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宿迁端午节的习俗
江苏宿迁端午节的习俗
家乡,异乡
宿迁端午习俗千年不变
“一串穿成粽,名传角黍通。”
吃粽子、洗艾草、扣绒、挂鸡蛋网和香囊成了宿迁人过端午节必不可少的项
目,延续至今。
在上了年纪的市民刘陵眼中,端午节是“娃娃节”:“小孩子在端午节当天又
是扣绒又是洗艾草澡可开心了。家长也会给孩子买新衣服穿。”
在异国他乡的宿迁游子眼中,端午节是亲情节。记忆里飘着粽子香,手上还留
着扣绒的斑斓色彩。而故乡宿迁,已是千里之外。
无论身在异乡还是家乡,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宿迁人都坚守着不变的端午
情怀,恪守着对家乡真诚的热爱。
桑梓之地,旧时情怀“五月端”
淡淡粽子香,浓浓故乡情。作为中国最为悠久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的文化
内涵非常丰富,宿迁人过端午也热闹得很。
粽子仍是重头戏
端午节发端于屈原,包粽子的习俗也是为了纪念屈原。
今年52岁的陈秀娴住在市区欧洲花园小区。记者见到陈秀娴时,她在为包粽
子做准备。
前一天,她已到附近菜市场把芦叶买回,洗净之后放在水中浸泡一天。此外准
备了糯米、馅儿(蜜枣、花生、香肠片)和捆粽子的线。
陈女士告诉记者,包粽子看似简单,但是不熟练的人往往会包得奇形怪状。包
粽子的时候要讲究“火候”,一方面不能急躁,另一方面还要动作麻利,稍微慢一
慢,粽子就会包得散了架。
据了解,陈女士包粽子的手艺是她的妈妈手把手教的:“我们那年代的女孩子
都会包粽子、做饼、擀面条。不像现在可以到超市买现成的。”
虽然包粽子的准备工作复杂,包起来也麻烦,但陈女士坚持每年都和家人一起
包粽子。她认为:“或许手工的比不上品牌粽子味道好,但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边
包粽子边聊天的氛围,却是花多少钱都买不来的。”
插艾叶过端午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每逢端午节,宿迁人不仅在家门口插艾
叶,而且会用艾草和菖蒲等“百草头”浸泡热水给家中的小朋友洗澡。
62岁的市民丁乐菊住在市区格林上郡小区。11日,记者在丁女士的家门口看
到,一束绿色的艾草用透明胶布粘在防盗门上。
丁女士称:“我老家在农村,以前家里的老人总说‘艾草有驱邪、杀菌的功
效’,我就记在心里了。如今虽然住到城里,但端午节插艾的习俗不敢忘。”
艾草插在门上可以驱蚊蝇,摘下的叶子可以洗澡、泡脚。“如今家家用淋浴洗
澡,想给小朋友洗个艾草澡还得单独煮水,很麻烦的。但我身边一些邻居不怕麻
烦,仍到市场上买艾草给孩子洗澡。”
如今用艾草杀菌的作用渐渐弱化,但门口迎风摇摆的艾草和艾草澡仍寄托着对
家人健康平安的祝福。
绒线圈圈保平安
应劭的《风俗通》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
在宿迁,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被称为“五月端”。
每逢“五月端”,除了吃粽子外,孩子都很高兴地被大人们扣上由红绿黄等不
同颜色组成的“绒”。
听老人讲,逢“五月端”,孩子们扣点绒是为了压“邪”,主要是阻挡“邪
气”、恶“鬼”的侵袭。端午节清晨,家长起床后第一件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
和脖子上拴五色线。
扣的绒线是不可以随便解下的,需要等到农历的七月七日才能剪下。剪下的绒
线也不能随便扔掉,要把它们抛到自家的屋顶上。据说喜鹊会把这些绒线叼走,到
天空去搭起一座彩虹桥,好让牛郎织女能够相会。这样可以保证孩子以后平平安
安。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如今扣绒已不局限是小朋友的专属,很多女青年开始热
衷在手腕和脚腕栓上绒线。对她们而言,颜色艳丽的绒线已经成为一种装饰品。
端午的鸡蛋情缘
和外地人在端午节吃鸭蛋不同,宿迁人对鸡蛋是情有独钟。
每逢端午,宿迁人不仅要煮鸡蛋、吃鸡蛋,有小孩子的家庭还要编鸡蛋网。
鸡蛋网的做法不简单:首先将事先准备好的大蒜和鸡蛋放在一起煮至鸡蛋煮熟;
接下来用五颜六色的绒线或毛线织一个网袋,如果连简单的毛线编织技术也没有的
话,建议买成品;最后就是将网袋系上绳子挂在小朋友的脖子上,考虑到一个鸡蛋
的重量,所以鸡蛋网不能做的太简易。
其实,鸡蛋网寓意祝福小朋友“逢凶化吉,平安无事”。
还记得小时候,每到端午节,同龄的伙伴们最高兴的莫过于在一起比较鸡蛋网
的优劣。
谁的鸡蛋网大,谁的'鸡蛋网漂亮,都能成为小伙伴炫耀的资本。最好的鸡蛋
网莫过于用五色绒线编织的,再放上最大的鸡蛋挂在脖子上。
除了鸡蛋网,给孩子挂香囊也必不可少。小孩带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
中医认为,香囊有散风驱寒、健脾胃、防蚊防病的作用。
异国他乡,宿迁游子念端午
粽叶又飘香。
端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身在海外的宿迁人是如何过端午节?
在澳洲宿迁学子:
和家人视频连线吃粽子
虽然家人不在身边,身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的宿迁留学生陈乔恩依然沿袭着端
午节的传统习俗。
她喜欢在过节时吃糯香四溢的粽子,看一场热闹的龙舟赛。
“前段时间,在国内的家人问我‘在澳洲打算如何过端午节?’我大脑一片空
白,说实话,忙得连哪天是端午我都想不起来了。不过一个人在外面最怕过传统节
,想着不能和家人在一起过节,心里便开始难过起来。每到过节时,真的会勾
起比平时多百倍千倍的思念,流下平时忍住的泪水。”
陈乔恩说:“在澳洲学习4年,在布里斯班工作不到一年。自从到澳洲觉得过
中国传统节日变得很重要,虽然在春节时也只是约一群朋友大吃一顿,但感觉很不
一样。因为我爱吃粽子,端午节我也要庆祝。我印象中儿时的端午节戴五彩绒线、
吃粽子,还有洗完艾叶澡后穿上父母给买的新衣服。”
对于粽子,陈乔恩很喜欢,“端午节那天不休息,好在华人开的超市里有各种
各样的粽子卖,我准备下班后买些粽子回来,和家人视频一起吃粽子过节。”
在韩国宿迁学子:
通电话感受过节气氛
在韩国留学多年的宿迁人苗女士告诉记者:“虽然韩国人也过端午节,但中韩
两国的端午节并非一回事。”
2008年,苗女士在韩国光州留学期间,曾经专门就端午节的话题向韩国同学
请教。后发现班上仅有少部分人知道本国还有这样一个节日,并且这个节日在当地
也不叫端午节,而是叫江陵端午祭。
江陵端午祭只在部分地方流行。苗女士举了一个例子称,江陵端午祭就像宿迁
的天岗湖锣鼓、大兴旱船、丁嘴跑驴一样,虽然在宿迁是众所周知,但是在其他地
方,也许并不为人所知。江陵端午祭这种文化形式也只是流行于韩国江陵地区的一
种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所以能够申请世界非遗项目,完全是因为韩国对民间文
化的高度重视。
和中国的端午节要吃粽子、划龙舟、纪念屈原相比,江陵端午祭实际上是一种
祭祀活动,由舞蹈、萨满祭祀、民间艺术展示等内容构成。如果说两者有什么共同
之处的话,就是名字都沾上了“端午”二字,所过的节日时间也相同。
中国人在韩国又是如何来过端午节呢?
正所谓“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苗女士称,只有身在国外,才知道思国
思乡的滋味有多浓;只有到了节日的时候,才更能体会到“片云凝不散,遥挂望乡
愁”的纠结。
苗女士告诉记者,和澳洲、加拿大、美国等国家相比,韩国的华人并不是太
多,也没有类似唐人街那样的华人聚集区。留学那几年,每到端午节的时候,也只
能通过一根电话线,感受一下家乡的端午节氛围。
苗女士称:“在韩国过端午节,想吃个粽子都很难。超市根本没有卖,也买不
到芦叶。除非当地的华人社团牵头搞端午节的庆祝活动,否则我们根本过不了端午
节。”
在瑞士宿迁学子:
到中餐馆和同学一起过
今天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佳节。或许对于我们来说,这样的节日早已司空见
惯,而对身处异国他乡的游子来说,却是“每逢佳节倍思亲”。
高尚,今年27岁,此时的他正在万里之外的瑞士,攻读苏黎世联邦工学院物
理学博士学位。近日,记者通过社交网络与他取得联系。据了解,高尚的父母均为
普通工人,但学习一直非常刻苦。2006年从宿迁中学毕业后,考入哈尔滨工业大
学,2010年本科毕业后进入中国科技大学,在今年5月份以优异的成绩完成研究
生课程后,被公派瑞士留学。
“高中毕业后,我离家越来越远。这一次,13个小时的飞行,让我和家乡隔
了万水千山。在异域他乡,看到和自己不一样的人,说着不一样的语言,我是真的
想家了。”谈到出国留学,高尚表示:“刚到瑞士不足一个月,一切还没适应。”
端午节将至,而今独在异乡,他该如何度过第一个“外国端午节”?
“我看过,这里的商场没有粽子卖,从家里邮寄又太远。听几位也从中国来的
同学说这里的中餐馆在端午节有粽子卖,我们打算一起去餐馆里过端午节,思乡的
情绪也能缓解一下。”
在新加坡务工人员:
吃点粽子就算过节了
和家人因为端午节放假在家不同,在新加坡务工的吴中胜和往常一样正常上
班。
据了解,这是他在新加坡过的第二个端午节了。和记者电话联系中,吴先生告
诉记者,他目前工作很忙,春节都很难回家一次,更别提端午节和中秋节了。在今
年端午节前,他已和家人通了电话报平安,并给儿子买了个小礼物。
吴先生告诉记者,新加坡风景优美,华人很多,感觉过端午节的气氛还是比较
浓的。
据了解,吃粽子仍然是新加坡人过端午节的一个主要内容,“因为新加坡有来
自不同地方的华人,所以包的粽子也是各式各样,比在家乡吃的还丰富。此外包粽
子的粽叶也和宿迁人用的不一样,感觉有一股特殊的香味。”
吴先生告诉记者,虽然是身在国外,但他和工友仍然坚持过端午节,“端午节
肯定是要过的,毕竟是中国人啊。超市里有卖粽子的,我们打算买点粽子回来吃一
吃就算过节了。”
与宿迁人过端午节扣绒、洗艾草澡等风俗不同的是,吴先生表示:“很少看到
有人家门口悬挂艾草,也没看见几个小朋友身上栓绒线的。听在此工作多年的工友
说,每年端午节新加坡的龙舟赛值得一看,但是我还没看过呢。”
本文发布于:2023-01-29 07:14: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5588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