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雅明:格格不入的灵魂漫游者
本雅明:格格不入的灵魂漫游者
人物W敬f.【J,!HE
我的终身挚友,他的天才兼具形而上学家的洞见,批判家的解释能力和学者的
渊博.他在通往自由的路上死于西班牙的波堡.
——
舒勒姆《犹太教神秘主义主流》
德籍犹太思想家本雅明的一生堪称一部辗转流离的戏剧,他生前着述丰富却鲜
为人知,1940年初秋,在他于逃亡途中选择自杀后,其挚友布莱希特曾如是说:"这
是希特勒给德国文学界造成的第一个真正损失."二战后,在他的思想继承人和研究
先驱阿多诺等人的努力下,德文两卷本(体雅明选集》得以出版,随即以其精辟睿
智的理论观点掀起一阵"本雅明复兴"的热潮,震撼了整个理论界.美国着名学者杰
姆逊甚至如此断言:本雅明是"20世纪最伟大,最渊博的文学批评家之一".如今本
雅明更被冠以了"上个世纪最具原创性和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的美称.
对他的生前遭遇和后世声誉,人们不得不感叹"如果死后荣耀者生前也荣耀,那
么一切将会多么不同".本雅明于1892年出生于柏林一个富有的犹太人家庭.早期
他对语言哲学及宗教神学的传统思考较多,并形成了独特的语言哲学,1924年他与
拉脱维亚女导演拉西斯结识后,思想急剧左倾,而其后与布洛赫和布莱希特的交往
以及对卢卡契(呖史与阶级意识》的阅读使其自身的马克思主义倾向愈来愈浓,对
唯物主义和法国文化也越来越感兴趣.从1925年开始,本雅明走上了以卖
文为生的自由职业者的道路,开始了他断断续续十几年的流亡生涯.当纳粹在
德国上台之后,本雅明就去了巴黎,在那里他从1933年一直呆到1940年.巴黎对本
雅明来说无疑是他的第二故乡,他最伟大的作品((拱廊街计戈就表现出了其对法
国文化的一种迷恋,为了保卫巴黎的文化阵地本雅明滞留法国而最终导致了他的个
人悲剧.1940年9月,本雅明在法兰克福学派领导人霍克海默的帮助下,从美国领
事馆获得了签证.为了逃避纳粹的迫害,本雅明计划从法国越过边界到西班牙,然
后去美国.不幸的是当他和他的同伴到达西班牙的边界小镇波堡时,他们去西班牙
的过境签证一夜之间就由于政府的命令失效,这就意味着所有从法国来的难民必须
被遣返回法国.当处于绝望之中的本雅明认为逃脱纳粹迫害的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
时,他在波堡选择了死亡,但是极富悲剧色彩的是他死后的第二天西班牙政府决定
同意他的同伴们通过西班牙边境继续他们的行程.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本雅明自杀
在"通往自由的路上".本雅明的一生以悲剧告终.事实上,他的一生也充满了坎坷.
本雅明身前除了大量见诸报刊的评论文章以及那本由随感,格言集合而成的作品婵
向街》,惟一出版的着作就是1928年的德国悲剧的起.当然他的文学财富还包括
随感,评论,各种片断性的文字,两卷本的通信录和大量未完成的拱廊街的手稿.
造成本雅明死后荣誉的原因——就如本雅明生前好友汉娜?阿伦特所言——在
很大程度上是与其本身的难以分类,作品的晦涩和思想的复杂性密切相关的.本雅
明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出众的才华,但其思想的矛盾性和不可思议的博学令人们无法
将其归于固定的一
类,从而轻易就被任何的分类网络漏掉了.他一直被视为法兰克福学派的中心
成员之一,但其思想却与以阿多诺为代表的学派主流思想大相径庭;他接受了马克
思主义,却又深深迷恋犹太教神秘主义,同时还推崇大众文化;在多个领域如语言
哲学,文学批评,文化批判和历史哲学他都提出了许多新颖独到的观点,却从未形成
完整的理论.
本雅明的晦涩文风常使读者遭遇罕见的阅读困难,给人们读解其作品带来困难.
在青年时期,本雅明为了
W,?K1.1JCl=L【lI人物
获得父母持久的经济支持,保持自由知识分子的身份和维持他自身收藏书籍的
爱好,曾经决定向法兰克福大学申请教授职位,但是他的教授资格论文国悲剧的起
溺被提交到德国语言文学系后,该系认为这篇论文不属于文学史领域,不适合在德
国语言文学系答辩,因此转给了哲学系.但哲学系的教授和其助手霍克海默(其后
成为了法兰克福学派的掌门人)认为论文不知所云.由此本雅明在法兰克福大学谋
求教职的努力宣告失败.不能在大学得到一个永久的职位意味着本雅明被放逐到
了知识界的边缘,不再有可能成为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学者,而只能成为一个卖文为
生的文化知识分子,必须对周围社会发生的种种变化做出迅速的反应.德国悲剧的
起源))是本雅明惟一一部完成的专着,也是一部博大精深,玄妙难懂的着作.在本雅
明生前,这部着作几乎不被理解.但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对它的评价越来
越高,被视为20世纪德国文学一哲学批评领域最有创见的一部杰作.
本雅明思想的复杂性在于其雅努斯面孔,他同时把
握着"政治的和神秘的"两个目标,还在多个立场保持着微妙的平衡.
本雅明受犹太教救世主义影响极深,犹太文化在本雅明的一生中起着不可估量
的作用,他同着名犹太教神学家舒勒姆的友谊一直从青年时代持续到辞别人世.舒
勒姆在其经过了几十年的研究而写成的犹太教经典之一
的(僦太教神秘主义主流》的扉页上,写下了本文开头的那段文字,以此表达对
本雅明由衷的赞叹和怀念.对本雅明而言,他的终身挚友舒勒姆则是"犹太教活生生
的化身".本雅明曾公开承认"犹太精神问题是我思考中最重要和最持久的问题之一
".在舒勒姆的影响下,从一开始本雅明的思想就不仅仅是学术性的,它在很大程度
上与犹太教的"救赎"和拯救历史融为一体.犹太教的救赎要追溯到公元前587年,
当犹太王国灭亡后,人们开始把流离在外的希伯来人称为"犹太人",意指"亡国之
遗民".同时从那时起,在犹太人中出现了"弥塞亚"(救世主)观念.弥塞亚意识是犹
太教的基本教义之一,它为希伯来语音译,原意为"受膏者",在犹太教中凡是先知,
大祭司,君王就任,都需要有一个在受封者头上上膏油的仪式,表明其是上帝派来的.
弥塞亚最初与国家的复兴联系在一起,后来逐渐成为犹太人所盼望的拯救他们脱
离苦难的救世主.本雅明的弥赛亚意识就指一生追求恢复天人合一,万物平等状态
的情结,这种情结自始自终贯穿在本雅明寻求精神救赎的道路中.
有趣的是犹太教的影响并不妨碍本雅明对马克思主义的兴趣,1929年,经拉西
斯介绍本雅明与布莱希特相识,他们日益深厚的友谊使本雅明在布莱希特的"史诗
戏剧"中领悟到了一种将艺术与革命潜能结合在一起
的可能性.布莱希特的戏剧通过抽掉一个理所当然的过程或者人物形象使观众
对它产生惊异之情,由此引导观众对所表现的过程或人物采取一种批判的态度,从
而把握剧情所展现的真实.本雅明极力推崇布莱希特的艺术尝试,并写下了一批带
有强烈政治倾向的理论文章,对艺术的革命实践化做了独特阐释,力图从艺术领域
唤起人们重新认识世界,从而产生改造世界的革命激情.但是需要辨明的是,即使
布莱希特对他有如此巨大的影响,甚至于哈贝马斯也认为"布莱希特把本雅明推进
到与风格和思想上的神秘主义相决裂"的地步,本雅明的作品之中仍然浸透了神学
思想,他的"神学,墨水"的比喻就出现这一时期,而布莱希特也对他反复呈现出来的
"犹太教"因素极为不满.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他真正的天分和本真的思想模式是作
为一个在世俗世界中探索着神启和救赎本质的世俗神学家所拥有的.本雅明与法
兰克福学派的关系也颇多争议.两者彼此引为同道,在本雅明陷入困厄的流亡时期,
写作是他惟一的谋生手段,而最主要的援助之手便来自于霍克海默的法兰克福学
派研究所.从1935年起一直到他逝世,他每年提供研究所创办的婚土会研究杂一篇
论文,纳粹统治使德国国内期刊无法发表他的任何文章,生活上几乎完全依靠社会
研究所的资助,可以说他在经济上依赖着学派,但他和学派其他成员的关系却很紧
张,因为他的研究似乎总是不能为法兰克福其他成员所接受.他的观点也不尽雷同
于法派的领袖人物如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因此他采取了一种若即若离的姿态,成为
了"游离于主流之外的学派成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对人类存在境遇的独特感
受给阿多诺等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他对于进步的"灾难性"认识在其思想继承者阿多
诺和霍
克海默的批判思想中凸现为一种新的反叛纲领——启蒙辩证法,他的否定神学
启发了阿多诺那部标志"全部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逻辑发展的最高水平"的晒
定的辩证法》以及马尔库塞在(弹向度的中所提出的"大拒绝"战略即否定的不接受
一切即予的,现存的不合理状况.
本雅明,一个具有多种色彩的批判理论家,一个格格不入的灵魂漫游者.他是诗
人神学家,又是历史唯物主义者.他觉得自己的时代出了问题,也觉得自己与时代
脱了节.在纳粹德国,他是一个犹太人,在莫斯科,他是一个神秘主义者,在巴黎,他
是一个冷静的德国人.他没有家园,没有祖国,甚至没有职业,尽管他个人屡受挫折,
但是他依然憧憬着现代人的文化和政治复兴.他最爱的格言就是:"只是为了那些毫
无希望的人们,我们产生了希望."作为犹太人,他难逃二战的劫数,作为杰出的思
想家,他拥有绝对超前的先锋禀赋,在哲学,文学等领域给后人留下了巨大的财富?
本文发布于:2023-01-29 21:39: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5870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