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018·四川攀枝花)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5—8题。(每题3分,共12分)
窦建德遗
.
秦王李世民书,请退军潼关,返郑侵地,复修前好。世民集将佐议之,皆请避
其锋。郭孝恪曰:“王世充穷蹙,垂将面缚
①
,建德远来助之,此天意欲两亡之也。宜
.
据武
牢之险以拒之,伺间而动,破之必矣。”薛收曰:“世充保据东都府库充实所将之兵皆江淮精
锐。即日之患,但
.
乏粮食耳。以是之故,为我所持,求战不得,守则难久。建德亲帅
.
大众,
远来赴援,亦当极其精锐。若纵之至此,两寇合从
②
,转河北之粟馈洛阳,则战争方始,偃
兵无日
③
。今宜分兵守洛阳,深沟高垒,世充出兵,慎勿与战;大王亲帅骁锐,先据成皋,
厉兵训士,以待其至,以逸待劳,决可克也。建德既破,世充自下,不过二旬,两主就缚矣。”
世民善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有删改)
【注释】①垂将面缚:指马上就会成阶下囚。②两寇合从:指窦建德的军队和王世充的
军队合在一起。
③偃兵无日:指战争不知何时结束。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窦建德遗
.
秦王李世民书(遗:送给)B、宜
.
据武牢之险以拒之(宜:应当)
C、但
.
乏粮食耳(但:只,仅仅)D、建德亲帅
.
大众(帅:元帅)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词语的理解。D项,“帅”是“率领”的意思。
6、对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世充保据东都/府库充实/所将之兵/皆江淮精锐
B、世充保/据东都/府库充实/所将之/兵皆江淮精锐
C、世充保/据东都府库/充实所将之兵/皆江淮精锐
D、世充保据东都/府库充实/所将之/兵皆江淮精锐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对对文言语句节奏的划分。划分的时候,应该以词语的意义为单位,
表达一个意义的词语就不能被划分开。故根据句意,停顿应为:世充保据东都/府库充实/
所将之兵/皆江淮精锐。
7、以下语句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皆请避其锋——(众人)都请求避开窦建德的锋芒
B、以是之故,为我所持——因为这个缘故,被我们拖住
C、世充出兵,慎勿与战——(如果)王世充出兵,一定不要和他交战
D、世民善之——李世民认为他很善良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翻译能力。根据上下文语境,抓住重点词语。“善”的
意思是“好”。结合上文薛收献计的情节,D项句子应译为“李世民认为他的计谋很好”。
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窦建德希望和李世民重修旧好,并请李世民退兵和归还土地。
B、郭孝恪建议李世民不要等待,应立即率军攻打窦建德的军队。
C、薛收认为如果窦建德的军队跟王世充的军队会合,战争就会持续很久。
精选文库
—
2
D、薛收建议李世民分兵据守,打败窦建德的军队后,再对付王世充的军队。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依据原文“伺间而动”可知,“不要等待,
应立即率军攻打窦建德的军队”错。
9、将下列语句翻译为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6分)
⑴、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口技》)
⑵、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
⑶、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答案】(1)两条大腿打哆嗦,几乎想先跑。
(2)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3)我想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翻译能力。根据上下文语境,抓住重点词语,理清句式,
调整语序。(1)“股”的意思是“大腿”;“走”的意思是“跑”。(2)“以”的意思是“因为”
“若”的意思是“比得上”。(3)“易”的意思是“交换”“其”的“一定”。
【文言文参考翻译】
窦建德写信给秦王李世民,请唐军退到潼关,退还夺取的郑国土地,重修原来的睦邻关
系。李世民召集将佐商议此事,众人都请求避开窦建德的兵锋,郭孝恪说:“王世充已是穷
途末路,马上就会成阶下囚,窦建德远道而来救助王世充,这是天意要郑、夏两国灭亡。我
们应当凭借武牢之险抵御窦建德,视情况而动,肯定能打败他们!”薛收说:“王世充保据东
都,仓库充实,统帅的兵马,都是江淮地区的精锐,现在的困难只不过是缺粮。因为这个缘
故,被我们拖住,想打打不了,要坚守又难以持久。窦建德亲自统帅大军远道赴援,也会尽
出其精锐。如果放他到此,两寇合兵,将河北的粮食运来供给洛阳,那么大战才展开,不知
什么时候结束。现在我们应当分出兵力围困洛阳,加深壕沟增高壁垒,王世充出兵,要小心
不和他交战,大王亲自率领骁勇精锐,先占据成皋,磨快兵器训练兵马,用来等他们到来,
以逸待劳,一定能够克敌。打败窦建德后,王世充自然也就败亡,不出二十天,两个国君就
会被擒住!”李世民十分赞赏他的计策。
19.(2018·湖北武汉)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先主①于乡里合
.
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
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
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从先主就刘表。表卒,曹公②定荆州,先主自樊
将南渡江,别遣羽乘船数百艘会江陵。曹公追至当阳长坂,先主斜趣
.
汉津,适与羽船相值,
共至夏口。孙权遣兵佐先主拒曹公,曹公引军退归。先主收江南诸郡,乃封拜元勋,以羽为
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江北。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荆州事。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
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③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
之杰,当与益德④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羽省书大悦,
以示宾客。
(节选自中华书局《三国志·关羽传》,有删节)
【注释】①先主:指刘备。②曹公:指曹操。③孟起:马超的字。④益德:张飞的字。
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主于乡里合
.
徒众合:聚集
B.先主斜趣
.
汉津趣:奔赴
C.适
.
与羽船相值适:前往
精选文库
—
3
D.孙权遣兵佐先主拒
.
曹公拒:抵御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积累、理解能力。解释文言实词,要结合具体语境,注意
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情况。文言文中“适”有多种含义:①<动>到……
去。②<动>出嫁;嫁。③<动>适应;顺从。④<动>适宜;舒适。⑤<动>享受。⑥<副>恰好、
正好。⑦<副>适才;刚才等。结合具体语境本题C项中的“适”应解释为:正、正好。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A.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B.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C.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D.羽闻马超来降旧/非故人羽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重要语句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断句能力。文言文朗读停顿的划分有
多种方法和多个角度,本题根据句意确定停顿即可。本句大意如下:关羽听说马超来投降,
而马超并不是自己的老朋友,便写信给诸葛亮,问马超的人品才能可与什么人相比。根据对
具体句意的理解可知C项正确。
10.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羽流亡到涿郡后,与张飞一起帮助刘备抵御外侮。
B.关羽、张飞和刘备情同兄弟,同吃同住,任何场合都不分彼此。
C.曹操平定荆州后,刘备从樊城南渡长江,派关羽率战船到江陵会合。
D.诸葛亮认为马超文武双全,能与张飞比肩,但两人的才能都不及关羽。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由“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
人广坐,侍立终日”以及文章相关内容,可知关羽、张飞和刘备虽情同兄弟但并非任何场合
都不分彼此。故B项表述欠准确。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90分)
四、(10分)
11.将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答案】关羽看信后非常高兴,把信给宾客看。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句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文句,一定要字字译到,译准。同时注意
句子是否为文言特殊句式,以便做出合理的调整。解答本题时要注意其中的关键词,如其中
的“省”,动词,察看;看。“书”,书信。“以”是介词,“把”;“示”,给……看。另以示宾
客为省略句,“以”后省略“之”,即“书信”翻译时应该补上。
【参考译文】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县人。逃命到涿郡时,(正碰上)刘备在乡里集合兵马,
关羽与张飞替他抵御侵侮。刘备任平原相时,让关羽、张飞担任别部司马,分管属下士兵。
刘备与他们两人睡觉则在同一床上,亲如兄弟。但在人多广众的场合,他们两人整天侍立在
刘备左右,跟随刘备应酬交接,不避艰险。关羽跟随刘备投靠刘表。刘表死后,曹操平定了
荆州,刘备从樊城将要往南渡过长江,另外派遣关羽领了数百艘船到江陵会合。曹操追到当
阳县长坂,刘备连忙转向汉津港,正好与关羽的水军会合,他们就一起去了夏口。孙权借兵
给了刘备抵抗曹操,曹操(觉得赚不到什么便宜)就退兵了。后面刘备占领了江南的几座城
精选文库
—
4
市,就封拜关羽的官阶,让他当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军在长江以北。刘备西征平定益州,
拜关羽为管理荆州一片的都督。关羽听说马超来投降,而马超并不是自己的老朋友,便写信
给诸葛亮,问马超的人品才能可与什么人相比。诸葛亮知道关羽好强护短,于是答复他说:"
孟起兼有文武天赋,雄健刚烈超过一般人,是一代豪杰,可与翼德并驾齐驱争高下,然而还
是不如你美髯公无与伦比超群出众。"关羽胡须漂亮,所以诸葛亮称他为美髯公。关羽看了
书信非常高兴,把信给宾客传看。
20.(2018·江苏无锡)阅读与赏析(42分)
(一)(12分)
杨烈妇者,李侃妻也。建中末,李希烈陷汴,谋袭陈州。侃为项城令,希烈分兵数千略
定诸县,侃以城小贼锐,欲去。妇曰:“寇至当守,力不足,则死焉。君而逃,尚谁守?”侃
曰:“兵少财乏,若何?”妇曰:“县不守,则地,贼地也,仓廪府库皆其积也,百姓皆其战
士也,于国家何有?请重赏募死士,尚可济。”侃乃召吏民入廷中曰:“令诚若主也,然满岁
则去,非如吏民生此土也,坟墓存焉
.
,宜相与死守,忍失身北面奉贼乎?”众泣,许诺。乃
徇曰:“以瓦石击贼者,赏千钱;以刀矢杀贼者,万钱。”得数百人。侃率以乘城,妇身自
㸑①以享众。报贼曰:“项城父老义
.
不下贼,得吾城不足为威,宜亟去;徒失利,无益也。”
贼大笑。侃中流矢,还家,妇责曰:“君不在,人谁肯固
.
?死于外,犹愈于床也。”侃遽
.
登
城。会贼将中矢死,遂引去,县卒完。诏迁侃太平令。
【注】①:㸑cuàn,烧火做饭。
8.下列各句朗读停顿不恰当
...
的一项是()(2分)
A.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B.两狼之并驱/如故
C.侃/为项城令D.非如/吏民生此土也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给文言句子划分朗读停顿的能力。懂其意和理清句子成分、虚词是解题的
关键。A项,该句的意思是: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呢?由此可见“鸿鹄之志”是一个
表意完整的概念,是个偏正短语,是橘子的宾语,不能分开。正确的划分为:燕雀安知/鸿
鹄之志哉。B项,把动词“驱”与后面的补语断开。正确。C项,把主语“侃”与谓语“为”
断开。正确。D项,把谓语“非如”和后面的宾语部分“吏民生此土也”断开。正确。
9.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错误
...
的一项是()(2分)
A.李侃面对“城小贼锐”的形势,本想逃走,后来在妻子的劝勉下带领众人奋勇抗敌。
B.李侃的妻子深明大义,她鼓励李侃以忠义为重,恪尽职守,并为守城出谋划策。
C.李侃号召官员百姓拿起武器奋勇杀敌,与城池共存亡,得到大家的响应。
D.李侃身先士卒,亲自登城督战,他的妻子发动全城妇女烧火做饭,犒赏官兵。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内容,提炼、概括信息的能力。D项,对李侃的陈述没问题,但是李
侃妻子杨氏亲自煮饭犒赏他们,并没有出现“发动全城妇女”内容。所以该项理解错误。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坟墓存焉
.
焉:②项城父老义
.
不下贼义:
③人谁肯固
.
固:④侃遽
.
登城遽:
【答案】①焉:在这里②义:坚持正义③固:坚守④遽:立即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以
精选文库
—
5
及词性。第①题“焉”放在句末,结合“坟墓存焉”的语境,即“祖坟在这里”的句意,确
定“焉”做兼词,用在句尾,“于是”“于之”的合意,意思为“在这里”。第②题“项城父
老义不下贼”中“义”属于活用词,本指“正义”,句中名词活用作动词,是“坚持正义”
的意思。③“人谁肯固”中的“固”属活用词,本义属于形容词,“正义”的意思,句中形
容词活用做动词,解释为“坚持正义”。④“侃遽登城”中“遽”,读jù,取常用义“立即”。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宜相与死守,忍失身北面奉贼乎?(2分)
译:
(2)会贼将中矢死,遂引去,县卒完。(2分)
译:
【答案】(1)(大家)应当一起拼死守城,怎么能忍心失去操守投降侍奉敌人呢?
(2)适逢敌将中箭而死,(敌人)于是退兵离开,项城最终得以保全。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根据上下文语境,前一个句子缺主语,要补齐主语
“大家”。翻译时,要抓住关键词翻译到位,可采用语境推论法和课内迁移法解题。(1)“宜”,
应当。“相与”可把课内《记承天寺夜游》中的“相与步于中庭”中“相与”的意思迁移过
来,解释为“一起”。“失身”,失去操守。“北面”,古时臣子面向北方朝见天子,故以“北面”
代替臣子的地位,句中意谓“做臣子”也即“投降”之意。“奉贼”,侍奉敌人。(2)“会”
可把课内文《陈涉世家》中“会天大雨”中的“会”,翻译为“适逢,正赶上”,迁移过来。
“矢”,箭。“遂”,于是,就。“引”,退却。“去”,离开。“卒”可课内迁移《送东阳马生序》
中“卒获有所闻”,取“终于”之意。“完”,完整。把这些关键词梳理连缀句意即可。
【参考译文】
姓杨的烈妇,是李侃的妻子。建中末年,李希烈攻陷了汴州,又谋划袭击陈州。(当时)
李侃担任项城令,李希烈分派几千兵卒攻克平定了许多县城,李侃因为守卫的城小,而来犯
的李希烈部队精锐,想要放弃项城离开。他的妻子杨氏说:“(您是县官)叛贼到当坚守;
力量不足,就战死。您假如逃跑,那么谁来守城?”李侃说:“兵力少,财源匮乏,该怎么
办?”杨氏说:“假如不守住,县城将被叛贼抢夺去,粮仓里储藏的都成了叛军的积蓄,政
府的财库都成了他的财产,百姓都成了他们的士兵,国家还有什么呢?请重赏招募敢死的士
兵,尚且还有挽救的余地。”于是李侃在庭院召集官吏百姓说:“县官,确实是一城之主,
虽然如此,任期满了就离职而去,不像吏民百姓那样是本地人,祖坟在这里,(大家)应当一
起拼死守城,怎么能忍心失去操守投降侍奉敌人呢?”众人都流泪答应了。于是李侃当众宣
示:“凡是用砖瓦石块击中贼人的,奖赏他千钱;用刀箭兵器之类杀死敌人的,奖赏他万钱。”
招募到数百人,李侃带领他们登上了城墙。杨氏亲自为他们煮饭让他们吃。李侃对敌人喊话
说:“项城父老,坚持正义而决不从贼,即使得到我们的城也不能显示你们的军威,不如赶
快离去;白白地失利,没有什么好处。”叛贼都笑了。这时有飞来的箭射中李侃的手,李侃
受伤回到家。杨氏责备他说:“你不在,那么谁能固守阵地!即使死在城上,也比躺在床上
疗伤强。”李侃就忍着伤痛,登上城墙。适逢敌将中箭而死,(敌人)于是退兵离开,项城最
终得以保全。李侃(因为有功)调任绛州太平(今山西临汾)县令。
21.(2018·陕西)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题。(12分)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①,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
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
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
死之②,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
精选文库
—
6
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注释】①贾(gǔ):做买卖。②召(shào)忽:齐人。与管仲一起事奉公子纠,公子
纠被杀后召忽也自杀。
1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吾始困
.
时()(2)吾尝为鲍叔谋
.
事而更穷困()
(3)知时
.
有利不利也()(4)吾尝三战三走
.
()
【答案】(1)(贫困)(2)(谋划)(3)(时机)(4)(逃跑)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
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词义。解释时要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古
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情况。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如解释“困”字时,结合语境“分财利多
自与”,可推知“困”为“贫困”之意。“谋”在现代汉语中也有“谋划”的意思,“时”为
“时机”。此题有古今异义词,如“走”:逃跑。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分财利多自与
.
吾与
.
汝毕力平险
B.吾尝三仕三见逐于
.
君至于负者歌于
.
途
C.召忽死之
.
辍耕之
.
垄上
D.生我者
.
父母所识穷乏者
.
得我与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辨析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本题时首先从课本中的文言
虚词入手,明确其意义或用法的虚词的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代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
是否通顺,或者将两者进行仔细的比对辨析。A项中,“与”前者动词,相当于“要”,后者
连词,可解释为“和”。B项,前者介词“被”,后者介词“在”。C前者代词,后者动词“去、
往”。
19.请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答案】鲍叔不认为我没有羞愧之心,他知道我不以小节为羞耻,而以功名不能显扬于天下
为耻辱。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语句的翻译,讲究字字落实,直译为主,关
键词语的翻译必须准确到位,如“以”“为”“显”等。翻译时还要注意句中的一些实词的特
殊用法,如,要特别注意“无耻”(此处“无”“耻”为两个词,而不同于现代汉语中的“无
耻”无:没有,耻,以……为耻,羞愧之心)以及“羞”(以……为羞)“耻”(以……为耻)
等,还要注意特殊句式,如省略句、倒装句等。另外,要注意语言的流畅优美。
20.选文中的鲍叔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答案】鲍叔是一个轻利重才、知人识人的贤士。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中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要把握好文言文的人物精神品质,概括
人物的性格的特点,必须从分析事件入手,因为事件可以反映人物的品格;还可以分析各种
描写,因为通过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如,从“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
以我为贪”可知鲍叔是轻利重才,鲍叔推荐了管仲以后,情愿把自身置于管仲之下的情节说
明鲍叔是知人识人,大仁大义的贤士。
【参考译文】
精选文库
—
7
管仲说:“我当初贫困时,曾经和鲍叔一起做生意,分财利时自己总是多要一些,鲍叔
并不认为我贪财,而是知道我家里贫穷。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却使他更加困顿不堪,陷
于窘境,鲍叔不认为我愚笨,他知道时运有时顺利,有时不顺利。我曾经多次作官多次都被
国君驱逐,鲍叔不认为我不成器,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机。我曾经多次打仗多次逃跑。鲍叔
不认为我胆小,他知道我家里有老母需要赡养。公子纠失败,大臣们都认为屈辱而自杀,而
我宁愿在牢中受到羞辱,鲍叔不认为我没有廉耻,知道我不因小的过失而感到羞愧,却以功
名不显扬于天下而感到耻辱。生养我的是父母,真正了解我的是鲍叔啊。”
鲍叔推荐了管仲以后,情愿把自身置于管仲之下。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享有俸禄,
得到封地的有十几代,多数是著名的大夫。因此,天下的人不称赞管仲的才干,却赞美鲍叔
能够识别人才。
22.(2018·江苏扬州)阅读文言文,完成11—14题。(15分)
藩国名臣
[明]朱国桢
赵准,藁城人,长身美髯,性刚毅方严,终日无惰容,不轻言笑。年二十余,始读书。
时有敏少年,日记数千言,赵先生耻居其下,日所诵书必与之埒。日不足,竟夜读忘寝。举
顺天乡试,为学官。王令诸郡王皆受经,为讲说甚详恳,门弟子常数十。矩矱严,诸生步立
皆有则。尤重背诵,以身先之,无倦,诸生侍侧凛凛。时太守有十子,五子骄纵甚,虽守无
如之何。一日,闻赵先生严,自领其子来,且遗一朴,广二寸,厚半寸,书其面曰:“专治
五子,毋及余生。”诸子一望见,即凛然,皆折节受学守规。
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日
.
记数千言___________(2)赵先生耻
.
居其下___________
(3)诸生侍
.
侧凛凛___________(4)且遗
.
一朴___________
【答案】(1)每天(2)以……为耻(3)陪从(4)赠送
【解析】本题考查古汉语词语的意思。虽然为课外文言文,但是考查的字词均为课内学过的,
需要平时注意积累和灵活运用。(1)联系句子意思可知,“日”为“每天”;(2)联系句子意
思可知,“耻”为“以……为耻”;(3)联系句子意思可知,“侍”为“陪从”;(4)联系句子
意思可知,“遗”为“赠送”。
1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
A.日所诵书必与之
.
埒得无楚之
.
水土使民善盗耶
B.为
.
讲说甚详恳二虫尽为
.
所吞
C.以
.
身先之太医以
.
王命聚之
D.书其
.
面曰其
.
真无马邪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现象。平时多注意积累。A,代词,他/结构助词,的。B,动词,
担任/介词,被动。C,用。D,代词,它/表示反问,难道。
13.翻译句子。(6分)
(1)五子骄纵甚,虽守无如之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选文库
—
8
【答案】(1)五个孩子非常骄慢放纵,即使是太守也没办法。(2)像这样寻找宝剑,不也是
很糊涂吗?(3)这确实已经到了关乎生死存亡的时期了。
【解析】本题考查古文翻译。字字落实,同时语句通顺。(1)中要注意“虽”的翻译,以及
“骄纵甚”的语序调整。(2)注意重点词语的翻译,若此:像这样,注意反问句式的体现;
(3)此:这;诚:确实;秋:时期。
14.作为学官,赵准有哪些特点?请概括出三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勤学,有上进心②以身作则③规矩严明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考查学官的特点。锁定范围,“学官”后三句话,分
别侧重三个方面,讲解详细,严格要求,以身作则。
23.(2018·山东青岛)文言文阅读(12分)
贾诩字文和,武威人也。少时人莫知,唯汉阳阎忠异
.
之,谓诩有良、平①之奇。以疾病
去官,道
.
遇叛敌,同行数十人皆为所执,诩曰:“我段公外孙也,汝勿杀我,我家必厚赎之,”
时太尉段颖,昔久为边将,威震西土,故诩假以惧敌。叛敌果不敢害,与盟
.
而送之。诩实非
段颖外孙,权以济事,咸此类也。
后李傕②等与诩议,欲迎天子③置之
.
营中,诩曰:“不可。挟天子,非义也。”傕不听。或
谓诩曰:“此中不可久处、君胡不去?”诩曰:“吾受国恩,义
.
不可背。卿自行,我不能也。”
天子既东,而傕来追,王师败绩。司徒赵温为傕嫌,欲杀之,诩谓傕曰:“此乃天子大
臣,卿奈何害之?”傕乃止。
文帝④即位,以诩为太尉。年七十七,薨,谥曰肃侯。
(取材于《后汉书》《三国志》)
【注】①良、平:指汉代张良、陈平。②傕:音jué,用于人名。③天子:指汉献帝。
④文帝:指魏文帝。
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唯汉阳阎忠异
.
之异:诧异
B.道
.
遇叛敌道:在路上
C.与盟
.
而送之盟:盟誓,结盟
D.吾受国恩,义
.
不可背义:坚守道义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以
及词语古今意义的联系和变化。A项,“唯汉阳阎忠异之”的意思是:“只有汉阳阎忠觉
得他不同常人”,所以“异”的意思是“认为……不同”“诧异”。B项,“道遇叛敌”的
意思是:“在路上遇到了叛逃的敌人”,所以“道”的意思是“在路上”。C项,“与盟而
送之”的意思是:“和(他)结盟后把他护送回去”,所以“盟”的意思是“盟誓、结盟”。
D项,“吾受国恩,义不可背”的意思是:“我身受国家的恩泽,不能背信弃义”,所以
“义”的意思是“道义”。故答案为D。
11.下列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欲迎天子置之
.
营中
A.而两狼之
.
并驱如故(《狼》)
B.览物之
.
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精选文库
—
9
C.何陋之
.
有(《陋室铭》)
D.策之
.
不以其道(《马说》)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理解能力。例句“欲迎天子置之营中”是省略句,“欲迎天
子置之(于)营中”,所以“之”为代词“他”;A项“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意思是:“而两
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所以“之”为结构助词,无意义;B项“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意思是“(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所以“之”的意思是“助
词,的”;C项“何陋之有”意思是“有什么简陋的呢”,所以“之”是结构助词,无意义;D
项“策之不以其道”意思是:“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所以“之”为代
词,它。故答案为D。
12.下列句子与“司徒赵温为傕嫌”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太丘舍去,去后乃至(《陈太丘与友期》)
B.中轩敞者为舱(《核舟记》
C.山峦为晴雪所洗(《满井游记》)
D.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式辨析能力。常见文言句式有: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等。题干
中句子“司徒赵温为傕嫌”,该句用“……为……所……”的结构,表被动,是被动句
式;A项,“必以分人”意思是:“陈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离开以后(友人)才到”,该句
省略了“友人”,属于省略句;B项,“中轩敞者为舱”的意思是:“中间高起而开敞的
部分是船舱”,该句用“……为……”表判断,为判断句。C项,“山峦为晴雪所洗”中
有“……为……所……”结构,表被动,是被动句式;D项,“甚矣,汝之不惠”,实际
语序:汝之不惠甚矣,意思是:你太不聪明了,为倒装句。综上,故答案为C。
1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贾诩年轻时并不出名,只有阎忠认为他有张良、陈平那样的才华
B.贾诩是段颖的外孙,而段颖当时很有威名,因此叛敌不敢加害贾诩。
C.李傕等人与贾诩商议,想要挟持天子,但贾诩不同意这种做法。
D.魏文帝即位后,贾诩官至太尉,七十七岁时于死去,谥号为肃侯。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首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然后再根据具体内容分
析。A项与“少时人莫知,唯汉阳阎忠异之,谓诩有良、平之奇”相符,正确;B项与
“诩实非段颖外孙,权以济事”不相符,不正确;C项与“后李傕等与诩议,欲迎天子
置之营中,诩曰:“不可。挟天子,非义也””相符,正确;D项与文中“文帝即位,以
诩为太尉。年七十七,薨,谥曰肃侯”相符,正确。故答案为B。
1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或谓诩曰:“此中不可久处,君胡不去?”(2分)
(2)天子既东,而傕来追,王师败绩。(2分)
【答案】(1)有人告诉贾诩说:“这里不能够待下去,你为什么不离开?”
(2)天子已经东去,但是李傕还是追随而来,军队溃败了。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语尽量直译,还要
注意文言句式。特别要注意关键字词的翻译。(1)中要注意“或”的意思是“有人”,
“胡”的意思是“为什么”,“去”意思是“离开”,还要注意“谓”,解释为“告诉”。
(2)句要注意“既”的意思是“已经”,“王师”的意思是“军队”。
【译文】
精选文库
—
10
贾诩字文和,是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县)人。年少的时候,没有人知道他,只有汉阳
人阎忠认为他不同,认为贾诩有张良、陈平的奇策。因为身染疾病而离开官职,道途中遇到
了叛逆氐族人,和贾诩同行的几十个人都被他们所拘执。贾诩说:“我是段公的外孙,你们
不要杀死我,我家人一定会以厚礼来赎我的。”当时太尉段颎,从前做过很长时间的边将,
威势震惧西方各地,所以贾诩借段氏来惊骇氐人。氐人果然不敢伤害他,和他结盟后把他护
送回去,其余的人都被杀死。贾诩事实上并不是段家的外甥,他能权衡变局以渡过危难,均
类似这些例子。
后来,李傕等人与贾诩商议,计划迎驾汉献帝,并且把他扣留在军营中,贾诩曰:“不
可以。挟持天子,是不正义的做法。”李傕不。有人告诉贾诩说:“这里不能够待下去,你为
什么不离开?”贾诩曰:“我身受国家的恩泽,不能背信弃义。您可自行离开,我不能。”
天子已经东去,但是李傕还是追随而来,军队溃败了。司徒赵温被李傕嫌弃,李傕想把
他给杀掉。贾诩对李傕说:“这是天子的大臣,你怎么能害他呢?”李傕才停止了行动。
文帝即位,任贾诩为太尉,进封为魏寿乡侯的爵位,贾诩年七十七岁逝世,谥号肃侯。
24.(2018·黑龙江绥化)阅读文言文《亭林先生》,回答19—22题。
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呼老兵诣道边
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
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
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
(节选自《清朝艺苑》)
19.解释加点词语(1分)
(1)必无所疑乃已
.
(2)若
.
与平生所闻不合
【答案】(1)停止(2)如果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释义。对于解释课外文言词语,要回顾、联系课内相关词语的意
思,将这种意思带入课外语段中,看是否一致,然后加以判断。如(1)题“已”可联系课
内《河中石兽》中的“转转不已”,再结合上下文语境,可判定其意为“停止”;(2)题
“若”可联系课内《唐雎不辱使命》中的“若士必怒,伏尸二人”,再结合上下文语境,可
判定其意为“如果”。
20.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1分)
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
【答案】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断句。此题要求只断一处,可结合意思进行断句。这句话的意思
为:出门就带一两匹驮着书的骡子或马随身。“则”表动作的顺承,其前可断。故断句为:
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分)
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
【答案】亭林先生(顾炎武)从小到老手都没放下过书。
【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注意文中关键词的翻译,如“自”译为“从”,“释”译
为“放下”。
22.亭林先生哪些品质值得你学习?(2分)
【答案】亭林先生勤奋好学、注重实地考察、治学严谨、学习专注的品质值得学习。
【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把握分析。解题时需在文中找出太祖的言行来分析作答。文
中,“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表现了亭林先生的勤奋好
学;“呼老兵诣道边酒垆……考其区域”可见亭林先生注重实地考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
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表现了亭林先生治学严谨,“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
无悔也”表现了亭林先生对待学习的专注。综上,亭林先生的学问才能博大精深。
【参考译文】亭林先生(顾炎武先生)从小到老手都没放下过书,出门就带一两匹驮着书的
骡子或马随身。遇到了边塞亭障,就找老兵到路边的小酒店,一起畅饮,询问当地的风土人
精选文库
—
11
情,考查其地域。如果和自己知道的不同,就翻开书详细的订正,一定要没有疑惑才停止。
马上没有事情的时候,就跨着马鞍默默背诵四书五经等经典和对它们的注释文。即使遇到亲
朋好友就好像不认识,有的时候因为太专注而掉到山谷中,也不后悔。认真仔细到这样,他
的学问应当博大精深,没有能与他相比的!
本文发布于:2023-01-30 00:17: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5944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