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第2课第一朵
杏花
课型执教者时间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的最后一节。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进一步明确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规律。
3.继续练习抓关键词句,把握人物的特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蕴含的道理,提
高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继续练习抓关键词句的方法,把握人物的特点,感受蕴含的道理,提高阅读能力。
集体智慧个性设计教学后记
一.揭示学习内容。
二.初步接触课文。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及中心。
三.简要介绍人物。
图片、生平、成就。
四.引导练读课文。
1.引导: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是一种重要的语文能力,也是
理解课文的基础。
2.学生自由练读。
让学生自己说说练读方法与目标。
4.抽样检查练读情况。
让学生自己确定抽样方案。
5.学生再次回报阅读收获。
6.引导: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五.梳理课文板块。
教师不作分段提示,让学生自己琢磨出课文板块。
一般把课文分成三段。
六.品读最后一节。
1.挑战读。
2.以采访挑战成功者的方式,让学生练习采访,并感悟读书方
法。
3.教师引领,提升学习方法:品词析句,读懂课文最后一节。
哪些词语最让你心动?为什么?
哪些句子最让你心动?为什么?
4.小结:竺可桢的话鲜明地反应了他是一个严谨治学、一丝不
苟的人;竺可桢的成就充分说明了只有通过长期、精确的观察,
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这样一个道理。
5.朗读并背诵最后一节。
七.积累文中词语。
八.指导书写生字。
1、重点观察分析左右结构的字的书写规律。
2、钢笔描红。
课题第2课第一朵
杏花
课型执教者时间
教学目标
继续练习抓关键词句,把握人物的特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蕴含的道理,提高
阅读能力。
体会人物语言引用的方法,丰富写作知识,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整体感悟文字间的内在联系。对人物形象迅速准确的把握,对浸透其间的感情真切体会,
对蕴含的道理深刻感受。
集体智慧个性设计教学后记
一.激发研读兴趣。
1.抛出问题:有人说课文的最后一节可以去掉,你认为
呢?
2.讨论解决思路。
3.引导学生寻找课文内容上的前后共同点。
4.引导得出结论。
二.品读第一大段。
1.分角色感情朗读。
2.评读。
3.引导抓关键词句品读课文,突出人物特点。
这段文字中最打动你心灵的词或句子又有哪些呢?
主要抓“您又来看花啦”中的“又”等词,课后练习
4-1和“我是问第一朵是哪天开的”两句话。
4.引导感悟人物语言引用的方法。
三.品读第二大段。
1.分角色感情朗读。
2.评读。
3.质疑:为何人物对话没有读错?
引导:记叙事情时。有时可以省去人物语言提示语。
比较一、二两大段中人物对话,体会记叙方法的多样
性。
4.想象,给课文补充提示语。
5.练习抓关键词句品读课文,突出人物特点。
四.激发思考兴趣。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为什么以“第一朵杏花”为题。
五.宽度拓展阅读。
1.快速阅读补充阅读资料《竺可桢的自然日记》,让学
生了解更多的“第一次”,知道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加深对人物品质的感悟。
2.发动全班搜集有关科学家的故事,举行一次故事会,
了解名人故事,体味名人情操,以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
六.深度拓展阅读。
1.快速阅读补充阅读资料《詹天佑》,找出詹天佑与竺
可桢的一个显著的共同之处,在重要处做上记号,感悟出一个
道理。
2.交流:如果我们学会了长期、精确做事,那会怎么样?
八.教学反思:
1.让理性之光穿透课堂。
语文课堂是一个极富挑战性、创造性的时空。所以,
语文课堂需要探索,需要有理想追求的教师。肖川在《成为有
思想的教师》一文中说过:“有思想的教师,会对学生的心灵
丰满和精神充实有一种自觉而又自然的引领。”这堂课就融入
了我对语文课堂的理解:凸显学生主体,摒弃散漫对话;凸显
心灵交融,摒弃外在肤浅;凸显语言味道,摒弃游离形式。步
步踩实在语言的基石上,行进在文字之间,基本上做到了。
2.努力构建课堂文化平台。
窦桂梅“主题教学”的思考与实践是课程改革中一道
亮丽的风景,给了我们不少启发。她所说的“主题”,不是思
想主题,不是知识主题,也不是写作主题,而是文化主题,如
那些连接着孩子精神世界、现实生活或者与历史典故、风土人
情等有关的“触发点”、“共振点”、“兴奋点”。她从生命的层
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认识课堂教学,整体构建课
堂教学。
这堂课的主题词是“严谨”“科学家”。在构建的这样
一个主题上,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和谐的体现。
3.用链接穿越课堂时空。
课堂应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中转站,链接过去的学习
与将来的学习,才能实现《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理念:“根植
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不应
再局限在“这篇文章”里,不应再局限在教材里,要注意“这
篇文章”与“那篇文章”,教材与我们自身和生活的世界之间
的联系,要为学生打开通向语文世界的通道,让他们看到人类
历史长河中若隐若现的文化之星,并吸引学生在课外大胆地去
探索。这堂课在突破传统的封闭课堂上也是一种积极的尝试。
4.精心琢磨引领的艺术。
把引领作为一种教学艺术来探究,努力使学生的认识
水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思维活跃,说得精彩,读得精彩。本
堂课学生的个性堂飞扬,生命在课堂上得到成长。
本文发布于:2023-01-29 18:09: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5781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