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第一朵杏花ppt

更新时间:2023-01-29 18:09:28 阅读: 评论:0

2019年初中时政考点-宏伟的近义词


2023年1月29日发(作者:萝卜炖排骨汤)

课题第2课第一朵

杏花

课型执教者时间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的最后一节。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进一步明确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规律。

3.继续练习抓关键词句,把握人物的特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蕴含的道理,提

高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继续练习抓关键词句的方法,把握人物的特点,感受蕴含的道理,提高阅读能力。

集体智慧个性设计教学后记

一.揭示学习内容。

二.初步接触课文。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及中心。

三.简要介绍人物。

图片、生平、成就。

四.引导练读课文。

1.引导: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是一种重要的语文能力,也是

理解课文的基础。

2.学生自由练读。

让学生自己说说练读方法与目标。

4.抽样检查练读情况。

让学生自己确定抽样方案。

5.学生再次回报阅读收获。

6.引导: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五.梳理课文板块。

教师不作分段提示,让学生自己琢磨出课文板块。

一般把课文分成三段。

六.品读最后一节。

1.挑战读。

2.以采访挑战成功者的方式,让学生练习采访,并感悟读书方

法。

3.教师引领,提升学习方法:品词析句,读懂课文最后一节。

哪些词语最让你心动?为什么?

哪些句子最让你心动?为什么?

4.小结:竺可桢的话鲜明地反应了他是一个严谨治学、一丝不

苟的人;竺可桢的成就充分说明了只有通过长期、精确的观察,

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这样一个道理。

5.朗读并背诵最后一节。

七.积累文中词语。

八.指导书写生字。

1、重点观察分析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规律。

2、钢笔描红。

课题第2课第一朵

杏花

课型执教者时间

教学目标

继续练习抓关键词句,把握人物的特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蕴含的道理,提高

阅读能力。

体会人物语言引用的方法,丰富写作知识,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整体感悟文字间的内在联系。对人物形象迅速准确的把握,对浸透其间的感情真切体会,

对蕴含的道理深刻感受。

集体智慧个性设计教学后记

一.激发研读兴趣。

1.抛出问题:有人说课文的最后一节可以去掉,你认为

呢?

2.讨论解决思路。

3.引导学生寻找课文内容上的前后共同点。

4.引导得出结论。

二.品读第一大段。

1.分角色感情朗读。

2.评读。

3.引导抓关键词句品读课文,突出人物特点。

这段文字中最打动你心灵的词或句子又有哪些呢?

主要抓“您又来看花啦”中的“又”等词,课后练习

4-1和“我是问第一朵是哪天开的”两句话。

4.引导感悟人物语言引用的方法。

三.品读第二大段。

1.分角色感情朗读。

2.评读。

3.质疑:为何人物对话没有读错?

引导:记叙事情时。有时可以省去人物语言提示语。

比较一、二两大段中人物对话,体会记叙方法的多样

性。

4.想象,给课文补充提示语。

5.练习抓关键词句品读课文,突出人物特点。

四.激发思考兴趣。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为什么以“第一朵杏花”为题。

五.宽度拓展阅读。

1.快速阅读补充阅读资料《竺可桢的自然日记》,让学

生了解更多的“第一次”,知道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加深对人物品质的感悟。

2.发动全班搜集有关科学家的故事,举行一次故事会,

了解名人故事,体味名人情操,以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

六.深度拓展阅读。

1.快速阅读补充阅读资料《詹天佑》,找出詹天佑与竺

可桢的一个显著的共同之处,在重要处做上记号,感悟出一个

道理。

2.交流:如果我们学会了长期、精确做事,那会怎么样?

八.教学反思:

1.让理性之光穿透课堂。

语文课堂是一个极富挑战性、创造性的时空。所以,

语文课堂需要探索,需要有理想追求的教师。肖川在《成为有

思想的教师》一文中说过:“有思想的教师,会对学生的心灵

丰满和精神充实有一种自觉而又自然的引领。”这堂课就融入

了我对语文课堂的理解:凸显学生主体,摒弃散漫对话;凸显

心灵交融,摒弃外在肤浅;凸显语言味道,摒弃游离形式。步

步踩实在语言的基石上,行进在文字之间,基本上做到了。

2.努力构建课堂文化平台。

窦桂梅“主题教学”的思考与实践是课程改革中一道

亮丽的风景,给了我们不少启发。她所说的“主题”,不是思

想主题,不是知识主题,也不是写作主题,而是文化主题,如

那些连接着孩子精神世界、现实生活或者与历史典故、风土人

情等有关的“触发点”、“共振点”、“兴奋点”。她从生命的层

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认识课堂教学,整体构建课

堂教学。

这堂课的主题词是“严谨”“科学家”。在构建的这样

一个主题上,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和谐的体现。

3.用链接穿越课堂时空。

课堂应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中转站,链接过去的学习

与将来的学习,才能实现《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理念:“根植

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不应

再局限在“这篇文章”里,不应再局限在教材里,要注意“这

篇文章”与“那篇文章”,教材与我们自身和生活的世界之间

的联系,要为学生打开通向语文世界的通道,让他们看到人类

历史长河中若隐若现的文化之星,并吸引学生在课外大胆地去

探索。这堂课在突破传统的封闭课堂上也是一种积极的尝试。

4.精心琢磨引领的艺术。

把引领作为一种教学艺术来探究,努力使学生的认识

水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思维活跃,说得精彩,读得精彩。本

堂课学生的个性堂飞扬,生命在课堂上得到成长。

本文发布于:2023-01-29 18:09: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5781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