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字
拆字,又称“测字”、“破字”、“相字”等,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推测吉凶
的方式,主要做法是以汉字加减笔画,拆开偏旁,打乱字体结构进行推断。现代
社会中拆字成为一种有趣的游戏,逐渐消除了迷信色彩。
【词目】:拆字
【注音】:chāi/cāzì
【释义】:也称“测字”。中国古代的一种迷信。隋代称“破字”,宋代名“相
字”。以汉字加减笔画,拆开偏旁,或打乱字体结构,加以玩弄附会,以推算吉
凶。
词语示例
1.旧时的一种迷信活动。也称破字、相字,测字。以汉字加减笔划,拆开
偏旁或打乱字体结构,加以附会,以推算吉凶。
宋周必大《玉堂杂记》:“谢石善拆字,有士人戏以‘乃’字为问,石
曰:‘及字不成,君终身不及第。’”清李斗《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下》:“游
孝女,字文元。以卖卜、拆字养其亲。”
2.一种文字游戏。即拆白道字。
《红楼梦》第二三回:“﹝宝玉﹞每日只和姊妹丫鬟一处„„低吟悄唱,
拆字猜枚,无所不至。”清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科场对》:“谢金圃
墉、吴玉纶、德定圃保、沉云椒初典试,颇不满於众口,作对云:‘谢
金圃抽身便讨,吴玉纶倒口就吞,德定圃人傍呆立,沉云椒衣里藏刀。’
双关拆字,巧不可阶。”参见“拆白道字”。
历史由来
拆字,亦称“测字”,隋代名“破字”,宋代叫“相字”,旧时的一种迷信。
汉字属象形文字,一个字往往可以拆成几个字,古人常常用这种拆字法,来判断
人事因果,预言吉凶祸福。据考证,拆字这种迷信源于汉代。《后汉书·蔡茂传》
载:“(茂)梦坐大殿,极上有三穗禾,茂跳取之,得其中穗,辄复失之。以问
主薄郭贺,郭贺离席庆曰:‘大殿者,官府之形象也。极而有禾,人臣之上,禄
也。取中穗,是中台之位也。于字失禾为秩,虽曰失之,乃所以得禄秩也。’”
后来,有以拆字为业者,称“测字先生”。其方法是先让析疑者随手写一字,
测字者根据该字组成或间架结构来发挥答疑。如清人赵翼《陔馀丛考》载:少时,
见一测字者踉跄而来,问其父之病,随手拈得“一”字。术者曰:“一者生字之
尽,死字之初也,汝父殆不起矣。”又问:“汝父生年云何?”其子曰:“丁丑
生,属牛。”术者曰:“然则而父不死,牛加一画则生字矣。”清代周工亮《字
触》载:杨王沂中,闲居微行,遇一测字者,王以所执柱杖就地一画,相者惊拜
曰:“‘土’上一画,乃‘王’字也。当封王无疑。”测字者利用测字时的环境,
把“土”借用过来,与“一”组成“王”字,预示所测人将要封王。
另外,拆字还被广泛用于作诗、填词、撰联,或用于隐语、制谜、酒令等。
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载有一首拆字诗:“日月明朝昏,山风岚自起。石皮
破乃坚,古木枯不死。可人何当来,意若重千里。永言咏黄鹤,志士心不已。”
每一句中都含有拆字,构思奇特新颖。
明人蒋焘,少时即能诗善对。一天,家中来了客人。此时窗外正下着小雨,
客人想考考他,便出联云:“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他想,“冻”字拆
开是“东两点”,“洒”字拆开是“西三点”,对起来有一定难度。这时,只见
他从屋里抱出个大西瓜,切成两半,其中一半切了七刀,另一半切了八刀,对客
人说:“请各位指教,我的下联对出来了。”他见客人纳闷,补充说,刚才对的
是:“切瓜分客,上七刀,下八刀。”客人赞不绝口。“切”字拆开正好是“七”、
“刀”,而“分”字拆开是“八”、“刀”。此联巧妙运用拆字,又富于生活情
趣。另一副拆字联也很有意思:“此木是柴山山出;因火成烟夕夕多。”
《后汉书》载:“献帝初,童谣云:‘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
这条隐语,暗示董卓专权事。《三国演义》对此有精彩的描写。
据《中国谜语大辞典》载,用拆字法制谜就有“曹娥”、“鼎足”、“碎锦”、
“金钟”等十六格。拆字文化,可谓丰富多彩,情趣盎然,魅力无穷。
拆字趣闻
纪昀
这是个只有一间门面的小拆字店,纪昀来来回回轿子从这里过了无数次,竟
从来没有留意过它的存在。此时看得真切,迎门是一张小桌,靛青台布上笔墨纸
砚香炉签筒书帖纸卷一应俱全,满屋淡青壁纸裱糊得平平展展,正中悬着一幅《孔
子问礼》图,下面常例是太极八卦,旁边一幅竖条,上写:
亮工绪余道立文心
八个茶碗大的字端楷正书清雅绝俗,此外了无长物。一位四十岁上下的中年
人半躺在藤椅上一手把着扇子一手捏着念珠闭目养神,听见脚步声才睁开眼来,
一边打量纪昀一边长揖,伸手让坐说道:“尊驾容色惨怛,忧急煎虑见于眉宇,
要解心中九转回肠,当求圣贤触字之妙!承看顾,请坐!”
“先生清范,令人一见忘俗。”纪昀不知怎的,听这几句掉书袋子酸文,极
寻常的几句话,心里竟一下子安定了许多。一撩袍摆坐了桌子侧畔,嘘了一口浊
气,已是清明在躬,含笑说道:“入门休问荣枯事,但见容颜使得知。学生却有
难解之忧,近危远愁望门投止,愿先生有以教我。事急,不容细推,即请用周亮
工字触之学为我一断休咎--这是卦金,敬请哂纳。”他从袖中摸出约一两重一只
小银锞子轻轻放在案上,又道,“实不相瞒,我就是这巷中住的纪学士,如今罹
罪在身。此时无暇与先生坐而论道,就请先生指点迷津。”
那先生却不甚惊讶,点了点头说道:“大人还穿着朝靴,又刚从大轿上下来,
学生已经知道了您的身份。既然事急,就请赐下字来,不用六爻仔细推算了。”
纪昀问道:“拆字可是应响灵验的么?”先生熟视纪昀良久,笑道:“相公识穷
天下,不知六书之学?六书之学妙于会意,哪个字没有‘数’?秉心诚意,合三
体、合六体其应如响!小篆变于李斯,说文防于许慎,开后人离合相字之学,难
道只是用来玩味取乐的?如相信不及,只好请大人另觅高明了。”纪昀忙道:“不
不,岂敢呢!我与先生近在弥密,一向疏于照应,听先生方才清教,原是位饱学
之士,临时来抱佛脚,心里很惭愧的--请教先生尊姓大名?”
“不敢,姓董,名超。”
“学生孟浪,就清用尊姓尊讳卜学生吉凶。”说罢提笔在纸上端楷写出来。
只心中余惊未息,手发抖,笔画有点不稳。
董超取过那张纸仔细审量,许久,一笑说道:“纪大人放心,于您性命决无
妨碍。这个‘超’字,是‘召走’合体,‘董’字是‘千里草’,您要远戍了
--‘召字’无言字旁,必是口传诏谕,现在正‘走’,还没有传到府上。谪戍应
在千里之外,草茂之地无疑。”
千里之外草茂之地,可说黑龙江,可说温都尔汗草原,也可说云贵烟瘴之地。
纪昀呆了一呆,又提笔写了一个字递上去,说道:“还请再加详断。”
“嗯,‘名’字,”董超看着沉吟良久,说道,“此字下为一‘口’,上为
‘外’字偏旁,大人远戍戍所,当是口外,曰夕为西,必是西域。”
“是见高明--还要问,我能不能再回来?”
董超又看那字,说道:“以‘名’字形状,与‘君’字仿佛,和‘召’字也
形类,将来一定要赐还的。”
“能测测是哪年回来么?”
“‘口’字是‘四’字缺笔。详这字寓意,大约不足四年您就能蒙恩归来。”
董超皱眉说道。
纪昀默然点头致谢出店„„四年,这是个不短的时日,而且远在西域万里迢
迢之外„„但纪昀此刻却巴望着这是真的--此刻,他觉得自己是撩高站在广袤无
垠的旷野上,漫天的乌云笼罩穹庐,令人心胆俱碎的雷霆震耳欲聋,火鸟金蛇和
珊瑚枝一样的闪电就在自己头顶追逐着跃动奋击。这闪电已经击毙了国泰于易
简,现在轮到了李侍尧和自己!想想看吧,雪上加霜!他轻咳一声,便听门洞里
有人说道:“老爷回来了。”接着一条小白狗“噌”地窜出来,低声呜呜着摇尾
巴过来撒欢儿,蹭着他脚边儿又撩前蹄子又拽衣角,忽地掉转头汪声儿叫跳着又
窜回去报信儿,半道里却又飞跑着蜇转身来绕膝转旋儿„„老仆施祥、魏哲、刘
琪已带着十几个长随迎了出来。
崇祯
明朝末年,崇祯皇帝眼看大明天下已是日薄西山、朝不保夕,于是忧心如焚,
寝食不安。一天他微服出行,在街市上察访。只见一个去处,围着一大堆人,原
来是一位号称“活神仙”的先生正在拆字算命,崇祯圣心一动,也想来拆个字,
预卜一下国运。
那先生一看,大庭广众之间,耳目众多,有些违碍的话如何说得?连忙借个
因头提早收摊,一起到他落脚的小客栈里,随后低声谈话。
崇祯写了一个朋友的“友”(yǒu)字叫他来拆。先生看了一看,皱皱眉头
说:“客官你可不要见怪。这个‘友’字很不好啊,它乃是‘反’字的出头。您
看,现在李闯王已攻进洛阳,杀了当今皇上的叔叔,这不是意味着造反者已经出
了头吗?”
崇祯皇帝听后十分不乐,但还是强自镇静,当下说道:“这不怪你,原来是
我自己搞错了。实际上我想拆的字不是‘友’字,而是个‘有’(yǒu)字,因
为音同字不同,所以搞错了,你不妨再替我拆拆看,吉凶到底如何?”
那先生想了一想,眉头皱得更加紧了,对他说:“哎呀!更为不妙啊!把这
个‘有’字拆开来看时,它是由‘ナ’和‘月’拼起来,这不明明是‘大明’的
天下已经去掉一半了吗?”
崇祯是个很相信迷信的人,这下子可真把他吓坏了。原来他想讨个吉利的口
彩,不料天不从人愿,反使他的心头更加蒙上了一层倒霉的阴影。但是他还不肯
认输,说道:“先生莫见怪,我今天有点心不在焉,连续讲错了两次,实际上,
我想要你测的是个‘酉’(yǒu)字,你再替我讲一讲吧。”
拆字先生听了,神色紧张地向他附耳低语:“哎呀!不得了啊!‘酉’字是
把‘尊’字去掉首尾而成的。‘至尊’(对皇帝的称呼)都说不定会去头去脚呢!
你可不能随便乱说啊,否则是有灭门之祸的。”崇祯一听,面孔顿时发白。回到
宫里,立刻下令捉拿这位拆字先生,不料此人早已逃之夭夭了。
是年,崇祯皇帝在景山上吊自尽。
谢石
两宋之交的谢石以相字为业,言人祸福,无不奇中。一日,宋高宗微服私访
谢石,以杖在土上写了个“一”字,石略思之,说土上加一画,乃王字,必非庶
人。疑惑之际,帝又写了个“问”字,令其相之,笔体两侧俱斜而飘飞。石大惊
失色曰:左看是君字,右看是君字,必是主上,遂下拜。帝曰:毋多言,石俯伏
谢恩。即召回宫。次日又书一“春”字,命相之。石奏曰:秦头太重,压日无光,
帝默然。此秦暗指秦桧。后有一道士听说,也写一“问”字求占。谢石道:“门
虽大,只一口”。道士十分惊奇。原来,道士所居道观,虽然有几个童仆,但全
观道士只有他一人。道士又书一“器”字求占,谢石道:“人口空多,皆在户外”,
寓诸童仆不在道籍之意,道士于是十分佩服。
秦桧
秦桧时年奸相秦桧弄权朝野,“春”字之占有所耳闻,遂将谢石贬之边地,
途中遇一女子,云善拆字,石怪思之,世上还有似吾拆字者乎!遂书“谢”字,
令相之。女子曰:不过一术士而已。石曰,何以见得?女曰:是寸言中立身尔。
石又写一“皮”字,令相之。女曰:石逢皮即破矣,原来你是谢石。正巧,押解
谢石之卒姓“皮”。石惊服不已。石又曰:吾亦善相字,汝可画字,待吾相之。
女曰:吾在此即字也,请相。石曰:人傍山立,即“仙”字,汝非仙乎!女笑而
忽失,后石竟不返。
唐僖宗
唐僖宗当朝时,改为广明元年,相字者曰:昔有一人,自崖下出来,姓黄氏,
左足踏日,右足踏月,自此天下大乱矣。果然,当年黄巢在长安起义,唐帝国从
此一蹶不振。
宋太宗
宋朝皇帝宋太宗改元太平兴国,有相字曰:太平二字,乃一人六十寿也。太
宗果享年六十而崩。
曹操
三国时曹操手下杨修博闻强记,智慧过人。曹操曾选花园一处,竣工时,操
前往视之,不置褒贬,只取笔在门上书一“活”字而去,人皆不晓其意。修曰:
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丞相嫌园门阔耳。于是重筑墙围,改造停当,
又请操观之。操大喜,问曰:谁知吾意?左右曰:杨修也。操虽称赞,心甚忌之。
又一日,塞北送酥一盒至,操自写“一合酥”三字于盒上,置之案头。修入见之,
竟取匙与众分食毕。操问其故,修答曰:盒上明书“一人一口酥”,岂改违丞相
之命乎?操虽喜笑,而心恶之。后来,杨修数次因窥知曹操心中之隐秘,犯了操
之大忌,终为操所杀。
本文发布于:2022-11-14 04:47: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541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