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7页
再塑生命的人`
【学习目标】
1.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和文章内容,说出她称莎利文老师为“再塑生命的人”的原因。
2.准确概括出莎利文老师出场前作者所做的铺垫,说出这样写的作用。
3.画出作者学有收获后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体会作者学习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并说
出这样写的目的。
【学习内容】
一、自主预习
(一)作者作品
海伦·凯勒(1880~1968),国著名家、家、社会活动家。她
一岁半时患病,两耳失聪,双目失明。七岁时,波士顿柏金斯盲人学校的安妮.莎莉文担任
她的家庭教师,从此成了她的良师益友,相处达50年。在莎莉文的帮助下,她学会了阅读、
写作,还学会了说话,并进入大学学习,后以优异成绩毕业,成为有名的教育家和社会活动
家。1964年获得“总统自由勋章”,代表作品有《》(又译《我生命
的故事》)、《》。本文选自《》
(二)字词积累
1.给加点字注音或写汉字,并读一读。
搓捻
..
()感慨()抚弄()惭愧()激荡()
wéi()恐疲倦不小心为一谈然不同
然大悟悔恨莫
2.解释下列词语。
不求甚解:
花团锦簇:
美不胜收:
恍然大悟:
混为一谈:
二、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根据记叙文六要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第2页共7页
2.结合内容,说说沙利文老师是怎样的一个人?(写出至少三个不同的方面)
三、合作探究
1.阅读1-5段,看看作者在莎利文老师出场前作了哪些铺垫?这样写有何好处?
2.再次阅读课文,并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讨论为什么海伦称莎利文老师为“再塑生命的
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画出作者学有收获后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体味作者学习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说出这
样写的目的。
四、达标检测
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10~13段,回答下列问题。
1.这几段主要写了什么事?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来。
答:
2.课文第10段中说“突然间,我恍然大悟”,作者悟到了什么?
第3页共7页
答:
3.课文第11段写道:“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你怎样理
解这句话的含意?
答:
4.第12段中说道:“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
次。”这句话里的“浸”字用得好,请你谈谈好在哪里。
答:
五、延伸迁移
致爱丽丝
人们聚集在像宫殿一样的大厅里,一场盛大的圣诞宴会和舞会正在进行。大厅四周有闪
闪发光的圣诞树,有面带笑容、两腮长满白胡须的圣诞老人,有摇曳的蜡烛和红酒……丰盛
的大餐之后,水晶吊灯下,衣香鬓影,舞姿翩翩,人们快乐的笑声就像那飞舞的雪花四处飘
散……
可是下面我要讲的这个故事,却与这豪华的舞宴无关。
贝多芬的经典钢琴曲《致爱丽丝》,我们也许都听过。他写这个作品的灵感,来自于他
在一个寒冷的圣诞之夜的经历。那一天,20多岁的贝多芬徘徊在维也纳的街心,贫困孤独
的他在寒风中高昂着头颅,火焰般的鬈发飘在风中。空气中隐约有富人们餐桌上烤鹅和苹果
的香味。
突然,贝多芬发现了一位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女孩。女孩叫爱丽丝,她的一位邻居雷德
尔老爹正病得厉害。双目失明的老人有一个愿望,他说,在这个愿望没有实现之前,他是不
能死去的,否则他的灵魂就不能升入天堂。爱丽丝跑到斯蒂芬大教堂求助神父,但被拒之门
外。
“什么愿望?”贝多芬问。
“他想再看一眼森林和大海,再看一眼塔希提岛和阿尔卑斯山。”爱丽丝含着泪水说,“多
好的老人呀,可惜没有人愿意帮助他实现这个愿望
贝多芬拉起爱丽丝的手,来到了雷德尔的身边。他轻轻地打开了昏暗的房间角落里那架
第4页共7页
尘封已久的旧钢琴。触琴的一刹那,他仿佛被一种无法言说的神秘招引,心底的激情顿时化
作了美妙的声音,他弹奏着,那么自如,那么专注…
“啊,看到了!我看到了阿尔卑斯山的雪峰,塔希提岛四周的海水,还有海鸥、森林、
耀眼的阳光……尊敬的先生,感谢你在这圣诞之夜,使我看到了我想看到的一切——我终生
热爱的大自然。”
“不,要感谢天使一般的爱丽丝把我引到了这架钢琴前……请允许我把这首曲子献给她
吧——可爱的小爱丽丝。我会把它的乐谱记录下来,带着它,走遍全世界……”说完,贝多
芬低下身来,吻别了爱丽丝,旋即走到了圣诞节冷寂的星空下。
一支名为《致爱丽丝》的钢琴曲,从此成为经典,为世人喜爱。
我想那个圣诞之夜,贝多芬是快乐的,雷德尔是快乐的,爱丽丝是快乐的。贝多芬的一
生是伟大的,也是充满苦难的。世界不曾给过他什么欢乐,而他却创造了永久的欢乐献给世
界
1.作者明知《致爱丽丝》的诞生与“豪华的舞宴无关”,为什么要用第一段描写舞宴?
2.雷德尔老人为什么要“再看一眼森林和大海,再看一眼塔希提岛和阿尔卑斯山”?
因为他终生热爱大自然,觉得不再看一眼他的灵魂就不能升入天堂。
3.“爱丽丝跑到斯蒂芬大教堂求助神父,但被拒之门外。”一句的作用是什么?
4.请结合故事说明,贝多芬为什么要把他的这首乐曲献给爱丽丝?
5.通观全文,可以看到贝多芬是怎样一个人?
第5页共7页
6.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通过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展现了小爱丽丝美丽的心灵。
B.贝多芬充满激情的弹奏,让老人最后一次亲眼看见了他所热爱的大自然。
C.贝多芬记下了乐谱,带着它走遍了世界,《致爱丽丝》才成了经典。
D.圣诞之夜的豪华舞宴是快乐的,雷德尔老人昏暗的小屋里也涌进了快乐。
答案:
一、自主预习
(一)答案:美国教育家、慈善家《我的一生》《我的老师》《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二)1.给加点字注音或写汉字,并读一读。
答案:cuōniǎnkǎifǔcánjī惟堪翼翼混迥恍作及
2.不求甚解:原意是读书只领会精神实质,不咬文嚼字。现在多指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
深刻了解。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形象。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
恍然大悟: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当作同样的事物谈论。
二、整体感知
1.讲述了莎莉文老师教授事物,赞扬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表达了“我”对莎莉
文老师的感激、崇敬之情。
2.是一个热爱自己的学生、讲究教育方法、循循善诱、善良和蔼充满智慧和耐心的出色的
第6页共7页
老师。
三、合作探究
1.到“我”家的时间及对“我”的重要性,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
介绍“我”内心的烦躁、苦恼以及对光明的渴望:既为下文埋下伏笔,又与下文经过莎莉文
老师的教导,“我”对生活充满期望形成对比,突出了莎莉文老师对“我”的重要性。
2.从字面意思看,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但在本文中,“再塑生命”
是指:
“爱的光明照在了我的身上”,本来,“在我的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
有温柔和同情”。但是,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光明、
希望、快乐和自由”。
从这个意义上说,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表达了作者对莎利文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感
激之情。
3.动作描写的句子,如“我自豪极了,······拼写给她看。”这句话写出了海伦会
拼写“doll”这个词时内心的自豪、激动之情。
心理描写:如“我独自躺在床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这句心
理活动描写表现了海伦井房经历后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四、达标检测
课内阅读
1.答案:主要记叙了“我”在井房认识“水”的经历。
2.答案:领悟到语言文字的奥秘,知道了“水”这个字就是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
奇妙的东西,明白了宇宙万物都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启发人们的新思想。
3.答案:“水”使“我”有了自己的思想,激起了“我”强烈的求知欲,不再是仅仅限于模仿
学习,而是能够敞开自己的心灵,感受到人间的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也因为有了求知欲,
就更能感受到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4.答案:“浸”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满眼都是泪水的样子,深刻真实地写出了“我”内
心的自责和愧疚。
五、延伸迁移
1.答:反衬圣诞之夜贝多芬、爱丽丝和雷德尔老人的清苦。(舞宴的豪华与贝多芬、爱丽
丝和雷德尔老人的清苦形成对比)
2.因为他终生热爱大自然,觉得不再看一眼他的灵魂就不能升入天堂。
第7页共7页
3.用神父的拒绝与贝多芬的帮助造成对比,表现神父的冷漠,反衬贝多芬的善良。
4.爱丽丝在圣诞夜的寒风中为垂死的邻居奔走求助,让老人得到了满足,也让贝多芬感到
了人间的温暖。她善良可爱,如同天使一样。
5.贫穷孤独(充满苦难),高傲,善良(乐于帮助穷人),心底充满激情,极富艺术才华,
给世界创造了永久的欢乐。
6.D
本文发布于:2023-01-29 00:15: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5427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