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阅读赏析
一.解题
岳阳楼,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本诗题曰《登岳阳楼》,顾名思义,作者所写主题就
是写登岳阳楼过程中的所见所感,而必定不仅仅是岳阳楼本身之景,那作者为何要登岳阳楼
呢?或许是慕名而来,或许只是路过,是偶登,又或许是……登楼后又见到了怎样的景物呢?
如此等等问题,就只有留待我们观诗、品诗后,方能解决了。
二.知人论世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少
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甫出身于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封建官僚家庭,所
以一生渴望建功立业。然而人生大半时间落魄不堪,身逢战乱,尤其经历了唐王朝由盛转衰
的历程,所以相当了解民生疾苦。他的诗歌相当真实地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充满着强烈
的忧国忧民感情,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尤善律绝,被奉
为“诗圣”。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发展,形成了“沉郁顿挫”
的创作风格。
《登岳阳楼》作于诗人逝世前两年左右,即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冬,杜甫乘一叶孤
舟,沿江陵、公安一带一路漂泊,来到岳阳,登上了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
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作者不禁发出由衷的感慨赞叹。继而他又联想到自己晚年的漂
泊不定,国家的多灾多难,不免感慨万千,于是挥笔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也为
后世人们留下了一笔绚丽的文学财富。
三.朗读
诗必用心朗读,方知其味,本诗读之,感情清晰可见,是凄婉,是孤寂,是惆怅,更
是无奈。全诗前两句语速需较快一些,需读出终于登临岳阳楼的欣喜之情;需读出眼观洞庭,
见到那波澜壮阔、气象万千的畅快之意。后两联则需缓需沉,颈联该是孤寂、悲伤,尾联该
是痛苦、凄凉。
四.字面理解
律诗的写法在表达方式上往往有所讲究,多是前两联叙事、写景,后两联议论、抒情,
本诗亦不例外。前两联主要是叙写自己的登临之事和所见之景,话不絮烦,但意可玩味;后
两联则主要是写照自己暮年生活的悲惨,并感叹国家战乱又起的悲哀。文中老泪是为己而流,
更是为国而流,一个忧国伤时、爱国爱民的伟大诗人形象不言自表。
简单翻译:以前早早就听说过洞庭烟波浩渺,今天终于有幸登上了天下闻名的岳阳楼。
远远眺望,吴、楚两地就好像是被洞庭之水划界而开,而那日月星辰更似乎是点点都漂浮在
这浩瀚水波之上。可惜啊,我的亲朋好友音讯全无,而自己又年老多病,只有孤舟相伴。再
想想,那北方战事又起,我啊,站在这儿不禁老泪横流。
五.意象意境分析
首联,作者并无一些具体意象的描写,而是直接叙事。面对“洞庭湖”“岳阳楼”,作
者开门见山地直说过去只曾听说,今日终于见到了,“今”“昔”二字对照,鲜明体现一种
时空交错之感,也含蓄地表露出作者终于登临岳阳楼的欣喜之情。
颔联,作者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尤为壮阔的景致,貌为写实,实为虚景。“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十个字逼真地表现了洞庭湖水势浩渺,无边无际的磅礴气象。尤其一个“坼”
字,给我们喻示一种天崩地裂的气势,一个“浮”字似乎要托起整个宇宙万物,意境博大。
然而我们不得不思考,作者这样写作,其目的何在?意在赞美大好河山的美丽气象?还是反
用其意?究竟作者写作本诗时已经56岁年龄,已经老病缠身。或许作者这么写作,真的是有
一种“烈士暮年,壮心未已”的气势,但我们也不得不想到另外一层含义、意味,那就是用
此般景状来反衬自身的渺小、无助,偌大一片天地,何处才是“我”的容身之所?何处才是
“我”的立名之地呢?只言片语,其实哀情尽显。
上面的理解是否为牵强之作呢?实在非然。颈联,作者就直接由上一联的壮阔写景转
到了对自身处境的评议。“无一字”与“有孤舟”可谓两个特写镜头,鲜明的展现了暮年杜
甫的凄苦身世和孤寂生活,尤其那“孤舟”二字,更显悲凉的真情,让读者也有感同深受的
意味,那种孤苦老人独自语孤舟为伴,亲朋好友音讯全无的悲凉形象一览无遗。
尾联,笔锋一转,首先借“戎马”一词,暗写了北方边关战火又起,百姓颠沛流离的
景状。同第三联对比,这里实际上已经由个人之愁转到了家国之叹,由此作为一位忧国忧民
的大诗人的形象尽现诗中,或许这其中还多多少少寄寓着作者一种抱负无成的叹息。最后一
句,“凭轩涕泗流”,是一个特写描绘,是忧国伤时却无力回天的无奈之情、感伤之意的总爆
发。是啊,垂垂老矣,却只能面天地而落泪,可不痛哉!
一首诗,情感一再变化,意境一再变迁,由喜由壮而悲而凄,让人叹惋!
五.总结诗歌主旨
《登岳阳楼》通过对洞庭湖、岳阳楼周围景象的描写以及由景生情而引发的无限感想,
不仅表现了作者暮年生活的孤寂悲凉,也表达了作者对国破家亡的深沉感慨及忧国伤时的无
限伤怀。
六.总结艺术手法
1.借景抒情,以乐景显哀情
本诗借景抒情相当明显,尤其颔联极力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景象,看似壮丽之景,空
阔之境却实际地表现着作者的孤单、落寞之情,又一处典型的乐景哀情。
2.虚实结合
作者对景物的描写,对身世的断想,既有眼前所有,亦有脑中之意,首联实,颔联虚
实结合,颈联实,尾联再次虚实合。
3.善于炼字
如首联“今”“昔”二字,不仅现出时间之阔远,更显出登临的欣喜之意。又如颔联,
“坼”“浮”二字虽字面简简单单,但境界开阔,气象万千。
本文发布于:2023-01-29 21:21: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5862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