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咏史二首原文及赏析
原文:
骠骑非无势,少卿终不去。
世道剧颓波,我心如砥柱。
贾生明王道,卫绾工车戏。
同遇汉文时,何人居贵位。
赏析:
刘禹锡在仕途上可谓一波三折,但在政治上、人格上,却是一位不妥协的斗
士,是一个硬骨头。公元805年(唐顺宗永贞元年),正是诗人春风得意的时候,
王伾、王叔文、韦执谊等人在新即位的顺宗李诵支持下进行政治革新,实施一系
列具有进步倾向的政治措施。刘禹锡深受王叔文的器重,积极参与谋议,并担任
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协助杜佑、王叔文管理财政,成为革新集团的重要
成员。改革触及了一大批权贵人物的利益,他们疯狂反扑,仅五个月后,“永贞革
新”遭到失败,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到公元815年(唐宪宗元和十年)召回
长安,诗人看到一批趋炎附势之徒,不可一世,提笔写下了《元和十年自朗州至
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的讽刺诗,又触怒了权贵,再度遭贬,贬连州刺史,转夔、
和二州。又过了十四年,到公元826年(唐敬宗宝历二年)才被召回,又挥笔写
下了《再游玄都观》,宣称“前度刘郎今又来!”诗人的硬骨头精神令人敬佩。这
首《咏史(其一)》就是诗人这种精神的真实写照。
“”这两句充分肯定任安的不趋奉权贵的可贵精神。诗中的“骠骑”,古代将
军的名号。指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非无势”,并非没有权势,意谓权势显赫;
“少卿”,任安,字少卿,曾任大将军卫青的属官。褚少孙在《史记·田叔列传》
后面补叙任安事,载武帝语:“任安有当死之罪甚众,吾尝活之。”后死于北军护
军使者任内。“终不去”,自始至终都没有离开(卫将军)。诗人在这里运用了对举
的'方法来叙事。上句写霍去病,称其官职而不称名姓,说明霍去病的官位显赫,
接着用双重否定的词句,进一步写出霍去病的权势很大。在一般情况下,一般世
俗之人,如蝇逐臭,改换门庭,纷纷投靠骠骑。可任安却不是这样。下句写任安,
称其字而不呼其名,字里行间有一种亲切感,充满着敬重之意。《史记·卫将军骠
2
骑列传》记载,霍去病是大将军卫青的外甥,年轻时跟随大将军出击匈奴,后来
独自领兵出战,取得赫赫战功,深得汉武帝信任,跟随他出征的军官都封侯拜将。
后来,汉武帝“乃益置大司马位,大将军、骠骑将军皆为大司马。定令,令骠骑
将军秩禄与大将军等。自是之后,大将军青日退,而骠骑日益贵。举大将军故人
门下多去事骠骑,辄得官爵,唯任安不肯。”诗人所写的就是这样一段事实。一般
人读《史记》,一般都不太重视这一段的记载,都注意卫青、霍去病的立功封侯以
及他们的贵幸,所谓“将军不败由天幸”。可诗人对这一段记载却十分在意,十分
感慨。可以说,任安身上有诗人的影子在。
“”这两句是诗人的感慨。诗人说:如今的世道有如流水直下,只有我的心
像中流砥柱一样,毫不动摇。句中的“剧”急剧,厉害的意思;“颓波”,大河决
堤时从堤口奔泻而下的洪流;“砥柱”,山名,在黄河三门峡中。郦道元《水经注·河
水》云:“河水分流,包山而过,山见水中,若柱然,故曰砥柱山。”诗人回到现
实社会中来,感到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人与人之间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官场
上更是如此,落井下石,互相倾轧。诗人的两次遭贬,就是最好的说明。在这样
的情况下,诗人对任安情有独钟,任安的这种行为,如今更是难能可贵。诗人把
任安视为知己,他不向权贵屈服,永远不向邪恶势力低下那高昂的头。形势越是
险恶,他越是坚强。“我心如砥柱”,是诗人的真心表白,是诗人与邪恶斗争的宣
言。着实可佩可敬。
这首诗借史说话,抒发感慨,将叙事、议论、抒怀融为一体。《史记》中短短
的一句话,诗人撰写成一首诗,运用白描的手法,娓娓道来,既赞扬了任安,又
表明了心志,感情强烈,志向坚定,是一首流传千古的好诗。
“贾生明王道,卫绾工车戏,同遇汉文时,何人居高位?”刘禹锡的《咏史》
(其二)别出心裁,让人有深远的回味与联想。晚唐时宦官擅权皇权旁落,朝廷
用人唯宦官之喜好,明于治乱之士无不痛恨,宦官亦忌惮正直之朝臣,所用之人
大多无能之辈,戏嘘之人。这首诗是他的早年之作,诗中流露出了对朝庭用人制
度的不满和怀才不遇的感叹。
【咏史二首原文及赏析】
本文发布于:2023-01-30 01:29: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5949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