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寒食古诗意思

更新时间:2023-01-29 21:28:57 阅读: 评论:0

2019cpa课程百度云-bread怎么读


2023年1月29日发(作者:女孩打包午餐给妈妈)

《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

《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实,

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从

当时皇帝到一般朝士,都偏爱该诗,历来评价也很高。下面是小编给

大家带来的《寒食》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寒食

朝代:唐朝|作者: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翻译/译文

译文一

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

皇家花园的柳枝。夜色降临,宫里忙着传蜡烛,袅袅炊烟散入王侯贵

戚的家里。

译文二

春天,长安城处处飘飞着落花;寒食节,东风把御园柳枝斜。

黄昏时,宫中传出御赐的烛火,轻烟散入了,新封的王侯之家。

注释

①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②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

以称寒食。

③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树。

④斜:读(xiá),与“花”“家”押韵。

⑤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官。

⑥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赐而得

到燃烛。《唐辇下岁时记》“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

⑦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

王逢时皆为候,受到特别的恩宠。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赏析/鉴赏

寒食春深,景物宜人,故诗中前二句先写景。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

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春”

是自然节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

“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春意浓郁,笼罩全城。诗

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

飞花”,这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

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诗人不说“无处不开花”,而说

“无处不飞花”,除了“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

生机外,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密。“飞花”,就

是落花随风飞舞。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说“落花”而说“飞花”,

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蕴意深远。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

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飞”字。

“寒食东风御柳斜”,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苑。苑中垂

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风是无形无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飞,

柳之斜来间接感知。照此说来,一个“斜”字也是间接地写风。

第三、四句,论者多认为是讽喻皇宫的特权以及宦官的专宠。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这其中写实的成份是主要的。

唐代制度,清明日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以示恩宠。又寒

食日天下一律禁火,唯宫中可以燃烛。“日暮汉宫传蜡烛”,皇帝特

许重臣“五侯”也可破例燃烛,并直接自宫中将燃烛向外传送。能得

到皇帝赐烛这份殊荣的自然不多,难怪由汉宫(实指唐朝宫廷)到五侯之

家,沿途飘散的“轻烟”会引起诗人的特别注意。

由于后两句旨在描写宫庭生活,并且写得轻灵佻脱,所以历来颇

受赏识。

古诗简介

《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

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

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

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

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从当时皇帝

到一般朝士,都偏爱该诗,历来评价也很高。

作者韩翃简介

韩翃(生卒年不详),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代诗人。是

“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

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

间,因作一首《寒食》被唐德宗所赏识,因而被提拔为中书舍人。韩

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泛。

本文发布于:2023-01-29 21:28: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5865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良莠不齐
下一篇:字谜故事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