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更新时间:2023-01-29 20:36:04 阅读: 评论:0

2017临沂中考数学试卷及答案-吃药的英文


2023年1月29日发(作者:三国币)

第一篇:《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通过这几周观看《国情备忘录》,我感触很深。这是一部主要描写我国人口、土地、三农、资源、环境、

创新和民生的大型纪实片,用具体详实的数据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发展变化和国情。看了这部纪录

片我深刻感受到了祖国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问题。关于中国的发展,我们不仅要知其

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这既是总结经验又是展望未来。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源于我国国情,把握国情是我们制定发展战略和政策的依据。然而,我

们普通群众以及一些领导干部,依然存在着很多片面或极端的认识,有的认为什么都好,有的则认为党和

政府一无是处,好多问题都没能及时解决。这些看法势必会影响个人生活与工作的态度,进而影响到国家

的发展。我们应当认清国情,不要仅凭看到的一些片面报道而质疑党的政策、路线、方针,要紧跟党的步

伐,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努力实现中国梦。

《中国之谜》中讲到在经历了冰雪灾害、汶川大地震后,我国成功举办了2008奥运会,在全球金融危

机下,我国经济仍能快速发展,这在西方人眼中是不可能的,不符合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因此西方经

济学家将之称为“中国之谜”。接着第二集《人口大计》谈到了人口问题,虽然30年计划生育政策,我们

少生了4亿多人,但今天,我们依然是世界上人口压力最大的国家,适度控制人口总量的增长仍是我国的

基本国策。随着老龄化的日趋严重,我们的关注点要从人口的数量转移到提高人口的质量上,把提高人的

素质作为人口战略的核心。

在第三集《农资当头》中,讲到了农村的贫困人口问题,虽然农民总体上解决了温饱问题,正在向小

康方向迈进。但是我们要看到我们现在的农民的人均收入也仅仅是相当于城市居民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

农民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落后我们城镇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这个差距现在还是在继续扩大。三农问题

由此成为中国政府关注的重点。农民不小康,中国就不能完全实现小康,因此要实现全面小康,重点是解

决农民的贫困问题,统筹兼顾,缩小城乡差距。

《苍茫大地》和《资源扫描》两集则讲述了中国的资源现状,使我们更好的意识到虽然我国幅员辽阔,

地大物博,但人均资源非常有限,中国仍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要切实做好资源合理利用,做到可持续

发展。《山水之间》中提到90%的流经城市的河流、70%的湖泊和50%的城市地下水均受到污染,部分农田、

草场、铁路及城镇乡村受到沙漠化威胁,森林面积减少,使我们认识到工业化带来的环境问题,我们应当

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来完成工业化。

《民生纵横》中提到就业、养老、医疗、住房,这些都是老百姓关注的话题。中国的就业形势十分严

峻,就业竞争愈演愈烈,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教育、医疗卫生、养老、保险、社会保障体系以及住房制

度等都不够健全、不够完善。解决好这些民生问题是关键,要做到民生的供给跟得上或者超过民生的需求。

在第八集《创新元素》中提到了珠峰火炬接力,航天事业的发展等,这些都彰显了我国的科学技术的

发展及实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我国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这样才能在这个信息化高度发达的时代屹立不倒,谋求更好地发展。

在最后一集《中国脚步》中提到三十年改革开放的中国,尽管起步晚,但是中国却成功地进行了产业

转移,带来外国的丰富资本和最新技术,我们的脚步后发而先至。解读中国奇迹、中国之谜关键在于解读

中国国情。中国国情是眼下发展中的中国面的诸多难点中的重点,解决这些难点,没有可以遵循的模式和

样板,必须走自己的道路。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的国情。这决定我国必须科学分

析我国在经济全球化发展所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发

展下的新形势新任务,把握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走科学发展道路,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

发展前景。

人口多、底子薄,曾经是概括中国国情最为人熟知的一句话。确实,在我国经常会被人提起的两道算

术题,一道是除法:中国的任何一项巨大的成就,除以13亿,都会变得微不足道;另一道是乘法:中国的

任何一个小问题,乘以13亿,都会成为一个无法想象的大问题。因此我们迫切需要看清自己。认清国情,

把握国情,我国才能正确地发展;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我国才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作为一个中国人,

尤其是我们应当而且必须清楚地知道祖国的发展状况,努力奋斗,开拓创新,这样才能在将来更好地发挥

自己的力量,为祖国的发展出力添彩,为实现中国梦添砖加瓦。

第二篇: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浅谈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新型道路

千百年前充满智慧的诸葛亮饱含深情地劝诫刘禅,为君者不可狂妄自大亦不可妄自菲薄,要懂得把握

分寸,不失风度。而这样的告诫就像真理一样闪烁千年,今天的我们亦当谨记在心。因此我希望接下来在

我阐明自己的观点时既不会杞人忧天,也不会盲目乐观。

在历史的长河里,我们中国大多时候都自诩地大物博,资源富饶,的确,在一定程度上一定条件下,

这番美誉也绝对算得上实至名归。

众所周知就矿产资源而言,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种类上,全世界范围内我国都称得上佼佼者。下面所

罗列的部分数据足以证明这一点:

2008年,我国的煤炭储量为3261.44亿吨,占全世界的11.09%,世界排名第3位;石油储量为28.90

亿吨,占世界储量的2.6%,排在第11位;天然气探明储量为34049亿立方米,排在世界的第14位;我国

的河川径流量为27000亿立方米,在世界上排名第6位。

除此之外,我国在稀有资源方面尤其是稀有金属更是遥遥领先,牢牢把握着世界上大部分高端技术和

产品的资源命脉。

可是就像造物者的恶作剧一般,虽然我国资源丰富却存在着严重的资源分布不平衡,资源品质偏低的

“硬伤”:

煤炭,北多南少,天然气,西多东少;贫矿多、中小型矿床多、共伴生矿床多,开发利用成本远远高

于世界平均水平。

不过,当我们静下心来认真思考的时候才会发现,这些问题简直“微不足道”(或许1

在某些国家看来已经是无从下手头痛不已),因为我们有着更加沉重的事实摆在我们的面前:13亿多的

人口。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让拥有的一切变得无比渺小,诚如温总理所说,“再大的成果,除以十三亿都

会变得不值一提,但再小的问题乘以十三亿都会变得很大。”就拿以上数据而言:

我国的煤炭人均可采储量为98.94吨,是世界人均水平的53%;石油人均可采储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

15%;天然气人均可采储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0%;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3,我国

是全球13个贫水国之一。

不难看出我国的资源状况不容乐观,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经济全球化,外国资本大量涌入我国的资源市

场,很多重要、优质资源被外国企业所把持,由此一来,我国的资源前景更是令人忧心忡忡。节约资源,

保护资源已经刻不容缓,上海市政协委员沈思就曾建议:应该尽快把“我国地大物博”这种描述退出中小

学课本,强调人均的不足,提倡节约意识。

倘若单独考虑资源问题,事情就显得过于简单了,人类几百万年的繁衍,所依赖的就是地球上这仅有

的物质资源,却不曾产生资源匮乏的“灾难”,资源问题的凸显也不过是近百年的事情。而这一时期正是人

类进入工业化得时代,发展之迅猛是历史上不曾出现的,中国自然也不例外,而工业化的发展,资源是基

础也是最有效的保障。

唐山,因为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煤和优质的铁,这个坐落在铁矿带上的城市就有了一个美称“中国的鲁

尔区”。这里也因此成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之一。早在洋务运动时期,第一家煤矿、第一条铁路、第

一桶水泥、第一台蒸汽机车便都来自唐山。正因为如此,从1943年唐山钢铁厂建成起,这里就陆陆续续地

建起了大大小小的钢铁厂,鼎盛时期达到几百家,钢铁产量占河北省产量的1/3。埋藏着的59亿吨铁矿石

在以每年近亿吨的速度从地下不断地开挖出来,燃烧在熊熊的炉火之中。

在中国这广袤的土地上,唐山只是沧海一粟,在东北,在甘肃,在山西,只要有资源的地方就有无数

个“唐山”。它们因为资源而富裕,闻名遐迩,同样当资源开发殆尽的时候留个它们的只是曾经的辉煌和伤

害以及一个大大的问号:我们的出路到底在哪里?

回首过去,我国的工业化道路不尽如人意,统计数据清晰地表明我国已经成为煤炭、钢铁、铜的世界

第一消费大国,世界第二石油和电力消费大国,除此之外我国还是全球最大的焦炭生产国和出口国,最大

的水泥生产国,电解铝生产国,总产量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这一切都直观的告诉我们目前我国的资源需

求、消耗是无比巨大的,也是难以长期满足的!

发展需要资源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更多的是我们的产品绝大多数属于“两高一资”产品,所谓两高就

是高能耗高污染,一资就是资源性产品。

以能源消耗为例,我国的京津唐、长江三角洲以及珠江三角洲,这三大城市群,平均每创造1美元GDP,

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4.3倍,是德国和法国的7.7倍,是日本的11.5倍。

正因为低水平资源利用率,环境污染也就日益突出,再加上发展前期缺少应有的重视和管理,导致生

态环境日益恶化,人与自然的矛盾愈加激烈。

其实很多时候,许多问题在我们来不及思考的时候早已悄然凸显,对于如今站在历史关口的中国,每

一项决策,每一步举措都可能带来截然不同的结局。

在过去的100多年里,占全球大概15%左右人口的西方工业国,在工业化进程当中,他们消耗掉的资

源量,占了全世界资源总量的60%。而中国13亿人口现在占了世界人口总量的20%,面对的是全世界的资

源已经被这些发达国家消耗掉了60%。所以,依靠传统的工业发展模式(高污染,高消耗),在中国是绝对

行不通的。

所以2005年,我国的“十一五规划”中就明文规定:“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

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十七大报告也进一步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

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

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

客观规律和实际情况告诉我们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完全符合新时代我国可持续发展特点的

最佳选择。这样的道路建设能够最大程度地解除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瓶颈制约,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进

而推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而要贯彻和落实这一目标,就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要大力支持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等新兴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由于化石能源有限,为缓解能源需求

的压力,应当着力开发和利用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等新兴能源。

二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要以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为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核心,以资源节

约、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为重点,通过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等措施,大幅度减少资源消耗、

降低废物排放、提高劳动生产率。努力促进资源循环式利用,鼓励企业循环式生产,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

形成能源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和消费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要加大生态环境恢复和保护力度。要以解决饮用水不安全和空气、土壤污染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

环境问题为重点,加强综合治理,明显改善环境质量。要强化污染物减排和治理,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

量控制。加强造纸、印染、化工、制革、规模化畜禽养殖等行业污染治理,继续推进重点流域和区域水污

染防治,加强重点湖库及河流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建立和健全环保社会监督机制。要促进生态保护和修

复,

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修复为主,加大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

要构建生态安全屏障,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管理,增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能力,

保护生物多样性;强化生态保护与治理,继续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巩固和扩大退耕还林还草、退牧

还草等成果,推进荒漠化、石漠化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保护好林草植被和河湖、湿地。

四要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要大力推进节能降耗,抑制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完善节能法规和标准,

制订完善并严格执行主要耗能产品能耗限额和产品能效标准,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推

广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全民行动。要加强水资源节约,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保证水资源有效合理分配,建设节水型社会;推进农业节水增效,推广普及管道输水、膜下滴灌等高效节

水灌溉技术;加强城市节约用水,提高工业用水效率,促进重点用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和居民生活节水。

除了水资源以外也应当加强土地,矿场,森林等资源的管理利用,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

举措落到实处。

1972年,罗马俱乐部曾经发出过警示:为了人类社会美好的未来,我们再也不能为所欲为地向自然界

贪婪地索取、肆意地掠夺了。因为,我们不只是继承了父辈的地球,而是借用了儿孙的地球。任世间如何

变幻,我们都不能为当代人的利益牺牲子孙后代的幸福。唯有坚持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科学道路,

我们才能问心无愧,才能经受得起历史的考验!

在此我同样想引用资治通鉴里那散发着智慧光芒的箴言来表达我最直白的想法,古语有云:“取之有度,

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

第三篇: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资源

在前几节毛概课上,老师给我们播放了国情备忘录的第五集:资源扫描。看了之后感触颇深。特地又

上网看了一遍。又一次的关注让我对我国资源紧缺的形势有了更深的了解,我很是震撼,真正认识到了我

国资源问题上的紧迫,也有了看另外几集以更多更深刻了解我国国情的决定。

首先,我觉得这个节目非常值得推荐,它真正让我们的国民从根本上了解到我国的国情,以一组组的

数据与事实来剖析我国当前面对的现状,而不是以往一样只是简单的靠舆论来宣传要节约。

其次,讲讲我对我国资源问题的了解。可以说从幼儿园开始我们便接受着“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物

产富饶的泱泱大国”这样的教育并以此为傲。而国外也因为马可波罗的书而一直如此认为。固然,我国的

确疆域辽阔,物产也极其丰厚,不少的资源都是位列世界前列甚至第一。只是我们却忽略了第二集的人口

大计中提到的我国的人口问题。在这样庞大的人口基数面前,任何巨量的数字都会变的苍白无力。从人均

占有量这个角度来看待我们的资源,一切都将被颠覆:我们得资源不但不丰饶,而且相当的贫瘠,许多资

源甚至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3。

因此,对于中国来说,资源的缺乏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同时,又必须发展经济,我们正在做出自己

的选择。我们13亿人口现在占了世界人口总量的20%,我们面对的是全世界的资源已经被这些发达国家消

耗掉了60%。所以,大量地依赖进口资源来支撑我们中国完成工业化,这条路我们是走不通的。2005年,

我国的“十一五规划”中明文规定:“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

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2007年《节约能源法》第四条再次明确:“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风能、太阳能、生物能等等,一个个新能源也加入到经济建设的能源大军行列之中。确实,我们要重新审

视我们目前的资源状况了,正如政协委员沈思建议那样:应该尽快把“我国地大物博”这样的描述退出小

学课本,强调人均的不足,提倡节约意识。引用片尾所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

之无节,则常不足。

最后,资源的匮乏也应该引起我们的一些思考。为什么人民对我国国情不甚了解?我们应当循序渐进

的让更多的人更深入更透彻的了解中国现在的发展状况,政府也应该更多的跟人民进行近距离深层次的沟

通,让人民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这也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实行科学发展观,有信仰的坚定的执行,

要比迷茫的,被动的执行更有效率,有成效。此外,还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几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

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采取有

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建立人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

可持续发展。

看过这部纪录片之后,我感受到了我们生机勃勃的发展中所饱含的艰辛和无奈,前途是光明的,道路

是曲折的,让我们面向未来,踏着坚实的步伐,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求实进取、开拓

创新,昂首走向美好的未来。

第四篇: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范文

用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看过了国情备忘录这部纪念片,可谓受益匪浅,感慨万分。

看过了国情备忘录这部纪录片,我仿佛亲历了祖国的成长与发展,我感受到了我们生机勃勃的发展中

所饱含的艰辛和无奈,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让我们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踏着坚实的步伐,坚

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求实进取、开拓创新,昂首走向美好的未来。

这是一部主要描写中国民生和科技创新的大型纪实片,用生动的手笔和详实的数据记录了改革开放以

来中国大地的全景变化和人民的生活面貌。作为80后的我在看过此片后不禁为伟大祖国的可喜变化而感到

骄傲,更是从深层次感受到了身上的重任,因为我们在看到祖国综合国力越来越强的同时,仍有很多问题

和矛盾尚未解决,可以说这让我重新认识了国情的复杂性,它不再离我遥远,而是让我有了新的视角理解

一些政策和国家的未来发展。

纵观这部纪录片主要分成两部分,即民生纵横和创新元素。先说说民生纵横部分,古人言:人者,邦

之本也。这充分体现了民生对一个国家重要性,正所谓国情即民生,国情之本,重在民生,民生乃立国之

本。近年来,中国政府相继出台了各项政策无不体现着民生的重要性,以人为本,关怀民生已经成为了建

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尽管当今的中国社会仍然存在着贫富差距较大,看病贵、看病难等重要

民生问题,但我想随着改革的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这些问题都将会被逐步解决。同时我想

问题的出现也是经济发展中的必然,不断完善也需要一定的过程。正如片中所说,高速发展的经济不可避

免的给我们带来种种后遗症,而对基本国情的重新发现和审视,将成为中国经济这艘大船的望哨和指路灯。

历史是创造出来的,前方的道路上也许还有无数的荆棘曲折、激流险滩,但我相信世界人民看到的中

国仍将是一个充满自信、一往无前的巨人形象。

努力吧,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我们一定要实现,我们一定能够实现!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现实社会的真实写照,农村人口占据

大量比例,农业农村的发展相对落后,这也使温饱、教育等民生问题逐渐显现,关注民生、社会公平成为

了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民生问题再次成为焦点,教育、医疗、房价等和老百姓

息息相关的问题成为了大家讨论的最热门话题。正所谓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民生问题时刻牵挂着亿

万人民的心,正如温总理在政府报告中所说的那样,“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是政府工作的重点,我们所做的

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这一句饱含深情的话语鼓舞

了新一代主人的我们充满希望的面对未来,努力学习致力于祖国经济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去。

本片的第二部分主题是创新元素,正所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

核心所在,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从片中我们看到我国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尽管拥有着较大的生

产能力,但在企业全球产业链的分工中,依旧处在最低端的环节当中,核心技术的严重匮乏仍旧制约着我

国科技创新力的发展。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我国在科学技术的运用上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自主创新水

平取得显著提高。将神州系列送上太空,使我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太空出舱技术的国家,中国人用

几年的时间实现了其他国家用几十年才能实现的目标,这一跨越式的进步令世界瞩目。在2008年的奥运会

前夕,我国的登山健儿将奥运火种带到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创造了历史。从体育角度看,这体现了中国

健儿勇攀高峰的勇气和决心,从另一面,这正彰显了中国科技的力量和实力。

放眼全球,技术创新已经成为共识,越来越多的国家把科技创新纳入国策,并予以积极的鼓励。作为

新时期主人的我们更应该清醒的意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提高自主创新力,推动技术的进步与运用,进

而带动整个民族产业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彻底摆脱“打工者”的帽子,才能使中国从制造业大国

转型为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强国。

从改革开放至今,中国人民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综合国力越来越强,人民

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新时期的中国正以崭新的面貌和开放的姿态迎接世界的检阅。2008年我们在灾难

1过后成功的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向世界展示了中华儿女顽强不屈、百折不挠的坚强品质。时隔两年

的今天我们又将迎来上海世博会这一世界盛会,这势必将成为中国展示自己的又一次机遇。曾经我们历经

坎坷,曾经我们屡遭磨难,但这一切并不能阻挡中国人民奋勇向前的决心。经历了经济危机,全球经济迅

速下滑,唯有中国依然坚挺。但是面对国际的好评,我们并不能高枕无忧,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只有居

安思危才能不断的鞭策自己向前发展。我们深知,在荣耀的背后我们还存在许多的问题与矛盾,作为世界

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均经济水平仍然滞后,建设小康社会的路程艰辛而又漫长,若想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梦想我们仍需加倍努力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我们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在闲暇时间,我观看了大型纪录片——《国情备忘录》。感叹、感慨、

深思与担忧一直伴随着我复杂的心情。我感到好久没有这样震撼我们心灵的片子了,精简却深邃的解说与

真实而又引人的画面一次次敲打着我们曾经近乎麻木的神经。盲目的乐观和悲观在现在的社会里随处可见

可闻,但《国情备忘录》,在令我们喜悦的时刻引人深思和清醒,在叙说成绩的同时,更加关注我们面临的

问题与困境。

《国情备忘录》的辉煌篇章让国民看到建国六十年来我们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漫漫的历史长

河中,六十年不过是短暂一瞬,但对于中国、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新中国成立这一个甲子以来的不平凡历

程,充满奇迹,充满辉煌。六十年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各个方面的事业,蓬勃发展,蒸蒸日上。有比较才有鉴别,只有把中国的发展变化放

到历史进程中和世界范围内作一番比较,才能看出其整体面貌和重大意义。

在经济上,经过改革开放,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如今已跃居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此外,工、

农与第三产业逐步趋向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我们正迈着步伐向建设更加全面美好的小康社

会快速前进。在政治上,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政治地位的提高,而且作为一个负责任的联合国常

务委员国,我们正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不可替代的作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需要中国也离不开中国。

在文化教育上,我国已基本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国民素质不断提高。此外,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

化已走出国门迈向世界,汉学热在世界各地燃起并正影响改变着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新看法„

正因为我们取得的这些成就,在很多人看来,以欧美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即将被打破,以中国为代表的

新兴市场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如今,“G2”逐渐成为一个时髦的词语,人们不断用G2来指代美国和中

国,G2成为世界新秩序的代名词。但我们应该清醒的意识到,现在“我们中国还远远不是功夫熊猫,当今

的我们也并非世界经济的救世主”!的确,《国情备忘录》同时让我们国民在无数的赞誉中清楚地看到辉煌

的背后仍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和不足:我们的资源版图越来越小;我们的耕地面临着诸多被吞噬因素的危险;

碧水蓝天越来越难得一见;巨大的人口压力考验着我们的承受力;滞后的三农问题仍在牵制着全局发展;

就业难、住房难与看病难导致的矛盾有日益严峻的趋势;我们的科技创新与教育发展方面还有极大的上升

空间;最为核心的民生问题尚未彻底解决,各方各面的贫富差距及差异持续拉大„

当然,所有问题的出题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必然,不断完善也是一个必然,但是这需要一个长期而艰

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还会出现其它问题。正如《国情备忘录》所启示我们的,这些问题的实质概

括起来就是各种关系的“失衡”。虽然我们近期对此类问题已经着手加以解决,但许多方面仍未扭转,甚至

还有恶化的趋势。这些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现代化进程的突出问题,应该说是由发展水平和一系列体制机

制共同造成的,有的也是部分改革举措不当引起的,因而也都需要我们在艰苦奋斗、促进发展的基础上进

一步调整改革的目标,校正改革的方向,加大改革的力度、拓宽改革的广度、延展改革的深度。如果不继

续进行更深层次的改革,不进一步扩大开放,一味地放任这些问题的自然演进,就会导致我们发展方向的

迷失,甚至连已经取得的成就也会丧失。从而也根本谈不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进而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宏愿。

在《国情备忘录》中,对普通国民来说,最关注与关心的还是就业、住房、医疗及养老问题。就业意

味着收入保证这是民生之本,而住房、医疗及养老则是民生之必须。金融危机的影响,房价的持续走高,

医改的断断续续共同使这些问题难上加难。当前对于这些问题,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有些地方我们是能做

出改变的,只要我们的政府适当的加大对市场和经济的宏观调控力度,正确的运用好手中的政治政策和经

济手段。

2中国房价上涨过快,是多种因素共同发力的结果。政府对‘房地产业是支柱产业’的定位,使得房

地产业得到多方的政策支持,为获利,地方政府放任房价上涨,甚至房产低迷时,还出台种种救市政策”那

么现在高房价是该得到足够的重视了,中国房地产市场需要“刮骨疗毒”。只有死掉一批、查处一批、转行

一批,让房地产行业不再“很黑很暴利”,让房回归理性,使“居者有其屋”,才是老百姓最大的福音。

经济危机后,我们反复提出要刺激居民消费,然而如今昂贵的房价,日益升高的医疗卫生,再加上这

买啥啥贵,卖啥啥贱的年代,刺激居民消费便成了天方夜谭,中国基本上是一个生产和储蓄的国家,高额

度的储蓄是人民对政府没有信心的一种表现,或者是公共政策缺失的反应。至于就业,就不得不提及企业

问题。国有垄断企业的嫌贫爱富,难以给中小企业、个人、农民融资,从而造成了企业的两极分化。肥得

流油的垄断国企与朝不保夕的私企并存,同时,垄断国企对私人企业产生了挤出效应,特别是在全球性的

金融危机中,我国“国进民退”,担负着全国70%就业任务的民企风雨飘摇,城市工人、农民工的工资与就

业越来越陷入困境,普通老百姓如何能够致富?我们又如何提高消费呢?而由此带来的就业问题,劳动保

障问题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忧思„

阵痛后,需反思,这是涅槃最好的基石。纵观当今世界,我国正面临百年来难得的战略机遇期,六十

年的积累让我们处于一种主动的态势,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在解决现存问题的同时加快发展。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要想始终昂首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一刻不能放松。我国人民已在党的带领下,奋发图强,为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国情备忘录》带着我们行走在祖国的过去与现在,剥茧抽丝的将一个正在崛起的中国,一个伤痕累

累的中国向我们全面的展示而来„„根植于这片土地的人们,只有深刻认识自己的国家,懂得这个国家,才

能真正地、更加地爱上这个国家!因此,瞩望未来,我们更加信心满怀,让我们紧紧抓住眼前的历史机遇,

万众一心,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上阔步前进!

其实,去年刚播出的时候我就看过《国情备忘录》,感慨良多。党组织号召观看,又重温了一遍,又

有不少新的收获和感想。

重点看了创新元素和民生纵横。民生,是一个谈到中国绕不开的话题。国以民为本,党以民为基,国

家的发展和振兴必须以民生为出发点。既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就要享受国家强大兴盛所带来的利益。

但现实却是无情的,《国情备忘录》也反映了很多真实的社会问题。我们绝对不能否认,新一代领导人非常

重视民生问题,民生问题得到了不断的解决。就业、医疗、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等,国家常常出手不

凡----砸钱、出政策,不少问题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观。但有很多事情,还远远不够,只是杯水车薪,或是

解决了冰山一角,也有的事情并不以国家的意志为转移,似乎有些可笑。国家在不断的强大,财富迅猛聚

集,但普通老百姓,尤其是广大农民和农民工的收入、各种社会福利却总是跟不上国家发展的速度,贫富

差距越来越大,矛盾越积越多。

医疗、养老、住房、就业、教育„„每一个问题都牵动着千千万万百姓的神经。我出生于农村,对很多

问题更是深有体会。在农村,多少人生病不舍得看,现在,甚至药店的药价也成倍的上涨,多少人因此连

药业舍不得买了----要么挨挨,要么找点草药。还有那一老一少都有很多问题----有的老人寂寞地守着空巢,

有的被遗弃无人赡养捡垃圾为生,或是老得腰也挺不起了还在干农活;小的留在家里的无父母看管成了野

孩子,跟着父母在外面的读书却是个问题,小时候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一生也就这么给毁了„„我不敢奢

望民生问题能一步解决,也不可能,但愿社会能越来越好,人民越来越幸福。

中国的科技在不断的发展,远有曾经令人骄傲的“两弹一星”,近有神州系列飞船和高速铁路。是的,

如果要列举一定还可以列举出一大串出来,但如果一个国家的科技成果是可以数出来的,我并不认为是有

多么的发达。我们不能一叶障目,这些科技的制高点,只是呈点状零星的分布在某些领域。翻开这些高科

技的背后,看看还有多少的问题。大部分企业没有申请过专利,连年增长的专利大部分是跨国企业的成果。

多少企业没有核心的技术,只是靠着廉价的劳动力,榨取工人剩余价值,而且大部分还是被外国人拿去了。

多少科研经费换来的只是一纸无用的论文,或是成果走不出实验室。GDP在不断的增长,但其中的多少是

被外国人分去了,很多时候我们只是给别人打工。中国的确成了一个世界工厂,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只是被

外国人剥削的工人,如此下去中国的财富是在不断的增长,但和发达国家相比永远不成比例,永远跟着别

人后面。很多时候,我们不能仅仅看GDP,我们必须尽快实现产业的升级,向日韩好好学习,真正快速提

高科技实力。

也许我看到更多的是问题,这并不意味着我忽视了成绩。中国的进步与变化绝对是翻天覆地的,但

3看到问题往往比看到成绩更具有价值,更值得我们思考和努力

绽放90年奋斗的光荣和梦想――大型文献纪录片《旗帜》观后感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全党全社会形成了学习党的历史、迫寻奋斗足迹、感悟崇高精神、

抒发美好憧憬的热潮。更让人激动的是文献纪录片《旗帜》在中央电视台的播出。《旗帜》深刻揭示了中国

共产党、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生动阐释了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的规律,鲜明昭示了中华

民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走向伟大复兴的灿烂前景。这部10集时长约500分钟的纪录片,是运用电

视艺术表现党90年全部历史的首次尝试,堪称鸿篇巨制。《旗帜》之所以广受好评,最重要的是做到了以

下四个方面。

一是突出了党史的主题主线。把握党的历史的主题和主线,反映党的历史的主流和本质,是开展党史

研究和宣传的一个重要的方法论问题。这是实事求是地认识党史、客观准确地表达党史的必然要求。90年

党史的主题和主线,就是中国共产党始终顺应历史发展大势和时代进步潮流,在坚定追求共产主义这一人

类社会最崇高理想的过程中,代表了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的根

本利益。《旗帜》充分展现了这个主题和主线,形成了排山倒海、一以贯之的恢弘气势,唱响了中国共产党

九十华诞的激越礼赞。

二是体现了细致缜密的叙事逻辑。90年党史内容包罗万象,其中出现过多少叱咤风云的重要人物,发

生过多少惊天动地的重大事件,取得过多少意义非凡的重大成就!科学合理的编排、精炼准确的表达,是

表现党史的基本前提和必然要求。《旗帜》大致以时间为序来展开,既有宏大叙事的宽广视野,也有微观层

面的精雕细琢,体现了高超的驾驭能力和独具的慧眼匠心。在总的框架上,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各两

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共6集,这种安排符合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研究中心的一贯原则,也反映了及

时总结党的事业发展新鲜经验的客观要求。在对每一时期党史的阐释中,注意全面反映政治、经济、文化、

社会等各领域情况;在对每一个重大问题的分析中,注意深入挖掘其来龙去脉,力求展示马克思主义基本

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展示党的事业与国家发展和人民幸福共同发展的过程。

三是高扬了党执着坚定的奋斗精神。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克服世所罕见的艰难险阻,不断谱写中华民

族走向复兴的壮丽史诗,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党始终保持着执着坚定的奋斗意志。展现这种奋斗精神,弘扬

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史宣传的重要任务。《旗帜》把这个任务有机融入讲述党的全部奋斗史之中,无论形势

多么险恶、挑战多么严峻、局面多么复杂,党始终有着“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旺盛斗志,有着不被任何敌

人和困难压倒的英雄气概;党的中央领导集体始终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有着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政治

品格,有着恫??在抱、心系民瘼的高尚情怀;党的各级干部和广大党员,自觉致力于完成党交给的光荣任

务,奋发有为地推进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特别是《旗帜》着力表现了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奋斗中涌现的

优秀分子,如杨靖宇、赵一曼等革命先烈,孟泰、马万水、时传祥、王进喜等劳动模范,雷锋、焦裕禄、

杨善洲等先进典型,勾勒出90年党史英雄辈出、群星璀璨的动人景象,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令人景仰的精

神家园,进一步阐释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四是彰显了电视艺术精品的独特魅力。《旗帜》注意综合运用电视艺术的多种表现形式,既坚持了文献

纪录片的思想性、理论性、权威性,又做到了通俗简明,清新朴实,引人入胜,发人深省,给人力量。全

片叙议结合,以叙为主,适当插入专家学者和重大事件亲历者的访谈,文字精练,语言平实,层次清晰,

从容不迫,娓娓道来。历史影像资料选择精当,富有新意,发展成就画面美观大气、表现力强,今昔对比

鲜明、印象强烈,富于视觉冲击力、感染力,全片内容上有历史纵深的厚重,手法上有丰富多彩的灵动,

达到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有机统一。

《旗帜》观后感

大型纪录片《旗帜》讴歌了几代共产党人肩负使命,将中国从积贫积弱带向富强民主的伟大历程,这

部纪录片让我重新认识了我们伟大的党,以及那始终引导我们坚定不移的坚定的旗帜。

穿越那血与火的烟云,我们见证了一个民族的抗争;走过那苦与汗的大道,我们目睹了一个民族的崛

起;跨过那光与爱的江河,我们迎来了一个民族的复兴。

4一百年前,辛亥的炮火惊醒了沉睡的中华,革命号角吹响神州。卿云灿兮,纠缦缦兮,日月光华,

旦复旦兮。时哉夫,此天下已非一人之天下也!自此,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九十年前,南湖澎船里的仁人志士悄然酝酿着时代的蓝图。开天辟地慨而慷。民族先锋队开始了救亡

图存的伟大探索,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六十二年前,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呼声终结了曾经被奴役的历史。东方巨狮再次挺起她那巍峨的身躯,

发出她那震撼世界的咆哮。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留下我们壮丽无悔的步伐。

三十三年前,时代有孕育着新的希望、新的活力、新的生命。那春天的故事也写下我们对时代无尽的

探索,写下我们对祖国无尽的祝福,写下我们对明天的美好向往。

从烟片战火到抗战的胜利,我们历经近一百年的抗争。从辛亥之火到如今的日新月异,我们走过一百

年的奋斗,从共产党诞生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们需要近一百年的探索,再从伟人的呐喊到现代化宏伟

蓝图的实现,我们同样将用近百年的岁月实现民族的复兴。

时移境迁,沧海桑田。从积贫积弱到繁荣昌盛,从山河破碎到强大统一,从受人欺凌到备受尊重,中

华民族创造了无愧于历史的不朽功业。今朝给予我们光荣梦想,更给予我们责任使命,我们迎着曙光将春

晖洒向长江黄河,洒向昆仑雪域,洒向复兴之路。

在旗帜的指引下,我们将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第五篇: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精选多篇)

用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看过了国情备忘录这部纪念片,可谓受益匪浅,感慨万分。

看过了国情备忘录这部纪录片,我仿佛亲历了祖国的成长与发展,我感受到了我们生机勃勃的发展中

所饱含的艰辛和无奈,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让我们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踏着坚实的步伐,坚

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求实进取、开拓创新,昂首走向美好的未来。

这是一部主要描写中国民生和科技创新的大型纪实片,用生动的手笔和详实的数据记录了改革开放以

来中国大地的全景变化和人民的生活面貌。作为

80后的我在看过此片后不禁为伟大祖国的可喜变化而感到骄傲,更是从深层次感受到了身上的重任,

因为我们在看到祖国综合国力越来越强的同时,仍有很多问题和矛盾尚未解决,可以说这让我重新认识了

国情的复杂性,它不再离我遥远,而是让我有了新的视角理解一些政策和国家的未来发展。

纵观这部纪录片主要分成两部分,即民生纵横和创新元素。先说说民生纵横部分,古人言:人者,邦

之本也。这充分体现了民生对一个国家重要性,正所谓国情即民生,国情之本,重在民生,民生乃立国之

本。近年来,中国政府相继出台了各项政策无不体现着民生的重要性,以人为本,关怀民生已经成为了建

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尽管当今的中国社会仍然存在着贫富差距较大,看病贵、看病难等重要

民生问题,但我想随着改革的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这些问题都将会被逐步解决。同时我想

问题的出现也是经济发

展中的必然,不断完善也需要一定的过程。正如片中所说,高速发展的的经济不可避免的给我们带来

种种后遗症,而对基本国情的重新发现和审视,将成为中国经济这艘大船的望哨和指路灯。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现实社会的真实写照,农村人口占据

大量比例,农业农村的发展相对落后,这也使温饱、教育等民生问题逐渐显现,关注民生、社会公平成为

了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民生问题再次成为焦点,教育、医疗、房价等和老百姓

息息相关的问题成为了大家讨论的最热门话题。正所谓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民生问题时刻牵挂着亿

万人民的心,正如温总理在政府报告中所说的那样,“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是政府工作的重点,我们所做的

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这一句饱含深情的话语鼓舞

了新一代主人的我们充满希望

的面对未来,努力学习致力于祖国经济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去。

本片的第二部分主题是创新元素,正所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

核心所在,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从片中我们看到我国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尽管拥有着较大的生

产能力,但在企业全球产业链的分工中,依旧处在最低端的环节当中,核心技术的严重匮乏仍旧制约着我

国科技创新力的发展。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我国在科学技术的运用上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自主创新水

平取得显著提高。将神州系列送上太空,使我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太空出舱技术的国家,中国人用

几年的时间实现了其他国家用几十年才能实现的目标,这一跨越式的进步令世界瞩目。在xx年的奥运会前

夕,我国的登山健儿将奥运火种带到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创造了历史。从体育角度看,这体现了中国健

儿勇攀高峰的勇气和决心,从另一面,这

正彰显了中国科技的力量和实力。

放眼全球,技术创新已经成为共识,越来越多的国家把科技创新纳入国策,并予以积极的鼓励。作为

新时期主人的我们更应该清醒的意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提高自主创新力,推动技术的进步与运用,进

而带动整个民族产业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彻底摆脱“打工者”的帽子,才能使中国从制造业大国

转型为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强国。

从改革开放至今,中国人民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综合国力越来越强,人民

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新时期的中国正以崭新的面貌和开放的姿态迎接世界的检阅。xx年我们在灾难过后成

功的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向世界展示了中华儿女顽强不屈、百折不挠的坚强品质。时隔两年的今天我们又

将迎来上海世博会这一世界盛会,这势必将成为中国展示自己的又一次机遇。曾经我们历经坎坷,曾经我

们屡遭磨难,但这一切并不能阻挡中国人

民奋勇向前的决心。经历了经济危机,全球经济迅速下滑,唯有中国依然坚挺。但是面对国际的好评,

我们并不能高枕无忧,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只有居安思危才能不断的鞭策自己向前发展。我们深知,在

荣耀的背后我们还存在许多的问题与矛盾,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均经济水平仍然滞后,建

设小康社会的路程艰辛而又漫长,若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我们仍需加倍努力。

历史是创造出来的,前方的道路上也许还有无数的荆棘曲折、激流险滩,但我相信世界人民看到的中

国仍将是一个充满自信、一往无前的巨人形象。

努力吧,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我们一定要实现,我们一定能够实现!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国情备忘录1:中国之谜》

指导老师:陈效兰

班级:20140115

姓名:孙婷婷

学号:2014011519

时间:2014年11月

《国情备忘录1:中国之谜》观后感

在本周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上,我们观看了纪录片《国情备忘录1:中

国之谜》。《国情备忘录》是一部主要描写中国民生和科技创新的大型纪实片,用生动的手笔和详实的数据

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地的全景变化和人民的生活面貌。看后可谓受益匪浅,感慨万分。

我觉得这个节目非常值得推荐,它真正让我们的国民从根本上了解到我国的国情,以一组组的数据与

事实来剖析我国当前面对的现状,而不是以往一样只是简单的靠舆论来宣传要节约。

这30年不变的经济高速增长,金融危机中奇迹般地率先回暖,中国今天受到世界的关注。

在西方人士口中,不乏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赞美之辞。但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却并不符合西方经

济学的理论框架。1993年,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麦金农最先提出了中国之谜的说法。

一批国外教授和学者针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提出了一系列中国之谜。

罗纳德认为,中国在财政下降的同时,快速的货币供给增长并没有带来严重的通货膨胀,他对这一情

况大惑不解,他把中国这种“高财政赤字和高货币供给量的同时保持价格稳定的现象”称为“中国之谜”。

而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韦茨曼提出:按照西方主流经济学家设计的东欧和原苏联各国的改革,伴随而来

的是经济大萧条,而在他看来不那么正宗的中国改革却与高速经济增长并行。他将这种现象称为“中国之

谜”。

2014年,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家彼得?诺兰提出,按照主流经济学的理论逻辑,中国不可能获得目前的

成就。但

中国却在各种缺损的条件下获得了持续的经济增长,诺兰将这种不一致的局面称为“中国之谜”。

这些世界最顶尖的学者专家,把我国的快速发展称为“中国之谜”,包含了这样一层意思,从西方经济

学理论的角度,中国的发展是难以理解的。

那么,为什么西方经济学理论无法解释中国今天的发展成就?我们和西方经济起步时的情况差别在哪

里?中国为什么必须走自己的道路?中国经济转型目标模式的精髓是什么?

就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学家试图破解中国之谜的时候。我国的经济总量逐渐超过意大利,又超过法国、

英国。

今天,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钢铁和水泥生产国,第二大能源消费国。我国的外汇储备列世界第

一,外贸规模世界第三。

让我们在来讲讲我国的资源问题。可以说从幼儿园开始我们便接受着“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物产富

饶的泱泱大

国”这样的教育并以此为傲。而国外也因为马可波罗的书而一直如此认为。固然,我国的确疆域辽阔,

物产也极其丰厚,不少的资源都是位列世界前列甚至第一。只是我们却忽略我国的人口问题。在这样庞大

的人口基数面前,任何巨量的数字都会变的苍白无力。从人均占有量这个角度来看待我们的资源,一切都

将被颠覆:我们得资源不但不丰饶,而且相当的贫瘠,许多资源甚至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3。资源的匮乏

也应该引起我们的一些思考。为什么人民对我国国情的不甚了解?我们应当循序渐进的让更多的人更深入

更透彻的了解中国现在的发展状况,政府也应该更多的跟人民进行近距离深层次的沟通,让人民意识到自

己是国家的主人。这也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实行科

学发展观,有信仰的坚定的执行,要比迷茫的,被动的执行更有效率,有成效。确实,我们要重新审

视我们目前的资源状况了,正如政协委员沈思建议

那样:应该尽快把“我国地大物博”这样的描述退出小学课本,强调人均的不足,提倡节约意识。引

用片尾所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

同时,资源问题也应该引起我们的一些思考。为什么人民对我国国情的不甚了解?我们应当循序渐进

的让更多的人更深入更透彻的了解中国现在的发展状况,政府也应该更多的跟人民进行近距离深层次的沟

通,让人民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这也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实行科学发展观,有信仰的坚定的执行,

要比迷茫的,被动的执行更有效率,有成效。

这是一个越来越融入世界大潮、却又相伴着许多难题的中国;这是一个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但又

始终顽强地向上生长的中国;这是个全社会深深地被各种欲望搅动,但同时又发自内心地渴望和谐、正义

与幸福的中国??

观看了这部纪录片,我们目睹了祖

国的生机勃勃,目睹了祖国的日益富强,见证了一个又一个祖国的奇迹,我们坚信不久的将来,祖国

一定会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定会成为一个超级强国,但是在看到祖国繁荣昌盛一面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承

认,在许多方面我们仍旧十分落后,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国情备忘录》带着我们行走在祖国的过去与现在,剥茧抽丝的将一个正在崛起的中国,一个伤痕累

累的中国向我们全面的展示而来??根植于这片土地的人们,只有深刻认识自己的国家,懂得这个国家,才

能真正地、更加地爱上这个国家!因此,瞩望未来,我们更加信心满怀,让我们紧紧抓住眼前的历史机遇,

万众一心,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上阔步前进!

观看了这部纪录片,我们目睹了祖国的生机勃勃,目睹了祖国的日益富强,见证了一个又一个祖国的

奇迹,我们坚信不久的将来,祖国一定会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定会成为一个超级强国,但

是在看到祖国繁荣昌盛一面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在许多方面我们仍旧十分落后,仍然有很长的路

要走。

看过了国情备忘录这部纪录片,我仿佛亲历了祖国的成长与发展,我感受到了我们生机勃勃的发展中

所饱含的艰辛和无奈,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让我们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踏着坚实的步伐,坚

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求实进取、开拓创新,昂首走向美好的未来。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这周末我们在课上观看了大型纪录片——《国情备忘录》。不得不说它让我的心灵狠狠的震撼了一番,

让我感慨万分啊,让我本来轻松的心情一下子变得十分的复杂,有自豪、有忧虑、有深思······

《国情备忘录》用它那简单而又深邃的解说与真实而又引人的画面向我们展示了新中国成立六十年以

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记录了一个大国从“一穷二

白”到“雄鸡一唱天下白”的崛起。在向我们述说成绩的时候又警示了我们面临的困境与问题。

片中街上一个个涌动的人头让我很无语,我不得不再次感慨:中国的人口实在太多了啊。中国有着16

亿的庞大的人口基数。这养育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华大地,因为人数的众多,有着巨大的无形的压力。960万

平方公里的土地,真正适宜人们生存的却只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我们祖国地大物博,有着让世界

各国都羡慕的巨大的资源储备,各项资源在世界上都名列前茅。然而,巨大的人口基数却让我们的人均资

源占有量均下降到了与世界上资源匮乏国家同等的水平上。有句话说得好:中国的问题,除以十六亿,分

摊到每个人身上的便微乎其微。然而,每个人身上的一个小问题,乘以十六亿,就变成了一个庞大的大问

题。巨大的人口基数,让我们背负了沉重的负担。人口多,就业压力就大。如今,全国每年新增的大学毕

业生为600万人,每年新增农村进城务工人口600万人,每年新增失业人口500万人。国企就业人员

500万人。这就需要提供2400万个新增就业岗位,然而我们国家每年的就业岗位仅有1200万个,面临着

1200万个就业缺口。这些庞大的数字,实在令我们头痛。

《国情备忘录》带着我们行走在祖国的过去与现在,剥茧抽丝的将一个正在崛起的中国,一个伤痕累

累的中国向我们全面的展示而来??让我们清晰的认识到我们面临的问题与机遇,只有把握时机,万众齐心

才能走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国情备忘录》观后感

在老师的推荐下,我观看了《国情备忘录》这部大型纪录片。看完之后,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这部纪录片让我更加全面系统地了解了我的祖国,也更加理性地认识到30多年来这个生我养我的国家的不

容易与举世瞩目的成就。

《国情备忘录》是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制作的一部大型电视纪录片,一共分为中国之谜、人口大计、

农字当头、苍茫大地、资源扫描、山水之间、民生纵横、创新元素,以及中国脚步九集。《国情备忘录》以

每集45分钟的篇幅,就当下中国的人口、三农、耕地保护、资源环境、社会保障以及创新能力等我国国情

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进行了客观详尽的表现。

纪录片以中国之谜开篇,既表明了中国国情的与众不同,也体现了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功绩。

中国的经济形势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要发展经济不能照着西方国家的路子走,中国国共产带领中国亿万

人民艰苦探索走了一条前无古人的经济发展道路,实现了30年不变的经济高速增长,金融危机中率先回暖

的历史奇迹。这种有悖于西方经济理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道路被西方经济学家称为中国之谜。

然而,中国面临着诸多致命难题,

该片分别从人口大计、农字当头、苍茫大地、资源扫描、山水之间、民生纵横、创新元素七个大的方

面阐述了中国面临的挑战。人口的不均匀分布与人口和国土面积之间的矛盾让我国承受着别国无法想象的

压力,日益凸显的三农问题也让我国走向全面小康社会步履维艰,逐渐从地大物博的梦中清醒过来的中华

儿女该怎样去面对稀缺的国土资源,中国资源总量的丰富与消耗量的巨大并存,中国环境问题正在一点一

滴地侵蚀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就业、养老、医疗、住房等诸多民生问题正亟待解决,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

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以上每一个问题都是世界性的难题,这些问题就算是交给全世界最优秀的管理学

家和政治家,都不会有一个确切的解决方案。

但是中国在努力,30年计划生育政策,我们少生了4亿多人,使中国的13亿人口日推迟了四年,我们

也使全世界60亿人口的人口日也推迟了四年;三

十年改革开放,我们解决了大量的农村的贫困人口问题,我们现在农民的总体解决了温饱问题,正在

向小康方向迈进;不断加强土地的管理,竭力保护18亿亩耕地红线;合理开采资源,不断向新能源领域进

军,努力建设资源型国家;摒弃先发展后治理的道路,保护环境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努力建设较为完备

的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就业和住房福利制度;面对新的格局,中国已经认识到,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国

家竞争力的核心,并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当年珠峰顶熊熊燃烧的奥运火炬展示着中国创新的力量和决

心。

中国正在以自己独特的脚步走向世界,面对难题,我们不会退缩,已经创造了中国之谜这样的奇迹的

中国人民一定会打赢这场攻坚战、持久战。

我们必须保持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清醒地认识各种风险与挑战,面对国情,我们选择了走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道路,世界看到的是将是充满信心、无

比坚实、一往无前的中国脚步。

资源

在前几节毛概课上,老师给我们播放了国情备忘录的第五集:资源扫描。看了之后感触颇深。特地又

上网看了一遍。又一次的关注让我对我国资源紧缺的形势有了更深的了解,我很是震撼,真正认识到了我

国资源问题上的紧迫,也有了看另外几集以更多更深刻了解我国国情的决定。

首先,我觉得这个节目非常值得推荐,它真正让我们的国民从根本上了解到我国的国情,以一组组的

数据与事实来剖析我国当前面对的现状,而不是以往一样只是简单的靠舆论来宣传要节约。

其次,讲讲我对我国资源问题的了解。可以说从幼儿园开始我们便接受着“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物

产富饶的泱泱大国”这样的教育并以此为傲。而国外也因为马可波罗的书而一直如此认为。固然,我国的

确疆域辽阔,物产也极其丰

厚,不少的资源都是位列世界前列甚至第一。只是我们却忽略了第二集的人口大计中提到的我国的人

口问题。在这样庞大的人口基数面前,任何巨量的数字都会变的苍白无力。从人均占有量这个角度来看待

我们的资源,一切都将被颠覆:我们得资源不但不丰饶,而且相当的贫瘠,许多资源甚至不及世界平均水

平的1/3。

因此,对于中国来说,资源的缺乏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同时,又必须发展经济,我们正在做出自己

的选择。我们13亿人口现在占了世界人口总量的20%,我们面对的是全世界的资源已经被这些发达国家消

耗掉了60%。所以,大量地依赖进口资源来支撑我们中国完成工业化,这条路我们是走不通的。2014年,

我国的“十一五规划”中明文规定:“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

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2014年《节约能源法》第四条再次明确:“节约资源

是我国的基本国策。”风能、太阳能、生物能等等,一个个新能源也加入到经济建设的能源大军行列之

中。确实,我们要重新审视我们目前的资源状况了,正如政协委员沈思建议那样:应该尽快把“我国地大

物博”这样的描述退出小学课本,强调人均的不足,提倡节约意识。引用片尾所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

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

最后,资源的匮乏也应该引起我们的一些思考。为什么人民对我国国情不甚了解?我们应当循序渐进

的让更多的人更深入更透彻的了解中国现在的发展状况,政府也应该更多的跟人民进行近距离深层次的沟

通,让人民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这也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实行科学发展观,有信仰的坚定的执行,

要比迷茫的,被动的执行更有效率,有成效。此外,还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几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

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

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消费方式,建立人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看过这部纪录片之后,我感受到了我们生机勃勃的发展中所饱含的艰辛和无奈,前途是光明的,道路

是曲折的,让我们面向未来,踏着坚实的步伐,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求实进取、开拓

创新,昂首走向美好的未来。

本文发布于:2023-01-29 20:36: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5840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