,铅笔盒对香雪来说,是象征着上学的权利,象征着现代文明;而对铅笔盒的执着追求

体现了香雪对于知识的渴望。

第二,香雪能够体会母亲的辛苦,也为此深深的内疚、自责,可见她是一个善良、单纯的人。

第三,女学生执意要把铅笔盒送给香雪,而香雪最后依然把鸡蛋塞到了她的座位底下,可见

香雪是个有高度自尊心和坚定品格的人。

(5)香雪为什么要冒险上车用积攒的四十个鸡蛋换到新型铅笔盒?

明确香雪要得到新型铅笔盒,首先是香雪的个人需要,是获得尊严、实现自我的需要。

香雪的情结就是要洗雪文明的落差带给她的屈辱。铅笔盒不仅给了香雪巨大的力量,帮助一

向胆子小的她战胜了走夜路的恐惧,还改变了香雪对这个世界的感受。

【思考5】分析人物形象

(1)山村姑娘们

小说《哦,香雪》塑造了一群天真、活泼、朴实的山村姑娘的形象,她们对新鲜事物抱有好

奇心,她们爱美、勤劳热情,同时对人真诚、心地善良。

(2)香雪

①她天真烂漫、心地善良、纯真无暇。当火车过来时。她是跑在最前边的。可是到火车跟前

时,她却躲在了同伴的后边。别的姑娘可以就“小白脸儿”、“北京话”调笑,香雪不但不

敢搭腔。甚至听了就脸红。

②她渴求进取。她是台儿沟唯一上初中的人,并且渴望用一篮子鸡蛋换一个自动铅笔盒。

③她坚毅执着。例如:为了换取铅笔盒,她毅然登上火车,为这她不得不走30里夜路回家;

坚定的拒绝女学生白送的做法。

【思考6】鉴赏语言美

(1)本文在语言描写上有何特点?

明确本文语言清新淡雅,生动别致。

(2)分析下面句子的手法及含义。

①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的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

明确“五彩缤纷”表明了姑娘们对这一分钟的期盼。“饱含着台儿沟的姑娘们多少喜怒哀

乐”,表明她们对这一分钟内发生的故事,心情是复杂的:既高兴,又伤心,高兴是因为可

以每天接触大山以外的现代文明;伤心是因为不能走出大山,融入现代文明的世界中去。

②她和他做买卖很有意思,她经常故意磨磨蹭蹭,车快开时才把整篮的鸡蛋塞给他。要是他

先把鸡蛋拿走,下次见面时再付钱,那就更有意思了。

明确“故意磨磨蹭蹭”是因为她喜欢“北京话”,想和他多待一会儿;“更有意思”是说

她对“北京话”更好。这里她对“北京话”好,实质上表明,她爱“北京话”所代表的现代

都市文明。“北京话”可以理解为一种象征。

③你望着她那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望着她那柔软得宛若红缎子似的嘴唇,心

中会升起一种美好的感情。

明确“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着意刻画香雪的清纯;“美好的感情”是一种非常健

康、非常纯洁的感情,不会有其他杂质,说明香雪的纯净的美,可以感化别人,使别人的心

灵也变得更美好。这是对人物的侧面描写,效果非常好。

④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战栗了,它发出宽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明确“被感动得战栗”拟人又双关,一方面指姑娘们的声音在群山间回荡;另一方面暗指

古老的大山终于慢慢被这现代文明唤醒,共同欢呼文明时代的到来。

(3)在第48段中,若将“当秋风和车轮的呼啸一同在她耳边鸣响时”一句改成“当她意

识到已经追不上的时候”,在表情达意上有何不同?

明确“当秋风和车轮的呼啸一同在她耳边鸣响时”一句更有场景感,一下子将读者带入

到具体情境中。事实上“秋风和车轮的呼啸”一直都存在,为什么香雪到后来才意识到呢?

是因为这时她脑子里面全都是铅笔盒,渴望铅笔盒的念头是如此的强烈!让她完全沉浸其中,

听不到任何的声响。直到她筋疲力尽之后,才感知到车轮巨大的声音;“当她意识到已经

追不上的时候”只是简单叙述了追火车的过程,不能体现香雪当时丰富的心理活动,也表现

不出香雪对铅笔盒的执着与渴求,感染力不强。作者是用“秋风”“车轮呼啸声”等景物描

写的方式起到心理描写的表达效果。

【思考7】从文章的最后两部分,找出文中的景物描写,并分析人物的心理变化。

明确①第72段“现在她害怕这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人心跳的

寂静“写出香雪“害怕”。

②第75段“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合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

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写出香雪找到信心和勇气。

③第76段“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杨树林窸窸窣窣地响

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犹豫

④第77段“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

朵小小的浪花。”--坚定

【思考8】鉴赏本文的艺术手法

明确①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事物以生命。例如:“仿佛在同一时刻听到了大山无声的

命令”,“完全静止了,静得那样沉、真切。好像在默默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虔诚”。“发

出一声沉重的叹息,像是在抱怨台儿沟的寒冷”。

②巧用比喻和想象。例如:“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圣

神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

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

③运用对比,来突出性格。文中通过多处对比来塑造人物的性格,突出文章的主旨。如:香

雪和凤娇等人的对比,山村姑娘和香雪的同学们的对比,火车进村前后的变化对比,香雪前

后心理变化的对比等,突出了香雪对知识的渴望等形象特征。

④运用环境描写来衬托人物心理。小说后半部分,通过大量的写景来写香雪的心理变化,以

景写情。

⑤运用细节描写,来衬托人物性格。如“凤娇不接茬儿,松开了香雪的手。”“香雪又悄悄

把手送到凤娇手心里,她示意凤娇握住她的手,仿佛请求凤娇的宽恕,仿佛是她使凤娇受了

委屈。”写出了香雪的善良、淳朴。

【思考9】通读全文,作者是如何塑造“香雪”这一人物性格的?

明确首先作者把香雪置于现代文明与传统乡村文明碰撞的生活环境中,在撞击中展示人

物的性格。

其次,作者把香雪放在与其他姑娘对生活不同追求的冲突中、放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进行

刻画,从而发现人物性格的美好--为改变命运而努力的坚韧品格和奋斗精神。

第一,作者特意凸显了香雪与风娇对生活不同的兴趣点。

第二,文中还通过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香雪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对理想执着追求的坚韧。

第三,作者用浓墨重彩的描写抒情,渲染香雪内心的纠结和冲突,表现其性格的内在美。

五、技巧点拨—对比手法

【任务引导】对比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

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运用这种手法,

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

力。

【活动任务】找出文章中的几处对比,并分析其作用和效果。

【对点练习】请运用对比的艺术手法写一个片段,描写出一个场景或表现一个人物,不少

于300字。

明确(示例)试卷又发下来了。有的试卷的上面写着鲜红的“100”,得着这样卷子的人自

然很高兴,其中有的人不免洋洋自得,腿不停地上下摆动,有一种飘飘然的感觉。有的人

把头埋在桌子上,不用问就知:一定没考好。他头下压着的试卷上露出了好几个红红的大

叉,其醒目程度不亚于别人的“100”。有的则拿着得分不高不低的卷子叽叽喳喳地谈着:

“其实这道题我会做,就是马虎了。”“本来我都做对了,又改错了。”……话音最大的是我

的同桌。他一手拍着试卷,一手拍着大腿,不住地嚷嚷着:“只差一分,只差一分!为什

么只差一分呢?”他的试卷上红蓝黑色俱全:黑色的试题、蓝色的回答、红色的勾勾叉

叉,这些和别人的差不多。但是,在他试卷的右上角,赫然写着的是一个红色的“59”,

好像比别人试卷上的分数都要大,都要醒目。他的话音吸引了不少同学前来围观,一时间

教室里沸反盈天。

六、明晰主旨

这篇小说以一个北方偏僻的小山村台儿沟为叙事和抒情背景,通过对香雪等一群山村少

女一段不寻常经历的叙述与她们心理活动的生动描摹,叙写了每天只停一分钟的火车给一向

宁静的山村生活带来的波澜,表达了姑娘们对山外文明的向往,对改变山村封闭落后、摆脱

贫穷的迫切心情,同时表现了山里姑娘的自爱自尊和她们纯美的心灵。

本文发布于:2023-01-30 01:32: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5950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企业精神
下一篇:和解协议书
标签:香雪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