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极和极

更新时间:2023-01-29 04:19:52 阅读: 评论:0

安徽万友试卷8年级-规律拼音


2023年1月29日发(作者:玉丽隐形粉底)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

第8课《极昼和极夜的解释》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在地球运动的已有知识基础上,运用前面所学的知识对极

昼极夜现象进行解释。书中也提供了一些解释的方法,包括做模拟实验、直观模

型演示、画示意图等,希望能给学生一些启示。这些解释都能让学生认识到:因

公转中地轴是倾斜的,导致北极圈始终都处于阳光照射中,即便地球自转也不会

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只会出现白昼现象。学生的表述也许不会这样严谨,但如果

学生用文字、图示或模拟实验表示出极昼现象就可以了。

教科书还设计了一个活动,让学生探究地轴倾斜角度变得更大时极昼发生的

范围。借此,不仅可以让学生明白极昼或极夜发生的主要原因,而且让学生进一

步认识地轴倾斜角度的意义,这对认识地球运动、四季、极昼极夜、地球上的生

物等都至关重要。

最后,应让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进行一次总结。这个总结,是概念的升华过

程,也是一个较为完整的思维过程。让学生重新梳理地球运动及其关联现象。这

将是一个评价学生本单元学习情况的良好时机。

【学情分析】

通过近一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地球的运动方式有自转和公转,对

探究的方法(主要是模拟实验、画示意图等)也有了一定的熟练掌握,本课主要

是综合运用前面所学到的地球运动的知识去进一步探究。学生对于昼夜的认识比

较深刻,但是对于极昼和极夜这种奇特的自然现象的认识可能是非常粗浅、片面

的,也许只感觉到了它与地球公转、自转、地轴倾斜有关,但很难把三者结合起

来综合考虑去分析。因此,本课的学习中在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探究

科学方法的基础上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学生要综合运用知识,学会全面分析,提升

准确解释生活中自然现象的能力。

【教学目标】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2/4

科学概念:

1.极昼和极夜现象与地球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

2.地轴倾斜角度的大小可以影响极昼极夜发生的地区范围。

过程与方法:

用模拟实验、直观演示、示意图等多种方式来解释极昼和极夜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意识到对科学现象的解释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但所有的解释都需要得到证

据的支持。

2.在活动中培养小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学生能在小组里运用模拟实验、画示意图等方式,认识到极昼极夜现象与地

球的公转、自转和地轴倾斜有关(三者共同作用)。

【教学难点】

运用模拟试验、直观演示、画示意图的方式解释极昼极夜现象。

【教学准备】

为每组学生准备:地球仪一个、手电筒一支、中间挖孔的硬纸片一张、记录

纸等。

为全班准备:有关极昼现象和极夜现象的图片和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知道南极和北极吗?它在地球的什么位置?请同学们找一找。极

地有许多事情令人感到非常奇怪,其中之一就是极地的白天很长,足足有半年的

时间太阳升起来就不会落下。你们听说过这样的事吗?感到奇怪吗?出示有关极

昼和极夜现象的图片和资料。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一奇怪的现象,试着做

出科学的解释(补充课题)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3/4

二、探究极昼极夜的形成

1.要解释极昼极夜现象,我们可以从地球运动的特点出发来研究,那么你

们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四人小组猜测、讨论一下,可以用桌上的地球仪简

单模拟。(让学生尝试自己去解释,找答案;渗透方法:用地球仪模拟。)

2.四人小组汇报:

希望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刚才的简单模拟,提出解释的三个方面: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地轴倾斜(如果不完整也可以,也可以提出几点共同作用),请学生

同时做简单说明:为什么会这样想?(可以说或演示)

3.那么,大家的猜测是否科学、正确,我们怎样来证明呢?(引出模拟实

验)

模拟实验的几点关键分析(做前明确的事项)

A.材料介绍、分析:地球仪、手电筒分别代表什么?

B.怎样才能知道北极发生了极昼现象,南极发生了极夜现象?

4.小组实验:地球自转时的情况分析:

A.小组模拟,看到极昼极夜现象;

B.看不清楚,改进实验装置:加块纸板(教师演示使用),怎样看昼和夜?

(引入两面不同颜色:黑色——夜晚,黄色——白天)。为什么要竖直放?(阳

光射入角度不变);

C.小组再次演示。

D.如果没有地球自转会出现什么问题?(地球上其他地方也会有极昼极夜

现象)极昼极夜只与自转有关又会出现什么问题?(南北极不会变了)所以还可

能与什么有关?(引导到地球公转)

5.地球公转情况分析:四人小组模拟,看到极昼极夜及南北极情况变化;

6.研究地轴倾斜的影响:

A.地轴是否要倾斜?演示模拟比较(倾斜与不倾斜的不同情况)。

B.明确方向不变化(地轴指向北极星,前面知识运用)。

7.综合上面的分析——地球运动特点,四人小组做一次完整的(一年的)

极地昼夜的变化,并组内做讲解。请一组上台讲解。

8.除了模拟,还能用其他方式来解释吗?(引导到画示意图)

9.四人小组合作画出示意图,并展示:(重点是夏、冬两个季节)

A.画出昼夜情况,标出南北极极昼极夜情况,画出倾斜的地轴;

B.请同学结合图分析解释。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4/4

(过渡:那么如果地轴倾斜角度再大点会怎样呢?)

三、引导学生探究地轴倾斜角度的重要意义:

1.学生猜测可能出现的现象;

2.四人小组用地球仪模拟,并试画示意图分析;

3.汇报:极昼极夜(地区)范围的扩大。

4.追问:哪会出现怎样的后果?学生简单分析。

四、课堂小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围绕极昼极夜形成的原因)

2.教师小结:经过我们的研究发现地球的运动:自转、公转和倾斜的地轴

三方面共同作用使南北极出现了极昼和极夜现象。我们可以通过模拟实验、画示

意图等方式去加以解释。

【板书设计】

8.极昼和极夜的解释

地球自转

原因地球公转

地轴倾斜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从南北极风光入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什么在两极会出现

极昼极夜这种特殊的自然现象呢?首先我让学生根据学到的知识展开小组讨论,

并从地球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四季形成的原因等方面给予学生一定提示。为了

进一步弄清楚这个问题,我引导学生通过做模拟实验来弄清楚事实真相。接着我

又使用反问的方法:如果地轴不倾斜会怎么样?地球公转和极昼和极夜的形成有

关系吗?有怎样的关系,让学生来解释,看看学生到底理解了没有。书本的模拟

方法很好,利用纸板作为分割线,卡住地球仪,观察地球自转期间南极和北极照

射到的光线情况,可以看到更明显的效果。最后总结极昼和极夜现象形成的原因。

本文发布于:2023-01-29 04:19: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5529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极和极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