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忧苦

更新时间:2023-01-29 08:22:13 阅读: 评论:0

中考报名登录网址-因的古义


2023年1月29日发(作者:清幽)

33—37品

劝谕策进第三十三(三十三)劝喻策进

世人共争不急之务,于此剧恶极苦

之中,勤身营务,以自给济。

“世间的人们都在计较那琐细无益的世利俗务,在此

苦痛不堪的五恶世间,辛勤劳作,经营生计,以求自

给,于苦中求快乐。

尊卑、贫富、少长、男女,累念积

虑,为心走使。无田忧田,无宅忧

宅,眷属财物,有无同忧。

世间芸芸众生中,无论大人物或小人物,富人或穷人,

少年或老人,男人或女人,种种一切之人,都因为贪

欲之念长期累积,处心积虑只求一快,其实贪欲之心

不过导致奔波劳碌。没有田地的想要得田地,没有房

屋的想要得房屋,没有家眷、亲属、妻室儿女以及没

有财物、产业、珍宝、器物的,也都处心积虑,盘算

钻营,必欲据有而后心安。

有一少一,思欲齐等,适小具有,

又忧非常。

没有的人有所忧苦,已有的人也不得安逸。有一些财

物反而欲海难填,希望再多得一星半点。有了一件的

觉得一件太少,有了两件的又觉得两件还少,欲望和

获取,总是相逐相长,没有止境。才达到小有资产,

旋即担心遭遇损失。

水火盗贼,怨家债主,焚漂劫夺,

消散磨灭。

害怕火灾焚烧,害怕水灾流漂,害怕盗贼偷窃,害怕

土匪劫夺,害怕冤家仇杀,害怕债主催逼。忧惧之中,

清净本心在此消散磨灭。

心悭意固,无能纵舍。

悭吝之心,反倒越来越顽固,烦恼缠缚,在泥坑中越

陷越深。

命终弃捐,莫谁随者。

“世间一切人命终之时,不管你有多少眷属,积存了

多少财宝,全部要舍离抛弃。你所钟爱的物也罢,人

也罢,都不会随你去那另一世间;即或去到另一世间

也不能同你在一起。

贫富同然,忧苦万端。

富人和穷人,在此阴间地下也都平等无差,个中忧苦,

万端无尽。

世间人民,父子兄弟夫妇亲属,当

相敬爱,无相憎嫉。

“世间的人民——父子、兄弟、夫妇、亲属,应当相

互尊敬友爱,不要相互憎恨与嫉妒;

有无相通,无得贪惜。言色常和,

莫相违戾。

应当互相帮助救护,有什么财物要互相周济,不要贪

图吝惜;应当说话和气,和颜悦色,互尊互敬,不要

背逆斗狠;

或时心诤,有所恚怒。后世转剧,

至成大怨。

一时生起争讼之心,心里不免嗔恚忿怒,恶意愈演愈

烈,最终结成大恨深仇;

世间之事,更相患害,虽不临时,

应急想破。

世间若冤冤相报,更会结成丈冤大孽,两家相争,双

方都招祸害;即令有时报应没有立即显现,还以为自

己占了上风,但因果相生,从来不爽,恶报只是时间

问题。众生应当想透这个道理而立即破除恚恨,弃恶

向善。

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

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

“人沉溺在情爱贪欲之中,独身而来,孤独而死,生

无人相随,死无人陪伴,苦乐之果报,都是自作自受,

没有谁能代替,也无人可以除免。

善恶变化,追逐所生,道路不同,

会见无期。何不于强健时,努力修

善,欲何待乎?

善与恶的循环果报千变万化,追从相随,直到来生来

世。虽是亲眷家属,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善生善趣,

恶降恶道,若积业有差,生处也就不同,到那时便无

从会见,何不趁此强健在世之时,努力修行善道,还

将等到什么时候?

世人善恶自不能见,吉凶祸福,竞

各作之。身愚神暗,转受余教。

“世间之人因为不能够认识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各

以自己的愚痴,妄加分别猜测吉凶祸福,竞相造作恶

业,身作愚行,头脑中一片黑暗,不信受经法,

颠倒相续,无常根本。

反而接受其他的外道邪说。如是的颠倒之见,相续不

绝,成为生死无常轮回的根本动力,

蒙冥抵突,不信经法。心无远虑,

各欲快意。迷于瞋恚,贪于财色。

终不休止,哀哉可伤!

这就像蒙上眼睛什么也看不见,却一味胡冲乱闯。不

信受佛教经法,心便没有远虑,一心追求于现世之乐;

痴迷于瞋恚忿怒而不自觉,贪吝财物女色而以为欣然。

肆无忌惮,没有终了之时,真正悲哀,实在可怜!

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

殊无怪也。

上辈愚痴,不知佛道,不懂道德,不对后辈进行教导,

世代恶业相袭,痴顽无知,世世作恶受报,就没有什

么可奇怪的了。

死生之趣,善恶之道,都不之信,

谓无有是。更相瞻视,且自见之。

“世间之人,对生死轮回于六道,前生积善,下世得

善,前生积恶,下世得恶的规律,不能相信奉受,以

为并没有因果报应。更有甚者,看到别人死了袖手旁

观,无动于衷,殊不知生死之事迟早必然要落到自己

头上。

或父哭子,或子哭父,兄弟夫妇,

更相哭泣。一死一生,迭相顾恋。

忧爱结缚,无有解时。

父子、兄弟、夫妇等亲属死别之时,相互哭泣。相爱

的人生离死别,一次次地恋顾难分,恩爱转化为忧苦,

如结绳自相束缚,哪里还有解脱的时候?

思想恩好,不离情欲。不能深思熟

计,专精行道。年寿旋尽,无可奈

何。

思想生前的恩恩爱爱,考虑亲善友谊,无不是情欲所

支配。不能深思熟虑而专心精勤地修行佛道,人生苦

短,年寿一期,转瞬即尽,衰老来临,则一筹莫展,

徒感无可奈何!

惑道者众,悟道者少。各怀杀毒,

恶气冥冥。

“世间对佛法不理解而迷惑的人多,醒悟得道的人少,

各人心怀残伤他人的心念,恶气冥冥昏暗,

为妄兴事,违逆天地。恣意罪极,

顿夺其寿。下入恶道,无有出期。

如是造恶之人由妄心兴起各种事端,违背天命,不顾

人意,恣意作恶,恶贯满盈,顿时之间便会夺去阳寿,

下堕于地狱、饿鬼、畜生恶道,永无出头之期。

若曹当熟思计,远离众恶。择其善

者,勤而行之。

“你们应当深思熟虑,远远脱离各种恶业,选择善事,

勤苦地修行之。富贵荣华不可能长久保持,到时候都

将离你而去。

爱欲荣华,不可常保,皆当别离,

无可乐者。当勤精进,生安乐国。

富贵荣华其实也都是‘苦’,没有什么可称为‘乐’

的。你们应当勤奋精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得生西

方极乐世界,

智慧明达,功德殊胜。勿得随心所

欲,亏负经戒,在人后也。

则智慧明了通达,功德最大。千万不要随心所欲,亏

负于经教戒行,落在他人之后。”

心得开明第三十四(三十四)心得开明

弥勒白言:佛语教戒,甚深甚善。

皆蒙慈恩,解脱忧苦。

弥勒菩萨于是说:“佛说了教人修善的法义,非常深

刻非常善妙。我等会众都蒙佛慈悲之恩,得闻要津,

以解脱于生死忧苦。

佛为法王,尊超群圣,光明彻照,

洞达无极,普为一切天人之师。

佛为法王,超过诸天圣人而为至尊,佛所说之法如同

光明,澈照十方,洞达无穷。佛是所有有缘众生的导

师。

今得值佛,复闻无量寿声,靡不欢

喜,心得开明。

现在得以在这里见到佛并听闻说法,实在难得,更难

得的是听闻到有关无量寿佛的声音,大家没有一个不

欢欣鼓舞的,我们的心因此得以澈悟而明了真谛。”

佛告弥勒:敬于佛者,是为大善。

实当念佛,截断狐疑。拔诸爱欲,

杜众恶源。

释迦牟尼佛告诲弥勒:“恭敬于佛的人,他是有大善

之人,应当实实际际地念佛,截断狐疑猜忌,拔除各

种爱欲,杜绝各种恶意恶念的源头,

游步三界,无所罣碍。开示正道,

度未度者。

虽然奔走于三界世间秽土,却无所牵挂,无所障碍,

向众生开示讲演佛法正道,度化还未得度化的有情众

生。

若曹当知十方人民,永劫以来,辗

转五道,忧苦不绝。

你们应当知道,十方世界的人民,从无比久远以来,

反复辗转、轮回于天、人、畜生、饿鬼和地狱五道,

沉沦生死,忧苦不绝。

生时苦痛,老亦苦痛,病极苦痛,

死极苦痛。

诞生之时有‘生苦’之痛,寿终之时有‘死苦’之痛,

恶臭不净,无可乐者。宜自决断,

洗除心垢。言行忠信,表里相应。

身体臭恶而不清净,没有什么可称为‘快乐’的。应

自下决心,断绝恶因,洗濯心中的污垢,如言而行,

如行而言,表里如一,诚实无欺。

人能自度,转相拯济。至心求愿,

积累善本。

“洗除了污垢而表里如一的人,能够自行度脱,由自

度转而拯救济度他人。一心求取往生西方极乐净土的

大愿,称名念佛,积累善本。

虽一世精进勤苦,须臾间耳。后生

无量寿国,快乐无极。永拔生死之

本,无复苦恼之患。寿千万劫,自

在随意。

虽一生一世精进修行十分勤苦,但这一生之苦,较之

一个人的生生世世,只犹如片刻之间。此生之勤苦,

使后世得以往生无量寿国,享受无穷无尽的快乐,拔

除生死根本恶因,远离苦病烦恼之患,寿命长达千万

时劫,自在神通而诸事随心所欲。”

宜各精进,求心所愿。无得疑悔,

自为过咎,生彼边地七宝城中,于

五百岁受诸厄也。

释迦牟尼佛复喻众生:“你们应各自精进专修,把往

生净土的愿望切实地变为行动。不要疑惑,不要中途

反悔,以免错过时机,造成错误罪行,以至往生时到

了西方极乐净土的边地之国,在怀疑佛智的众生聚集

的七宝狱中,于五百年的时间内,不得见佛、法、僧

三宝,不得闻诸经佛法,受诸不幸处罚。”

弥勒白言:受佛明诲,专精修学。

如教奉行,不敢有疑。

弥勒菩萨领受佛旨,乃向佛言:“今天我们承受了佛

明白完备的教诲,我等当专一修行,精进学习,按佛

的教导诚心奉行,不敢生出半点疑惑。”

浊世恶苦第三十五(三十五)浊世恶苦

佛告弥勒:汝等能于此世,端心正

意,不为众恶,甚为大德。所以者

何?

释迦牟尼佛告诉弥勒说:“你等能于此浊世之中正心

诚意,不为种种恶业,堪可称为‘大德’。为什么这

样说呢?

十方世界,善多恶少,易可开化。

唯此五恶世间,最为剧苦。

十方诸佛世界善多恶少,容易接受开导教化,唯有此

五恶世间,‘苦’最大最多。

我今于此作佛,教化群生,令舍五

恶,去五痛,离五烧,降化其意,

令持五善,获其福德。何等为五?

我现今在此作佛,教化群生,欲使他们舍掉‘五恶’,

去脱‘五痛’,离开‘五烧’,降伏化除他们的痴迷

之心,让他们守持‘五善’,使他们获得福德。这‘五’

是什么呢?

其一者,世间诸众生类,欲为众恶。

强者伏弱,转相克贼,残害杀伤,

迭相吞啖,不知为善,后受殃罚。

其一者,世间的诸众生类,想作种种恶事,强者降伏

弱者,强者身后又有更强者降伏他,辗转相制,残害

伤杀,大的吞食小的,吞食者又被更大的所吞。以暴

凌善,以强欺弱,完全不懂得相互为善。因为众生的

如此作恶而其来生受到的果报和惩罚。

故有穷乞、孤独、聋盲、喑哑、痴

恶、尪狂,皆因前世不信道德,不

肯为善。

所以,这世间有贫穷、有乞丐,有的无父母,有的无

儿女,有的聋,有的瞎,有的哑,有的痴呆,有的恶

毒,有的残废,有的疯狂,这都是因为前世不信道,

不积德,不为善,所受的‘殃罚’。

其有尊贵、豪富、贤明、长者、智

勇、才达,皆由宿世慈孝,修善积

德所致。

世间也有人尊贵,有人豪富,有人贤明,有人受众尊

敬,有人智勇双全,有人才能精深博大。这都是由于

前世慈悲孝顺等等修善积德所得的善报。

世间有此目前现事,寿终之后,入

其幽冥。转生受身,改形易道。故

有泥犁、禽兽、蜎飞蠕动之属。

现实世间有此可见的果报之事,更有寿终之后下到冥

界后不可见的果报之事,在冥界转生投胎又受色身,

改变了原来的形象,变猪变狗,在五道中沦陷于更低

的位置。因此,便有地狱、禽兽、飞蝇、爬虫之类。

譬如世法牢狱,剧苦极刑,魂神命

精,随罪趣向。所受寿命,或长或

短,相从共生,更相报偿。殃恶未

尽,终不得离。辗转其中,累劫难

出。难得解脱,痛不可言。天地之

间,自然有是。虽不即时暴应,善

恶会当归之。

这就犹如以世间法律治罪犯,有的关在牢狱之中,有

的受到极刑痛苦。精灵魂魄与其人前生的罪报相随相

从,不管所得到的生命或长或短,冤家债主相追随共

生一处,一定要将前世怨仇一一清算,以期报偿。所

犯罪行若没有结清,便不能够分开,如此辗转往复于

其恶道中,很多时劫也难得出离,绝少有机会获得解

脱,其痛苦难以言说。天地之间,因果相因,报应不

爽,必应有如此状。有时虽不即时报应,但善因善果,

恶因恶果,时候一至,无不兑现。

其二者,世间人民不顺法度。奢淫

骄纵,任心自恣。

“其二者,世间人民不依法规轨则,奢侈淫乐,骄横

放纵,放情纵欲。

居上不明,在位不正。陷人冤枉,

损害忠良。心口各异,机伪多端。

居上位的官员贪赃枉法,误国殃民,在位而不能正已

之身,诬陷使人冤枉,更陷害忠良,阿谀诽谤,心口

不一,投机取巧,诡诈虚伪。

尊卑中外,更相欺诳。瞋恚愚痴,

欲自厚己,欲贪多有。利害胜负,

结忿成仇。

还不只是居上位的官员如此,这世间无论尊贵的王公

贵族,卑残的奴仆马弁,族中的亲眷家属,外界的平

民百姓,都是互相欺诳,瞋恚愚痴。人们都想自己占

便宜,损他人而利己。为了贪婪攫取,占有更多的利

益,不惜以利相侵,互相算计谋害,由此结下忿恼,

由结忿恼又升格为仇恨。

破家亡身,不顾前后。富有悭惜,

不肯施与。爱保贪重,心劳身苦。

甚至家破人亡,不顾前因后果的报应法则。富有者,

悭吝贪惜,不肯施舍与人。爱欲顽固,贪心深重,终

生身心劳苦。

如是至竟,无一随者。善恶祸福,

追命所生。或在乐处,或入苦毒。

就这样一直到死。到了死时,财物又带不走,没有一

样能拿到阴间。善恶祸福平生之业,却追随其人灵魂

而到往生处,或者三善道,或者三恶道,总之,决不

会放弃此人。

又或见善憎谤,不思慕及。常怀盗

心,悕望他利。用自供给,消散复

取。

“再有,或有见人之善,不是想着如何去学习他,敬

慕他,而是憎恶诽谤他,胸中常怀侵夺之心,希望损

人利己,将他人之财物供自己取用,挥霍完了,又重

去盗取。

神明克识,终入恶道。自有三途无

量苦恼,辗转其中,累劫难出,痛

不可言。

当然逃不出神明的眼界,终将其人打入恶道,自然有

三途恶道的无量苦恼等着他,其人辗转于三恶道中,

旷劫长时也难以得出,其痛苦不堪言说。

其三者,世间人民相因寄生,寿命

几何。不良之人,身心不正。常怀

邪恶,常念淫欲。烦满胸中,邪态

外逸。费损家财,事为非法。

“其三者,世间人众,由于相互之间的业因导果而出

生于世,寿命能有多长?不良之人,身心不正,常怀邪

恶狠毒之心,常沉溺于淫欲放荡,烦懑填塞胸中,淫

邪放荡流露于外表,所作之事不但耗费损失家中产业,

更因这些事情不合法度甚而至于违犯法律招来恶报。

所当求者,而不肯为。又或交结聚

会,兴兵相伐。攻劫杀戮,强夺迫

胁。归给妻子,极身作乐。

应当为之追求、为之奋斗的,他们不愿去追求去奋斗。

又有的人拉帮结伙,兴起争战,互相攻伐,侵掠杀戮,

武力胁迫,公然抢夺。将以此种种兽行抢夺来的财物

拿去取悦于妻妾强人,纵情于声色,不知疲倦地寻欢

作乐。

众共憎厌,患而苦之。如是之恶,

着于人鬼。

世间人众对此憎恶讨厌,为此使之遭受灾祸和无边痛

苦。这些作恶之人,虽现人形,却显鬼魅的恶毒。

神明记识,自入三途。无量苦恼,

辗转其中。累劫难出,痛不可言。

那明察人世的神明白会给他们记上这笔帐,以他们自

己此生作恶之因,将其在来世转生之时变为饿鬼畜生,

堕入三恶道,受到那无边无量无穷无尽的苦痛折磨,

其人辗转于三恶道之中,很多时劫也不能出来,其痛

苦难以言说。

其四者,世间人民不念修善。两舌、

恶口、妄言、绮语。憎嫉善人,败

坏贤明。

“其四者,世间的人民不挂念着修善的事,却拨弄是

非,言辞粗鄙,假话大话,阿谀逢迎,憎恨嫉妒善人

的才德,败坏贤明之人的名声。

不孝父母,轻慢师长。朋友无信,

难得诚实。尊贵自大,谓己有道。

横行威势,侵易于人。

不孝敬顺遂父母,不尊重而慢待老师,朋友间不守信

誉,难得以诚相待;骄傲自大,炫耀自己有道行,横

行霸道,仗势欺人。

欲人畏敬,不自惭惧。难可降化,

常怀骄慢。赖其前世,福德营护。

今世为恶,福德尽灭。寿命终尽,

诸恶绕归。又其名籍,记在神明。

殃咎牵引,无从舍离。

想让大众对己产生敬畏,不知羞惭,不自戒慎,不听

劝慰,不服教化,其心常怀自大傲慢。仅依靠其前生

前世所积累的那点福德的佑护,才未马上受难。于今

生今世作恶多端,前世辛勤修得的福德终归消耗殆尽。

其人终了之时,他所作的各种恶业拥着他的魂魄去到

冥世,他的恶名和所作的恶业,都登记在神明的档案

里,其人被自身生前所作之灾恶罪过所牵引,没有办

法得以脱身。

但得前行,入于火镬。身心摧碎,

神形苦极。当斯之时,悔复何及。

只好跟着前去,进入到狱火汤镬之中,身心被摧毁破

碎,精神肉体痛苦不堪。到了这个时候,后悔也来不

及了。

其五者,世间人民徙倚懈怠。不肯

作善,治身修业。父母教诲,违戾

反逆。

“其五者,世间的人民不思努力,留连于松懈懒惰,

不肯作善举好事,也不肯修身养性,不能敬业乐群。

父母教诲儿女,儿女违背忤逆。

譬如怨家,不如无子。负恩违义,

无有报偿。放恣游散,耽酒嗜美。

鲁扈抵突,不识人情。无义无礼,

不可谏晓。

就好像是冤家对头。有这样的儿女还不如没有。如此

儿女,辜负父母养育之恩,违背孝敬长辈的世间礼仪,

对父母的恩德全无一点报答之情。有的人放荡自纵,

游乐散漫,好酒贪杯,嗜爱美味,无知无识,专横跋

扈,心无远见,冥行妄作,不懂得人情世故,不懂得

仁义礼貌.对其规劝告诫也没有用。

六亲眷属,资用有无,不能忧念。

不惟父母之恩,不存师友之义。意

念身口,曾无一善。

有的人对父母姊妹;亲戚眷属的生活困难全然不顾,

不考虑父母之恩,不考虑老师朋友情义,心常念恶,

口常言恶,身常行恶,三业之中一无是处,无善可言。

不信诸佛经法,不信生死善恶。欲

害真人,斗乱僧众。愚痴蒙昧,自

为智慧。

不信仰诸佛的经言法教,不相信生死因果,善恶有报。

欲想杀害阿罗汉,离间僧众使之争斗,蒙昧无知,反

而自以为聪明。

不知生所从来,死所趣向。不仁不

顺,希望长生。慈心教诲,而不肯

信。苦口与语,无益其人。心中闭

塞,意不开解。大命将终,悔惧交

至。不预修善,临时乃悔。悔之于

后,将何及乎!

不知道生从何处而来,死后又去到何方,待人接物,

不知仁爱和顺,痴心妄想于长生不老。对慈悲之心的

教诲不肯相信;对苦口婆心的劝勉之话;无动于衷。

上述人等心中因痴愚而黑暗不明,对善意良言不能开

悟理解。生命将要终了之时,后悔恐惧交相产生。不

预先修善,死到临头方生后悔,可为时已晚,再后悔

也来不及了。

天地之间,五道分明。善恶报应,

祸福相承。身自当之,无谁代者。

“在天地中间,天、人、饿鬼、畜生、地狱五道生死

流转,其善恶因果报应不爽是明摆着的事。行善作恶

各有报应相随,祸受之于恶,福受之于善,是祸是福,

均由其本人自己来承当,他人无可替代。

善人行善,从乐入乐,从明入明。

恶人行恶,从苦入苦,从冥入冥。

善人行善事,今世乐施好善,来生得入富乐人家;今

世勤修福慧,来生得入贤达人家;恶人作恶事,今世

使人痛苦,来生得入穷苦人家;今世痴愚,来生还入

痴愚人家。

谁能知者,独佛知耳。教语开示,

信行者少。生死不休,恶道不绝。

如是世人,难可具尽。

这其中的道理有谁能知?唯独只有佛能知能晓。佛说的

教导人众的方法,所开示的真实之相,信受不移而依

此笃行的人极少极少。所以世间生死轮回永不停止,

堕于三恶道之路的人众不能断绝。像这样的世间凡夫

俗子,难以全部都度脱完毕。

故有自然三途,无量苦恼,辗转其

中。世世累劫,无有出期。难得解

脱,痛不可言。

所以才有三恶道无量苦恼,让这样的凡夫俗子辗转于

其中,生生世世,旷劫而不能得出,解脱生死的希望

无从感受,痛苦难以言说。

如是五恶、五痛、五烧,譬如大火,

焚烧人身。

“像这样的五恶、五痛、五烧,犹如大火焚烧人身,

若能自于其中一心制意,端身正念,

言行相副,所作至诚,独作诸善,

不为众恶。身独度脱,获其福德,

可得长寿泥洹之道。是为五大善也。

若有人能在火烧之中,专一其心,制止意业发生,端

正其行为思想,言行一致,诚心诚意,不管世间浊秽

如何,独作善事,不作各种恶事,其人之身便独得度

脱,获得他行善报应的福德,可得以在无生无灭的涅

盘境界中长生。这就是五大善。”

重重诲勉第三十六(三十六)重重诲勉

?佛告弥勒:吾语汝等,如是五恶、

五痛、五烧,辗转相生。敢有犯此,

当历恶趣。

释迦牟尼佛对弥勒说:“我告诉了你们这个五恶、五

痛、五烧辗转相生因果轮回的道理。若还有人敢于犯

此五恶,必当遭到恶果所报,

或其今世,先被病殃,死生不得,

示众见之。

或者其人今世就得现报,先被病恶祸及,痛苦不堪,

求生不得,求死不能,让大众都得见这恶行恶报的下

场。

或于寿终,入三恶道。愁痛酷毒,

自相燋然。

或者其人在寿终之后,堕入三恶趣中,忧愁痛苦,酷

刑荼毒,自业之火,炙灼自身;

共其怨家,更相杀伤。从小微起,

成大困剧。

与他在生之世结的冤家对头共处一地,互相伤害残杀,

从很小的摩擦开始,愈演愈烈,最终酿成重灾大祸。

皆由贪着财色,不肯施惠。各欲自

快,无复曲直。

“上述两种恶报都是由于生之世贪得无厌,积敛钱财,

无羞无耻,沉溺色情,不肯以财物布施穷人,只求自

己快乐和欲望得到满足,不管所行之事的是非曲直。

痴欲所迫,厚己争利。富贵荣华,

当时快意。不能忍辱,不务修善。

威势无几,随以磨灭。

由痴欲贪婪之心所迫使,损人利己,不择手段与人争

利,争得的富贵荣华,只是一时的快意,不愿忍辱修

习,不能修善积德,威风权势没有几天长久,随即便

磨灭殆尽。

天道施张,自然纠举,茕茕忪忪,

当入其中。古今有是,痛哉可伤!

天理昭然,自会观察审视到其人所为。其人自感罪行

败露,惊惶失措,将孤独地堕入恶道之中。从古到今

有不少这方面的例子。痛心啊,真使人痛心!

汝等得佛经语,熟思惟之。各自端

守,终身不怠。尊圣敬善,仁慈博

爱。当求度世,拔断生死众恶之本。

当离三途,忧怖苦痛之道。

“你们听我说了这些法教,应对这其中道理深思熟虑,

各自端守奉行教法,终身不要有片刻懈怠。尊重阿罗

汉等修行人,敬爱行善好施的大居士,仁义慈悲,博

爱众生,当求济度世间有情之道,拔除断灭生死和各

种恶的根源。如这样作,则必将脱离三恶道的忧愁、

恐怖、苦痛。

若曹作善,云何第一?你们作善事,首先得作什么?

当自端心,当自端身。耳目口鼻,

皆当自端。

首先应当自行端正身心,端正耳、目、口、鼻。

身心净洁,与善相应。勿随嗜欲,

不犯诸恶。言色当和,身行当专。

动作瞻视,安定徐为。作事仓卒,

败悔在后。为之不谛,亡其功夫。

身心洁净,与善便可相照应。不要顺逐嗜好欲望,不

要造下诸种恶业,语言面容应当温柔和蔼,自身及行

为应当专诚瑞正。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应当安祥

沉静,从容不迫。作事仓卒慌忙,必将失败与后悔,

一招不慎,便会丧失其修习了许久的功夫德行。”

如贫得宝第三十七(三十七)如贫得宝

汝等广植德本,勿犯道禁。忍辱精

进,慈心专一。斋戒清净,一日一

夜,胜在无量寿国为善百岁。所以

者何?

“你们应当广修六度,培植功德之本,不要违犯了戒

禁纪律。一定要忍辱精进,用心专一。守斋持戒,务

使身心清净。若能在此秽土守斋持戒一天一夜,所获

的功德胜过在无量寿国里作一百年的善行义举。为什

么呢?

彼佛国土,皆积德众善,无毫发之

恶。于此修善,十日十夜,胜于他

方诸佛国中,为善千岁。所以者何?

那西方极乐世界都是各种福德善事积累而成,没有哪

怕是如毫毛头发的一丝恶念。在我们这娑婆世界修善

十天十夜,胜过在其他诸佛国中修善千年。为什么呢?

他方佛国,福德自然,无造恶之地。

唯此世间,善少恶多,饮苦食毒,

未尝宁息。

其他的佛国天然有佛德,没有造成恶业的余地。不像

我们这世间,善少恶多,饮苦水,吃毒食,终无休止

之期。?

吾哀汝等,苦心诲喻,授与经法。

悉持思之,悉奉行之。

“我为你们众生悲哀,所以才苦口婆心地加以教导,

翻来复去的给出譬喻,一心要教给你们经法,令你们

受持思考,如教奉行。

尊卑、男女、眷属、朋友,转相教

语,自相约检。和顺义理,欢乐慈

孝。所作如犯,则自悔过。去恶就

善,朝闻夕改。

对达官显贵和奴仆百姓,对男人和女人,对亲戚眷属,

对朋友同事,转述我教导的这些话,务必要自行检查

约束,使言行举止合顺于理义,欢喜安乐于慈爱儿女、

孝敬父母。所作所为如有违犯经戒的地方,则自行改

过。离去恶而靠近善,早上知道了正确的道理,下午

就改正过来。

奉持经戒,如贫得宝。改往修来,

洗心易行。自然感降,所愿辄得。

奉持经戒,如同穷人得到珍宝,改正以往的恶,修行

未来的善,洗除心中的污垢,变易自己的行为,自然

感应到佛力加持,凡所求愿,都能圆满。?

佛所行处,国邑丘聚,靡不蒙化。

“佛所到之处,大到国家,小到乡邑,凡众生聚居之

处,没有一地不蒙受教化,

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

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

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

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也没有一处不呈现祥和太平。万邦和睦,日月清明,

风调雨顺,灾害不起,瘟疫不行;国家丰足,人民安

乐;刀枪入库,尊崇道德;兴施仁政,宣传礼让;国

无盗贼,世无怨枉;强者不欺凌弱者,人人都各得其

所。

我哀汝等,甚于父母念子。我于此

世作佛,以善攻恶,拔生死之苦。

令获五德,升无为之安。

“我怜悯你们罪苦众生,胜过父母慈爱儿女。我在此

五浊恶世上作佛;用善德来攻破恶行。拔除有情生死

之苦,使众生获得“五德”,升至无为无碍的常乐心

境。

吾般泥洹,经道渐灭。人民谄伪,

复为众恶。五烧五痛,久后转剧。

我圆寂后,经法佛道将逐渐泯灭,那时候,人心谄邪

狡诈,重新作恶,五烧五痛,越来越剧,

汝等转相教诫,如佛经法,无得犯

也。

你们应当由我佛法的弟子转为教导世人的老师,不倦

地教诫众生,引导众生。你们记住,对于佛所留下的

经法,一定不要违犯。

弥勒菩萨,合掌白言:世人恶苦,

如是如是。佛皆慈哀,悉度脱之。

受佛重诲,不敢违失。

弥勒菩萨合掌致谢礼,赞叹道:世间人类的恶与苦,

如佛所说这样大、这样深,佛皆慈哀世间恶人,不计

其恶而全部度脱。我等受佛深刻的教诲,不敢违犯忘

失。”

本文发布于:2023-01-29 08:22: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5617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2021立夏
下一篇:环保大会
标签:忧苦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