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桃花韵
桃,果之佳品。今写“桃”之系列,谓“桃花韵”,有三节——桃之味、桃之韵、桃之
魂。
桃之味
中华饮食,博大精深,深受阴阳五行哲学思想、中医营养摄生学说,还有文化艺术、饮
食审美风尚诸多因素之影响,滋补了民族性格。
中华饮食,四季有别,讲究美感,注重情趣,医食同源,讲究烹饪技艺,重视与当地民
俗相结合,重视就地取材,形成了很多地方特色美食。
桃可生吃,而桃花美食众多,有桃花糕、桃花猪蹄粥,不一而足。寿桃,桃花鸡,桃花
酒,更是天下皆知。
1、桃
桃,蔷薇科、桃属植物,落叶小乔木。花可以观赏,果中佳品,可榨汁,也可制桃脯、
罐头,桃仁、桃花可入药。
桃,原生于中国。据说经由波斯引种至西方,西方人最初以为原产波斯,拉丁名叫Persica,
就有波斯的意思。
桃子,形态秀美,色泽鲜艳。味甜而鲜,果实多汁,营养丰富,富含钙、磷、钾、铁,
其中维生素E抗氧化抗衰老,果糖滋补强身,纤维素对动脉硬化、便秘都有好处。《神农本
草》云“玉桃服之,长生不死”,民间谚云“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足见国人之喜
爱。
桃,品种丰富,果实略呈球形,表面有短绒毛。其中玉露美人(浙江)、连平鹰嘴桃(广
东)、宿州砀山黄桃(安徽)、平谷大桃(北京)、龙泉驿水蜜桃(四川)、石河子蟠桃(新疆)、
普定梭筛桃(贵州)、狗血桃(湖北)、油蟠桃(陕西)、肥城佛桃(山东),甚是美味。
2、寿桃
寿桃是神话中使人延年益寿的桃子。东方朔《神异经》记载:“东方有树,高五十丈,
叶长八尺,名曰桃。其子径三尺二寸,和核羹食之,令人益寿。”《拾遗记》也有记载:“地
寒则桃树千围,其花青黑色,万岁一食。”
2
寿桃入诗入画,古已有之,齐白石、朱宣咸的作品更是佳作,是传统寿桃文化的生动体
现。
献桃贺寿是中华传统民俗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民俗的由来,有孙膑为母贺寿说,有
西王母蟠桃会说,民众效仿,以沾喜气。给老人贺寿,摆寿桃,赠寿桃,寓健康长寿之意,
表达晚辈对长辈的孝敬。
寿桃,或用面粉,或用粳米、糯米粉,以白砂糖、红曲、蜜枣、花生仁、豆沙等作馅料,
如今衍生出寿桃蛋糕、寿桃馒头、寿桃小笼包,做法不一,口味丰富。
3、桃花鸡
桃花鸡,各地做法不一。有的,鸡洗净切块,码入瓷碗,加以生姜、枸杞、桃胶,小火
慢炖半小时,取出并撒桃瓣些许,清香扑鼻,绝对是诱人的养生汤。
有的黄桃榨汁,切少许姜丝和蒜泥,搅拌均匀,搓于鸡身,腌制半小时以入味。桃叶用
温水浸泡,去苦味而留清香。先用桃叶和荷叶包裹,外加锡纸,然后裹以泥巴,用桃树枝烘
烤。黄灿油亮的桃汁烤鸡,香嫩软糯,是勾人的诱惑。天然食材,真正美味。
4、桃花酒
桃花酒记载于《普济方》:“桃花(三月三采),以上酒渍,久服,除百病,好容色。”以
上等白酒密封浸泡,月余可饮,早晚各饮15-30毫升,不失为经济方便的美容佳品。
据说置酒少许于掌中,搓至手心发热,揉擦面部,对面部色素性疾病效果甚佳。肤色润
泽,面如桃花,爱美女性想想梦中都在微笑。然桃花为峻下破血之药,妊娠期及月事量多者,
不宜服用。
近年,以花养颜,甚是流行。看过一段网文,感觉靠谱,是否可信,读者自行判断:桃
花、芍药花与玫瑰花都有调气血养容颜,玫瑰疏肝,芍药养阴,两者相对温和,兼有理气解
郁的功效,适合大部分人群长期服用,而桃花活血力量强,兼有破血利水通便的作用,适用
于血瘀或痰瘀互阻的实证人群。
屠呦呦从系统收集整理历代医籍、本草、民间方药入手,发现了青蒿素。中医学上用桃
仁、桃花入药,《本草纲目》《本经》都有记载。我在想,桃花或许也值得更多的研究呢。
桃之韵
3
桃之韵,其实我是想谈点文艺中的桃花,解读一点桃花的美学意义,仅此而已。
1、武学桃花
我一直有一个困惑,武功带着杀伐带着血腥,而桃花却是美艳之物,可桃花偏偏走进了
武学,而且十分经典。
《东邪西毒》是武侠电影的巅峰之作。片中弥漫着颓废迷离的气息,对白与光影,为众
多影迷所推崇。不过,我倒觉得影片或许并非虚构的想象世界,而是现代都市情感的寓言;
喃喃自语的背后,或许拨动了人们的某种心弦;“我梦见家乡的桃花开了”,是否注解了一种
美学意义:试图逃避自己生活的都市而又令人无法拒绝?
山这边更好……
桃花岛,又是一个怎样的所在?金庸信佛,绝非无心。
其地,桃花岛本是归隐之地,但他却参加了二次华山论剑,又助郭靖黄蓉坚守襄阳城,
独来独往却心怀家国,出世乎?入世乎?人生多不容易!
其人,“药师”源出佛教,揆其教义,东方乃净琉璃世界,奇门八卦,五行术数,却是
道家理念。
其学,上通天文,下通地理,五行八卦、奇门遁甲、琴棋书画、农田水利、经济兵略等
亦无一不晓,天纵奇才!
其才,“桃花影落飞神剑,碧海潮生按玉箫”,兰花拂穴手,指拂处若春兰葳蕤,气度闲
逸;落英神剑掌,掌来时如落英缤纷,丰姿端丽。《碧海潮生曲》,更是难以人言!
岛上风景如画,一人独拥一岛,能建多少个碧桂园?武学造诣非凡,已臻化境,玉萧剑
法、弹指神通、奇门五转,随便一招,世间罕有对手,这是领先技术!岛上美女如云,一次
人(欧阳锋)送三十二名处女,香艳无比!漠视传统礼教,却最重忠臣孝子,助守襄阳,抵
御外侮,保家卫国!
这简直就是一个中年大叔的梦境么!
闲似胡扯,看得眼花?这就对了!桃花岛不仅是一个武功高手的居所,武侠也不仅仅是
小说,其中有文化味,有人生味!
2、诗中桃花
中国是诗的国度。多年前,曾搜集“桃花”诗百余首,却未能细读,一一赏析,实为憾
事。佳作甚多,取其一二。
4
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
刘禹锡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满山桃花红艳,江水拍山而流。如此美景,却勾起了女子的无限愁思:郎君之意,花红
易衰;流水滔滔,无尽愁苦。失恋女子如是,世间欢乐亦复如是。
师其辞却不可师其意,活出自我,快乐就好!
春居杂兴
王禹偁
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州副使家。
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
诗人被贬,空怀壮志,十分愤懑。咏叹风折花枝,隐寓凄苦生活。灼灼桃杏,莺鸣婉转,
却不为春风所容。
人生际遇,不可执着,活出自我,快乐就好!
春日
晁冲之
阴阴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
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桃花。
一弯溪流,小雨翻萍;鹅鸭嬉戏,桃花逐水。画面明净,令人神往。惜春之情,溢于言
表。
光阴流水,何须感慨?春已去尽,鹅鸭不知?欢叫嬉戏,人不知也!.
3、视觉桃花
桃花之美,当然还有眼福。
在城市时间长了,你是否想过这样的所在?
群山环绕,翠竹丛生,苍秀出奇;木屋成群,桃花似海,风光秀美……
栽上桃李,才是农家。隔岸桃花红未半,枝头已有蜂儿乱。
5
桃花来了,才是春天。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
春日,正是出游的好时候!
赶上旅游大热,近年各地的桃花节也如春天的花,竞相开放了。
四川龙泉桃花节。千年古驿,梦里桃源。桃花故里,风景如画。墨韵寻花,让人陶醉!
北京平谷桃花节。以花为媒,闻名全国。22万亩,蔚蓝云天。桃花盛霞,何其壮观!
西藏林芝桃花节。雪域江南,风光旖旎。野生毛桃,依山而上;小村恬静,桃花掩映,
恣意绽放,既可醉赏桃花似锦,又可领略雅鲁藏布大峡谷狂野,南迦巴瓦峰的圣洁,想想就
心旌摇荡……
若嫌路远,广东也有好去处!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连州桃花节,乐昌桃
花节,连平桃花节……总有一款适合你!
写着写着,越发感到才疏。桃韵之丰富,非能尽言也……猛然间,有了桃花岛的迷茫与
寂寞。
桃之魂
魂——有些东西,会不经意出现在你的生活里,闪现在你的脑海里。无论古今,不论南
北,谁都如此。
桃花文化意蕴丰富,大概没有比桃花更中国的意象了……
1、辟邪纳福
◎桃为仙木
《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
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乱龙篇》说:“上古之人,有神荼、郁垒者,昆弟二人,性能执鬼,居东海度朔山上,
立桃树下,简阅百鬼。”
于是,人们认为桃木有驱鬼避邪的神奇力量。这其实源于上古时期的自然崇拜。这种影
响至今仍在,而且带着神秘色彩。
小时候,经历过一个真实故事。1978年,有天晚上父亲半夜醒来,只见窗台上蹲踞一
人,如影如幻,让人毛骨悚然。第二天,黄昏时分父亲与小姑父在新居周边墙角遍放桃枝,
取长条桃枝绕屋三圈以驱邪气。自此,平安无事。
6
自古及今,桃木驱邪演绎出很多故事,其中茅山道士斩妖除魔就是一个很特别的文化现
象,去过罗浮山的游客,可能留意过这种文化印迹。上世纪90年代,香港僵尸片风靡一时,
九叔林正英创作的很多经典中都能看到桃木的神力。
◎桃符辟邪
远在文明早期,祭祀就已经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活动。据记载,商周时期就已经出现了
“祀门”活动,上到天子,下到庶民,都对门神加以礼敬。
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说:“《黄帝书》称上古之时,兄弟二人,曰荼,曰郁,住度朔
山上桃树下,简百鬼,鬼妄入,援以苇索,执以食虎。于是,县官以腊除夕,饰桃人垂苇索
虎画于门,效前事也。”
《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用来驱祟
压邪,保护家人平安。民间流传最早的门神就是神荼和郁垒两兄弟。
诸多典籍,如《论衡·乱龙篇》《荆楚岁时记》《宝颜堂秘籍本》《握兰轩随笔》《民斋续
说》都有关于这对门神的描述。这些描述,为神荼、郁垒门神的故事提供了生动而丰富的素
材,也提供了具体而丰满的想象基础。不过,如今门神式微,门神年画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
化遗产。
桃符最初描绘二神的图像,后书写二神名字,神荼在左,郁垒在右,后来演变为书写吉
祥语。明代,桃符始称“春联”,专用红纸书写。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
符也。”时至今天,春联仍是笔尖上陈久弥香的年味,趋灾避祸、迎春纳福,反映了人们追
求美好生活的朴素愿望。
2、美色情欲
从古至今,在我国文艺作品中,桃花一直占有重要地位,桃花意象的流变及丰富,是一
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美色情欲。
◎新娘美人
《诗经》的《桃夭》篇,开桃花寓女性(新娘)的先河,清代方玉润《诗经原始》中云
“一章,艳绝,开千古词赋咏香奁之祖”。“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夭夭”美丽繁华,“灼
灼”艳丽如火。花开春季,正如女子的青春与活力;春天万物乃生,恰是阴阳相荡之时,桃
花繁盛,预示果实累累,有人丁兴旺之意,这有生殖崇拜的意味,隐含古人对原始繁衍的渴
望。
7
世人常以桃花写女子。桃花明艳妖娆,犹如妙龄女子身娇体媚,“南国有佳人,容华若
桃李”,“青帝少女染桃花,露妆初出红犹湿”,“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桃花百媚如
欲语,曾为无双今两身”,“下春风破红意,女颊如桃花”,桃花美人,灿若桃花,想来,宅
男不淡定了。
有意思的是,皇帝也不免俗。唐明皇曾说“此花最能助娇态”,御苑中遍植桃树,当桃
花盛开之时,便将桃花插在玉环的头上。
◎歌咏爱情
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桃花与爱情,最广为人知的就是崔护与绛娘了。“人面桃花”
的感人之处,在于它超出了诗人的个人体验,激起了人们对于“人面桃花”这种男女邂逅的
向往,唤起了人们遇到真爱的渴望。
其实,故事里并非一见钟情的美好,崔护这小子一年后柴门题诗,惹得绛娘愁肠百结而
香消玉散。崔护痛哭感动天地,绛娘死而复生,成就一段佳缘。读者是善良的,人们愿意相
信爱情的美好,选择性记住了故事的结局,“人面桃花”也就成了美好爱情的经典意象了。
桃花,是爱情的信物。桃花信物,最经典的恐怕就是孔尚任的《桃花扇》了。李香君
是秦淮名妓,侯方域在给她的面扇上题诗“夹道朱楼一径斜,王孙初御富平车。青溪尽是辛
夷树,不及东风桃李花”,他们爱得热烈,爱得忠贞。全剧以桃花扇为线索贯穿始终,桃花
命薄,扇底飘零,一把桃花扇见证了他们的爱情;故国乔木,孤臣血泪,一把桃花扇见证了
明朝的灭亡。这也就不难理解梁启超“寄托之遥深,真可谓冠绝千古”的概叹了。
桃花,有初恋的惆怅。刘禹锡的“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
意,水流无限似侬愁”,托物起兴,用意隐微,表现了初恋少女微妙、细腻而又复杂的心理,
十分传神。这是否拨动了你心灵深处的心弦呢?不过,这首诗也有别样解读。花红易衰,正
像郎君的爱意;流水滔滔不绝,正好像自己的无尽愁苦。失恋女子,内心该是怎样的痛苦呢?
桃花,有相思的怅惘。爱恋,有不能相见的挂念,也有美人不再的思恋。张可久“桃
花吹尽,佳人何在,门掩残红”,故地重游而伊人不在,感伤不可抑止。柳永在《满朝欢》
里写秦楼楚馆里美丽的歌妓,思念起当年欢爱时的山盟海誓,如今“人面桃花,未知何处,
但掩朱扉悄悄。尽日伫立无言,赢得凄凉怀抱”,没丝毫掩饰,难为他了。这是否唤起你内
心不自觉的情感回响呢?
桃花,也有爱恋中的悲情。岁月流转,岁岁年年人不同,有些情感,经历过才知苦痛。
悲情者,莫若陆游的《钗头凤》,“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桃花凋谢,凄
8
寂冷落,荡气回肠,恸不能言啊。
◎烟花情欲
在传统的审美价值里,文人崇尚淡雅素净。桂梅色彩淡雅,桃花则冶艳柔媚,桃花盛开
似乎打开了欲望的涌动之门,于是古人就将桃花与男女情欲结合,赋予桃花情色欲望的意味。
卢照邻《长安古意》“俱邀侠客芙蓉剑,宿娼家桃李蹊”,“桃李蹊”是通往青楼的捷径。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杜诗本有家国愁思,但世俗的人们却以此想到残花
败柳,想到女子的轻佻与不羁。
这种认识自宋以降,越发固化。宋代程棨在《三柳轩杂识》评花品时说:“余尝评花,
以为梅有山林之风,杏有闺门之态,桃如倚门市倡,李如东郭贫女。”苏轼“嫣然一笑竹篱
间,桃李满山总粗俗”,晏几道“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影风”,贬损意味,不言自明。
自古而今,典型作品很多。清王彦泓《赋得别梦依依到谢家》“名花偏作隔墙枝,爱影
怜声入手迟。门第敢言非道藴,才情端喜是芳姿。桃边未许裙题字,柳下曾将带乞诗。今日
眼波微动处,半通商略半矜持”,轻牵裙带,寻桃问柳,简直是男女春情的活剧本,已经是
不可遏止的情欲了。
至于元曲和明清艳情小说,桃花意象的情色意义就更为直白,已经不能再举例了。于是,
刘郎阮郎、人面桃花就成了艳遇,巫山云雨、桃红点点就成了生理宣泄,樱唇、红袖、小桃
红就成了情爱的固定意象。
你看,今日所言绯闻,仍是桃色呢。
◎红颜薄命
桃花绽时绚丽妖娆而花期短暂,易于凋谢,于是桃花便有了薄情的意味,也常用以比喻
红颜薄命之人。
李贺“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春光正美,看花瓣随风如雨而落,令人目
眩神迷;青春正美,然而时间鼓点无情,白发已经悄悄滋长,何等奢侈的美丽。红颜易老啊!
林黛玉寄人篱下,敏感无助。《桃花行》“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泪眼观花
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是她凄苦哀怨的心声,是她命薄如桃花的写照,也是她红颜早
逝的谶语。
3、梦幻or归宿
9
魏晋之际,随着道教的发展与成熟,道观之内,多种桃树,桃花遂与“修仙”有了密切
的关系。
桃木辟邪,蟠桃延寿,百姓以桃木辟邪出于实用主义,文人的想象力则赋予了桃花非凡
的仙气。敦煌词《浣溪沙》“仙境美,满洞桃花渌水”,唐寅“桃花庵里桃花仙”,李白“桃
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寄寓了文人对仙境的认知与憧憬。
道家,也催生了隐逸文化。国家不幸诗家幸,现实逼仄而无法排解,于是寄情于山水、
栖心于田园。隐逸文学富含深刻的人生体验,有着复杂的思想浸润。从孔子“邦有道则仕,
邦无道则隐”的“道隐”,到庄子追求超然之精神存在的“心隐”,面对人生失意,人们一直
在努力寻找精神的出口。
思想影响艺术,艺术需要物象。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最能代表这种文化心理并将桃花引
向理想境界的,就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并诗》了。
桃花源寄托了文人归隐避世的美好幻想,在黑暗现实与政治动荡中开辟了一片精神家
园。桃花源里,别有洞天,人们过着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生活,男女老少怡然自乐,
自由自在,身心自由。文学可以消解现实的缺憾,超越现实的苦难,追寻人间乐土,人们执
著而不馁,亘古而不息。
桃花源被誉为中国传统的理想社会的典范,但与摩尔的《乌托邦》不同,《桃花源记》
并没有直接提出一套建构理想社会的蓝图。这个虚无缥缈的理想社会,接近传说中的亚特兰
蒂斯(Atlantis),与伊甸园一样,桃花源也是“寓言乌托邦”(allegoricalutopia),有着
世界性意义。
“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桃花源记并诗》以强烈的乌托邦渴望结束,这个渴望,
表达了继续追寻理想社会的意志。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于是,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仙踪难觅,山间别墅倒是富起来的人们很现实的想象,没有比世外桃源更让人着
迷的美好世界了……
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
本文发布于:2023-01-29 05:29: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5556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