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长相思》赏析
纳兰性德(1655-1685),本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
洲正黄旗人,清康熙十五年进士,授乾清门侍卫。他是清大学士明珠
的公子,文学成就以词为最。共存词三百四十二首,尤以小令见长,
时人誉为“清代第一词人”。著有《通志堂集》、《饮水词》等。下
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纳兰性德《长相思》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
起来看看吧。
诗歌鉴赏:长相思--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题解】
这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写于康熙二十一
(1682)年,时作者随康熙帝出山海关,祭祀长白山。
天涯羁旅最易引起共鸣的是那“山一程,水一程”的身漂异乡、
梦回家园的意境,信手拈来不显雕琢,难怪王国维评价“容若词自然
真切”。
这首词更可贵的是缠一绵而不颓废,柔情之中露出男儿镇守边塞
的慷慨报国之志。一句“夜深千帐灯”不愧“千古壮观”。
【注释】
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也。
榆关:山海关的别称。
那畔:那边。指关外。即山海关的另一边。
帐: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
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一夜分为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聒:声音嘈杂,使人厌烦。聒碎:搅碎。
故园:故乡
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译文参考】
走一段山路,走一段水路,(我随千军万马浩浩荡荡地)向山海
关那边行进。夜深了,成千上万的营帐还亮着灯。一会儿狂风怒号,
一会儿大雪纷飞,风雪声搅碎了我的思乡心绪,使我无法入梦,故乡
可没有这样的声音啊!
【赏析】
“山一程,水一程”仿佛是亲人送了我一程又一程,山上水边都
有亲人送别的身影。“身向榆关(这里借指山海关)那畔行”是使命
在身行色匆匆。“夜深千丈灯”则是康熙帝一行人马夜晚宿营,众多
帐篷的灯光在漆黑夜幕的反衬下在所独有的壮观场景。“山一程,水
一程”寄托的是亲人送行的依依惜别情;“身向榆关那畔行”激荡的
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萧萧豪迈情;“夜深千丈灯”催生
的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烈烈壮怀情。这情感的三级跳,
既反映出词人对故乡的深深依恋,也反映出他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
志。二十几岁的年轻人,风华正茂,出身于书香豪门世家,又有皇帝
贴身侍卫的优越地位,自然是眼界开阔、见解非凡,建功立业的雄心
壮志定会比别人更强烈。可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身份反而形成了他拘
谨内向的性格,有话不能正说,只好借助于儿女情长的手法曲折隐晦
地反映自己复杂的内心世界。这也是他英年早逝的重要原因。
“夜深千丈灯”既是上阙感情酝酿的高潮,也是上、下阙之间的
自然转换。夜深人静的时候,是想家的时候,更何况“风一更,雪一
更”。风雪交加夜,一家人在一起什么都不怕。可远在塞外宿营,夜
深人静,风雪弥漫,心情就大不相同。路途遥远,衷肠难诉,辗转反
侧,卧不成眠。“聒碎乡心梦不成”的慧心妙语可谓是水到渠成
“山一程,水一程”与“风一更,雪一更”的两相映照,又暗示
出词人对风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体验。愈是路途遥远、风雪交加,就
愈需要亲人关爱之情的鼓舞。因为她是搏击人生风浪的力量源泉,有
了她,为了她,就不怕千难万险,就一定会迎来一团一聚的那一天。
从“夜深千丈灯”壮美意境到“故园无此声”的委婉心地,既是词人
亲身生活经历的生动再现,也是他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并以此创造
美、抒发美的敏锐高超艺术智慧的自然流露。
本词既有韵一律优美、民歌风味浓郁的一面,如出一水芙蓉纯真
清丽;又有含蓄深沉、感情丰富的一面,如夜来风潮回荡激烈。词人
以其独特的思维视角和超凡的艺术表现力,将草原游牧文化的审美观
与中原传统文化的审美观相融合,集豪放婉约与一体,凝炼出中华词
坛上一颗风骨神韵俱佳的灿烂明珠,深受后人喜爱。国学大师王国维
在《人间词话》一书中将作者推为宋后第一真词人,是非常有道理的.
纳兰性德简介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顺治十一年腊月十二日——1685
年7月1日,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祖籍开原威远堡镇东北的叶赫
河岸,满洲正黄旗人,清朝词人、学者。纳喇氏,字容若,号楞伽山
人。室名通志堂、渌水亭、珊瑚阁、鸳鸯馆、绣佛斋。原名纳兰成德,
为避当时太子“保成”的名讳,改名纳兰性德。一年后,太子易人,
为胤礽,于是改回成德。顺治十一年生,死于康熙二十四年,年仅三
十一岁。他是康熙十五年进士,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一生淡泊
萦云、善骑射、好读书、擅长于词。他的词基本以一个“真”字取胜,
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但细读却又感淡淡忧伤。
纳兰性德,母爱新觉罗氏,为阿济格之女,父亲纳兰明珠历任内
务府总管、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纳兰性德十七岁进太学,十八
岁中举,十九岁会试中试,因患寒疾,没有参加殿试。二十二岁即康
熙十五年(1676年)补殿试[3],中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康熙爱其
才,又因他是八旗子弟,上代又与皇室沾亲,与康熙长子胤禔生母惠
妃也有亲戚关系,所以被康熙留在身边,授予三等侍卫的官职,后晋
升为一等侍卫,多次随康熙出巡,并奉旨出使梭龙(其方位学界尚存分
歧),考察沙俄侵边情况。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患急病去世,年仅
三十岁(虚龄三十一),死后葬于京西皂甲屯纳兰祖坟(今北京海淀区上
庄皂甲屯)。《清史稿》有传。有词集《侧帽集》《饮水词》刊行于世,
后人合称为《纳兰词》。
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纳兰性德病故,享年
31岁。纳兰性德20岁时与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成婚,两人情感
甚笃,浮生萦云,婚后三年卢氏难产不幸亡故。纳兰性德又续娶图赖
之孙女官氏。《百家讲坛》讲师曾言,纳兰性德在与卢氏结发之前,
曾与表妹有一段刻骨铭心的恋曲。在卢氏死后,纳兰性德曾作过多首
缅怀诗,之后,又与一女子有情,有诗句为证,但史实有待考证。年
羹尧是其女婿。
说到纳兰性德的名字,还有一说应予驳正:《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1993年第间期登载有刘德鸿《纳兰性德探幽三题》一文,其中说明珠
的妻子,爱新觉罗氏“于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1655年1月19日)
生下长子冬郎,就是后来的大诗词家纳兰性德。”时下有一历史小说
《康熙与他的情敌》一书出版,其中也说纳兰性德小名“冬郎”。其
实是沿袭了黄天骥先生对纳兰性德诗句的误解,性德《填词》诗有句
云:“冬郎一生极憔悴,判与三闾共醒醉。”冬郎乃唐代诗人韩渥的
乳名,“冬郎憔悴”已成文学典故。因纳兰性德生于十二月十二日因
而联想到乳名可能叫“冬郎”,其实古人称十一月为冬,十二月为腊。
纳兰性德乳名叫“成哥”而不是什么“冬郎”,在他生前,担任宫廷
侍卫之后,将“成德”的名字,改为“性德”。这就是由于乾学所记
“避东宫嫌名”给予我们的启示,从而考证得的结论。
风光
纳兰性德22岁时,再次参加进士考试,考中二甲第七名。康熙皇
帝破格授他三等侍卫的官职,以后升为二等,再升为一等。作为皇帝
身边的御前侍卫,以英俊威武的武官身份参与风流斯文的诗文之事。
随皇帝南巡北狩,游历四方,奉命参与重要的战略侦察,随皇上唱和
诗词,译制著述,因称圣意,多次受到恩赏,是人们羡慕的文武兼备
的年少英才,帝王器重的随身近臣,前途无量的达官显贵。
但作为诗文艺术的奇才,他在内心深处厌倦官场庸俗和侍从生活,
无心功名利禄。虽“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他诗文均
很出色,尤以词作杰出,著称于世。24岁时,他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
集,名为《侧帽集》,又著《饮水词》,再后有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
缺,共349首,编辑一处,合为《纳兰词》。传世的《纳兰词》在当
时社会上就享有盛誉,为文人、学士等高度评价,成为那个时代词坛
的杰出代表。时人云,“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可
见其词的影响力之大。
在交友上,纳兰性德最突出的特点是其所交“皆一时俊异,于世
所称落落难合者”,这些不肯落俗之人,多为江南汉族布衣文人,如
顾贞观、严绳孙、朱彝尊、陈维崧、姜宸英等等。纳兰性德对朋友极
为真诚,不仅仗义疏财,而且敬重他们的品格和才华,就象平原君食
客三千一样,当时许多的名士才子都围绕在他身边,使得其住所渌水
亭(现宋庆龄故居内恩波亭)因文人骚客雅聚而著名,客观上也促进了康
乾盛世的文化繁荣。究其原因,纳兰性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和汉族知
识分子学到他所倾慕的汉文化知识,而更重要的是他自身有着不同于
一般满清贵族纨绔子弟的远大理想和高尚人格,这就显然使得他的举
动背离了社会主流,从而成为后世的一个研究焦点。
与红楼
轰轰烈烈的“红学”研究已经进行百载有余了。其中有不少文宿、
巨匠参与研究,并取得不少成果和进展。不但伟人毛泽东对《红楼梦》
研究有评述,就是前溯百载,清代的`皇帝,公子王孙也侧身其中。但
凡研究“红学”的人对明珠,纳兰性德都会有所了解。乾隆算得上是
第一位红学家。当和珅进呈《红楼梦》,乾隆读后曰:“此盖为明珠
家事作也。”一句话,把《红楼梦》与纳兰家联系起来。且不说此推
论是否真有道理,天子首开一家之言,根据他的阅历提示了两事物间
的联系可能。
纳兰明珠、纳兰性德和曹雪芹都是清初到中期“康乾盛世”中人,
相继前后。他们的家世与经历,有许多共同之处,是那个时期的政治、
文化现象的集中反映。
生平
人谓“谁料晓风残月后,而今重见柳屯田”。主要作品有《饮水
词》《渌水亭杂识》等,收入《通志堂集》。
纳兰性德的父亲是康熙时期权倾朝野的“相国”明珠,母亲爱新
觉罗氏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而其家族纳喇氏隶属
正黄旗,为清初满族最显赫的八大姓之一,即后世所称的“叶赫那拉
氏”。纳兰性德的曾祖父名金台吉,为叶赫部贝勒,其妹孟古姐姐,
于明万历十六年嫁努尔哈赤为妃,生皇子皇太极。其后纳兰家族与皇
室的姻戚关系也非常紧密。因而可以说,他的一生注定是富贵荣华,
繁花著锦的。也许是造化弄人,纳兰性德偏偏是“虽履盛处丰,抑然
不自多。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身在高门
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
纳兰性德自幼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数岁时即习骑射,17岁
入国子监读书,为国子监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其兄内阁学士,礼
部侍郎徐乾学。纳兰性德18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19岁准
备参加会试,但因病没能参加殿试。而后数年中他更发奋研读,并拜
徐乾学为师。在名师的指导下,他在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1792卷
编的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受到皇上的赏识,也为今后发展打
下了基础。他又把熟读经史过程中的见闻和学友传述记录整理成文,
用三四年时间,编成四卷集《渌水亭杂识》,其中包含历史、地理、
天文、历算、佛学、音乐、文学、考证等方面知识。表现出他相当广
博的学识基础和各方面的意趣爱好。1674年(康熙十三年),与妻子卢
氏结婚,康熙十六年卢氏因难产去世,纳兰的悼亡之音破空而起,成
为《饮水词》中拨地而起的高峰。后人不能超越,连他自己也无法超
越。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就给其极高赞扬:“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
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
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而晚清词人况周颐也在《蕙风词话》中誉其
为“国初第一词手”。
性格
诗人落拓无羁的性格,以及天生超逸脱俗的秉赋,加之才华出众,
功名轻取的潇洒,与他出身豪门,钟鸣鼎食,入值宫禁,金阶玉堂,
平步宦海的前程,构成一种常人难以体察的矛盾感受和无形的心理压
抑。加之爱妻早亡,后续难圆旧时梦,以及文学挚友的聚散,使他无
法摆脱内心深处的困惑与悲观。对职业的厌倦,对富贵的轻看,对仕
途的不屑,使他对凡能轻取的身外之物无心一顾,但对求之却不能长
久的爱情,对心与境合的自然合谐状态,他却流连向往。他于康熙二
十四年(1685年)暮春,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然后便一
病不起,七日后于五月三十日(7月1日)溘然而逝。
纳兰性德虽然只有短短三十一年生命,但他却是清代享有盛名的
大词人之一。在当时词坛中兴的局面下,他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
西派掌门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称“清词三大家”。然而与之区别的,
纳兰性德是入关不久的满族显贵,能够对汉族文化掌握并运用得如此
精深,是不得不令人大为称奇的。
纳兰性德词作现存348首(一说342首),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
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写景状物关于水、荷尤多,尽管以作
者的身份经历,他的词作数量不多,眼界也并不算开阔,但是由于诗
缘情而旖旎,而纳兰性德是极为性中的人,因而他的词作尽出佳品,
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
纳兰性德24岁将自己的词作结集为《侧帽》后更名为《饮水》,
后人多称纳兰词。《纳兰词》在当时社会上就享有盛誉,为文人、学
士等高度评价,成为那个时代词坛的杰出代表。他的词不但在清代词
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以“纳兰词”为词坛一
说而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之地。纵观纳兰性德词风,清新隽秀、哀感
顽艳,颇近南唐后主。而他本人也十分欣赏李煜,他曾说:“花间之
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贵重,李后主兼而有其美,
更饶烟水迷离之致。”此外,他的词也受《花间集》和晏几道的影响。
本文发布于:2023-01-29 22:33: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5895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