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场景歌课文

更新时间:2023-01-29 18:36:12 阅读: 评论:0

春节期间流浪地球作文-汩罗怎么读


2023年1月29日发(作者:英国新冠肺炎患者边咳边劝)

场景歌

教学目标:

掌握不同事物的量词的使用,积累常见的量词。

重点:

掌握不同事物的量词的使用,积累常见的量词。

难点:

掌握不同事物的量词的使用,积累常见的量词。

教学过程:

一、生字巩固复习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读生字。

2.教师指名朗读课文,检查学生的课文朗读情况。

二、情境教学,解读课文

1.看图说话,合作探究。

(1)学生合上课本,观看多媒体课件上展示的图片,并填空。

题目:一()稻田一()小溪一()石桥

(2)小组讨论结果,并说明理由

(3)学生看课文,对照自己的答案,思考为什么答案是这样的。

2.解读课文

(1)教师根据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

(2)教师逐一展示课文中的各个场景,分别进行讲解。

如:一只海鸥——海鸥是一种鸟,用于描述鸟的量词是“只”,如一只小鸟。

一艘军舰——军舰是大型的船,如一艘船。

一条帆船——帆船的个头比较小,量词用“条”。

(3)教师引导学生对最后一节的量词进行理解。学生从事物的特征入手,理解“面、

把、队、片”。

3.知识延伸

(1)学生说一说“一群海鸥”和“一只海鸥”的区别

(2)学生讨论、回答。(“群”指很多,“一只”就是数量是一)

(3)师:通过本课,你学到了什么?为什么课文标题是“场景歌”?

(4)学生思考交流,教师指名回答。(不同的场景下,不同的事物所用的量词不同)

(5)现学现用:学生就课堂上的事物进行练习。

如:一把伞一片朗读声一块黑板

面班旗一群小学生

三、课堂小结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图片,指名认读。

2.学生“开火车”读课文。

四、拓展活动

学生查一查《场景歌》中哪些量词可以用其他的量词代替。

板书设计

1、场景歌

只片艘条方块行座道处丛群面把队

课时作业

一、找找第一单元中哪些地方用到了量词,并把它们摘抄在作业本上。

我会填量词

一()帆船

一()军舰

一()铜号

一()海鸥

一()队旗

一()沙滩

秋天到了,老师带着一()小朋友去郊游,他们经过了一()很大的稻田,走

过一()石桥,

三、我会说。

最后到达了一()小溪边,开始准备午餐。

教学反思

《场景歌》是一篇在识字基础上穿插量词积累的课文。在课堂上,我要注意引导

学生理解量词,掌握量词的应用。本课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1.我借助图片,抓住学生的眼球,适时导入问题,引入课题。

2我采用自主识字和合作探究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识记技巧,加深对本课生字、

生词的记忆。

3我通过展示图片,逐一引导学生理解各种量词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明白量词的

作用。

4、字形结构上把握书写要点。

我是什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晒、极、傍、越、滴”等5个生字,写好“极傍”等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整体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水的

变化过程。

教学重点:

认识“晒、极、傍、越、滴”等5个生字,写好“极傍”等7个字。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整体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水的

变化过程。

教学过程:

一、产生探究兴趣,开始新课学习

激趣导入:同学们,在神奇的大自然里,有许多有趣的事物,像会发光的小萤火虫,借

别人家房子居住的寄居蟹,自己不会发光却能在黑夜里看到身影的小星星等等。

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种会变身的事物。一起用疑问的语气读读课题:“我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文。教师提醒:一边读一边圈出本课中要求会认的生字,先拼

读音节再把生字反复读两遍。

2.检测学情:课件呈现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学生结合读文情况汇报已经认识的生

字,简要讲讲识记的方法。

3.分类识字。

①出示第一组生词:“水滴、小溪、海洋、淹没”,提问:同学们,自由读读下面这些

词,你们发现这组词中的生字有什么特点?

学生归纳:都与水有关

教师讲解:这些字都和水有关。一滴滴小水滴汇聚在一起就成了小溪,小溪汇聚成

河流,流向广阔的海洋。“水滴、小溪、海洋”相信大家在生活中都见过,谁知道“淹

没”是什么?

意思吗?(大水漫过,盖过。)

②出示第二组生词:“太阳一晒、奔跑、冲毁、猜猜”,

提问:读一读,看看这一组中的生字又与什么有关?

学生归纳:都与动作有关。

③岀示第三组生词:“极小、傍晚、越来越低、坏事、房屋”,提醒:同学们,还有几

个生字,在这节课中暂时没有像中上面的可以分成一类,我们也来认一认。

学生认读。

4.指名读全文。针对学生在字音、长句子方面的问题进行进一步指导。

三、学习第1~2自然段,了解“我”变成了什么

1.指名读文。

提问:课文的1~2自然段都在写“我会变”,读读这两段话,看看“我”都变成了什

么。

学生交流:“我”变成了汽、云、雨、冰雹和雪。教师相机贴上图片并追问:“我”

又是怎么变化的呢?

2.了解“我”的变化过程。

(1)学习变成“汽”的部分。

①指名读第二句。学习“晒”:教师出示两组图

第一组图:晒太阳、晒被子、晒谷子…

第二组图:干枯的河床、流汗的运动员、清晨阳光下的露珠……

②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语境说句子,体会“晒”的意思。

预设:太阳一晒,河里的水都变成了汽,河床干枯了

(2)学习变成“云”的部分

①学生自由读变成“云”的部分。

②认识“极”:认读“极小极小”,仿照说词。

指导朗读,学生在读中体会其表示程度加深的意思。

③观察“云”的图片,在引读中体会“云”在不同时间里的变化。

教师引读:有时候……有时候……早晨和傍晚…

启发思考:同学们,用上“有时候……有时候……”写云的变化有什么好处呢?

学生交流、归纳:写出云的变化多。

学生练习读,读出云彩多变的特点来

④借助熟字“旁”,认识“傍”。

先出示熟字“旁”,用加一加的方法,再出示“傍”。

出示日落至天黑时段的图片,了解“傍晚”对应的时间

(3)学习变成“雨”的部分。

①自由读“我在空中越升越高,体温越来越低,……人们叫我”雨”

②认识“越”:认读“越来越高、越来越低”。

教师借助图片演示并解说:同学们,你们看!“我”在空中的高度越来越高,越来越高;

可是体温却越来越低。“越来越”表示程度不断地加深。

学生读文,认读词语。

③读中体会“落”的好处。

出示句子,引导想象:小雨滴都落在了哪里?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小水滴聚在一起落下来,人们叫我“雨”

学生边想边表达:小水滴们有的落在森林里,有的落在庄稼里,有的落在......

在表达中体会小水滴在“落”的过程中自由自在的感觉。

(4)学习“冰雹”和“雪”的部分。

①出示句子并提问:对比读下面两个句子,“打”和“飘可以调换一下吗?

有时候我变成小硬球打下来,人们就叫我“冰雹”。

到了冬天,我变成小花朵飘下来,人们又叫我“雪”。

②学生交流,教师小结:用上“打”时让人感觉速度快,力量也比较大;而用上“飘”

时感觉速度就慢了许多,力量也小了,变得很轻柔。

(5)学生借助板书讲“水”的变化过程。教师提醒:讲之前想想水的变化顺序,试着

用上学到的词语将变化讲清楚。

四、练习书写,体会左窄右宽字的特点

1.出示本课中左右结构的字:极、傍、海、洋、作、坏、给,学生边观察边归纳这

些生字在结构上的特点: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2.示范写“海”字,边示范边讲解:“每”的第三笔竖折

起笔在竖中线上,竖折的竖向左下稍斜再折向右,第四笔横折钩的横短,折向下时

稍向左斜再出钩,竖折和横折围起来呈上窄下宽,第九笔横左右出头。

3.学生描红、练写,展评。

4.指导写好其他左右结构的生字,选取部分书写进行展评。

《场景歌——学会用数量词》

微课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识字1《场景歌——学会使用数量词》

授课人:

一、教学内容分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材是以“儿歌”为专题编排教学

内容的,选编的几首儿歌内容浅显、语言活泼,并且与儿童的生活和学习息

息相关,让儿童在朗通和学习儿歌的过程中获得丰富多彩的知识,感受快乐!

《场景歌》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首儿歌。这首儿

歌是关于数量词的归类识字,把数量词分类集中在四幅不同的图画之中,以

朗朗上口的儿歌形式让学生感受场景美,生活美,感知量词的用法,激发学

生了解、观察大自然,并尝试用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

二、教学目标分析

1、引导学生用数量词来表示图画内容,并感知数量词的运用。

2、通过学习和联系,让孩子知道数量词和事物之间是如何搭配的。

3、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试着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正确使用数量词。

教学难点:可以在熟悉的日常生活当中恰当地使用数量词

四、教学策略及方法分析

1、主要的教学策略有:自主参与合作探究;运用媒体,整合资源;拓展

应用;展示自我,体验成功。

2、针对本文的内容特点,为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难点,我在本

节课采用多媒体环境教学,使用的教学方法有:1.情境演示法;2.想象体会

法;3.自主阅读法;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开门见

山,导入新

二、创设情

境,学习新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要通过《场

景歌》这首儿歌学会如何使用数量

词。

1、师;(出示场景四图)一队“红领

巾”举着一面队旗,拿着一把铜号

准备去郊游。他们很开心,传来一

阵欢笑。

2、师:像课文中这样表示多少的词

叫数词,如:一、二……跟在数词后

面表示人或事物数量单位的词,如:

只、面、对、片……数词和量词合

起来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作数量

词。

3、师:你们想去郊游吗?让我们跟

着这对“红领巾”一起出发吧。记

1、生观察

词组

开宗明义,加强了学生

学习的自觉性和目的

性。

通过孩子们的观察,提

出“数量词”这一概念,

让孩子明晰什么叫做数

量词。

以“旅行“作为主线,

进行了情境创设。这样

既让孩子们入情入境,

寓教于乐,又使教学氛

围轻松活跃。提升了孩

子们的语文学习兴趣

三、继续创

设情境,巩

固新知

四、总结拓

得用上合适的数量词宝宝说一说我

们看到的景物。

4、师:(出示海边、田园、公园景

物图)引导运用数量词。

5、师:逛了半天,同学们要休息一

下了。让我们坐下来,打开书本,

默读课文,把文中的数量词宝宝找

出来。

1、师:休息好了,我们再次出发吧。

2、(出示动物、水果、蔬菜图)引

导运用数量词。

3、师:(出示场景图片)你能用上

数量词宝宝说说图上的事物吗?

师:同学们,你学会怎样使用数量

词了吗?请观察家里的物品,用上

数量词说给爸爸、妈妈听吧。

2、生按要

求看图说

3、生默读

并圈画数

量词

1、生按要

求看图说

2、生按要

求看图说

事物

生谈学习

收获。

把数量词分类集中在不

同的图画之中,让学生

在感受美丽景色、感受

美好生活的同时,感知

并学会数量词的运用。

学生留心观察图中事

物,试着用数量词表达

熟悉的事物,并知道数

量词和事物之间是如何

搭配的。

让学生学会对自己的学

习进行总结、反思。并

在生活中运用。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场景歌人教部编版

《树之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梧、桐”等15个生字,会写“松、柏、杉、桂”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

4、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语句。

5、培养学生热爱树木、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1、利用形声字特点掌握木字旁的8个生字。

2、会写“松、柏、杉、桂”4个生字。

难点:1、初步了解树木特点。

2、培养学生热爱树木、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幻灯片。

学生准备:课前观察相关树木,收集树木的资料。

教学课时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播放儿歌视频《大树妈妈》,导入新课。

孩子们喜欢听儿歌吗?(生:喜欢)这节课我们先来听一首儿歌吧。名字

叫《大树妈妈》。

大树妈妈真有爱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树木的儿歌《树之歌》。(课

件出示课题)

2、板书课题,指导读题。

请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看“树”这个字是什么偏旁?(“木”字

旁)“木”字旁一般与树有关。《树之歌》讲的就是关于树的儿歌。请孩子们读一

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导入:儿歌中写了哪些树呢?它们都有什么特点?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吧。

1、请孩子们读一读这首儿歌。要求:

(1)自由朗读儿歌,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思考:儿歌一共介绍了几种树?把它们的名字圈出来。

2、小朋友们都会读了吗?老师要来考考你们了!你们找到了哪些树呢?请按顺

序来说一说。

生汇报:找到了11种树木。有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

桦树、银杏、水杉、金桂。

3、学习词语,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带拼音树木名称。

老师把它们请到大屏幕上了,谁来读一读它们的名字。

根据学情范读正音“梧桐”连读第二声,“枫、松”后鼻音、“松”平舌音、“杉”

翘舌音。

(2)课件出示去拼音的树木名称。

去掉了拼音小帽你们还认识吗?(开小火车读)

(3)课件出示生字:梧桐枫松柏桦杉桂。

①这些树名里藏着许多需要我们认识的生字宝宝呢?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生汇报:都是左右结构。

生汇报:都是木字旁。

生汇报:都是形声字。左边是表示与树木有关的“木”字旁,右边是表示读音的

字。

师总结:像这样的字,左边“木”字旁表示它们都是树木,右边的字就提示了它

们的读音,真有趣!像这样的字我们称之为形声字。

②拓展训练。其实像这样的字还有许多,你来猜猜它们是什么树呢?

(课件出示词语:榆树橡树楠树棕树石榴)

点评:孩子们可真聪明,虽然很多字我们没有学过,但是我们根据形声字的特点,

都读对了。

(4)课件出示:装、耐、守、疆、银、化。(带拼音)

①老师这里还有一些生字宝宝,请你们来读一读。

根据学情点评,后鼻音:“裝、疆”,前鼻音“银”,翘舌音“守、裝”。

②猜字谜游戏。

课件出示:

1、壮士穿衣服。()

2、保护家乡,寸土不让。()

3、弓里有土,田隔开。()

4、种花要除草。()

三、学习课文。

1、课文插图中的树木分别是什么树木呢?答案就在儿歌里。请同学们仔细读读儿歌。

(1)播放录音范读。

(2)同桌合作读。

(3)男女生比赛读。

(3)拍手打节奏读。

2、说一说这些树木分别都有什么特点呢?

生汇报师点评。

(1)杨树的特点是“高”。榕树的特点是“壮”。

(2)梧桐树的特点是它的叶子像人的手掌。(伸出手掌,识记“掌”字。)

仿说训练:树叶像。(课件出示:银杏叶、柳叶、松针图片)

(3)枫树的特点是到了秋天,叶子经霜变红。借助古诗“霜叶红于二月花。”理解。

(4)松树和柏树的特点是一年四季常青。(拟人)

(5)木棉的特点是它喜欢温暖的天气,生长在南方。

(6)桦树的特点是它能耐住寒冷,生长在北疆。

(7)银杏和水杉的特点是这种树古老又稀少。

课件出示:银杏、水杉为什么被称为活化石?

①植物活化石,是指在地球史上出现过,而在地球上的大部分地方已经绝迹,只有在某些狭

小的地区保存下来的植物。例如银杏、水杉、金钱松、栱桐等树种。

②银杏出现在几亿年前,是第四纪冰川运动后遗留下来的裸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现

存活在世的银杏稀少而分散,上百岁的老树已不多见,和它同纲的所有其他植物皆已灭绝。

③水杉,裸子植物,在中生代时广布欧亚与北美,至新生代逐渐南移,极为繁盛。但在冰期

中全部灭绝,仅有1种尚存在中国湖北省西部和四川省万县极小区域。直至1948年,才由

胡先骕和郑万钧正式命名为“水杉”。

(8)金桂的特点是花开香气浓郁,香飘十里。

3、你能根据树木特点,给树木挂名牌吗?(课件出示:挂名牌)

课件出示11种树木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中树木的特点,说出树木的名称,教师一一出示。

4、我们今天学习了这么多的树木,你还收集了哪些树木的资料?(师生交流)

5、孩子们你们知道吗?这些树木的作用可大了。它们都有什么作用呢?

生汇报师总结:是啊!树木不仅能被制造成家具、纸张等生活用品,还有防风固沙、净化空

气、美化家园和隔音防噪的作用,树木的作用这么多,我们一定要爱护树木哦。

6、老师这里还有几句关于树木的谚语。我们一起来分享。(课件出示)

(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2)树高百尺,叶落归根。

(3)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

四、学习写字。

1、课件出示:松、柏、杉、桂4个生字。

2、引导学生观察字的结构,说说书写注意点,以及每一笔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提示:这4个字都是“木”字旁的字,“木”作偏旁时要注意“捺”一定要变成

“点”。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注意笔顺。

4、学生描红、书写,教师提示坐姿、握笔姿势。

5、展示学生的书写作业,师生共评,再临写。、

五、课堂小结。

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到了什么?(生说师点评)

六、作业。

1、把儿歌背诵给爸爸妈妈听。

2、画一画你喜欢的树木,编一句儿歌吧。

板书设计

2、树之歌

()树特点

爱护树木

本文发布于:2023-01-29 18:36: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5792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场景歌课文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