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与诚信
大学生与诚信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这是孔子对诚信的经典概论,也算是中华文化五千年绵延不绝的一
个奥秘吧。唐人魏徵在上书唐太宗谈诚信时曾说,“言而不信,言无信也;令而不从,令无诚
也。不信之言,无诚之令,虽在颠沛之中,君子之所不为也。”
老子曰:为人若无诚信,“为上则败德,为下则危身”,其言何其精辟。但是古往今
来,诚信为善,而上善若水,其例不胜枚举。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强调了人的生命循环,亦强调了诚信应作为人的基本品质,人虽远离
尘世,精神的天堂也亦将照亮人们内心的孤独与黑暗。
诚信,我把它理解为人的一种行为表现,亦把它理解为人的一种精神生活,人的灵魂永远不会满
于现状,它总是追求一种完美的境界,就像游子渴望回到故乡一样,至于这故乡到底在哪里,却
是永恒的谜。我们只好用寓言的方式,把那里称作天国,净土,仙境等等。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有一句名言:“人是有思想的芦苇。”他的意思是说,人的生命像芦苇一样脆
弱,宇宙间任何东西都能至人与死地。可是,即使如此,人依然比宇宙间任何东西高贵得多,因
为人有一颗会思想的灵魂。诚信作为人的灵魂生活的一部分,作为肉身的人,人并无高低贵贱之
分,唯有拥有诚信的人,由于内心世界的巨大差异,人才分出高贵和平庸,乃至高贵与卑鄙。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级专门人
才,代表年轻有活力一族。在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准则中明确规定,大学生应诚实守信,严于律己,
履约践诺,知行统一;遵从学术规范,恪守学术道德,不作弊,不剽窃;自省自律,明礼修身,
弘扬传统美德,遵守社会公德。
最大限度的诚信是最好的处事之道,诚信是一股清泉,它将洗去欺诈的肮脏,让世界每个角落都
流淌着洁净。
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诚信是人的修身之本,也是一切事业得以成功的保证。学者不可以不诚,不
诚无以为善,不诚无以为君子。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自谋不以诚,则是
欺其心而自弄其忠;与人不以诚,则是丧其德而增人之怨。说明诚对于做人、做事是何等的重要!
中国古代哲人要求言行一致,《礼记
?
中庸》曰:言顾行,行顾言。切不可自食其言、面诺背违、
阳是阴非,所以朱熹认为信是言行相顾之谓,要求口能言之,身能行之,这才是国宝;如果口言
美,身行恶,那是国妖,是君子所不取的。孔子说过: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
也,
听其言而观其行。意思是说,从前孔子对于人,只要听了他讲的话,就
会相信他的行为;现在孔子对于人,当听了他讲的话后,还要观察他的实际行为。在这里,孔子
肯定道德实践是评价诚信品格的标准。
坚守诚信,一诺干金。中国古时候有个名叫季布的人,他这个人个性耿直,而且非常讲信用,
只要他答应的事,就一定会努力做到,也因此他受到许多人的称赞,大家都很尊敬他。他曾经在
项羽的军中当过将领,而且率兵多次打败刘邦,所以当刘邦建立汉朝,当上皇帝的时候,便下令
捉拿季布,并且宣布:凡是抓到季布的人,似黄金千两,藏匿他的人则遭到灭门三族的惩罚。可
是,季布为人正直而且时常行侠仗义,所以大家都想保护他。起初季布躲在好友的家中,过了一
段时间,捉拿他的风声更紧了,他的朋友就把他的头发剃光,化装成奴隶和几十个家童一起卖给
了鲁国的朱家当劳工。朱家主人很欣赏季布,于是专程去洛阳请刘邦的好朋友汝阴侯滕公向刘邦
说情,希望能撤销追杀季布的通缉令,后来刘邦果真赦免了季布,而且还给了他一个官职。有一
个和季布同乡、名叫曹邱生的人,他一向喜欢和有权有势的朋友来往,于是就托人写介绍信给季
布,希望能和季布认识、交朋友。可是季布一见到他就很反感,根本不想再理会曹邱生,但是他
面对季布讨厌的神色,像是没发生什么事的继续说:“您也知道我们都是楚国人,人们常说‘得
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句话是我到处替您宣扬的结果,可是您为什么总是拒绝见我呢?”
季布听完曹邱生的话,非常高兴,顿时改变了态度,而将他当作上宾来招待。此人既没有杰出的
文才,也没有盖世的武功,却青史留名,千古传颂。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恪守信用。当时
的人们盛传着这么一句话:“得黄金百两,不如得季布一诺。”后来,人们就用“一诺千金
"
来赞美像季布那样守信的人。
诚信,让心灵无瑕,让世界美好,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必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
破镜重圆。南朝陈国将亡时,驸马徐德言预料妻子乐昌公主将会被人掠去,于是打破一面铜镜,
各拿一半,作为日后重见时的凭证,并约定每逢正月十五日,就在市集卖这半面镜子,以探听对
方的消息。陈国亡后,乐昌公主为杨素所占,徐德言每逢正月十五日便到京城卖镜,年复一年,
终在某年见到一人叫卖破镜,与所藏半镜相合,于是题诗曰:镜与人俱去,镜归人未归。无复嫦
娥影,空留明月辉。乐昌公主见到此诗,悲泣不食。杨素知道此事后,便让公主与徐德言重新团
圆。
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
信为裳。
季札赠剑。吴国宗室季札,在出使北方大国途中,顺道访问了徐国国君。徐君非常喜欢季札的宝
剑,但知它是吴国国宝,所以不好意思索要。季札心知徐君很喜欢这宝剑,想立即将它送给徐君,
但碍于自己仍需前往其他国家,所以需要带着这宝剑以代表吴国出使。于是,季札心中暗暗向徐
君许下诺言:「当我结束这次行程后,我会再到徐国,届时定将这宝剑送给您。后来,当季札返
回徐国时,徐君已死。季札来到徐君墓前,便将宝剑挂在徐君墓旁的树上。随从连忙问道:人都
死了,还赠他宝剑干什么?季札说:我早在心中答应将这宝剑送给徐君,如今徐君虽已离世,但
不可因此改变我的承诺,我仍要履行诺言。
诚实守信是立人之本、成事之基。三毛曾说:“人际关系最重要的,莫过于真诚,而且要出自内
心的真诚。真诚在社会上是无往不利的一把剑,走到哪里都应该带着它。”
诚实守信既是为人处世的根本,也是成就事业的根基。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意思都是说,一个人不讲诚信,
就不能立身处世。在现代社会,是否诚实守信,不仅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品质和道德觉悟,更重
要的是影响到一个人的前途和发展。只有诚恳老实,有信无欺者,才能形成完备的自我,具备高
尚的人格力量,才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要求,发挥出自己的潜能,实现人生的价值。
诚信是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传统,是公民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原
则。诚信作为公民道德规范,其基本内涵是诚实、不欺骗、遵守诺言。它是人的一种最重要的品
德之一,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当前,我国社会各界对大学生中出现的诚信危
机深深地担忧,正视这种现象,形成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社会共识,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
紧迫任务.
诚信是大学生思想道德的根本。在大学生中开展诚信教育,既是他们自身成长的需要,也是时代
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诚信是一种优良品质,是社会要求人们遵守的一种行为规范,它带有某
种程度的强制性。如果人们违背了诚信原则,不仅要受到谴责,而且要受到惩罚,特别是在利益
关系中体现得更为明显。所以,在学生时代培养诚信的良好品质,毕业后手中才拿到了求职的金
钥匙。
诚信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传统文化的精神追求,是为人处事之本、养德修业之源。我们应毫
无疑问的继承,孔子把“信”列为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四大科目”(言、行、忠、信)和“五大
规范”(恭、宽、信、敏、惠)之一,强调要“言而有信”,认
为只有“信”,才能得到他人“信任”(“信则人任焉”
)
。孟子也非常推
崇“诚”:“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在孟子看来,“诚”是普天之下通行的规律,是最高的道德范畴,也是做人的根本道德原则。
大学生诚信,这一受人关注的话题,理得到足够的重视。现今我国不断倡导国学热潮,用中国传
统的国粹来教育世人,诚信作为先贤圣人的人生至宝,也应该将这种信仰在大学生心中印记。诚
信就应相信人生中有一种东西,它比一己的生命重要得多,甚至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值得为
之活着。诚信是内心的光,它照亮了一个人的人生之路,没有诚信的人犹如在黑暗中行走,不辨
方向,没有目标,随波逐流,这一辈子也只是浑浑噩噩。
当人们谈起大学生,根据人们的定型效应,都会对我们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大学生作为高等学
府的人才,应具有高尚的品德,对人对事都应有诚信。是的,这一点我们赞成而且我们应该肯定,
因为这是主流,但人们的知觉都会形成一种偏差,这种偏差里就有一种晕轮效应,人们会根据个
别的事物来判断整体,个别的大学生在学校的行为就不能算做诚信,这与他们的身份不相符合吧,
也与这个社会的主流不相符合,我们倡导大学生诚信,就是要让他们摆在人生的方向,以诚信待
人,最终才能得到好的归宿。
本文发布于:2023-01-29 00:21: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5429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