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书名号中间加不加顿号

更新时间:2022-11-14 05:53:14 阅读: 评论:0

学科网下载破解器储值-度数英语


2022年11月14日发(作者:kama服装)

并列的书名号或引号之间不宜用顿号

张方镇

先来看一道高考语文试题。

下列选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一代名医孙思邈曾说:“读书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治病三年,便谓天下无方可用。”

这确是切身经验之谈。

B.“民主”这个外来词,最初音译为“德谟克拉西”,《新青年》戏称为“德先生”,以后又译为

“惟民主义”、“民主主义”,最后“民主”一词才通行。

C.这首诗将两种相互对立的行为——“离别”与“相逢”,两种不同的情感——“伤心”与“庆幸”

平列,展示爱情的美好与纯真,引发人们的强烈共鸣。

D.我们在田间,可以看到有些瓜果、蔬菜的叶子(如丝瓜、番茄)是平伸的,有些作物的叶

子(如水稻、小麦)是直立的。

这是2004年高考语文重庆卷第6小题,命题者给出的答案是D,D项的标点使用确实有误,

括号位置不当,分别应移到“有些瓜果、蔬菜”和“有些作物”的后面;但笔者认为B项中“惟民

主义”和“民主主义”之间的顿号是多余的,此项也可以作为答案。

对“并列的书名号或引号之间用不用顿号”的问题,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

国新闻出版署于1996年6月1日公布实施的《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及其“附录说明”,

都没有明确规定。这就使得人们在遇到此种情况时运用顿号比较随意:有人认为应该加上顿

号;有人认为加上顿号是多余的;又有人认为可以加也可以不加,都不影响表达。上述试卷

的命题者大概是持第一种看法的。

那么,究竟哪一种看法更合理呢?笔者认为“并列的书名号或引号之间”不必加顿号,理由如

下:

首先,从顿号本身的功能看,“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用顿号。例如:a)亚马逊河、

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和长江是世界四大河流。b)正方形是四边相等、四角均为直角的四边

形。”(《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

例a)中的“亚马孙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长江”是并列的词,例b)中的“四边相等”“四角均为

直角”是并列的短语(词组),它们内部的停顿都用顿号来表示。顿号有分清词语或短语的层次,

表达上更加清楚的作用。

其次,从“并列的书名号或引号”的特殊性来看,几个书名号或引号连用时,层次清楚,表意

明白,客观上起到了停顿作用。如:

①莫泊桑,法国作家,18世纪世界短篇小说巨匠。其创作的短篇小说有《我的叔叔于勒》

《两个朋友》《项链》《一生》等。

②虽然许多中国人还不了解“股票”“股市”“交易所”这些名词,但是国外冒险家和巨商们早就

开始追求股票带来的丰厚利润了。

例句中的并列书名“《我的叔叔于勒》《两个朋友》《项链》《一生》”之间不用顿号,意思

清楚明白;同样,“股票”“股市”“交易所”之间也不会产生疑问。从节俭和美观的角度来说也没

有必要加上顿号。

再次,从语言运用的事实看,在新近印行的语文教材及一些权威语文刊物中,并列连用的书

名号或引号之间都不用顿号。如:

③《随想录》五集(《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包括156

篇散文随笔和若干序言、后记、附录,共四十多万字。(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

书《语文》第一册第39页)

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以及《汉语拼音方案》《简化字总表》《标点符号用法》等等提

出的都是我国语言文字的法定规范。(《咬文嚼字》2004年第10期第5页)

⑤古人对人称字,对己称名,特别是有时称呼自己时用“仆”“不肖”“鄙人”等故意贬低自己身

份的说法,一方面表现了对别人的尊重,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谦虚和礼让。(人教版普通高中

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三册第106页)

⑥人的语文能力增长是一个整体发育的过程,而不是机械的装配过程。那种简单化的“能力

分块”“知识叠加”,一个知识点接着一个知识点的铺排,看似“科学”“有序”,实际上不符合学

生能力的增长规律。(范守纲《谆谆教诲言犹在耳》,载《语文学习》2004年第9期)

问题虽小,关乎语言规范。尤其是牵涉到选拔人才的高考,窃以为更应该廓清是非,给考生

一个明白。

本文发布于:2022-11-14 05:53: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569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什么通有无
下一篇:咽多音字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