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秋词
秋词二首(其一)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译文
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
过春天。
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
了。
注释
悲寂寥:悲叹萧条。
春朝:春天。
排:推,有冲破的意思。
碧霄:青天。
鉴赏
刘禹锡(公元772年-842年),字梦得,洛阳人,唐代中
叶的哲学家和诗人。贞元九年刘禹锡中进士,又登博学宏词科;
贞元十一年吏部取士科,官授太子校书;贞元十六年,为徐州掌
书记;两年后调任京兆渭南主簿;贞元十九年,擢升为监察御史。
开成三年,刘禹锡改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一年后加检校礼部
尚书,世称刘宾客。唐武宗会昌二年(公元842年)七月卒,终
年71岁。
刘禹锡与柳宗元交谊很深,人称“刘柳”。他又与白居易唱和
甚多,并称“刘白”。刘禹锡精于文,善于诗。刘禹锡的诗歌雄浑
爽朗,语言干净明快,节奏比较和谐响亮。尤以律诗和绝句见长。
有《刘梦得文集》40卷,现存30卷。另有外集10卷,为北宋
时辑录,收有遗诗407首,杂文22篇。
《秋词二首》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组诗作品。两首诗的可
贵,在于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
的传统,赞颂了秋天的美好,并借黄鹤直冲云霄的描写,表现了
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这首诗是诗人被贬朗州司马时所作。公元805年(永贞元
年),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
新运动。但革新遭到宦官、藩镇、官僚势力的强烈反对,以失败
而告终。顺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赐死,刘禹锡被贬。可贵的是,
诗人在遭受严重打击后,并没有消沉下去。刘禹锡贬到朗州(湖
南常德)时,是三十四岁。正感到春风得意,却被赶出了朝廷,
其苦闷是可想而知的。但他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做事都想与众
不同,不肯人云亦云。《秋词二首》就是被贬朗州时这种心情下
写的。
秋词二首
唐代: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其一
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的永远是一个悲怀的角色,它的“瘦”
早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意象,让一代代的人不停的咀嚼、回味。于
是,秋,便在一页页枯色的纸张里,在一个个方正的汉字中低吟,
把那缕缕的哀怨、愁绪、思念、牵挂,熏染得迷迷离离。然而刘
禹锡的《秋词》,却另辟蹊径,一反常调,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
歌了秋天的美好。更为难得可贵的是,《秋词》还是诗人被贬朗
州后的作品,让人佩服刘禹锡的待人处世。原诗两首,所选的是
第一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自宋玉于《九辩》
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
一种情绪;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然而,诗人开篇,即以议
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
情。“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
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
“胜春朝”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这种认可,绝非仅
仅是一时的感性冲动,而是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性
思考。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抓住秋天“一鹤
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
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
游到了云霄。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
却是非凡的。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也许,
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这里,有
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它给予读
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
高尚的情操。
读这样的诗,洋溢在我们心头的,绝非什么悲凉的气息,
我们随着诗人的“诗情”,借助诗人想象的翅膀,天马行空般驰骋
于碧空之上。于是,鹤飞之冲霄,诗情之旷远,“实”和“虚”便融
合在了一起,所获得的全然是一种励志冶情的美的感受。
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表现出
的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响的秋歌,为我们后
人留下的,却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其二
这两首《秋词》主题相同,但各写一面,既可独立成章,
又是互为补充。其一赞秋气,其二咏秋色。气以励志,色以冶情。
所以赞秋气以美志向高尚,咏秋色以颂情操清白。景随人移,色
由情化。景色如容妆,见性情,显品德。春色以艳丽取悦,秋景
以风骨见长。第二首的前二句写秋天景色,诗人只是如实地勾勒
其本色,显示其特色,明净清白,有红有黄,略有色彩,流露出
高雅闲淡的情韵,泠然如文质彬彬的君子风度,令人敬肃。谓予
不信,试上高楼一望,便使人感到清澈入骨,思想澄净,心情肃
然深沉,不会像那繁华浓艳的春色,教人轻浮若狂。末句用“春
色嗾人狂”反比衬托出诗旨,点出全诗暗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
运用巧妙。
本文发布于:2023-01-29 23:21: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5917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