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
小学语文课件
小学语文课件1
第一课时
一、课前交流
1、交流自己读过的童话故事,简单交流。
2、交流作者。
二、读通课文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通字音,看准字形。
2、小组开火车读课文。
三、认字
1、读准字音:
“竟”“匆”为后鼻音,“绊”“咽”为前鼻音“葱”“凑”为平舌音,
“瞬”为翘舌音。
“咽”为多音字。
2、开火车认读。
3、记忆字形。
4、组词竞赛。
5、开火车认字组词。
四、写字
1、重点指导:
(1)“渴”“沫”“涌”左边相同,都是三点水。
(2)渴—竭、哀—享联系记忆。
(3)“累”下边不是“系”,“舔”右下部不是“小”字。舔──添。
(4)“凑”的左边不是三点水,“沫”的右边不是“未”。
2、学生书写。
3、听写。
第二课时
2/50
一、通读课文,提问
1、接力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了解了什么?有什么问题?
2、学生全班交流。
二、理解课文
1、第一自然段教学:
(1)齐读第一自然段。
(2)由泡泡中的提示语“我能体会到当时水是多么重要”引导第一自然段
表达的主要内容。
(3)抓住“干涸”“干枯”“焦渴而死”等关键词语引导学生体会当时水
的重要。
2、主体部分教学:
对课文主体部分的教学可借水罐的神奇和一次次变化为线索来进行。水
罐的神奇和一次次变化主要体现为:
空木水罐──有水木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依然是满的──银
水罐──金水罐──从中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
清澈又新鲜的水流。
(1)从空木水罐到有水木水罐:小姑娘对母亲的爱使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
化。
(2)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依然是满的: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喜出望
外”“真想喝个够”等词句,体会小姑娘的心情,感受小姑娘对母亲的爱。正是
小姑娘对母亲的爱,使水罐再次显示出它的神奇。
(3)水罐变成银的:引导学生由第一自然段“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
想象:小狗可能是因为渴极了走不动。
(4)水罐变成金的:小姑娘的母亲认为自己快要死了,把水让给小姑娘喝。
水罐又一次变化的原因是母亲对小姑娘的爱,可见水罐的神奇并不在于小姑娘本
身,而在于爱心。只要有人献出爱心,水罐就会发生神奇的变化。
(5)从水罐里跳出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
新鲜的水流:抓住“再也忍不住”“咽了一口唾沫”等关键词句,引导学生了解
小姑娘当时多么想喝水,从而体会她把水让给别人是多么动人的行为。
3/50
3、重点理把握“爱心”这一主题,引导学生比较几个故事情节:
小姑娘为母亲找水,小姑娘分水给小狗喝,母亲让水给小姑娘喝,小姑
娘把水让给路人喝,从而得出“爱心”主题。
三、升华内容
理解课题。思考:为什么课文不用“神奇的水罐”“水罐的变化”“一
罐水”等作题目,而用“七颗钻石”?
四、课后延伸
课后选做题。
小学语文课件2
教学目标
1.在读小诗的过程中,准确识记“六、七、八、九、十”,正确书写“八、
十”。(重点)
2.在区别比较三组形近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找准字形特点,提高识字、
用字的准确性。(难点)
3.正确、美观地书写“二、三、十、禾”四个字,掌握汉字笔顺“从上
到下”“先横后竖”的书写规则,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努力养成良好的写
字习惯,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重点)
4.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古诗,借助图画大致了解古诗描述的内容,
背诵古诗。(难点)
5.和大人一起朗读儿歌,明白儿歌主要描述的是什么故事,并受到一个
人在家不要轻易给陌生人开门的安全教育。
6.感受中国语言的趣味和魅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识字的兴趣。
课前准备
1.带有插图的课件。(教师)
2.“六、七、八、九、十”字卡。(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4/50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引言:(课件出示语文王国图片)语文王国趣味多!今天我们就一起到语文
王国去做客。
设计意图:从情境入手,上课伊始就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
带着积极快乐的情感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
二、情境活动,趣味识字
1.引言:孩子们,我们已经来到了语文王国的城门外,看,漫天雪花也
挡不住那里的居民迎接我们的热情,听,那个孩子在吟诵什么呢?(动画演示:漫
天雪花中一个孩子在吟诗“一片两片三四片……”)
2.教师放大动画音量,引导学生和动画里的孩子一同诵读小诗。
3.教师利用课件出示这首小诗,指名领读,小组练读,齐声诵读。
4.小组交流:你从这首小诗中读懂了什么?
5.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预设:(1)我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雪花。“一片两片……”是说雪花很多
很多;雪花遇到水就化了,所以是“飞入水中都不见”。
(2)我发现这首小诗中有很多数字,“一、两、三、四、五、六、七、八、
九、十”。
6.教师利用课件圈出10个数字,交流识字:
(1)你认识哪些数字,到前面指一指,再领大家读一读。
(2)还有哪些数字不认识,指给你的同桌或者小组同学看,请他们教教你。
(3)你认为哪些数字的读音需要特别注意,请你到前面指给大家看,并领
读。
(4)开火车读数字,并组词语,或者说一句话。
7.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书写内容,交流写字:
(1)你会写哪一个生字?它的笔顺是怎样的?每一个笔画占田字格的什么
位置?把你观察到的和小组同伴说一说。
(2)学生先描红,再练习书写。
(3)利用投影仪展示同学的书写作品,师生评议:哪一笔写得好?好在哪
里?
5/50
(4)根据老师和同学的意见修改自己的书写。
设计意图:借助情景动画,引领学生在趣味中体会小诗的内容,在跟读
中认识生字。在此基础上的认字和写字都是以“自主交流、活动探究”的形式完
成的,既提升了识字实效,又尊重了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
三、情境活动,对比差异
1.引言:瞧,天晴了!汉字王国的居民们在欢迎我们呢!(课件出示6个居
民,身上分别写着:人、天、口、田、日、目。)
2.小组交流:看,每对双胞胎兄弟长得都很像,你能区分他们吗?
3.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学生书空练习。
预设:“人”和“天”——一个“人”伸直胳膊,头上顶着一块木板就
是“天”。一“人”不变,二人为“天”。
“口”和“田”——张开“口”,里面没有东西。“田”地中间有交叉
的小路。
“日”和“目”——太阳有一个中心,所以“日”里有一横。“目”是
人的眼睛,眼睛里有两滴眼泪,所以“目”里面有两横。
4.巩固应用:请同学们大声说出这六个居民的名字,并选择喜欢的一组
居民,分别组词语或者说句子。
设计意图:通过读读比比,了解汉字形近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激发学
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同时,使学生明白只有仔细观察汉字的字形,才能把汉字写
得准确无误。
四、书写提示,指导规则
1.课件播放动画。汉字王国里的教书先生正在田字格中范写生字“二、
三”,学生认真观察教书先生的书写顺序。
2.集体交流:这两个字分别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用上“先”“后”等表
示顺序的词语来回答。
3.教师小结:书写汉字的第一条笔顺规则就是“从上到下”。
4.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生字“十、禾”,学生观察后交流:这两个字分
别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6/50
5.教师小结:书写汉字的第二条笔顺规则就是“先横后竖”。
6.互动活动:我们在写汉字的时候,除了要根据正确的笔顺规则认真书
写外,还要注意书写姿势。什么样的书写姿势是标准的呢?请大家一边做动作,
一边说。
7.学生自主练习,先书空,一边书空一边说笔顺规则,再描红,最后练
写。注意坐姿端正,握好笔。
8.利用投影仪展示作品,引导学生针对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的占位以及
笔画书写的长短进行点评。
9.教师小结:要想把字写得美观,不仅笔顺要正确,同时要注意笔画的
位置,书写的长短等,这样才能把字写得美观、大方。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规范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
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关注学生写字姿势是否正确,学生写字的基本技能
是否掌握,从细节之处明确要求,严格要求,才能促进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
五、诵读古诗,日积月累
1.教师播放教书先生正在教孩子读古诗《咏鹅》的动画视频,会读的同
学可以跟着视频一起诵读。
2.学生自由练读古诗,要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老师和同学。
3.小组交流学习情况,互相纠正字音,反复练读,直到全组同学都会朗
读为止。
4.教师播放教书先生读古诗的视频动画,组织学生模仿教书先生的节奏
和语调练习诵读。
5.想象交流:这首古诗是唐代诗人骆宾王写的。他在写这首古诗的时候,
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6.课件播放《咏鹅》画面,学生一边欣赏,一边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7.齐声诵读,背诵古诗。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学前基础差异较大,如果仅仅停留在背诵古诗的
层面上,必定让一部分基础厚实的孩子没有“食物”可吸收。此环节正是关注到
了这一点,引导学生构建画面,理解诗意,让不同程度的孩子都有所收获。
六、共同阅读,作业拓展
7/50
1.引言:下课了,汉字王国的小孩子们在一边拍手一边读儿歌呢!
2.课件播放《小兔子乖乖》,学生一边听一边想:儿歌里都有谁?它们之
间发生了什么事?
3.自由读《小兔子乖乖》,遇到不会的字可以圈起来,问问老师,再多
读几次。
4.指名朗读,纠正字音。
5.思考交流:第一次,小兔子为什么不开门?如果你就是小兔子,你怎样
说这段话?第二次,小兔子为什么开门了?如果你就是小兔子,你怎样说这段话?
6.分角色朗读。
7.讨论:如果你遇到和小兔子一样的情况,你怎么做呢?
8.布置作业:回家和父母一起分角色表演这首小儿歌。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的能
力。一年级的孩子虽有些小,但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交流和表达,教师应
充分给予他们思考、表达与交流的空间。在交流中丰富语言,在交流中感悟内容,
在交流中明白道理。
教学反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减少《语文园地》内容带给学生的枯燥感,我
设计了“汉字王国做客”的一系列情境。
1.情境示范。课件动画里的人物更容易贴近学生的情感需要,因此,以
动画人物为主体的示范朗读,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观察与倾听上,迅速提
升了示范的作用。
2.情境理解。《咏鹅》这首古诗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学前基础好的
同学早已熟读成诵,但是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却十分浅薄,机械的诗意理解只能是
“蜻蜓点水”,而动画产生的情境却生动地再现了古诗内容。学生在兴趣盎然的
欣赏中就理解了诗意,领悟到了诗情。
小学语文课件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习用“越来越……越来越……”造句。
8/50
过程与方法:能在流利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白小动物和植物都喜欢小露珠的原因,感受大自
然的和谐、融洽和美丽。
教学重难点: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明白小动物和植物都喜欢小露珠的原因。
教学课时: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了童话世界,认识了——小露珠。(齐读
课题)
2.课文中的生字词还记得吗?
草秆、珍珠、俊俏、吹奏、袭来、水蒸气、笑盈盈、夜幕降临、钻石、
乐曲。
3.把新词放到句子里,你还会读吗?老师考考你们,“笑盈盈”的句子找
出来。
谁来笑盈盈地读读
从这个“笑盈盈”你可以看出,这是个怎样的小露珠。
小露珠这是在和大家告别,那他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我想大家只要认真
读读第一自然段,答案就会出现在你的小脑袋里。
二、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你知道了什么?
交流:
出现的时间:晚上到第二天的黎明;(太阳公公下山了,田野里雾漾漾一
片,黑乎乎的,草丛中不时传来蟋蟀的鸣唱。请你们边读“夜幕降临”这个词语,
边想象这种情境。)
形成过程;(小露珠一边在柔软的花瓣上、草叶上、禾苗上打滚,一边尽
情地闻着浓浓的花香、淡淡的青草香……此时,小露珠心里会有怎样的感受?)
9/50
出现的地方:荷叶上、草秆上、花朵上(小露珠在花朵上、草叶上、禾苗
上打滚,禾苗、小草、花儿不生气吗?)
2.你想怎样读呢?指名读。
3.齐读课文第一小节。
(二)学习第2——5自然段
1.清晨,起早的小动物们看见了小露珠,来向她问好了,它们是谁呀?
迅速浏览2~5自然段,找出答案。(学生答:小青蛙、小蟋蟀、小蝴蝶)请大家轻
声读读2-5小节,边读边体会小青蛙、小蟋蟀、小蝴蝶它们看到的是怎么样的小
露珠?
(1)学生自由朗读第2-5小节
(2)你想做哪个小动物来给小露珠问好呢?
(3)学生朗读2-5小节(多媒体出示)
师:谁来做蹦到大荷叶上的小青蛙!
A“早哇,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蹦到大荷叶上的小青蛙对小露珠
说
见过钻石吗?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出示钻石图片)小露珠就像这钻石一样
闪亮。
你能读出来吗?
加上小青蛙的动作再读一次。
师:在小青蛙的眼里,小露珠是多么闪亮啊!谁来做小蟋蟀,也来夸夸小
露珠。
B“早哇,像水晶那么透明的小露珠。”爬到草杆上的小蟋蟀对小露珠说。
我们来看看水晶那么透明的小露珠。(出示透明的小露珠的图片)
漂亮吗?再读读!
C“早哇,像珍珠那么圆润的小露珠。”落在花朵上的小蝴蝶对小露珠说。
看!这就是圆润的珍珠。
谁再来做小蝴蝶
加上小蝴蝶的动作,再来一次。
(4)读到这儿,谁知道动物们为什么喜欢小露珠呢?
10/50
用“因为小露珠所以小动物们喜欢小露珠。”的句式说说动物们为什么
喜欢小露珠呢?(指名说)板书:美
2.过渡:多美呀,大家都喜欢它,让我们一起来当当小青蛙、小蟋蟀、
小蝴蝶向小露珠问好。
3.齐读2-5小节
(三)学习6-7自然段
1.小露珠外表十分美丽,所以动物们都喜欢他。其实不光小动物喜欢小
露珠,植物们也喜欢小露珠。是为什么呢?请大家默读第六自然段,把植物喜欢
小露珠的句子划下来。
交流:相机出示:霞光中,小露珠光彩熠熠,把所有的植物都装点得格
外精神(指名读)
A.小露珠在霞光的照射下闪着亮光,发出耀眼的光芒,你想到了哪个词
语。(生说,师红色显示光彩熠熠)
B.怎样才叫“格外精神”指名读此句。
2.相机出示:金黄的向日葵……美丽的珠宝。
A.“俊俏”一般是说小姑娘长得漂亮,好看,课文中把什么比作小姑娘?
B.“美丽的珠宝”是指什么?如果你是这些花草树木你觉得自己漂亮吗?
你夸夸自己。
C.是谁把鲜花嫩草打扮得这样俊俏?
多美呀,哪位同学愿意把这样的美景读一读?(多媒体出示第六自然段)
小结:对,是小露珠美化了植物,把鲜花嫩草打扮的格外美丽,格外俊
俏。
读到这儿,同学们你们也该知道谁也喜欢小露珠了?为什么?
(出示:因为小露珠__________,所以花草树木感谢小露珠。)
3.让我们把这一幕幕美景牢牢地记在脑海中吧!齐读第六自然段。(配乐)
4.过渡:看到这么多的花草树木在自己的滋润下变得那么俊俏、那么精
神,小露珠可高兴啦!所以它更欢快的——(爬着,滚着,笑着)它把美丽带给了
大家,它自己有什么变化呢?自由读第七自然段。
11/50
交流,出示:渐渐地,太阳公公散发的热量越来越大了,小露珠的身子
也越来越轻了。她渐渐地变成了水蒸气,向空中飘去。
(1)是啊,小露珠渐渐地变成了水蒸气,消失在太阳公公温柔地抚摩下,
它为什么还笑着呢?猜猜看,此时小露珠心里在想什么?
于是“她笑盈盈地说:‘我明天还会来的。’”从这个“笑盈盈”你又
可以看出这是个怎样的小露珠呢?
交流:主要引导学生从小露珠认为能给别人带来美丽就是最快乐得来讲。
板书:心灵美
(2)因为这样,大家多么希望把快乐天使----小露珠留住啊,
你看---(引读)向日葵向她点头,白杨树向她招手;
你听--(引读)喇叭花动情地吹奏着乐曲。
(齐读)大家多么想把小露珠留住呀。
(3)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当时的场面吗?(依依不舍)在这种场面里,向日
葵、白杨树、喇叭花会怎样和小露珠告别的呢?
(出示:用“____________,好象在说:__________。”)的句式说
(4)天渐渐亮了,小露珠在太阳公公的照射下慢慢地蒸发,变小了,它的
身子越来越轻,渐渐地变成了水蒸气,它就要走了,就要向大家告别了,同学们,
让我们一起来挽留小露珠,请同学们齐读第7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学了这篇课文,你们喜欢小露珠吗?为什么?
(出示:同学们都喜欢小露珠,因为小露珠。)
2.多么可爱,多么美丽,多么善良的小露珠呀,她把快乐带给别人,她
把美丽留给别人,我们一起来喊喊她的名字——小露珠!
3.总结:同学们,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走进了小露珠的世界,我们看到
了()的小露珠,()的小露珠,()的小露珠,看到了小露珠映衬着鲜花嫩草的美景。
小露珠这么可爱,这么美丽,难怪大家都喜欢她,仿佛看到你们也变成了一颗颗
小露珠,因为有了你们,我们的课堂才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老师感谢你们.
小学语文课件4
12/50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独立认识8个生字,理解并积累“开启”、“满脸稚气”、
“倚窗而坐”、“奢侈”、“记忆犹新”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课文练习中的句子,根据带点词尝试提出
问题。
3、围绕“用这样的方法开启易拉罐好不好”这一问题展开讨论,从而使
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助的美好感情。
教学重点:
1、能运用合适的方法理解“开启”、“满脸稚气”、“倚窗而坐”、“奢
侈”、“记忆犹新”等词语。
2、通过读文,使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助的美好感情。
教学难点:
品读细节描写的妙处,抓住其中关键词,感悟妇女“这个的方法”的巧
妙之处。
教学准备:
1、老师:词语若干,相应的课件,课文朗读录音
2、学生:按课后要求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出示实物)这是一个易拉罐,你能把它打开吗?
2、导入:开启易拉罐对大家来说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是对于一个从
来没有喝过这种易拉罐饮料的农村男青年来说,却是一件难事。
3、板书:开启
4、揭示课题:40、开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完成练习。
一列南下的火车上,一个的男青年,
(满脸稚气、来自农村……)(不知如何开启一罐健力宝饮料)
这时,一位的妇女用帮助了他,使他深受感动。
13/50
(善良、热情、善解人意)(巧妙的方法)
2、学习生字“罐”,教师指导梳理笔画。
3、针对上述内容进行质疑
如
男青年为什么不会开启这罐饮料?
男青年会怎样打开这罐饮料?
这位妇女的方法巧妙在哪里?
……
说明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在质疑状态下的
学生取之所需,求知欲强,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学习兴趣高,学习效率
高。
三、读中理解,品中悟情
1、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男青年不会开启这罐饮料的呢?
读课文第5节,用直线划出相关句子。
出示句子:他把健力宝拿在手上,颠来倒去看了看,迟疑了一会儿,他
从腰间摸出一把水果刀,试图在拉环的位置把健力宝撬开。撬了两下,他发觉易
拉罐的壳很坚硬,便停下了手中的水果刀,又把目光盯在了拉环处。
当他几次尝试都失败后,他心里会怎么想呢?
说话练习
u男青年十分尴尬,心想:。
u男青年一下子脸红了,心想:。
u男青年,心想:。
说明
通过这个话题,不仅让学生体会和感受到男青年当时的困惑和尴尬。同
时,读与说的结合,还提供了学生的一个进行语言实践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的语
文素养。
2、男青年为什么不会开启这罐饮料?
默读课文,用﹏﹏划出有关年轻人不会开易拉罐原因的句子。
14/50
讨论后出示句子
他是个农村娃。在此之前,他连火车都没坐过,他要到南方去上大学。
健力宝?男青年知道,这是一种奢侈的饮料。
班里有钱的同学才喝得起。爸妈从来没给自己买过。
犹豫再三,他终于从衣兜里摸出一张皱巴巴的5元钱,递给乘务员。
随机学习生字“倚、饮、奢、侈”,理解词语“满脸稚气”、“倚窗而
坐”、“奢侈”的含义。
说明
通过“农村娃、奢侈、犹豫再三、终于、摸……”关键词的理解,让学
生了解体会到这个男青年是一个从来没有喝过罐装饮料的家境贫寒的农村孩子。
师:这时,坐在对面的妇女默默地把这一切看在眼里,她用一个非常奇
妙的方法教会了男青年打开了这个易拉罐。
3、这位妇女究竟采用了什么样的方法呢?
指名朗读母子的那段对话。
细细品读:妇女把健力宝拿在手中,眼睛盯在拉环上,余光注视着男青
年,只听见“嘭”的一声,健力宝打开了。
找一找句中表示动作的词,想一想:妇女为什么不直接告诉男青年怎样
开启这罐饮料的方法呢?她这样做是在告诉男青年什么呢?
说明
妇女考虑到男青年是一个来自农村,家境贫穷,未喝过此类饮料,自尊
心强,羞于启口的特点,运用了这种男青年可以接受的方法,在不伤害男青年自
尊心的情况下,帮助男青年开启了易拉罐。妇女细微的动作里包含了人与人之间
真诚相助的情感,包含了真、善、美。
四、读写结合,体验真情。
1、讨论:男青年开启易拉罐后,从中喝出了一种特殊的滋味,那究竟是
一种什么样的滋味呢?
说明
那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助的美好情感,它如涓涓细流,化身为一股
清甜的滋味缓缓流入了男青年的心田,令人回味无穷。
15/50
师:这位善解人意的妇女,以她的的善良与真诚,深深地感动了这位男
青年。许多年过去了,男青年仍对这件事情记忆犹新,充满了感激之情。
2、引读“许多年后,男青年……”
3、每个人的手中都有一把心灵之锁。而开启这把心灵之锁的钥匙则需要
我们自己去寻觅。相信只要我们耐心地寻找,就一定能找到开启这把锁的“钥匙”。
说明
引导学生在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这充分达到了学生学习本文的目的。
小学语文课件5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山雨带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领略大自然的美。
3.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情感。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1、(多媒体出示画面)师:我们的大自然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他变幻
莫测,多彩多姿,有时,让我们沐浴着灿烂的阳光,有时也让我们欣赏皑皑的白
雪,当然,有时也让我们享受着蒙蒙的细雨……作家朱自清就曾经这样描写雨,
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多媒体出示语段)“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
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却
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2、师:这个地方的雨,是祥和安宁的雨。而有一个地方的雨却是优美动
听的,孩子们,想亲自去感受感受吗?
16/50
3、咱们今天就跟着作者赵丽宏一起走进山林,去感受山雨的美丽。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1、请同学们先自由地、放声地读读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并将好
词佳句用横线划下来,多读几遍,并将课文读通读顺。
2、交流同学们自主发现的好词,集体品读。
3、课件出示,全班读。
湿润的山风轻盈的云雾无字的歌谣飘飘洒洒的雨丝
轻捷柔软的手指优雅的小曲水淋淋的嫩绿清新的绿色
4、刚才你们透过文字和作者一起初次游览了雨中的山林。你愿意用读的
方式带着老师到山林中走一走吗?(指名读课文)
5、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教师板书:雨起、雨中、雨后)
(三)朗读赏析,深入感悟
1、默读课文,思考:
(1)作者是从哪两方面观察山雨的?
(2)你从哪些描写中感受到作者丰富的想象?
2、感悟山雨的音乐美。
(1)指名读写山雨声音的句子.。
(2)你从这些句子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作者奇特的想象?你从这些描写中
体会到什么?
(3)学生汇报,老师给予指导。
(四)、总结全文,拓展阅读。
1、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
2、拓展阅读。《雨》(冯剑华)
3、作业:(任选一项)
(1)选择课文中你喜欢的词语写一小段话;
(2)自己试着写一写我们生活中看到的雨景。
小学语文课件6
教学内容:
17/50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第二课《四季》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富有童趣的的诗歌。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
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四季的特点。四幅图色彩鲜明,
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察和想象。诗歌采用拟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语言亲切,
生动,读来琅琅上口,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4个偏旁“月、雨、口、禾”。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略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一年有四个季节,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激
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教学重难点:
1、认识:“说、秋、是、圆、夏、肚、就、雪、对、冬和叶”11个生
字,4个偏旁“月、雨、口、禾”。
2、初略了解课文内容,知道一年有四个季节,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学
情分析:
同学们都是些活泼好动的6、7岁的孩子们,他们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
因此,必须搞好组织教学和采用游戏活动来组织教学,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
极性。
教法与学法设计:
采用多种方法巩固和识记生字,能借助图画和汉语拼音朗读课文。媒体
资源运用: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幅美丽
的图画,你们想看吗?让我们来看幻灯片。(不同季节的图片)激发学生兴趣,
集中学生注意力
师:(连续出现课文中的4幅图)这4幅图分别画的是什么季节?怎么
看出来的?用简短的话说一说。
生:我看见小草绿了,那是春天。
18/50
生:我看见了圆圆的的荷叶,那是夏天。生:我看见了玩玩的谷穗,那
是秋天。
生:我看见了雪人,我知道是冬天,我最喜欢下雪了。
了解课文内容,明确学习内容
师:小结:这四幅有趣的图和几句优美的文字组成了我们今天要学的课
文。(板书课题:四季)
生:齐读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初读课文师:范读课文。
生:看着课文,认真倾听。
感受课文的美,激发学习兴趣。
2.学生自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把生字用圈画下来。再数一数课
文中有几句话。
生:边读课文边圈生字,注意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次。在朗读自
读中认读生字。
(2)师:出示课文中的生字,这篇课文中有不少生字,你们都会读了吗?
(课件展示生字)
直观的感受,调动兴趣。
师:这上面的字你都会读吗?你会读那些生字,读给同桌听听,并说说
你怎么记住这个字。
鼓励合作认读生字,交流识记方法。
师:这些生字都会读了,请同学们起来读一读,并说说你是怎么记住他
的?了解同学们认读生字情况。
生:我记住了秋天的“秋”:禾+火=秋,禾、火“秋”。师:随机出示
生字卡片。
他说的方法真好,这就是像我们数学里的加一加。我们很快就记住了
19/50
“秋”字。秋天的“秋”的“禾”就是这个字的偏旁,我们把它叫做“禾”
字旁。生:齐说“禾”字旁。生:我记住了肚子的“肚”,“月”+“土”=
肚师:随机出示生字卡片。
非常好,你也采用了加一加的办法记住了肚子的“肚”。肚子的“肚”
的偏旁是?生:“月”字旁。
师:不错。一起说一说。
生:我记住了对错的“对”,又+寸=对。师:随机出示生字卡片。
生:真不错,他还认识了“寸”字,是一个爱学习的好孩子。
生:我记住了叶子的“叶”,口+十=叶师:随机出示生字卡片。生:
我记住了“就”字,“惊”字的竖心旁换成北京的“京”,就是“就”字。师:
随机出示生字卡片。
嗯,真不错,他还知道采用换偏旁的方式记住“就”字。生:“是”和
足球的“足”特别像。师:随机出示生字卡片。
很好,他学会了比较记忆。生:我记住了雪人的“雪”,雨+倒着的“山”
=雪。师:随机出示生字卡片。
不错,雪人的“雪”的“雨”字就是“雪”字的偏旁,它叫“雨”字头。
生:齐说“雨字头”。
生:我记住了圆圆的“圆”,口+员=圆。
师:随机出示生字卡片。
真不错,他不仅记住了“圆”字,还认识“员”字。圆形的“圆”的“口”
是这个字的偏旁,叫“口字框”。
生:齐说“口子框”。
生:我发现夏天的“夏”有个自己的“自”。师:随机出示生字卡片。
真是个善于观察的孩子。生:言字旁的是说话的“说”。生:下面有
两点的是冬天的“冬”。师:随机出示生字卡片。
孩子们真不错,都能用很多办法来识记生字。
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在认识生字的同时认识新偏旁。调动
孩子们学习的激情。
师:多种方法识记生字:齐读生字、同桌互读、比赛读、游戏读等
20/50
在游戏活动中巩固识字。
(3)刚才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生字朋友,现在来考考大家,看看你们记
住了没有,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
生:指名朗读课文。
检查识字情况和课文朗读情况。
(3)师:刚才我们读了课文,读了生字,现在谁能说说这篇课文有几个
自然段?
生:4个自然段。
巩固自然段的认识。
(三)、初读读课文,了解内容:师生带读。学生自由读。
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师:同学们刚才美美的读了
课文,你们知道一年有哪几个季节?每个季节美吗?
生: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师:是呀,每个季节都很美,我们要更加热爱我们的环境,保护好我们
的环境,让她变得更美。
感受每个季节的美,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四季》中的生字和4个偏旁,大家还记得吗?
巩固本节课学习内容(五)、家庭作业:
回家把我们认识的生字新朋友和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既是复习巩固,同时也让同学们感受成功的快乐。
板书设计:
四季
说秋是圆夏肚就雪对冬叶
小学语文课件7
教学内容:
《惊弓之鸟》一课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怎样看问题、怎
样想问题”中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是出自《战国策.楚策论》的一则成语故事。
21/50
这则成语故事讲的是古时候魏国一位有名的射手更赢不用搭箭,只需拉
弓,便使天上飞过的一只大雁掉下来的故事。从中反映出更羸善于观察,善于思
考,并能根据所见所闻作出正确分析。
这则成语故事语言生动、形象鲜明。通过人物对话推进情节发展,以更
羸为主线,以魏王为辅线,并用因果倒置的叙述方式突出更羸善于观察和分析的
品质。
学生情况:
三年级下学期学生正处在第二学段起步一年,学生的生活经验还不够丰
富,理解能力不是很强,但是学生对故事比较感兴趣。这篇课文有利于激发调动
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这篇课文采用因果倒置的叙述方式,设置了一个更羸是如何虚发落雁的
悬念。但是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悬念已经不能当作秘密来讲了。
课文内容主要是更羸的分析、推理,而三年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弱,
因此从教材和学生这两头着眼,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更羸说的话,对于更羸观察、
思维的过程及准确的判断是学生不易理解的。
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
关键词句品读朗读感悟读悟结合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懂得“能手”“并不”“直”“大吃一
惊”“孤单失群”“惊弓之鸟”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更羸最后说的4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
3、了解课文内容,,能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学懂更羸说的话,体会更羸的分析是正确的。
教学难点:
理解更羸说的一段话,联系全文内容体会更羸分析判断的合理与正确性
为重点。根据魏王由“不信”到“吃惊”“奇怪”的态度变化,使学生明确,把
观察、思考与实践经验结合起来的思维方法是正确的,是值得学习
22/50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文题,范读全文(或听课文录音)。
1.#课件#导语: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成语故事。同学们,这个学期,我们
学习了两则寓言故事,从中受到了启发和教育。今天我们将要学的新课是一则成
语故事——《惊弓之鸟》。这则故事的内容特别新奇有趣,会使大家领悟出更多
的东西,尤其能启发我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作出正确
判断。现在看书,听老师朗读课文。
2.有表情地范读或放配乐录音。
二、指导自学。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课件出示)(1)一边读一边将遇到的
生字、生词圈画出来认识。
(2)把每个自然段用数码标记清楚。
2.自由朗读。要求:(课件出示)
(1)看清句子的标点符号,试着读出说话人的语气来。
(2)把不理解的词抄写在本子上,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学生分段朗读全文,结合正音。
“魏国”的魏读作wèi。“更羸”人名,读作gēngléi。“嘣”象声
词,后鼻音,读作bēng。“悲惨”的惨,平舌音,读cǎn。“愈合”的愈,整
体音节,读作yù。“拼命”的拼,前鼻音,读作pīn。
2.指名学生列举不理解的词语,并鼓励查阅工具书的同学帮助解释。
3.出示幻灯或小黑板:
(1)指导学生巩固生字(辨形、正音)。
(2)熟读并理解词意。
4.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学生能理解的尽量让学生说,不理解的可以
放到课文中理解。
23/50
能手:具有某种技能,对某项工作、运动特别熟练的人。文中指更羸善
长射箭。
本事:就是本领的意思。
悲惨:处境和遭遇极其痛苦,令人伤心。
愈合:伤口长好。
拼命:不顾及性命,文中指大雁尽力量往高处飞。
大吃一惊:因出乎意料而非常惊奇。
四、思考、讨论。
1.课文中写了几个人物?主要写谁?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从哪里看出来
的?(更羸、魏王两个人。主要人物是更羸,他是“有名的射箭能手”;他只张弓
不搭箭就使大雁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追问:更羸是怎样使那只大雁掉下来的?
2.讨论:更羸怎么知道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那只大雁掉下来?
(1)指导学生抓住关键句:“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2)引导学生揣摩词语,诱发联想,进而产生逻辑推理:①大雁一般是成
群地飞翔,这里却是“一只”,说明什么?
②“慢慢地飞”又说明什么?为什么用“鸣”而不用“叫”?
③学生自由谈自己的看法。(不做统一的要求。)
五、齐读全文,理清叙述的顺序。
课文先写更羸向魏王提出不用箭,只拉弓,大雁就能掉下来;接着试了一
下,只拉弓,不用箭,大雁果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最后更羸介绍他是怎样知道
只要拉一下弓,大雁就能掉下来的。这样先叙写故事的梗概,再揭示事情的原因,
紧紧扣住了读者的心弦。
六、作业。
朗读全文并抄写课后题中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惊弓之鸟》。(板书课题)
24/50
(2)“惊弓之鸟”什么意思,同学们明白吗?(释题:“惊”从它的偏旁你
知道什么?“弓”指弓箭,“之”是“的”的意思,)谁能说说“惊弓之鸟”的意
思?
(3)了解了课题的意思,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故事中的鸟是一只怎样
的鸟?它为什么害怕弓箭的声音?它害怕到什么样的程度?)
教师将学生的质疑归纳,用几个“?”在黑板上标出
二、深入学习课文,自读自悟:
检查提问:通过自己读和听同学读课文,你弄懂了什么?
1、弄懂:那是一只怎样的鸟?
那是一只受了箭伤的大雁。你从课文的哪里知道的?
①“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
②“更羸笑笑说:‘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
伤的鸟。’”
学生发言后,教师归纳:大雁是一种候鸟,每到秋天就从北方飞到南方
去,春天又从北方飞回南方。同学们看,雁字是这样写的(边写边板书),字理分
析“雁”:“厂”是它的声旁,古时候读作“han”,里面的“隹”指鸟,单人旁
指鸟飞时能排成人字形。可不要写成燕子的“燕”。
2、读了课文,你还懂得了什么?
(1)“惊弓之鸟”其实是指害怕弓弦响的大雁。
从哪里看出那只鸟害怕弓弦响?
你是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知道的?(第5自然段。)
(2)朗读前指导:读课文不仅要读得正确、流利,还要读得有感情,能读
出感情来,就不仅证明你理解了,而且说明你学得相当不错了。怎样读的得有感
情呢?要学会“过电影”,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
自由读第五自然段,说说你读的时候,脑子里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
师:你看到了什么?还听到什么声音?
(3)这一段有两个“直”,意思一样吗?
出示句子:只听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
从半空里直掉下来。(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大雁边飞边鸣的情形为“→”
25/50
“直往上飞”:↗↑;“直掉下来”:↘↓。)(让学生理解,“直往上飞”的“直”
是一个劲的意思,应这样表示↗,“直往下掉”的“直”是垂直的意思,应这样
表示:↓)
(4)该怎么读?语速要快稍快,紧张一点。自由朗读这一自然段,体会。
指名读,强调两个“直”字。生用手势配合表演。全班同学边读句子边
演示。
(5)看到这样的情形,魏王大吃一惊,同学们自由朗读6-8自然段。
①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大吃一惊”的意思。与“惊弓之鸟”的“惊”
相比较,联系第八自然段,了解“惊”是非常奇怪的意思。
告诉学生,联系上下文也是理解词语的一种方法。
②感情朗读课文,读出魏王奇怪的语气。(强调“啊!”读“á”,抓住
“啊”“大吃一惊”“更加”等词语。)
3、更羸为什么一看就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而且迅速作出判断,
不用射箭,只要拉一下弓弦,就能使大雁落下来?你是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知道
的?
学习课文第九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九自然段,思考课后思考、练习的第2题。
实物投影仪出示:想想更羸说的话,哪些讲的是他看到的听到的?哪些是
他的分析?他是怎样一步一步分析的?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3)检查自学情况。
①哪些是更羸听到和看到的?他观察到什么?
板书:观察:飞得慢叫得惨
学习“惨”。(从竖心旁分析字义),注意读准平舌音。
②哪些句子讲的是他的分析?他是怎样一步一步分析的?
板书:分析:箭伤作痛孤单失群
学习生字;愈(古时候愈是有个病字头的,是指病好了。课文中的“愈合”
指伤口长好了。)
26/50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孤单失群”的意思:这里的“失”可以用上
文中的哪一个词来理解?(“离开”)“群”字呢?(“同伴”)看字形能不能说出它
的意思?(形声字,形旁是羊字旁,羊喜欢成群地在一起。)
③根据这样的分析,更羸断定这是一只怎样的鸟?(受过箭伤的孤单失群
的鸟。)
④因为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所以,更羸又做了怎样的分析,要怎样
做就能使这只大雁掉下来?
伤口裂开
往高处飞↗∣
心里害怕↗∣
板书:听到弦响↗↓
掉了下来
谁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更羸分析思考的过程?(先分说,
后总说。)
⑤更羸得出结论,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这只大雁掉下来。板书:不用
箭只拉弦事实证明更羸的判断是正确的,更羸创造了奇迹。
⑥教师引读,然后让学生朗读、背诵第九自然段。
4、更羸是个什么人?怎么有这样的本事,知道那只大雁那么害怕弓箭,
甚至听到弓箭的声音就会掉下来呢?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读,评议:谁读得好?好在哪里?(强调了“有
名”和“能手”)理解“能手”的意思:对某一项技术、某一种工作特别熟练,
干得特别出色的人,称作“能手”。织布技术特别熟练的人,我们称他为—“织
布能手”,种菜特别出色的人就称为“种菜能手”。射箭技术很高明的人就称为
“射箭能手”。“有名”的“射箭能手”说明更羸不是一般的射箭能手,他射箭
的技术特别高明、射箭的经验特别丰富,因而大家都知道他。你们能不能想象一
下,他的箭法怎样?用一个词语来形容。(百步穿杨、箭无虚发、百发百中)
27/50
(2)是不是因为更羸射箭射得特别准,所以才大雁落下来的呢?是因为他
有丰富的经验,善于观察周围的现象,而且能对观察到的进行认真、深入地思考,
得出正确的结论。魏王听了更羸的话,还后会对更羸说什么?
三、复述课文。
1、同学们能不能看着课题和板书讲这个成语故事。(同桌练说—指名说)
2、能不能先说更羸是观察分析的,然后再说他是怎么说、怎么做的。(要
求学生变换顺序说一说)
3、这个成语中的鸟字可以换成人字吗?大家想想比喻怎样的人?他遇到类
似的情况怎么样?
板书设计:18、惊弓之鸟
伤口裂开
往高处飞↗∣
心里害怕↗∣
听到弦响↗↓
掉了下来
五、拓展延伸
1、在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惊弓之鸟”的事情吗?
2、说几个“惊弓之鸟”的近义词。
六、作业:把这个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
小学语文课件8
教学目标
1.认识“线、论”等11个生字,会写“你、们”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
3.有主动积累词语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
有主动积累词语的意识。
教学工具
28/50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讨论揭题,引入新课
1.我们都见过春雨。大家有没有发现,春雨和夏天的雨有什么不同?(样
子、速度、声音)板书:春雨。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关于春雨的童话故事,你们
读一读,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春雨的?
2.投影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学生拼读讨论。拼读:自由读;同桌互读;
“我会读”
讨论:
(1)读了这句话,你知道春雨的形状了吗?板画:春雨
认识生字“线”,组词。
(2)读了这句话,你听到春雨的声音了吗?指导朗读“沙沙沙,沙沙沙”。
3.出示课文最后一段,朗读质疑。
读:拼读;小组读;集体读;自己思考性的读
认:“欢”字,换偏旁记字。
问:读了这句有什么疑问吗?(鼓励学生大胆提问)
提示:
(1)“大家”指的是谁?
(2)大家争论什么问题呢?
4.出示课文第2自然段,弄清以上问题并在句子中识字。
(1)从句中找到以上问题的答案。
(2)识字:
音:勾画出句中的生字拼读;连词朗读
趣题底颜有趣问题到底颜色
形:你能识记这几个字吗?看看这些字有什么特点?
提示:同结构:趣题同偏旁:题颜
换偏旁:底—低加偏旁:是—题
(二)情景感悟,对话朗读
29/50
1.出示课文插图或播放多媒体课件,说说图中画了哪些鸟?(贴三种鸟
的图片)
2.分角色朗读,讨论:
(1)三种鸟分别认为春雨是什么色彩的?他们的根据是什么呢?
(2)春雨从天上下落到不同的植物上,用了不同动词的表示动作的词,
能找出来吗?
(3)认识生字:淋洒滴油
你发现了这些字的规律了吗?去掉偏旁来看看,是你认识的什么字?可
以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熟字加偏旁法;偏旁联想法)
(4)从哪些词可以看出,小鸟们在争论?该怎样读出争论的语气呢?
指导朗读:“不对”;“不对,不对”“你们瞧”;“你们看”
“……花……了,……花也……了。”
(5)分角色朗读对话。
(6)创设情境演一演。
(三)实践活动
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到外面看一看,并把看的结果画出来给大家交流。
反思:
《春雨的色彩》是新课标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篇童话故事。课文
中小鸟们都在激烈地争论一个有趣的问题: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而孩子们通
过平时的观察与反复朗读课文从而了解春天景物的特点,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
种种变化,达到喜爱春天的目的。
在教学这篇课文的过程中,我在识字教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以下三个
方面品读课文:
1、引导学生对春雨本身的样子和声音感悟
2、引导学生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
3、让学生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情趣。回顾自己的教学,我认为有以下的优
点与不足:
这节课的亮点:
30/50
1、导入环节通过让学生看图猜词语,不仅活跃了学生第一次上公开课的
紧张情绪,而且作为复习环节很自然的引出了课题。
2、这次识字过程,我第一次尝试了小组合作学习识字,重在让每位学生
都能去说一说自己的方法,比起常规性的指名说,孩子们参与性很高,每个人都
能在组内积极的`表现。
3、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朗读的指导。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通过分角
色朗读、小组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提高学生朗
读的能力。如第一自然段,在让学生朗读“沙沙沙”时,让学生听了一段春雨的
声音,从中自己领悟到春雨的柔和细;再如读出小鸟们的争论时,先让学生们自
己谈一谈对“争论”的理解,然后进行指导朗读,读出不服气,读出肯定,读出
着急。而课堂上孩子们的朗读也是在2我的指导下一点点的进步着。
4、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结合课后的思考题,创设想象的空间,引
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学生结合我出示的图片及
自己平时的观察,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表达中又能使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一
定的提高。也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把知识学活学精,孩子们才能热爱我们的课
堂;也只有这样,课堂才会使我们的孩子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使我们的语文教
学变得更加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充满智慧。
这节课有待改进的方面:
1、作为一年级的学生是否应该把识字放在重点,虽然本节课的的小组合
作学习生字时每位同学都说了自己的方法,但是在汇报时应该让更多的孩子站起
来说一说自己的方法,这样也算是分享的一种过程。
2、在课堂教学中,我发现自己没有充分相信学生,尝试把学习的主动权
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老师主导的成分居多,没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
人,课堂成为展示自己的舞台。
3、在分角色朗读时,可以继续尝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
自主学习,选择自己喜欢的小鸟,读一读它的话语,再上台演一演,效果相信会
更好!!
31/50
4、“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这是文中唯一一个带有问句的话,应该
重点出示出来,教给学生带有问号的语句,读时语气要往上扬,这样的指导朗读
相信会更有效把!!
5、在教学中还要进一步落实基础知识的训练与基本技能的培养,在语文
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使学生节节课都有不同的收获。
小学语文课件9
一、读拼音写词语。
略
二、照样子填空。
略
三、把不能搭配的字画去。
繁(植殖)(驱躯)赶记(忆亿)(遥摇)远
羡(幕慕)(税悦)利丝(豪毫)(蔬疏)菜
环(境镜)(攻功)能翻(译绎)(隐稳)约
四、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朝()与共情不自()迫不()待
寝()不安恋恋不()应有()有
持()不断习以为()和睦()处
五、排列句序
()贪心的英国国王看到这块迅速生长的土地,立即宣布属于他们。
()又过一周后,一位地质学家来这里考察,发现这座海岛已经有20米高,
不久,这座岛屿迅速长到60米高。
()以后,这个岛屿时而出来一下,就又消失了,有意与人捉迷藏,你说
大自然变魔术的本领如何?
()但是没多久,这个岛屿突然消失了,好像不愿意属于谁似的。
()1831年7月10日,一位船长驾船在地中海中航行,经过西西里岛南
边时,忽然看见海洋在沸腾,波涛汹涌,并伴随有闷雷般的声音。
()一个星期后,这位船长再经过此地,发现新添了一座几米高的海岛。
32/50
六、阅读答题
(-)《太阳》节选
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
黑暗到处是寒冷设有风雪雨露没有草木鸟兽自然也不会有人一句话没有太阳就
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1.给后面两句话加上标点符号。
2.找出文中的两对反义词,填在下面括号里。
()——()()——()
(二)
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人们
热得受不了,就找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
了。/其实,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
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这么远,箭哪
能射得到呢?
1.这一段话共有个句子,最后一句话是个句,把它改成陈述句是
2.这段话可分成两层,已用“/”在文中标明,请写出层意。
3.文中画线的数字有什么作用?
4.照样子写词语和句子。
例一:晒得寸草不生。
得
得
例二: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这么_____,_____哪能_______呢?
(三)
十字路口,红、黄、绿三种颜色的信号灯,指挥着来往的车辆。为什么
要用这三种颜色呢?这里边还有点科学道理呐!∥
红色的光透过雪雨和雾气的本领很强。司机在恶劣的天气里,老远就能
看到醒目的红色信号,引起注意。所以用来禁止通行。黄光的亮度大,在阴雨和
雾天,透雾的能力也很强。变灯时,黄灯一亮,就是告诉司机:“注意啦!准备
33/50
停车!”绿色,是大自然中花草、树木的颜色,看了以后使人感到舒畅,愉快,
象征着平安、所以把绿色作为通行信号。
小学语文课件10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说说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本组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和学生
的实际,我们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结合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情感目标: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爱护家园、保护环境、为后人造福的忧患意识。
二、教学重点:
〈它采用了设置悬念的方式,引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因此我们认为这篇
课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小村庄变化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教法和学法:
在这堂课中,我们综合了观察法、谈话法、讨论法、随机通达教学、自
上而下教学设计及情境性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
五、教学过程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实践与
想象充分结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新型的良好的课堂氛围。为达到本
课的教学目标,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活情感
在这里,一个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小村庄在老师的故事中娓娓而来,
通过直观画面,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思维,首先学生感受到“美”的氛围。然后
画面急剧变化,突如其来的洪水毁掉了这个美丽的村庄,从声音、画面方面激活
学生潜在的情感。让他们的思维处于一种张开的状态,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感
34/50
受到村庄从“美丽”到“毁灭”的过程给他们带来的那种震撼心灵的感觉。第一
次与大自然进行心灵碰撞为他们理解村庄的消失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模拟调查,渗透新知
在学生自由读课文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小村庄变化的原因。并且采用新
颖而独特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在教学中,课件演示让学
生看到了一个色彩斑斓的情感画卷。在这个时候,学生的心里一定有很多的疑问,
很多的想法,再运用模拟调查的方式,首先激起学生的兴趣,小学生的情感极易
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学生通过刚才的课件观看,听老师逐
步深入的引导,拉近了学生与课文之间的时空距离。学生心里那么多的“问号”
就会在他们自己的探索中一步一步的清晰、明显。
(三)、自主释疑,知识反馈。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使他
们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这课里,要引导学生根据单元训练目标,让学生提问,
把学习的主动权放给学生,这样做,为学生指明了方向,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
用。在这个教学步骤中,我们以课堂为主阵地,始终将“分组讨论、合作交流”
作为一种激活课堂信息交流、促进学习目标达成的有效教学方式。首先是讨论前
——留出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让学生开展观察思考,比如:什么都没有了——所
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学生经过有目的地观察和有意识地
思想,有针对性去讨论,对问题产生了独特的想法,才能充分、深刻地发表自己
的见解。弄明白“所有靠斧头得到一切”不仅仅指前面提到的用斧头得到的房子、
家具还有靠斧头得到的所有不错的生活。讨论中——学生都有各不相同的想法,
有的是成熟的见解,有的仅仅是幼稚的疑问。这些想法,都使学生有一种“一吐
为快”的心理需求,此时,正是讨论的最佳时机。讨论时,引导学生有序地发言,
特别注意让只习惯于说的学生有“听”的耐心,使羞于发言的学生有“讲”的信
心,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条理地将自己的意见充分表露,使课堂讨论呈现一种
“个性思想展现,交流意识浓厚”的良好氛围。讨论后,再引导学生进行整理,
对于这些意见的“联结点”,让学生从中归纳出正是因为这些村民乱砍乱伐,造
成了对周围环境的破坏,最终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由此看出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然后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体会文章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35/50
(四)、发展思维、深化主题
孩子们对大自然总是有一种莫名的亲近,而且还有着意想不到的创造潜
能。学完全文后,采用记者采访的形式,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来发展学生的创
造性思维。古人说:“感人心者,先莫乎于情”。在这种“引——放”的教学方
式下,教师始终通过充沛的情感,用生动语言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使自己和学
生的情感融为一体。六、板书设计:
这堂课的板书设计非常简单但又层层进入,从直观上一目了然但又意义
深远,从而深化了整个主题。
小学语文课件1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祖国哺育我们成长,我们是祖国的未来,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3.练说一句话,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万事万物都有联系。
教学难点:
让学生懂得祖国哺育培养了我们,祖国就是我们的家,激发学生爱国情
感
一.揭示课题
1.谈话导人: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家,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
文(板书:家)
2.请小朋友想想自己的家,说说你觉得家怎么样?请读好它
二.指导看图
说说你看懂了什么?(指导学生由远及近,由上而下说说图上有什么)
三.初读课文
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谁的家,它们的家分别在哪里呢?
1.轻声读课文(提出要求:借助拼音,仔细读课文,不丢字,不加字)
36/50
2.指名试读相机正音
四.细读课文
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谁的家,它们的家分别在哪里呢?
要求学生用课文向我们介绍了...的家,它们的家分别在...句式回答
根据学生回答,逐一出示相应语句
(一)蓝天
1.出示:蓝天是白云的家
2.朗读
3.师讲述:一朵朵白云飘浮在蓝天上,蓝天衬着白云,白云离不开蓝天,
所以说蓝天是白云的家
(二)树林
1.出示:树林是小鸟的家
2.朗读
3.为什么说树林是小鸟的家?(小鸟在树林会做些什么?)
(小鸟在树林里搭窝,自由自在的飞来飞去,小鸟离不开树林,所以说
树林是小鸟的家)
(三)小河
1.出示:小河是鱼儿的家
2.朗读
3.你能用上离不开说说为什么小河是鱼儿的家
(鱼儿离不开河水,如果没有河水,鱼儿就无法生存,所以说小河是鱼
儿的家)
(四)泥土
1.出示:泥土是种子的家
2.朗读
3.为什么说泥土是种子的家?
(种子生根、发芽、长叶、开花都离不开泥土,泥土中有许多营养可以
让种子吸收,所以说泥土是种子的家)
(五)祖国
37/50
1.出示: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2.朗读
3.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4.师讲述:祖国是我们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
的地方,是我们自己的国家。
我们的国家象个大花园,我们就是祖国大花园里的花朵。祖国大花园里
有温暖的阳光,有清新的雨露,有肥沃的土壤,我们的成长离不开祖国的哺育、
培养,所以说祖国就是我们的家。
5.歌唱《娃哈哈》
五.齐读全文
六.说话练习
1.除课文里说的这些,你还知道(什么)是(谁)的家吗?
2.黑板出示:(什么)是(谁)的家。
3.启发学生:小河里有什么?森林、大海里有什么?
4.黑板出示:(什么)是(谁)、(谁)、(谁)的家。
5.根据此句式说话
七.画寓教于乐妙在其中
请生绘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家
设计意图:
本教案主要通过学生议一议、读一读,让学生体会到白云、小鸟、鱼儿、
种子这些事物与大自然密不可分;通过唱一唱突破课文的难点,激发学生热爱祖
国的情感;通过画一画,加深对课文的印象,实现课内与课外有机联系。
小学语文课件12
教学目标:
1.学会“阳、打、开、门、间、向、毛”七个生字;会认“话、让、进、
屋、看、起、双、就”八个生字,认识新笔画“弓”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8/50
3.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感受阳光的温暖,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感受生命
蓬勃向上的气息。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2.从读中感受到生命蓬勃向上的气息。
设计理念:
1.以读为主,创设情意。
2.创造畅想天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生听谜语,猜太阳。
2.请几位学生在黑板上画一个大气层,想么画就怎么画,师准备各种颜
色的粉笔,供选择。
3.说说心里想对太阳说的话。
4.出示课文:太阳把她想对你们说的话都写在这首诗里,想读吗?
二、初读课文,启发想象。
1.师范读。
2.生说听读的收获。
3.生在小组中自由读,互相解题。
4.生说组中未解决的问题,全班共议。
5.生自由读第一节诗,边读边想。
6.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7.生试读,练读。
8.指名读,生互评。
9.同法学习第二节课,指导句式。
“我带着,快乐地向你走来。”
10.齐读课文。
39/50
三、创设情景,升华情感。
1.师合作读。
2.自己配上音乐,生边做动作,边有感情诵读。
第二课时
一、有感情地读文。
二、巩固生字认读。
1.出示金色的花,花心上写着本课的生字,四片花瓣向下折好。生每读
对一个字,教师就将花瓣打开,将盛开的花朵贴在黑板上画好的草地上。
2.全班赛读生字。
重点指导:“间、香、双”的读音。
三、指导写字。
1.认读要求会写的生字。
a.组内讲座好识记方法。
b.全班交流
熟字加偏旁:
日——阳,丁——打,日——间
熟字相加:
禾+日——香
形近字比较:手——毛
自编顺口溜:
门:门上一个小门铃,门框直直真漂亮
间:太阳照进大门来,房间里面暖洋洋
2.练写生字。
①生观察字的占格与笔顺。
②花束芳香
亮光温暖
生说师范写。
③生练写,师巡视指导。
小学语文课件13
40/50
教学目标
1、能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能说出读后受到的启发,学习船长遇事沉着镇定,机智果断的品质,
并练习归纳。
3、能体会课文情境的发展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船长是怎样
一个人。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物品质,并学会正确表达。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跳水》一课,大家齐读课题。
二、回顾内容
1、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课文,想一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我们怎样才能把主要内容说清楚呢?(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我们想一想这篇课文里都有哪些角色?学生回答
(2)按角色的出场顺序说说?(生回答,生板书:水手猴子孩子船长)
(3)这些角色与角色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师生交流板书。
2、现在谁能根据这些提示把课文的主要内容再说一说?
3、我们都来试着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师出示主要内容。
三、默读自学
过渡:水手是怎样逗猴子?猴子是怎样气孩子?孩子又是怎样追猴子的?
1、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课文1-8自然段,边读边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描写水手、猴子和孩子
的动作、神态、心情的变化的句子。(注:水手,猴子,孩子)
读读这些句子,用简单的词语进行概括,然后批注在旁边。
41/50
读读自学提示,看看主要让我们干什么?
(简化自学提示明确自学任务:画句子——读句子——概括批注)
2、通过1自然段教学生批注方法
我们先来看看课文1自然段。(默读)按着自学提示先画句子,你想画哪
些句子?用什么符号?读读这些句子,想象用哪些词语进行概括?(板书:逗钻、
做鬼脸)现在你把这些概括的词语批注在旁边。(学生批注)
3现在大家就用这种方法默读2-8自然段,画句子——读句子——概括
批注
4、学生自学课文。
四、细读课文
(一)了解事情的经过,感受孩子一步一步陷入绝境的。
我们按课文顺序说说,你花了哪些句子?怎么批注的?
1、水手逗猴子,猴子怎么做的?(板书:摘帽爬杆)谁来补充,猴子把帽
子摘走了,面对这么一个调皮的猴子,水手们、孩子又是什么反应呢?联系批注
说(板书:都笑)这时孩子怎么样?(板书:哭笑不得)
接着问:什么是哭笑不得?孩子为什么哭笑不得?(猴子和水手)
2、我们继续看这时候子又是怎么气孩子的?(板书:撕帽做鬼脸)水手
们?(板书:笑声大、孩子脸红了,去追猴子。)可是猴子怎么样?(板书:上爬更
快孩子气急了),可是猴子呢?(板书:挂帽做怪样)孩子没有别的办法了,(板书:
气极了)
对比理解:气急了
气极了
(1)说说你的理解?
(2)它们在文中的位置可不可以互换?
3、孩子气到极点了,只见他放开绳子,两只手摇摇摆摆地走上最高的横
木,这时水手们?
4、出示课件:
只要孩子一失足,他就会跌到甲板上,摔个粉碎。即使他不会失足,拿
到了帽子也难以转身走回来。
42/50
(1)读读这段话,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2)失足不行,不失足也不行,你感受到什么?你能用一个词形容孩子处
境的危险或情况的紧急?(千钧一发、迫在眉睫、危在旦夕、十万火急、万分危
急……)
(3)处境太危险了,情况太紧急了,谁能读出你的感受。(指名读)
5、现在我们把1-8自然段连起来读读,结合板书想一想,到底是什么原
因使孩子的情绪从哭笑不得、脸红了、气急了、气极了走上横木,一步一步陷入
绝境的呢?
小结:水手们不冷静,只顾寻开心,没考虑后果
猴子太顽皮
孩子太爱面子被强烈的好胜心冲昏了头脑只顾那帽子,没想后果。
(三)了解事情的结果,感受船长的机智果断。
过度:就在这个万分危急的时候,谁出现了?
1、出示课件:
正在这时侯,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
的,他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向他瞄准,同时喊:“跳到水里,
赶快跳到水里,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在上面摇晃着,没有听明白爸爸的话。
“跳到水里,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在父亲刚喊出“三”时,孩子把头往下
一低就跳了下来。
指导朗读:谁来读?
出示“从船舱里出来”“本来”“立刻”,从这些提示你又体会到
什么?引导:结合其他人的表现体会船长是个怎样的人?
谁来当船长读读这段话。
谁还想当船长,直接下命。(直接读船长的话。)
引导:船长那么机智果断,是像你这样喊的吗?
都试试读读这段话。
4、“扑通一声!孩子跳下了水。”我们一起读最后一段。
四、总结全文
43/50
1、孩子又开始呼吸了,终于化险为夷,转危为安了。现在大家浏览一下
课文,想一想课文哪些段落是写跳水的?可是课文的题目是“跳水”,你有问题
吗?
2、我们看看前面那么多笔墨都是写什么的?文章为什么用这么大篇幅写
原因?
由于水手逗猴子,猴子气孩子,孩子追猴子,追到桅杆顶端陷入了绝境,
这些描写都是跳水的?对,正是由这些原因才有跳水这个结果。
水手们从始至终都在场,可当孩子陷入了绝境,竟然不知所措。是船长
命令孩子跳水解决了问题。有了前边的铺垫,才显船长的机智果断。可见跳水是
解决问题的关键。这种命题方法和以往写事的文章不一样,它采取的是抓住关键
内容,抓住关键情节命题的方法。
五、课后作业:写读后感
小学语文课件14
教材分析
《匆匆》一文是朱自清先生早期的作品,文中将空灵而又抽象的时间化
为具体的物象,引发出伤时、惜时的深长感喟。
这篇文章很注意修辞,文中第一自然段用长短一致,节奏整齐,对仗工
整的排比句,描述了显示季节更替的诗意化景物;又用一组长短不一,节奏跳跃,
口语色彩很浓的设问句,感叹日子的飞逝无痕。整句与散句的结合,不但具有一
种音乐的美感,而且显得既典雅又朴实。
设计理念
学习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就是读,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充分地读,
自己获取体验,引发联想,加深对文章地理解,感悟文中所包含的意蕴。学习语
文的目的不只是了解内容,也不仅是引起一时一地的同感,更重要的是积累语言,
运用语言。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
2、熟练的、入情入境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44/50
3、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
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学习重点
1、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
2、积累语言。
教学准备
1、朱自清简介及朱自清作品。
2、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大家好!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凭直觉,你认为你的一生能
活多少天?
(学生大胆猜想)
我们估算一下,按80岁计算,能有多少天?你们现在已经过了多少天?
这些日子里你留下了什么?
通过计算,你有什么感受?
是啊!人的一生确实太短暂了,时间总是在不知不觉中转眼就没有了。
80年前的一位年轻人也和我们有同样的感觉,这个人就是朱自清。我们今天就
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匆匆》。(板书课题)
二、自由朗读,读通课文。
作者在这篇文章中究竟写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读正
确读通顺,注意读好标注拼音的词语,难读的地方要反复读。
(学生自由朗读)
刚才同学们自由朗读,看同学们认真投入的样子,就知道你们肯定读得
很好。现在谁能展示一下,读给大家听听。
(指名接读课文,教师和学生评价)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
是啊,告诉我们日子怎么一去不复返呢?
45/50
教师指导问号的读法。
大家看“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句话应该怎样读?你能
不能试着来读一读。
(教师范读学生练习。)
对了,以后碰到问号的时候就要读出“问”的感觉。
怎样回答这个问题呢?我们要到文章中看能不能找到答案。
三、默读课文,交流感受。
下面我们来默读课文,看能不能读懂文中的每一个自然段。边读边随着
作者的描写,想象文中描写的画面。
(学生默读课文)
同学们都读完了,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你想象到了什么?说说自己读文章以后的感受。
(学生交流感受)
四、自由读课文,找出印象最深的句子,提出问题。
同学们真不简单,边读边想象就有了这么真实的感受。对哪些句、段的
印象最深呢?对文中的哪些地方还读不明白?
出示要求:自由读课文,看能不能读懂文中的每句话、每个词、每个标
点符号。画出有关的句子或者自然段。
五、小组交流,解决问题,揣摩朗读。
出示要求:
1、懂的地方通过相互交流能不能弄懂。
2、找出了哪些印象深的句子,设计如何读才能把这些句子读好。
3、组长记录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
小组内互相交流。
六、全班交流,指导朗读,体会情感。
你们小组画了哪些句子?说感受,从这些句子中读出了什么?能不能用
你们自己的方式把这些句子蕴含的情感读出来。
教师出示自己的照片,(婴儿、少年、青年、现在)讲述自己的故事,
让学生体验时间的流逝。
46/50
同学们能不能讲出自己的一些和时间有关系的故事。
(学生讲述自己的生活体验)
怎样才能读好这些句子呢,除了想象作者当时的心情,还要加进我们自
己的感受。下面同学们再读一读。
(指名读,老师指导朗读)
举例: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
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
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
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
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这一段话应该怎样读呢?(从学生的感受入手,指导朗读)
(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教师的适时恰当的评价。)
从这些句子中,我们想象到了什么?作者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小学语文课件1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词语:寂寞、憔悴、肃杀、虐杀、苦心孤诣等。
2、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过程与方法:
1、巧设问题,理线穿点,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带领学生逐层深入地剖
析;
2、研讨中注重学法指导;
3、充分注重“读”的作用,通过采用多形式的读来带动理解和积累。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科学的教育理念:尊重孩子的天性,反对封
建的伦理道德观念;
2、感受鲁迅先生的自省精神;
3、体会兄弟情深。
47/50
教学设想:
1、教学重、难点:
①词语的积累;
②理解作品所体现出来的科学的教育理念;
2、词语积累设计形似字比较、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造句等多种形式。
3、本文难点较多,正是研究性学习的理想教材。巧设一个大问题,在此
大问题下派生出若干小问题,逐层剖析、研讨,并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激发
学生的研讨热情。
4、研讨、剖析中贯穿学法指导。
5、采用默读、朗读、研读、师生共读及背诵等多种形式的读来促理解、
带积累。
6、概括起来就是:一个问题、两个板块、八种读法。
7、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与过程:
一、导入课文:
1、大屏幕显示风筝画面及课题、作者。
2、导语:“又是一年的三月三,风筝飞满天”,同学们,看着这满天的
风筝,你心情怎样?(学生可能回答“高兴”“开心”“兴奋”等)但鲁迅先生看
着这满天风筝心情却和我们完全不同,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他
的《风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勾画字词和难懂语句。
2、师巡视课堂,鼓励学生把不懂的字词写在黑板上。
3、处理字词:
①师生共同解决学生板书的字词;
②指名朗读课后“读一读,写一写”;
③强调掌握词语:堕、寂寞、憔悴、肃杀、虐杀、苦心孤诣,补充伶仃、
模样。
齐读词语并建议学生注重词语的积累与运用。
48/50
4、质疑问难。学生提出不懂的地方,比较容易的集体讨论随机解决,有
难度的、价值大的存疑,留待理解课文时解决。
三、研读课文,深入探究(关于风筝的那段往事)
1、质疑:“我”看到风筝的感情如何呢?(惊异和悲哀)为什么会是这样
呢?请同学们带着这相问题去跳读课文,在适当的位置做好勾画批注。
2、同位略作讨论。
3、交流:指名回答“为什么惊异”?
4、指导学生用“抓主干、理枝叶”法研读句子“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
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5、明确:北京竟在这么冷的季节就放起风筝来,所以作者感到“惊异”。
6、那作者为什么又会感到“悲哀”呢?
7、指名回答明确:因为风筝会让作者想到自己少时对自己的小兄弟“精
神虐杀”的一幕。
8、精读第4自然段
①指名朗读第4自然段,其他学生勾画体现“虐杀”的关键词。
②交流:
写“我”的动词“伸”“抓”“掷”“踏”,为什么不是“折”“扔”
“踩”?
(表现我的愤怒和不可一世以及在兄弟面前的兄长权威。)
写“我”的心理、神态的词语“满足”“愤怒”“傲然”。
写小兄弟的词“惊惶”“失了色”“瑟缩”“绝望”。真是一场名副其
实的“虐杀”
(作者将施虐者的凶神恶煞,受虐者的胆怯惶恐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③还有一个细节大家不要忽视就是“后来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施虐者不但残暴而且冷酷无情!
9、当“我”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我”的心情怎样?
(沉重、悲哀)
“我”又是怎样做的呢?
(补过,这也体现了鲁迅的自我解剖意识)
49/50
“我”补过之后怎样?轻松了吗?请大家看看课文最后一段,再次出现“悲
哀”,而且这次“悲哀”前面还多了一个定语“无可把握的”,这是为什么呢?
10、学生带着问题研读9-12段,四人一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进行宏观
和微观上的指导:同学们,你们联系一下你们自己的经历,在你挨的批评中哪些
你们很快忘却,哪些你会一直耿耿于怀呢?弟弟当年受“我”的虐杀之后还会偷
着做风筝吗?弟弟现在也已成年,你觉得他会让他的子女们自由自在地放风筝吗?
11、交流、明确:“有过这样的事吗?”说明弟弟早已忘记了当年“精神
虐杀”的一幕,但作者并没有因此而轻松,因为这种宽恕并不能理解为弟弟的大
度,实在是一种“说谎”的“无怨的恕”罢了。实在因为他觉得哥哥批评得是对
的,所以才会很快忘却,今天的弟弟肯定不会放任他的子女自由自在的放风筝的,
他也许也会如他的哥哥当年那样对他的子女进行“精神的虐杀”。
——这才是最可怕的!再拓展一点,当时的社会上有多少这样“精神虐杀”
的悲剧正在上演呢!所以作者怎么能轻松呢?不但轻松不起来,反而更“悲哀”得
“无可把握”——意想不到,无法摆脱。
12、小结:所以大家想想鲁迅先生写这篇文章用意何在?有没有社会意义?
学生回答后出示大屏幕总结:《风筝》优秀交设计|教案设计
中国人的思想行为需要用科学思想来指导,惟有这样才不至于干出逆情
背理、愚昧落后的行为,而正当的行为也应该捍卫自己正当的权利。只有科学思
想,才能照亮中国人的思想行为。
四、美读课文,积累语汇(关于风筝的那些诗情)
1、文体辨析:散文,但也不乏诗意。
2、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优美语段自由朗读,指名朗读,教师范读。
大屏幕显示:美景--故乡之春
美趣--无邪童年
美情--兄弟情深
3、鲁迅先生曾说:“悲剧就是美好的东西撕毁给人看。”我们刚才读的
句子多么美好,但你发现没有在这些美句之后紧跟着的就是一些不和谐的声音,
生生撕毁了这片美好。师生共读(生读三个美段,师读紧随其后的撕毁美好的句
子,造成一种强烈的对比,供学生体会)。
50/50
四、拓展延伸:
你的成长历程中有没有类似的经历?请拿起笔来写一写。指名两位同学交
流。并建议他们把这个故事这个理念讲给你的家长。
五、我的收获
1、学生畅谈收获,教师从三个维度的角度评价。
2、大屏幕展示,老师希望学生可以获得的收获。
倾听一种呐喊
感受一段真情
学会一种方法
背诵一段美文
六、布置作业:
任选一题:
1、必做题:《基础训练》前四题。
2、选做题:比较阅读《童年的风筝》
本文发布于:2023-01-29 00:57: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5446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