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记》原文-翻译
译文
(执政者)发布政令,征求品德善良(的
人士辅佐自己),可以得到小小的声誉,不能
够耸动群众的听闻;(如果他们)接近贤明之
士,亲近和自己疏远的人,可以耸动群众的听
闻,但不能起到教化百姓的作用。君子想要教
化百姓,并形成好的风俗,就一定要重视设学
施教啊!
玉石不经雕琢,就不能变成好的器物;人
不经过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所以古代的君
王,建立国家,统治人民,首先要设学施教。
《尚书·兑命》篇中说:“始终要以设学施教
为主”,就是谈的这个道理啊!
尽管有味美可口的菜肴,不吃是不会知道
它的美味的;尽管有高深完善的道理,不学习
也不会了解它的好处。所以,通过学习才能知
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人才能感到困惑。知道
自己学业的不足,才能反过来严格要求自己;
感到困惑然后才能不倦的钻研。所以说,教与
学是互相促进的。《兑命》篇说:“(在教学
过程中)教与学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就
是说的这个道理啊!
古代设学施放,每二十五家的“闾”设有
学校叫“塾”,每一“党”有自己的学校叫
“庠”,每一“术”有自己的学校叫“序”,
在天子或诸侯的国都设立有大学。
(学校)里每年招收学生入学,每隔一年
对学生考查一次。第一年考查学生断句分章等
基本阅读能力的情况,第三年考查学生是否专
心学习和亲近同学,第五年考查学生是否在广
博的学习和亲近老师,第七年考查学生讨论学
业是非和识别朋友的能力,(这一阶段学习合
格)叫“小成”。第九年学生能举一反三,推
论事理,并有坚强的信念,不违背老师的教诲,
(达到这一阶段的学习标准)叫做“大成”。
唯其这样,才能教化百姓,移风易俗,周围的
人能心悦诚服,远方的人也会来归顺他,这就
是大学教人的宗旨。古书上说:“(求学的人)
应效法小蚂蚁衔土不息而成土堆的精神,(不
倦地学习,可以由“小成”到“大成”)”。
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啊!
大学开学的时候,(天子或官吏)穿着礼
服,备有祭菜来祭祀先哲,表示尊师重道,学
生要吟诵《诗经·小雅》中(鹿鸣、四牡、皇
皇者华)三篇(叙述君臣和睦)的诗,使他们
一入学就产生要作官的感受;要学生按鼓声开
箱取出学习用品,使他们严肃地对待学业;同
时展示戒尺,以维持整齐严肃的秩序;(学生
春季入学,教官)没有夏祭不去考查学生,让
学生有充裕的时间按自己的志愿去学习。(学
习过程中)教师应先观察而不要事先告诉他们
什么,以便让他们用心思考;年长的学生请教
教师,年少的学生要注意听,而不要插问,因
为学习应循序渐进,不能越级。这七点,是施
教顺序的大纲。古书上说:“在教学活动中,
教宫首先要尽职,读书人要先立志”,就是说
的这个道理啊!
大学的教育活动,按时令进行,各有正式
课业;休息的时候,也有课外作业。课外不学
杂乐,课内就不可能把琴弹好;课外不学习音
律,课内就不能学好诗文;课外不学好洒扫应
对的知识,课内就学不好礼仪。可见,不学习
各种杂艺,就不可能乐于对待所学的正课。所
以,君子对待学习,课内受业要学好正课;在
家休息,要学好各种杂艺。唯其这样,才能安
心学习,亲近师长,乐于与群众交朋友,并深
信所学之道,尽管离开师长辅导,也不会违背
所学的道理。《兑命》篇中说?只有专心致志谦
逊恭敬,时时刻刻敏捷地求学,在学业上就能
有所成就",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啊!
今之教者,呻其占
毕,多其讯,言及于数,
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
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
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
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
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
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
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
今天的教师,单靠朗诵课文,大量灌输,
一味赶进度,而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致使他
们不能安下心来求学。教人不能因材施教,不
能使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学的方法
违背了教学的原则,提出的要求不合学生的实
际。这样,学生就会痛恶他的学业,并怨恨他
的老师,苦于学业的艰难,而不懂得它的好处。
虽然学习结业,他所学的东西必然忘得快,教
学的目的也就达不到,其原因就在这里啊!
乎!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
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
不凌节而施之谓孙;相观
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
之所由兴也。
大学施教的方法:在学生的错误没有发生
时就加以防止,叫做预防;在适当的时机进行
教育,叫做及时;不超越受教育者的才能和年
龄特征而进行教育,叫做合乎顺序;互相取长
补短,叫做观摩。这四点,是教学成功的经验。
发然后禁,则扞格而
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
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
则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
友,则孤陋而寡闻;燕朋
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
六者,教之所由废也。
错误出现了再去禁止,就有坚固不易攻破
的趋势;放过了学习时机,事后补救,尽管勤
苦努力,也较难成功;施教者杂乱无章而不按
规律办事,打乱了条理,就不可收拾;自己一
个人瞑思苦想,不与友人讨论,就会形成学识
浅薄,见闻不广;与不正派的朋友来往,必然
会违逆老师的教导;从事一些不正经的交谈,
必然荒废正课学习。这六点,是教学失败的原
因。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
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
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
之教,喻也。道而弗牵,
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
君子不但懂得教学成功的经验,又懂得教
学失败的原因,就可以当好教师了。所以说教
师对人施教,就是启发诱导:(对学生)诱导
而不牵拉;劝勉而不强制;指导学习的门径,
而不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教师对学生)诱
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
易,开而弗达则思。和、
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导而不牵拉,则师生融洽;劝勉而不强制,学
生才能感到学习容易;启发而不包办,学生才
会自己钻研思考。能做到师生融洽,使学生感
到学习容易,并能独立思考,可以说是做到了
善于启发诱导了。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
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
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
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
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
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
救其失者也。
学生在学习上有四种过失,是施教的人必
须要了解的:人们学习失败的原因,或者是因
为贪多,或者是知识面偏窄,或者是态度轻率,
或者是畏难中止。这四点,是由于学生的不同
心理和才智所引起的。教师懂得受教育者的不
同心理特点,才能帮助学生克服缺点。教育的
作用,就是使受教育者能发挥其优点并克服其
缺点。
善歌者,使人继其
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
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
会唱歌的人,不仅声音悦耳,动人心弦,
还要使人情不自禁地跟着唱。会教人的人,不
仅给人以知识,还要诱导学生自觉地跟着他学。
教师讲课,要简单明确,精练而完善,举例不
多,但能说明问题。这样,才可以达到使学生
自觉地跟着他学的目的。
君子知至学之难易君子要根据学生学习时感到难易不同,从
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
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
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
长然后能为君。故师也
者,所以学为君也,是故
择师不可不慎也。《记》
曰“三王四代唯其师”。
其此之谓乎!
而看出学生的资才的好坏,然后能做到分别情
况,对学生多方面的启发诱导。能够多方面启
发诱导,才能当好教师。能当好教师才能做官
长,能做官长才能当人君。所以说,当教师的,
就是教统治权术的人。因为这个缘故,所以选
择教师不可不慎重。古书上说:“古代君王以
选择教师为首要任务”。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啊!
凡学之道:严师为
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
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
所以不臣于其臣者二:当
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
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
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
所以尊师也。
在教育工作中,尊敬教师是难能可贵的。尊敬
教师才能重视他传授的道。在上的君王能尊师
重道,百姓才能专心求学。所以君王不以臣子
相待的臣子有两种人:一是正在代表死者受祭
祀的人,不以臣子相待;二是教师,不以臣子
相待。根据礼制,(这二种人)虽被天子召见,
可以免去朝见君王的礼节,这就是为了表示尊
师重道的缘故。
善学者,师逸而功
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
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
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
会学习的人,能使教师费力不大而效果好,
并能感激教师;不会学习的人,即使老师很勤
苦而自己收效甚少,还要埋怨教师。会提问的
人,象木工砍木头,先从容易的地方着手,再
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
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
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
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
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
从客,然后尽其声。不善
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
道也。
砍坚硬的节疤一样,(先问容易的问题,再问
难题),这样,问题就会容易解决;不会提问
题的人却与此相反。会对待提问的人,要回答
得有针对性,象撞钟一样,用力小,钟声则小,
用力大,钟声则大,从容地响,让别人把问题
说完再慢慢回答;不会回答问题的恰巧与此相
反。以上这些,讲的是有关进行教学的方法。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
人师,必也听话乎!力不
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
不知,虽舍之可也。
单靠死记一些零碎的知识,不能作个好教
师,一定(要有渊博的知识),随时准备根据
学生的提问并给以圆满的回答才行。如果学生
提不出问题,然后告诉他(从某些方面钻研)
是可以的;告诉了他以后,仍不能理解,就不
要再讲下去了。
良冶之子,必学为
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
前。君子察于此三者,可
以有志于学矣。
(若要学到父亲高超的手艺),高明的冶
金匠的儿子,一定要先去学缝皮袄;高明的弓
匠的儿子,一定要先去学编撮箕,用来学拉车
的小马,要放在车后跟着走。君子懂得了这三
例(是通过先易后难、由浅入深、反复练习、
循序渐进)使事业成功的道理,就可以搞好教
学工作了。
古之学者,比物丑
类,鼓无当于五声,五声
弗得不和;水无当于五
色,五色弗得不章;学无
当于五官,五官弗得不
治;师无当于五服,五服
弗得不亲。
古代求学的人,能够对同类事物进行比较,
举一反三。鼓不等同于五声,而五声中没有鼓
音,就不和谐;水不等同于五色,但五色没有
水调和,就不能鲜明悦目;学习不等同于五官,
但五官不经过学习训练就不会发生好的功能;
师不等同于五服之亲,但没有教师的教导,人
们不可能懂得五服的亲密关系。
君子曰:大德不官,
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
时不齐。察于此四者,可
以有志于本矣。三王之祭
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
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
本!
君子说,德行很高的人,不限于只担任某
种官职;普遍的规律,不仅仅适用于那一件事
物;有大信实的人,用不着他发誓后才信任他;
天有四季变化,无须划一,也会守时。懂得这
四点,(就可以领会到做事求学),也要抓住
根本的道理了。古代的三王祭祀江河的时候,
都是先祭河而后祭海,这是因为河是水的本源,
而海是水的归宿。这才叫抓住了根本!
本文发布于:2023-01-29 21:52: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5876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