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狐狸踩踏

更新时间:2023-01-29 16:47:45 阅读: 评论:0

2025北部湾规划-单位经济类型


2023年1月29日发(作者:飞翔荷兰人号)

第1页/共14页

《最后一头战象》课文解读

走近作者——沈石溪

沈石溪,生于1952年10月,汉族人。原名:沈一鸣。生于

上海亭子间,中国共产党员。大专文化。职称文学创作2级。

1982年10月加入云南作家协会,1985年9月加入中国作家

协会。从小体弱多病,与各种体育奖杯无缘。1969年初中毕

业赴西双版纳傣族村寨插队落户。会捉鱼会盖房会犁田会栽

秧。当过水电站民工、山村男教师。1975年应征入伍,官拜

宣传部长。在云南边疆生活了18年,娶一妻,生一子。1992

年调任成都军区创作室。擅长写动物小说,努力笔耕,以养

家糊口尽男人之天职。

1969年赴云南西双版纳傣族村寨插队落户。1972年调当

地山区小学当教员。1975年当兵。1980年开始从事业余文

学创作。他被誉为“中国动物小说大王”。小说《圣火》获1990

年世界儿童文学和平奖。《第七条猎狗》获中国作协首届儿

童文学作品奖。《一只猎雕的遭遇》获中国作协第二届全国

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斑羚飞渡》一文荣获人民文学出版

社首届《中华文学选刊》奖,台湾儿童文学学会、《民生报》、

《国语日报》、《儿童日报》、《幼师少年月刊》联合主办“好书

大家读”活动推荐书目。《斑羚飞渡》被选入语文课本。

他的作品有:

1、《第七条猎狗》

第2页/共14页

2、《弱女子与野汉子》。

3、《退役军犬黄狐》。

4、《生命》。

5、《狼王梦》。

6、《一只猎雕的遭遇》。

7、《猎狐》。

8、《盲童与弃狗》。

9、《沈石溪动物小说自选集》。

10、《圣火:沈石溪获奖作品集》。

11、《老鹿王哈克》。

12、《盲童与狗》。

13、《残狼灰满》。

14、《象王泪》。

15、《红奶羊》。

16、《再被狐狸骗一次》。

17、《保姆蟒》。

18、《疯羊血顶儿》。

19、《混血豺王》。

20、《野猪囚犯》。

21、《沈石溪动物故事系列》。

22、《古剑.军犬.野鸽》。

23、《混血豺王》

第3页/共14页

24、《沈石溪文集》

25、《宝牙母象》。

26、《成丁礼》。

27、《狼妻》。

28、《残狼灰满》。

29、《牧羊犬阿甲》。

30、《爱情鸟》。

31、《少年.表哥.骷髅》。

32、《当保姆的蟒蛇》。

33、《鸟奴》。

34、《兔年话兔》。

35、《沈石溪动物小说获奖作品集》。

36、《灵灵漫游世博园》

37、《小气鬼猴的诞生》。

38、《豺狼虎豹狩猎故事》

39、《两小有猜》。

40、《残狼灰满》。

41、《牧羊豹》。

42、《雄狮》。

43、《放生雪豹》。

44、《刀疤豺母》。

45、《骆驼王子》。

第4页/共14页

46、《鹩哥奴隶》。

47、《当你跃入太阳的运行轨道》。

48、《骆驼王子》。

49、《刀疤豺母》。

50、《雪豹悲歌》。

另有沈石溪动物传奇故事系列12册:

狼妻

红奶羊

智取双熊

野猪囚犯

藏獒渡魂

老鹿王哈克

情豹布哈依

虎女蒲公瑛

最后一头战象

逼上梁山的豺

再被狐狸骗一次

《最后一头战象》全文

西双版纳的召片领曾经拥有一队威风凛凛的象兵。所谓象

兵,就是骑着大象作战的军队。象兵比起骑兵来,不仅同样

可以起到机动快速的作用,战象还可用长鼻劈敌,用象蹄踩

敌,直接参与战斗;一大群象,排山倒海般地扑向敌人,战

第5页/共14页

尘滚滚,吼声震天,势不可挡。

1943年,日寇侵占缅甸,铁蹄跨进了和缅甸一江之隔的西

双版纳边陲重镇打洛。象兵在打洛江畔和日寇打了一仗。战

斗异常激烈,枪炮声、厮杀声和象吼声惊天动地;鬼子在打

洛江里扔下了七十多具尸体,我方八十多头战象全部中弹倒

地,血把江水都染红了。战斗结束后,召片领在打洛江边挖了

一个长宽各二十多米的大坑,把阵亡的战象隆重埋葬了,还

在坑上立了一块碑:百象冢。曼广弄寨的民工在搬运战象的

尸体时,意外地发现有一头公象还在喘息,它的脖颈被刀砍

伤,一颗机枪子弹从前腿穿过去,浑身上下都是血,但它还

活着。他们用八匹马拉的大车,把它运回寨子。这是唯一幸

存的战象,名叫嘎羧。好心肠的村民们治好了它的伤,把它

养了起来。

我1969年3月到曼广弄寨插队落户时,嘎羧还健在。它

已经50多岁了,脖子歪得厉害,嘴永远闭不拢,整天滴滴

嗒嗒地淌着唾液;一条前腿也没能完全治好,短了一截,走

起路来踬踬颠颠;本来就很稀疏的象毛几乎都掉光了,皮肤

皱得就像脱水的丝瓜;岁月风尘,两根象牙积了厚厚一层难

看的黄渍。它是战象,它是功臣。村民们对它十分尊敬和照顾,

从不叫它搬运东西。它整天优哉游哉地在寨子里闲逛,到东

家要串香蕉,到西家喝筒泉水。

我和负责饲养嘎羧的老头波农丁混得很熟,因此和嘎羧也

第6页/共14页

成了朋友。我插队的第3年,嘎羧愈发衰老了,食量越来越

小,整天卧在树荫下打瞌睡,皮肤松弛,身体萎缩,就像一

只脱水柠檬。波农丁年轻时给土司当了多年象奴,对象的生

活习性摸得很透,他对我说:“太阳要落山了,火塘要熄灭了,

嗄羧要走黄泉路啦。”几天后,嘎羧拒绝进食,躺在地上,要

揪住它的鼻子摇晃好一阵,它才会艰难地睁开眼睛,朝你看

一眼。我觉得它差不多已处在半昏迷的状态中了。

可一天早晨,我路过打谷场旁的象房,惊讶地发现,嘎羧

的神志突然间清醒过来,虽然身体仍然衰弱不堪,但精神却

处在亢奋状态中,两只眼睛烧得通红,见到波农丁,欧欧欧

短促地轻吼着,鼻子一弓一弓,鼻尖指向象房堆放杂物的小

阁楼,象蹄急促地踢踏着地面,好像是迫不及待想得到小阁

楼上的什么东西。开始波农丁不想理它,它发起脾气来,鼻

子抽打房柱,还用庞大的身体去撞木板墙。象房被折腾得摇

摇欲坠。波农丁拗不过它,只好让我帮忙,爬上小阁楼,往

下传杂物,看它到底要什么。小阁楼上有半箩谷种、两串老

玉米和几条破麻袋,其它好像没什么东西了。我以为它精神

好转起来想吃东西了,就把两串老玉米扔下去,它用鼻尖勾

住,像丢垃圾似地丢出象房去;我又将半箩稻谷传给波农丁,

他还没接稳呢,就被嘎羧一鼻子打翻在地,还赌气地用象蹄

踩踏;我又把破麻袋扔下去,它用象牙把麻袋挑得稀巴烂。

小阁楼角落里除了一床破篾席,已找不到可扔的东西了。

第7页/共14页

嘎羧仍焦躁不安地仰头朝我吼叫。“再找找,看看还有啥东

西?”波农丁在下面催促道。我掀开破篾席,里面有一具类似

马鞍的东西,很大很沉,看质地像是用野牛皮做的,上面蒙

着厚厚一层灰尘。除此之外,小阁楼里真的一样东西也没有

了。我一脚把那破玩意儿踢下楼去。奇怪的事发生了:嘎羧

见到那破玩意儿,一下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蒙在上面

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破玩意儿上摩挲着,眼里泪光闪闪,

像是见到了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哦,闹了半天,它是要它的象鞍啊。”波农丁恍然大悟地

说,“这就是它当战象时披挂在背上打仗用的鞍子,我们当年

把它从战场上运回寨子,它还佩戴着象鞍。在给它治伤时,

是我把象鞍从它身上解下来扔到小阁楼上的。唉,整整26

年了,我早把这事忘得一干二净,没想到,它还记得那么牢。”

嘎羧用鼻子挑起那副象鞍,甩到自己背上,示意我们帮它捆

扎。我和波农丁费了好大劲,才将象鞍置上象背。

象鞍上留着弹洞,似乎还有斑斑血迹,混合着一股皮革、

硝烟、战尘和鲜血的奇特的气味;象鞍的中央有一个莲花状

的座垫,四周镶着一圈银铃,还缀着杏黄色的流苏,26个春

夏秋冬风霜雨雪,虽然已经有点破旧了,却仍显得沉凝而又

华贵。嘎羧披挂着象鞍,平添了一股英武豪迈的气概。“它现

在要披挂象鞍干什么?”我迷惑不解地问道。“恐怕不是什么

好兆头。”波农丁皱着眉头伤感地说,“我想,它也许要离开

第8页/共14页

我们去象冢了。”

我听说过关于象冢的传说。大象是一种很有灵性的动物,

除了横遭不幸暴毙荒野的,都能准确地预感到自己的死期。

在死神降临前的半个月左右,大象便离开象群,告别同伴,

独自走到遥远而神秘的象冢里去。每群象都有一个象冢,或

是一条深深的雨裂沟,或是一个巨大的溶洞,或是地震留下

的一块凹坑。凡这个种群里所有的象,不管生前浪迹天涯海

角漂泊到何方,最后的归宿必定在同一个象冢;让人惊奇的

是,小象从出生到临终,即使从未到过也未见过象冢,却在

生命的最后时刻,凭着一种神秘力量的指引,也能准确无误

地寻找到属于自己种群的象冢。果然被波农丁说中了。嘎羧

准备告别曼广弄寨,找它最后的归宿了。它绕着寨子走了三

圈,对救活它、收留它并养活它26年的寨子表达一种恋恋

不舍的心情。嘎羧要走的消息长了翅膀似地传遍全寨,男女

老少都涌到打谷场来为嘎羧送行。大家心里都清楚,与其说

是送行,还不如说是送葬,为一头还活着的老战象出殡。许

多人都泣不成声。村长帕珐在象脖子上系了一条洁白的纱

巾,四条象腿上绑了四块黑布。老人和孩子捧着香蕉、甘蔗

和糯米粑粑,送到嘎羧嘴边。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凉

水。日落西山,天色苍茫,在一片唏嘘声中,嘎羧上了路。

送行的人群散了,波农丁还站在打谷场上痴痴地望。我以为

他在为嘎羧的出走而伤心呢,就过去劝慰道:“生老病死,聚

第9页/共14页

散离合,本是常情,你也不要太难过了。”不料他却压低声音

说:“小伙子,你有胆量跟我去发一笔财吗?”见我一副茫然

无知的神态,他又接着说:“我们悄悄跟在嘎羧后面,找到那

象冢……”我明白他的意思了,他是要我跟他合伙去捡象牙。

在热带雨林里,大象的躯体的骨头会腐烂,象牙却永远闪耀

着迷人的光泽;象冢由于世世代代埋葬老象,每一个象冢里

都有几十根甚至上百根象牙,毫不夸张地说,找到一个象冢

就等于找到一个聚宝盆;聪明的大象好像知道人类觊觎它们

发达的门牙,生怕遭到贪婪的人类的洗劫,通常都把象冢选

择在路途艰险人迹罕至的密林深处,再有经验的猎人也休想

找得到;但如果采取卑鄙的跟踪手段,悄悄尾随在死期将临

的老象后面,就有可能找到那遥远而又神秘的象冢。我犹豫

着,沉默着,没敢轻易答应。波农丁显然看穿了我的心思,

说:“我们只捡象冢里其它象的象牙,嘎羧的象牙我们不要,

也算对得起它了嘛。”这主意不错,既照顾了情感,又可圆发

财梦,何乐而不为?我俩拔腿就追,很快就在通往崇山峻岭

的小路上追上了踽踽独行的嘎羧。天黑下来了,它脖颈上那

块标志着出殡用的白纱巾成了我们摸黑追踪的路标。它虽然

跛了一条腿走不快,却一刻也没停顿,走了整整一夜,天亮

时,来到打洛江畔。“我想起来了,这儿是水晶渡的上游,26

年前,我们就是在这里把嘎羧给抬上岸的。”波农丁指着江湾

一块龟形的礁石说,“幸亏有这块礁石挡住了它,不然的话,

第10页/共14页

它早被激流冲到下游淹死了。”

这么说来,这儿就是26年前抗日健儿和日寇浴血搏杀的

战场。这时,嘎羧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那块龟形礁石

旁,鼻子在被太阳晒成铁锈色的粗糙的礁石上亲了又亲;许

久,才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

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它突然间像变了一头象,身体像吹了

气似地膨胀起来,四条腿的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象眼炯

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我想,此时此刻,它一定又看到了26年前惊天地泣鬼神的

一幕:威武雄壮的战象们驮着抗日健儿,冒着枪林弹雨,排

山倒海般地冲向侵略者;日寇鬼哭狼嚎,丢盔弃甲;英勇的

战象和抗日将士也纷纷中弹跌倒在江里。

我对嘎羧肃然起敬,它虽然只是一头象,被人类称之为兽

类,却具有很多称之为人的人所没有的高尚情怀;在它行将

辞世的时候,它忘不了这片它曾经洒过热血的土地,特意跑

到这儿来缅怀往事,凭吊战场!

我们跟在它后面,又走了约一个多小时,在一块平缓向阳

的小山坡上,它突然又停了下来。“哦,这里就是埋葬八十多

头战象的地方,我参加过挖坑和掩埋,我记得很清楚。喏,

那儿还有一块碑。”波农丁悄悄说道。

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荒草丛中,果然竖着一块石碑,

镌刻着三个金箔剥落、字迹有点模糊的大字:百象冢。莫非

第11页/共14页

嘎羧它……我不敢往下想,斜眼朝波农丁望去,他也困惑地

紧皱着眉头。

嘎羧来到石碑前,选了一块平坦的草地,一对象牙就像两

支铁镐,在地上挖掘起来。土块翻松后,它又用鼻子把土坷

垃清理出来,继续往下面挖。它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又

经过长途跋涉,体力不济,挖一阵就站在边上喘息一阵,但

它坚持不懈地挖着,从早晨一直挖到下午,终于挖出了一个

椭圆形的浅坑来;它滑下坑去,在坑里继续深挖,用鼻子卷

着土块抛出坑来。我们在远处观看,只见它的身体一寸一寸

地往下沉。太阳落山了,月亮升起来了,它仍在埋头挖着。

半夜,嘎羧的脊背从坑沿沉下去不见了,象牙掘土的咚咚声

越来越稀,长鼻抛土。的节奏也越来越慢。鸡叫头遍时,终

于,一切都平静下来,什么声音也没有了。我和波农丁耐心

地等到东方吐白,这才壮着胆子,走到坑边去看。土坑约有

3米深,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

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

它死了。它没有到遥远的神秘的祖宗留下的象冢去,它在

百象冢边挖了个坑,和曾经并肩战斗过的同伴们葬在了一

起。

课文解读:

这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课文记叙了曾

经在抗日战争中幸存下来的最后一头大象嘎羧,自知生命大

第12页/共14页

限已至,再次佩上象鞍,来到打洛江畔缅怀往事,凭吊战场,

最后在埋葬着战友们的“百象冢”旁刨开一个坑,庄严地把自

己掩埋的故事。

课文以时间为序,扣住四个感人的片段:“英雄垂暮”(第5

自然段)、“重披战甲”(第6~11自然段)、“凭吊战场”(第

12~16自然段)、“庄严归去”(第17~23自然段),把嘎羧

生命里最后的辉煌与庄严记叙下来。尤其是对嘎羧动作、神

态的描写细致入微,将嘎羧的灵性刻画得淋漓尽致。如,嘎

羧再次见到象鞍时的举止、神情,在打洛江边的久久凝望与

全力吼叫,在“百象冢”旁默默掘墓的情景,都会给读者留下

深刻的印象。

文章语言优美,描写生动,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战象嘎

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读完全文,令人回味,促人深省,

动物尚且有此高尚情怀。

这篇课文有许多催人泪下的片段。

嘎唆只是一头普通的大象,但是,却又是一头不普通的大象。

26年前的那次刻骨铭心的战斗,使它失去了80多个一同征

战的战友。这是一种巨大的哀痛,虽然它只是一只动物,但

是它同样有着人一样的感情,这重伤痛,它并没有忘记,它

只是埋在了心底。

战争不在,嘎唆在村里人的战斗下慢慢恢复了身体的创伤。

它在和平的日子里开始了有规律的生活,自由自在的生活。

第13页/共14页

它在村民的精心照料下过其了普通大象的幸福日子,好象也

搵平了心灵的创伤。

渐渐的,嘎唆老了,它整天卧在树荫下打瞌睡,无精打采的

样子。人们都不知道,嘎唆在思考的是什么?最后才揭开了

谜底,嘎唆一直在思考自己的归途。离开村子的时候,嘎唆

满怀着深情啊,它不吃不喝,但是它却绕着村子走了三圈,

三圈,对一头日暮归途的大象来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何况,它的心中还带这着无限的不舍啊!但是,它却无法有

其他的选择,尽管它舍不得村子,舍不得村民,但是,它始

终记得自己是一头战象,它知道自己的归途在哪里,它必须

和自己的战友在一起!

嘎唆临走的时候配挂上了象鞍,它要重温旧时的英勇豪迈,

它要重温昔日那段凝重的历史!尽管回忆是痛苦,但是也要

回忆!英雄垂暮,壮心依旧!

嘎唆在走的时候来到了曾经浴血奋战的战场!这时我们才明

白,那场战斗虽然已经过去了20多年,但是,嘎唆始终没

有忘记那场血腥的战斗,在那里,它们流下了汗水,洒下了

鲜血,抛撒了头颅……嘎唆重回战场,它激动,它兴奋,它

感怀,它愤怒,它高歌……它百感交集,它有千言万语要诉

说!

最后,嘎唆终于和自己的战友们躺在了一起。可怜的嘎唆,

它一直受着煎熬,它舍不得和它并肩作战先她而去的战友

第14页/共14页

们;它更懂得象的规矩,死了后要和自己的祖先在一起,它

舍不得给了它第一生命的祖先;它更富有人类的感情,它懂

得知恩图报,它同样舍不得给了它第二生命的村子和村民

啊!它的归途在哪里呢?最终,它选择了和自己的战友们在

一起。所有的“孝”和“义”都没能盖住它们深厚的战友情和它

浓厚的战斗情,它记得自己的身份,它为战而生,为战而埋!

因此,嘎唆在临死的那一刻,它的“一只眼睛睁得老大的,凝

望着天空”。它离开了,没有人知道它内心又多苦,也没有人

知道它的内心有多幸福!

因此我认为嘎唆是一头普通但又不普通的大象!它带了给我

太多的感动!我希望在我的课堂中也让孩子们受到一次心灵

的洗礼和心灵的感动,让孩子们去耐心品读静心体味,让他

们真正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本文发布于:2023-01-29 16:47: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5754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整改措施范文
标签:狐狸踩踏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