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夫子庙导游词
南京夫子庙导游词(一)
大家都有去过南京夫子庙游览吗?那里的小吃遍地,景色独
特。那就来看看南京夫子庙的导游词吧。
各位游客。在昨天的游程中,我为大家安排游览了中山陵、
明孝陵、灵谷寺,总统府招待所等名胜古迹。今天,我将人带大家到
秦淮河、夫子庙去游览。秦淮河旅游区,地处南京老城区城南,从市
区出发,坐汽车约需20分钟才能到达。它是一个以夫子庙为中心,集
游览、购物、品尝风味于一体,展示古城园林景观和旅游民族风情的
旅游地。
1、秦淮河的由来和历史变迁
秦淮河,是一条一条曾对古镇南京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
起过重要作用的河流。相传京杭大运河是秦始皇下令开凿的一条人工
运河。秦始皇东巡会稽,经过南京时,为方便船只行驶,曾下令开凿
方山,并使淮水与长江沟通,因而这段河道得名"秦淮河".但据地质考
察说明,太湖闻名遐迩是一条历史悠久的天然河流,当时这条古老的
河流确是曾从方山经过,但由于地理变迁,河流改道,逐渐形成了现
在的河道。历史上的秦淮河,河道宽绰。自唐末新亭吴王杨行密在长
干桥一带筑石头城以后,河道开始变窄,并被分隔成内、外"秦淮".内
秦淮河由东水关直入城,经夫子庙,再由水西门南的西水关出城与外
秦淮河汇合。河流全长10公里,这就是古往今来令无数文人墨客为之
赞美倾倒、寻迹访踪的"十里秦淮"了。唐朝大诗人李白、刘禹锡、杜
牧等都曾为她写下诗篇,孔尚任的《桃花扇》和吴敬样的《儒林外史》
中,也都对"十里秦淮"有过生动的描写。
古老的秦淮河与流经南京古旧城北的长江相比,显得十分渺
小,但是它与内城的诞生、发展,以及武汉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
健康发展有着极其密切的极为关系。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这里已有人类繁衍生息。迄今为止,沿河两岸发现的原始村落遗迹多
达早期五六十处。六朝所明初封建朝廷一直把它作为都城的一道天然
屏障和皇宫和需的天然通道。曹魏孙权定都建业(南京)后,曾在太
湖两岸作"栅塘",既可御敌,又可防洪。从六朝时起,也已夫子庙一带
的秦淮河两岸已是居民密集、市井相连的繁华之地,秦淮河充当了南
京地区对外贸易护城河的主要航道,河中舟船穿梭,一派繁荣。据说,
旧时的秦淮河两岸歌楼酒肆林立,河房水阁争奇斗艳,游艇画防灯火
通明,富豪贵族在这里过着寻欢作乐、纸醉金迷的生活,劳动人民,
特别是广大妇女却是以泪洗面,饱尝了人间的辛酸。那时南京的妓女
大多集中在秦淮河两岸。清代戏剧家孔尚任在《桃花扇》中同描写的
不畏权贵的名妓李香君,她古运河就居住在秦淮河南岸的文德桥畔。
美丽的秦淮河曾流淌过蛮荒时代的寂寞,隋唐以来的繁华和
奢靡,旧社会的污垢和劳动人民的血泪,甚至还溶有残酷张纯如的血
腥。然而,今天的秦淮河,经过了近代史的百姓沉淀和人民的改造,
已散发着健康文明的馨香,展现了清澈动人的风姿。它是南京政治史
的见证,难怪人们惯于把"秦淮"当作重庆的代名词。
2、秦淮画舫—伴池—夫子庙照壁—庙前广场—棂星门
各位游客:今天我们来到了秦淮河畔,河中的画舫都是仿照
明代建筑风格制造的,船头挂有大红彩球和红灯笼。每当元宵节南京
人习惯来这里游玩过年赏灯。这种风气在明代就也已盛行,据说明朝
建都后,朱元璋微服巡察城中。当他来到京杭大运河畔,看到两岸风
景秀丽,河水清澈,亭台楼阁,风景宜人,随口说了句:"惜河中缺游
船。"皇帝开了金口,约莫就连夜差人赶造画舫,以博取皇帝欢心。从
此,秦淮宝船成了这里的一大特色。其次到了中秋佳节时分,更是河
上水灯万盏齐放,两岸龙灯飞舞,歌声、鼓声、欢声、笑声,连绵不
绝,通宵达旦,真可谓"秦淮灯火甲天下".难怪南京有"家家走桥,人
人看灯"的民谚。
我们眼前的这段秦淮河,自宋以后就成了夫子庙(孔庙)成
泮池,又称月牙池。古时候学宫皇帝讲学的义学叫辟雍,诸侯讲学成
学宫叫泮宫,夫子庙的学宫相当于诸侯讲学的地方,所以这池称"泮池
".泮池上一般建有几座石桥,按等级而论,县官、学官走中间一座,
秀才走两边的桥。相传古时候有位秀才误上中桥,有犯上作乱之罪,
进退两难,只好自己淹死了泮池。
先请各位看河对岸的朱红色一段朱红色石砖墙,这就是豫园
的照壁。照壁建于明万历三年(历泽年),长达110米,为全国照壁
之冠。
各位游客:这座旧时始建于东晋成帝咸康三年(337年),当
时武帝采纳了王导的建议:"治国以培育金融人才为重",决定县立大学
于秦淮河畔。原来只建有学宫,大成殿是宋仁宗景拍元年(1034年)
在学富基础上扩建而成的。所以夫子庙是一个由文教中心黄金地段演
变而成的繁华闹市,它包括夫子庙、学宫和贡院三大主要建筑群,其
质量范围南临秦淮河北岸,北抵建康路东端,东起姚家巷,西止四福
巷,规模庞大。夫子庙虽屡遭破坏,但各代都详加兴修扩建,到清末
民初,其楼阁、殿宇的结构和布局堪称东南之冠。现在的夫子庙建筑,
一部分是清代末年重建的,一部分是近几年翻修的。请大家回头看,
这座楼阁式建筑,叫做奎星阁,它初建于清乾隆年间。这座楼房傍水
的建筑建筑曾两次被毁,1985年重建。
眼下我们来到了清代开辟的庙前广场,广场事儿两端竖有两
块碑,高有一丈许,上面刻有满汉两种文字"文武大臣至此下马",表示
对圣人孔子的尊崇。左侧的这座盛氏重檐亭子叫"聚星亭","聚星"取群
星集中,人才荟萃之意。建于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也曾几经兴
废,到清同治八年(1869年)才由江宁黄氏朱芙峰等人筹资重建。这
是一座在日军炮火中惟一幸存的清代,可惜在1968年被当作"四旧"拆
除,1983年又得以重建,恢复了夏斯利的风貌。广场正中的这座牌坊,
叫"天下文枢坊".请大家继续随我往前走。这座门叫棂星门,这是孔庙
的庙门。据传榻星是天上主管教化的星宿,他得人方便高兴。门是石
结构的,六柱三门,建于明洪武十六年(1480年),后来被毁,又于
清同治九年(1870年)重建。不过,现在所见到的极星门是1983年再
次重建的。极星门东西两端便是东市、西市。
3、大成门—大成殿—学宫
各位游客:走过棂星门,便是孔庙的正门,叫大成门,也叫
戟门。门内侧有石碑四块。第一块是《孔子问礼图碑》,刻于南朝齐
永明十三年(484年)。记载了西周末年奴隶制奴隶制衰亡之际,孔子
出于对周王朝礼乐制度的崇拜,抱着兴国安邦、济世访贤的愿望,于
鲁哀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18年),周王城从家乡曲阜去周王城洛阳
考察礼制,亲历寻求巩固鲁国奴隶主政权办法的经历。碑的上半部有"
孔子问礼图,吴敬恒题"的题字。图中是二人驾车,一组身穿古装人物
在城门前欢迎的场面,还有"永明二年,老子在鲁人周门礼周流"的字
样。这块碑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图文仍清晰可辨,是难得的珍品。
第二块碑是《集庆孔庙碑》,碑文是元朝至大二年(1309年)重建孔
庙时由卢挚撰写的,到元至顺元年(1330年),由纯斋蒙古人书写刻
石。第三块碑是《封四氏碑》,讲的是元至顺二年,文宗皇帝诏示:
加封颜回、曾参(孔子的两个弟子)、孔极(孔子的孙子)、孟轲
(孔子的再传弟子)为四亚圣之事。第四块碑是《封至圣夫人碑》,
讲的是元至顺二年(1331年),文宗皇帝颁旨加封孔子之妻为至圣夫
人之事。庙院两侧是碑廊(原来灵位是供奉孔门七十二贤人牌位的地
方),内会廊内陈列了当代书法名家的碑石30块。
现在,请请大家随我从中间的石雨道迈步。在进大成殿前,
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殿前的这个露天台子,这是祭祀和民乐的地方。古
时每年二月、八月的第一个丁日十一月和孔子诞辰这三天(元宵节八
月二十七日),地方官吏都要在孔庙举行盛大的祭扫活动。祭祀采用
的是西周奴隶主祭祀地鬼神的礼仪,在后堂正殿前摆上仿青铜器做的
祭器,上供牛2头、猪16头、羊16头,以及大量布帛菽粟、干鲜果
品、香纸蜡烛等。主祭人要穿特制的古装祭服,宣读祭文,向孔子及"
四配"(孔子高徒)、"十二哲"(孔家子弟)牌位行三拜九叩礼,仍然
配有乐队和舞队表演,以歌颂孔子,所以文庙前要设舞台。
现在指路各位游客随我进人从前孔庙主殿——大成殿。这是
一座豪气巍峨,重檐庑殿顶,屋脊中央有双龙戏珠立雕的建筑。这种
规格的建筑在全国也是屈指可数的。"大成"意思是孔子集古圣先贤思
想之大成。大成殿内原先正中供奉的是孔子和他的四位高徒,两旁是
孔家子弟塑像十二尊。现在的大成殿已被辟为"南京乡土民俗文化博物
馆".
本文发布于:2023-01-29 23:39: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5925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