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学生清明节手抄报内容文字
小学生清明节手抄报内容文字(一)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
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
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按照
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
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
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
牧的诗《清明》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
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扫墓的习俗是为人们祭奠先祖和亲人的亡灵、寄托自己的
哀思,谈到清明节,有点历史知识的人,都会联想到历史人物介子推。
据历史记载,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
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
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即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大事封
赏所有跟随他流亡在外的随从,惟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他带了母
亲隐居绵山,不肯出来。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他想,介
子推孝顺母亲,一定会带着老母出来。谁知这场大火却把介子推母子
烧死了。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
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这就是寒食节的来源。
小学生清明节手抄报内容文字(二)清明插柳习俗探因
清明插柳戴柳还有一种说法:原来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
朔为三大鬼节,是百鬼出没讨索之时。人们为防止鬼的侵扰迫害,而
插柳戴柳。柳在人们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受佛教的影响,人们认
为柳可以却鬼,而称之为“鬼怖木”,观世音以柳枝沾水济度众生。北
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说:“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
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自然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汉人有“折柳赠别”的风俗: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
客至此桥,折柳赠别。李白有词云:“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古代长
安灞桥两岸,堤长十里,一步一柳,由长安东去的人多到此地惜别,
折柳枝赠别亲人,因“柳”与“留”谐音,以表示挽留之意。这种习
俗最早起源于《诗经.小雅.采薇》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离别
赠柳来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杨柳是春天的标
志,在春天中摇曳的杨柳,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折柳赠别”就
蕴含着“春常在”的祝愿。古人送行折柳相送,也喻意亲人离别去乡
正如离枝的柳条,希望他到新的地方,能很快地生根发芽,好像柳枝
之随处可活。它是一种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古人的诗词中也大量提及折柳赠别之事。唐代权德舆诗:“新知折
柳赠”,宋代姜白石诗:“别路恐无青柳枝”,明代郭登诗:“年年长自
2
送行人,折尽边城路旁柳。”清代陈维崧词:“柳条今剩几?待折赠。”
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曲,也会触动离绪。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其实,柳树可以有多方面的象征意义,古人又赋予柳树种种感情,
于是借柳寄情便是情理中之事了。
小学生清明节手抄报内容文字(三)古代寒食节的习俗
寒食节习俗,有上坟、效游、斗鸡子、荡秋千、打毯、牵钩(拔
河)等。其中上坟之俗,是很古老的。有坟必有墓祭,后来因与三月
上已招魂续魄之俗相融合,便逐渐定在寒食上祭了。《唐书》记云:“开
元二十年敕,寒食上墓,《礼经》无文。近代相传,浸以成俗,宜许上
墓同拜扫礼。”宋庄季裕《鸡肋篇》卷上:“寒食上冢,亦不设香火。
纸钱挂于茔树。其去乡里者,皆登山望祭。裂帛于空中,谓之掰钱。
而京师四方因缘拜扫,遂设酒撰(zhuan,饭食),携家春游。”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
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
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
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
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
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
品。
清明两字,《三统历》曰:“清明者,谓物生清净明洁。”它象征着
我国大部地区风和日丽、生机勃勃的春天来到了。这个节气与农业生
产有密切的关系,农谚说:“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清明谷雨紧相连,
浸种春耕莫迟延”。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播种的
大好季节。
清明,在我国节日岁时中,是含有双层意思的一天。它既是节气,
又是节日。清明,在遥远的周代已经流行了,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气。
自古以来人们在清明节留下了很多习俗。
小学生清明节手抄报内容文字(四)清明节吃什么
由于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二为一的关系,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节
吃冷食的习惯。在山东,即墨吃鸡蛋和冷饽饽,莱阳、招远、长岛吃
鸡蛋和冷高粱米饭,据说不这样的话就会遭冰雹。泰安吃冷煎饼卷生
苦菜,据说吃了眼睛明亮。晋中一带还保留着清明前一日禁火的习惯。
很多地方在完成祭祀仪式后,将祭祀食品分吃。晋南人过清明时,
习惯用白面蒸大馍,中间夹有核桃、枣儿、豆子,外面盘成龙形,龙
身中间扎一个鸡蛋,名为“子福”。要蒸一个很大的总“子福”,象征
全家团圆幸福。上坟时,将总“子福”献给祖灵,扫墓完毕后全家分
食之。上海旧俗,用柳条将祭祀用过的蒸糕饼团贯穿起来,晾干后存
本文发布于:2023-01-29 23:45: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5928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