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昭君怨 咏荷上雨

更新时间:2023-01-29 20:55:05 阅读: 评论:0

三寸萝资源 免费-三点水一个条


2023年1月29日发(作者:sure)

一、昭君怨·咏荷上雨

词牌名:昭君怨|朝代:宋朝|杨万里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泻清波。

古诗简介

?昭君怨·咏荷上雨?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词作。这首小令用轻松

活泼的笔调写自己梦中泛舟西湖和被雨惊醒后的情景。上片写梦中泛

舟西湖花底,骤雨打篷,从梦中惊醒。下片写醒来所见景物,与先前

的梦境相映成趣。本词构思巧妙,意境新颖,梦境与现实对照写来,

曲折而有层次,极富变化,细细品味,似乎看到晶莹璀灿的珍珠在碧

绿的“盘〞中滚动;似乎嗅到荷花的阵阵幽香,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翻译/译文

夏日午眠,梦见荡舟西湖荷花间,满湖烟水迷茫、荷花氤氲清香

扑鼻。突然如筛豆般的阵雨敲击船篷,发出“扑〞、“扑〞的声音,把

我从西湖赏荷的梦境中惊醒。

以为是在西湖赏荷,却原来是在家中午休,遇急雨击池中荷叶把

我惊醒,梦醒后观庭院荷池,急雨敲打荷叶,雨珠跳上跳下,晶莹的

雨点忽聚忽散,散了如断线的珍珠,四处迸射,使人眼花缭乱,最后

聚在叶心,像一窝泛波的水银,亮晶晶的。

赏析/鉴赏

作者的词和诗一样,都善于描写事物的动态。钱钟书的?谈艺录?

说:“以入画之景作画,宜诗之事赋诗,如铺锦增华,事半而功那么倍,

虽然,非拓境宇、启山林手也。诚斋、放翁,正当以此轩轾之。

人所曾言,我善言之,放翁之与古为新也;人所未言,我能言之,

诚斋之化生为熟也。放翁善写景,而诚斋擅写生。放翁如图画之工笔;

诚斋那么如摄影之快镜,兔起鹘落,鸢鱼跃,稍纵即逝而及其末逝,

转瞬即改而当其未改,眼明手捷,踪矢蹑风,此诚斋之所独也。〞象

这首词明明题作“咏荷上雨〞,一开始反从“午梦〞入笔,起手便不

同凡响。假设是梦见阴雨倒还罢了,谁知梦见的正是满湖烟雨,氤氲

香气,作者正在这迷人的环境里荡舟花底。——这些描写好似跟主题

风马牛不相及,其实是用西湖烟雨衬托庭院荷池:西湖的美景是公认

的,那么词篇就已暗示给你,院中的雨荷有着同样的魅力。更何况梦

中的香正是院池荷花的清香呢!散发的“梦初惊〞后该是知道身在家

中了,然而他却以为还在扁舟,因为他把荷上雨声误作成了雨打船篷

声。这里描写已醒未醒的境界,既自然,又别致,而且更加缩短了西

湖与院池的距离。“却是〞以下完全离开梦境,并在上半阕已打好的根

底上开始了对“荷上雨〞的正面咏写。“池荷跳雨〞指急雨敲打荷叶,

雨珠跳上跳下的样子。

接下去,作者把荷叶上面晶莹的雨点比作真珠,说这些真珠随着

荷叶的跳动忽聚忽散,最后聚在叶心,就像一窝泛波的水银。这些描

写动乱迷离,而且比喻新颖,都是“人所未言〞者。再说,作者用变

幻的手法,把“稍纵即逝〞“转瞬即改〞的景象展现在读者面前,使

词篇的形式同内容一样,活泼而不受羁绊,也表达了杨万里“活法〞

在抒情写景方面的特殊作用。

二、临江仙·荷叶荷花何处好

词牌名:临江仙|朝代:元朝|元好问

李辅之在齐州,予客济源,辅之有和。

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红妆翠盖木兰舟。江山如画里,

人物更风流。

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一尊白酒寄离愁。殷勤桥下水,

几日到东州!

赏析/鉴赏

由词题可知,这首词记载的是作者与李辅之两次畅游大明湖。据

遗山?济南行记?记载,乙未年秋约七月,“以故人李君铺之之故〞而至

济南。第二年丙申三、四月间,又与李辅之在济南欢聚。金济南府即

宋齐州〔今山东济南〕,据?金史·地理志?记录,济源县在金河东南路

孟州,今属河南。那么,李辅之又是何许人?李辅之名天翼,固安〔今

河北〕人,曾任济南漕司从书。

这是一首写景寄情之作。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既表达了与友人

团聚的欢乐,又写出与之天各一方的离别的愁怅。词的上片尽写初秋

的大明湖。正值“秋荷方盛,红绿如绣,令人渺然有吴儿州渚之想〞。

“荷叶荷花〞一绿一红,以鲜明的色调突出新秋大明湖的美景,而“红

妆〞、“翠盖〞那么照应开篇的“荷花〞、“荷叶〞。不禁让人联想起

李清照的“绿肥红瘦。〞作者反复提及景致之美,可见对上次游湖仍

记忆犹新。

在红绿掩映之间。湖上泛舟之人,真是十分惬意。尽写美景是为

了衬托人物。词中的风流人物是指作者本人与友人李辅之。统看上片,

可见作者沉浸在对昔日的美好回忆之中。如画的江山,风流的人物,

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欣喜欢畅。

词的下片,在表达效果上与上片迥然不同。下片与上片所写不同

时、不同地。道出了与友人分别三年的思念。“千里故人千里月〞写两

人的别离。此词的写作时间大约在戊戌年,此时正值元遗山准备携家

由济源回太原,与济南相隔甚远,故曰:“千里〞,“三年〞写出与友

人别离确实切时间。古代文人墨客常借酒消愁,作者也无一例外。“一

尊白酒寄离愁〞,来表达对辅之的离愁别念。而仅以此举还不够。作

者又借流水寄言,寄泪。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到达思想的共鸣,李

白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苏轼?江城子·别徐州?

中“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而全词以情作结,感情流

露自然,纯真。

全词笔调清新,以写景入手,导入感情的抒发,以景写人,因景

抒怀。一扬一抑,情感变化起伏迭宕,其景其情,均秉笔直书,无一

假借。而结尾把二人的深厚友情推到了极点。内容与形式统一,可谓

“得其所哉〞。

三、采莲曲·菱叶萦波荷飐风

朝代:唐朝|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古诗简介

这首小诗采用民歌的形式,写得清新、明快。?采莲曲?:古代民

歌的一种,盛行于江南一带,为采莲女所唱。一说为梁武帝所创,见?

乐府诗集?。

赏析/鉴赏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首句即展现出非常美妙的意境。

水面上碧波荡漾,浮游水面之菱叶,上下左右摇摆,是为萦波;加上

荷花迎风招展,与菱叶交相争艳,令人心旷神怡。而荷花深处,小舟

翩翩,又增添了景物的动态感。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是上承“荷花深处小船通〞而

来,由写景转为写景中之人。荷花深处,遮天蔽日,凉风习习,是水

乡少男少女在劳动之余私下相会的极佳场所。这里并没有说明他们是

成心寻找还是无意撞见,也许是兼而有之吧。诗歌仅以欲语而止、搔

头落水两个动作细节的描写,就活灵活现刻画出一个痴情、娇羞、可

爱的少女形象。恋人相遇,互诉衷肠,何止千言万语,而此时此地,

这个娇羞的少女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惟有低头含笑而已;而且情贯

一心,甚至不小心将碧玉搔头落入水中,这些都是初恋少女在羞怯、

微带紧张的状态上才会有的情态,被诗人细心地捕捉住并传神地再现

出来。

这首诗表现了一位采莲姑娘腼腆的情态和羞涩的心理。全篇语言

清新、明快,富有江南民歌的活泼、幽默,犹如一幅纯洁、质朴的爱

情的画面。

本文发布于:2023-01-29 20:55: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5848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下一篇:厨房常识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