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春》教案
《春》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无论是准确生动的语言,还
是热爱大自然的情感都值得教师仔细钻研,并在教学中加以落实。下
面我给大家带来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春》教案5篇,希望大家喜
欢!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春》教案篇1
【学习目标】
1.学习欣赏感悟,感受作者的审美情感。
2.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有层次地写景的方法,初步掌握比喻、拟人、
引用等修辞手法。
3.感悟作者充满诗情画意和音乐之美的语言,领悟对春天的热爱、
赞美之情。
【学习重点、难点】
1.学习抓住景物特征有层次写景的方法,初步掌握比喻、拟人、
引用等修辞手法。
2.学习用充满诗情画意和音乐之美的语言,表达出对春天的热爱、
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当秋风萧瑟的时候,当大雪纷飞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在心中渴望
春天。因为春天带给人温暖,带给人希望,带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
地的时候,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文。(引导学生背诵有关春天的
古诗。)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出示课题)。明确
目标。
一、读春
2
1.听一听:听老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在听的时候圈点勾画生
字词。
2.读一读:有感情地朗读,读得热情洋溢,有滋有味,有情有境。
3.记一记:每学习一篇课文,我们首先都要积累一些新词。在听
读中,你圈点勾画了哪些生字词?你为什么觉得它们重要?
4.想一想:《春》中描写了春天的哪几种代表性的事物?文章依次
描写了哪几幅图画?请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
描写了春天的代表性事物:山、水、日、草、花、风、雨;依次描
绘了五幅图画: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二、品春
1.寻美句:
《春》中有不少句子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修辞手法,请你
找出一两个例子,并且谈谈这些句子的妙处。
示例:“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
修辞手法,表现春花的绚丽多彩,不仅使色彩更鲜明,而且激起读者
丰富的想象。
2.赏妙笔:
再次走进文章,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边读边找出三至五
个你认为精彩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品味它们的表达效果。先独立思考,
然后与组员交流,分享发现的快乐。
形式:我认为第_____段的_____句子写得很美(或很精彩),因为
这句话用_____(修辞;表达方式;或抓住哪几个词),写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
美句推荐朗读:(同学推荐朗读,并说理由,教师点拨)
示例:
3
我推荐: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叠用“盼
望”足见急切,借“东风报讯”满怀喜悦。读的时候要用活泼清新的
语调。
我推荐:山朗润起不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三个
动词排比用,写春在山头,春在水边,春阳温暖。三个动词要重读。
我推荐:第三段,写出了春草的新、力、柔的特点;尤其是“钻”
字和几个叠词用得妙。要读得轻、柔,仿佛陶醉其中。
我推荐:描写春花的那一段。写出了春花争艳的热闹场面。还用
了不少拟人和比喻的修辞,特别喜欢“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不仅写出了野花的多,还写出了花的光亮,仿佛看到它那轻盈的姿态。
要读得稍快,让人产生遐想。
我推荐:描写春风的那段。通过触觉、嗅觉、听觉写出了春风和
煦清新的特点。要读得慢而柔,仿佛在感受春风一般。
我推荐:描写春雨的段。这一段写出春雨的特征,用几个比喻写
出了雨的多、细、密。
我推荐:第⑦段。这段由对景的描写转到了对人的描写,写男女
老少在春天的活动,表现出了人们的精神状态。要读得有激情,读出
力量来。
我推荐:最后三句:用三个比喻,诠释出春天的特点:新、美、
力。读的时候要读出赞美之情。
3.品好词:
体会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表现力。
⑴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⑵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⑶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4
学生品味,明确:
⑴“偷偷地”和“钻”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小
草破土而出的情态,表现了小草旺盛的生命力。
⑵“闹”字不仅有嗡嗡的声响,而且呈现出一派喧嚣沸腾的热闹
景象。
⑶“卖弄”贬词褒用,用拟人手法形象地描绘出鸟儿尽情歌唱的
情态,表现了鸟儿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
三、悟春
1.作者抓住春天景物的特点,细致入微地描绘了五幅动人的春之
图。请你根据这五幅图细心体会,说说它们各自的特色。
2.课文开头连用两个“盼望着”,表达了一种怎样的心情?
急切
3.朗读“迎春图”。思考:文章怎样描写“迎春图”的?
由景及人,春到人欢,与开头呼应。
4.朗读末尾三段。学生质疑,然后老师提问。
(1)作者为什么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呢?
(2)为什么又把春天比作“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呢?“花枝招展”
这个词怎样解释?
(3)为什么又把春天比作“健壮的青年”呢?
明确:这三个比喻句贴切而富于表现力,它从三个角度形象地反
映春天刚到人间的“新”的特性;又漂亮,又活泼的“美”的特性;有
力量有指望的“力”的特性。它把难以比拟的春之活力活灵活现地写
出来了,深化了主题。
四、描春
1.通过研读《春》,你对“如何使景物描写更加形象生动”,有了
5
哪些认识、收获?
学生自己谈谈,不要求统一答案,能自学一点方法即可。
2.写一写:仿写文末写“春天”的三个比喻句写“秋天”,突出秋
天的特点。
写完后小组交流展示,看谁写得最生动。
结束语:
作者抓住春天的景物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
象,而且结构清晰:按盼春—绘春—颂春来组建全文。描写、讴歌了
一个蓬蓬勃勃的春天,它更是朱自清心灵世界的一种逼真写照。他化
入了整个春天,要在春天的引领下执著前行。同学们,我们正处在人
生的春季,更应该抓紧这明媚的春光,奋力追求。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春》教案篇2
教学目标
描绘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理解春天的各种景色及特点,把握作
者情感。初步掌握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画面美,体会本文融情
于景,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把握作者的情感脉络,体会字里行间浓郁的情味,培养热爱生活、
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领会作者细心观察、生动描写的抒情方式,学习抓住事物,用鲜
明、准确、生动的语言和多种修辞手法写景状物。
教学难点:
提高朗读领悟能力,在朗读中感悟文章的音乐美、语言美、图画
美、情感美。
6
教具准备:
学生预习生字词,查找作者背景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聆听春天
多媒体课件展示冬春对比动态画面,以《蓝色多瑙河》作为背景
音乐。提问:听完有什么感受?让学生了解经典名曲中所表达的,人
们在饱受了寒冷的严冬之后,对春天的到来充满了期盼和喜悦。同学
们能大声说出关于“春”的名句吗?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
生”
;杜牧的“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些都是古人对
春天的描写的赞美,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今人对春天的赞美的散文。
(二)师生诵读,感知春天
聆听录音,感受春色之美。
解决字词,交流背景。
(1)在预习基础上排除生字词,学生竞读。再次感受文章语言美和
情感美。
(2)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朱自清的资料,师生相互补充。强调基本
常识。
点拨:补充朱自清其他代表作及写作风格。
理清思路,总观春天。带着以下问题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
(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文章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春”?
点拨:文章围绕“春”字,分别写了盼春、绘春、赞春三个部分,
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三)合作探究,剖析春天(小组讨论)
7
提问:盼春、绘春、赞春重点描绘了春天哪些美丽的景色?
点拨:春草、春花、春雨、春风、迎春五幅美丽的画图。
生齐读春草图,思考:
(1)说说哪些词语或句子写得好?可不可以替换?为什么?
(2)作者从哪些角度,抓住了春草的什么特点来写?
(3)从字里行间流露出什么情感
(4)如何使文章的语言生动优美?
点拨:分析出“偷偷”、“钻”写出了小草在春的催发下,不声不
响地生长以及顽强的生命力。“嫩嫩的”、“绿绿的”等词语从色彩和
质地表现出春草嫩绿的特征
,“坐”、“躺”、“踢”、等动词,以及人的感受“轻悄悄”、“软绵
绵”等形容词来体现对春草的喜爱。体会采用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优
美的效果。
分析春花图,指名学生有表情地朗读,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开展
议论。如思考:
(1)作者抓住哪些景物有顺序地描绘这幅春花图的?
(2)绘景时哪些词用得精确,哪些句子写得生动形象?
(3)作者是怎样通过对春花的描绘表现出早春的季节特征的?
学生自由发言,其余同学作扼要记录,学生评论作者自己补充修
正。
点拨:指导学生评论,指出哪些地方理解得正确,分析得中肯,
哪些地方不够。
朗读课文,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原因。并仿写一句。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春》教案篇3
教学目标
8
1、本文充满了希望、热情和生命的气息,阅读时注意感受,从
而提高自己感受美、体悟美的能力。
2、借鉴本文的写作手法,学会细致地观察景物,抓住特点,生
动地写景抒情。
3、能品味文中精妙语句的含义,学会赏析散文的一般方法。
4、能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感受课文所展现的情境,为其配诗、
配画。
重点难点
1、欣赏散文优美、精辟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
2、了解课文抓住特征写景的方法和写景的层次。
3、学会观察景物的特点,并作简单描述。
4、说话有针对性,有吸引力,善于打动别人。
教具学具
1、运用课件,展示有关春的音乐《春天在哪里》、图片(根据课文
内容所涉及的春天美景、flash欣赏。
2、运用课件,展示知识点及学生课外搜集的有关诗文。
预习要求
1、在网上查阅朱自清简介及他的作品,把朱自清简介及作品篇
名写在笔记本上。
2、反复朗读课文,把你认为写得最美最精彩的句子画出来,体
会美在哪里,精彩在哪里。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一、导入
由歌曲《春天在哪里》导入。(组织学生了解朱自清)
二、整体感知课文
9
1、播放《柔如彩虹》钢琴曲朗读课文,让学生边听边展开联想
和想像。听完后,谈谈自己的感受。(从哪个角度谈都可以。)
2、要求学生在协作组内模仿朗读录音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注
意读准字音、语音的高低和速度的快慢。(朗读比赛)
3、要求学生在听示范朗读时,用简洁的语言理出全文的线索,
并分别用一个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春天的美好景色。
互相交流相关内容。
边听边想、班内交流。
组内朗读、互相改进朗读方式,推选出选手在班内做示范朗读。
边听边思考,在书上做好标记。
学生活动内容、方式
三、赏析“春景图”
1、组织学生研读课文,对精彩的或自己喜爱的语句进行圈点勾
画,并做好点评。(组织协作组内交流、评价)
2、布置协作组任务:在“绘春”部分任选其中一幅图画进行赏
析,可从描写顺序、角度、方法、语言、精彩语句等多角度赏析。
四、语文活动:为文章配诗、配画。(组织、参与活动)
五、解读作者眼里的春天:
1、创设问题情境:作者眼里的春天具有怎样的生活哲理。
2、师生共同仿照“春天像……”写一组比喻或拟人句构成排比,
看谁写得多、写得好。
六、领悟“春“的内涵
1、组织学生反复朗读“颂春”部分,体会其含义。(组织交流、
点拨、评价)
2、学习评价:学习了本课你有什么情感体验,根据自己的生活
10
实际说:春天究竟在哪里?或在哪里能找到春天?或在你眼中春天应该
是怎样的?(描绘你眼中的春天。)
七、语文活动:
1、根据你对“春”的理解改写《春天在哪里》的歌词。
2、搜集有关“春花”、“春草”、“春风”、“春雨”、等内容名诗、
名句编制一期以“春春天无处不在”为主题的壁报。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春》教案篇4
教学重点
一、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点描写。
二、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三、领略本文的语言美。
四、体会在写景中抒情的写法。
五、领略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步骤
一、入境,导入新课。
一提到春天,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出春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
天下的美丽景象,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
有无数的文人描绘过春天,歌颂过春天。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朱自
清的春的世界。
二、听读,感知全文。
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感知。达到两个目的:一是让学生准确的
读出生字的读音。二是让学生说说本文描绘了春天的哪些画面,并通
过教师引导概括出春天的三个特点。并及时引导学生欣赏春天的美丽,
感受春天的活力,启迪学生奋发向上。
环节一、阅读与欣赏出示多媒体课件,请学生欣赏配乐朗读。
11
环节二、扫障大比拼让学生准确的读出屏幕上生字的读音。可以
补充纠正。
环节三、看谁说的准作者向我们描绘了春天的哪些画面呢?
学生回答:春花,春草,春风,春天的人等
提问:春天有这么多景物可写,为什么偏偏要写这些景物呢?
明确:因为这些景物都能表现出春天的特点。
提问:你能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下吗?
明确:新——力——美
三、品读,赏析语言。
让学生品味作品语言的准确生动,清新优美,培养学生合作,探
究的学习能力,让学生走上讲台,可使老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让
学生充分的表现自己。
环节四、请你当老师你认为本文写春天写得的句子和段落有哪些
呢?四人一组,互相说说好的理由。
四、熟读,当堂背诵
如此美的句子和段落,应该让学生当堂来背诵。可以锻炼学生的
记忆力和注意力。
环节五、背诵不示弱三分钟背诵比赛
五、衔接,延展课文
朱自清的散文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引导学生从课文之外寻
找春天的足迹。
环节六、开拓者行动
你想当作家,请你用文章来赞美春天;你想当音乐家,请你用歌声
来歌颂春天;你想当画家,请你用画笔来描绘春天
自由准备,成果展示。
12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春》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学习本文准确生动的用词,体会本文的
语言风格。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深入细致多角度观察景物的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体验性教学法。
【教学设计】
本文是一篇美文,可以向学生提供欣赏的氛围,让学生在相应的
意境中得到熏陶。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画面上的比较和配乐朗读。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当秋叶飘落的时候,当白雪纷飞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在心中渴望
春天。因为春天带给人温暖,带给人希望,带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
地的时候,人们往往情不自禁的吟诗作文。
利用课件分别出示杜甫《绝句》和王安石《泊船瓜洲》的画面。
引导学生分析,《绝句》是从“鸟”的角度,《泊船瓜洲》是从“春风”
的角度来写春天。绝句只有四句,往往是选取春天的一个或两三个景
物来写。
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出示课题),其中写
春天的内容就多了。有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的山、水、树、
蜜蜂、蝴蝶等等。
13
今天让我们一起领略一下散文家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描绘春天的。
(利用多媒体,提供秋天、冬天与春天的画面比较,并出示两首诗
的内容。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起学生共鸣,让学生感受回忆,
调动他们的直接经验,进行情感上的铺垫。既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
又有利于学生迅速进入课堂情境。)
二、学习目标
利用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三、教师范读,整体感知
1、范读前请学生思考:
朱自清先生是以怎样的心情盼望春天的到来;然后又用怎样的彩
笔描绘春天的美景;最后,他又满怀喜悦歌颂了春天。根据提示(盼春
──绘春──颂春),将本文分成三部分。
2、教师配乐(班德瑞《春天里的一天》)朗读:
教师的范读是非常重要的,从发音、停顿、重音、语调、速度和
情感等方面给学生以引导和熏陶,目的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去思
考,以便从整体上把握文意,为下一步的品读奠定基础。
教师讲述后明确:盼春(第1自然段);绘春(2~7自然段);颂春(8~
10自然段)
四、导读促学,授知授法
以第一部分(盼春)和第二部分的第一小节(总写春回大地)为例,
指导学生品读的方法。
1、简析“盼春”:
出示问题组:春天来了没有?(通过“近”字可以看出春天还没有
来)作者是以怎样的心情去迎接春天的?(“盼望着”)为什么叠用“盼望
着”?(作者心情急切)这一小节有两个词“着”和“了”构成了四个词
14
尾,有什么作用?(给人柔和的感觉)
2、分析全文第二自然段:
接下来作者就用了比较多的笔墨来描绘春天的美景。
从哪儿可以看出是总写呢?(“一切”)
在这一小节里,作者分别选取了哪些有代表性的事物?用了哪些
词语来描述他们?
作者抓住了“山、水、太阳的脸”来总写春回大地。分别用“朗
润”、“涨”、“红”来描述他们。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朗润”、“涨”、
“红”的特点。朗润是明朗润泽的意思,因为阳光照在上面,明亮起
来了,山清水秀。冬天的水是枯的,冰雪消融之后,所以水“涨”起
来了。“红”字不仅写出了太阳的颜色,也写出了太阳的温暖。同时,
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两幅画面的比较,加深学生的印象。
小结:作者在这一小节中抓住了主要景物的主要特点,写出了春
天的总体景色,然后又选取了五幅画面来具体描绘春天的美景。(春草
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这一部分的学习应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经过小组交流、讨论、
达成共识。然后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仔细品味,揣摩其内涵。)
五、学生品读、揣摩语言
在教师教给学生方法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从五
幅图画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幅图画,并划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然
后说明理由。
这一部分的学习,主要采取分组合作的方法,学生在自读的基础
上,同学之间讨论交流,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作品,仔细品味
语言,使“教”与“学”均置身于作品所设置的意境之中。教师要抓
住重点语句,以“读”促“学”。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体验性学习。
15
1、春草图:(第3自然段)
这一段用词准确。“偷偷”表现出小草在春的催发下,在人们难
以察觉的情况下,不生不响的生长状态;“钻”写出了小草的生命力的
顽强。“嫩嫩的”表现出质地柔软,“绿绿的”写出了颜色的鲜艳。“一
大片一大片满是的”采用反复的修辞方法,以口语化的词语写出小草
生长茂盛。写人的动作“坐、躺、滚、踢、跑、捉”,抓住了儿童最喜
爱的,而且是适宜于草地上开展的几种活动来写。写儿童的活动实际
上是写草对儿童的吸引力,突出草这一中心。写儿童的天真活泼,欢
声笑语又给草地增添了生活气息,使大自然充满生机。“风轻悄悄的,
草软绵绵的”,借风衬草,照应开头“东风来了”,又为下文铺垫,给
人以柔和的感觉。
这一段在写景的层次上也很有特点。先正面写,第一句用拟人的
手法,第二句由近及远,把春草人格化,显示出春草的生命力,“嫩
嫩的”、“绿绿的”,从质地颜色的角度,突出了春草新鲜的特点,“满
是的”用口语显示出春草生机勃勃的特点;然后侧面写,第三、四句写
春草给人的欢乐感受,充满活力。
2、春花图:(第4自然段)
在词语运用上:“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
满了花赶趟儿”,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百花争艳、生机盎然的
热闹景象。“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
法,以形象喻色彩,色彩更鲜明。一个“闹”字,既写出了声音又写
出了动态。“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采用了比
喻、拟人的修辞方法。没有明写风,但风寓其中,没有写太阳,但太
阳寓其中,比喻用得形象生动。
在写景的层次上:由树上到花下到遍地,色与味、虚与实、动与
16
静相结合。
3、春风图:(第5自然段)
风是无形的,但可以感觉到它的存在。作者分别用触觉、嗅觉、
听觉写春风。首先从触觉方面,作者引用诗句,又打一比方,让人感
觉到春风是温暖的。然后写“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
“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从嗅觉的角度写春风,仿佛让人闻
到春风的芳香。接下来写鸟鸣的清脆、婉转,风声和水声的轻盈,笛
声的嘹亮,从听觉的角度来写,仿佛让人听到春风的柔和。这些声音
应和着,构成了一曲非常动听的春天的交响乐,和谐优美,此起彼落。
风是无形的,可在作者的笔下却有形、有味、有声、有情。
4、春雨图:(第6自然段)
在词语的运用上:先用“可别恼”这一口语,显得特别亲切而有
情趣。“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写出了春雨细密、闪烁、绵长的特
点。一个“斜”字写出了雨的轻盈,同时又暗写了“春风”。“树叶却
绿得发亮”是因为被雨洗去了灰尘,“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一个“逼”
字让我们感到被雨水清洗后的小草,把青色送到了我们的眼中。“安
静而和平的夜”,写出了温馨的感觉。
在写景的层次上,由物及人,由近到远,由静到动,一幅充满诗
情的江南春雨图,流露出作者的对春雨的喜爱。
5、迎春图:(第7自然段)
风筝是春天的信使,写风筝多了,实际上也是人多了。“舒活舒
活”“抖擞抖擞”,极富节奏感。引用俗语“一年之际在于春”,给人无
限的遐想。在写景的层次上由风筝到孩子,写出了春到人欢,迎接春
天到来的喜悦心情。从而激发人们奋发有为,不负春光。
(在这个环节中品读是第一要义,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回答,不
17
需要面面俱到,鼓励学生的探究精神。让学生通过品读,细细揣摩,
反复品味,进行体验与感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图画,充分调动学生
的直接经验,同时学生朗读时配上音乐,让学生始终处在一个美的氛
围中。)
六、朗读回味,总结拓展
1、简析本文最后一部分:(8~10自然段)
作者以赞美作结,颂扬了富有生机的春天,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抓住三个比喻句的顺序,由娃娃到小姑娘到健壮的青年,符合成长的
顺序。在朗读时应该节奏明快,由弱到强。
2、理解本文的写作特点──借景抒情。
3、思考:作者为什么能将春天描绘得如此美丽呢?
首先要有细致的观察,并且善于积累语言,然后由感而发,才能
够恰当的表达出来。
4、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选取几个自然段,进行配乐朗读
竞赛。
七、作业
根据学到的写景抒情的方法,写一篇《校园里的秋天》(或《校园
里的冬天》),300字左右。准备开一个学生作品朗读会,在全班内交
流。
本文发布于:2023-01-29 18:47: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5797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