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人生双行线

更新时间:2023-01-28 21:20:17 阅读: 评论:0

教师下载课件的网站-穷山距海


2023年1月28日发(作者:年底总结范文)

1/30

(1)主语:

一般上由名词、代词、数量词、动词、形容词或短语充当。主语是一个句

子的主题,可以回答“谁”、“什么”等的问题,例如:

“你”吃饱了吗?(主语是代词,你)

“一斤”有十六两。(主语是数量词,一斤)

“相逢”何必曾相识。(主语是动词,相逢)

“孝亲敬老”是华人的传统的美德。(主语是短语)

“一个未成年的孩子”,承受思想重负的能力终归有限啊!(主语是短语)

(2)谓语:

谓语多由动词、形容词、名词、代词和短语充当。一般上谓语是出现在主

语的后面,用以陈述主语。谓语可回答“做什么”、“怎么样”、“是不是”、“有没

有”等问题。例如:

妈妈“xx”。(谓语是名词)

他在一场恶梦中“告别”了人生。(动词)

外婆的健康“如何”?(代词)

升名“依然低头不语”。(短语)

(3)宾语:

宾语多用于动词、名词、形容词、代词和短语充当。宾语一般上出现在谓

语后,是谓语所涉及的人或事物,可以回答“谁”、“什么”等问题。例如:

妈妈正在责骂“弟弟”。(名词)

我不怕“困难”。(形容词)

医院里禁止“抽烟”。(动词)

2/30

他精通“八国语言”。(短语)

有时候一个句子里会有两个宾语,我们称为双宾语。第一个宾语多指人,

称为近宾语;第二个宾语指事物称呼、行为等,称为远宾语。例如:

老师“送”我两本“书”。大家嘲笑“他”是“傻瓜”。

他教唆‘“年们”“离家出走”。

(4)定语:

定语多由动词、形容词、名词和短语充当。定语在句子中放在主语宾语

前,起修饰和限定作用。定语可回答“谁的”、“多少”、“什么样的”等问题。例

如:

“弟弟”的哭叫声在街头就听到了。(名词)

“开会”的人都来齐了。(动词)

“一番冷冰冰”的话,听了让人心寒。(短语)

秀花是一个“xx”的姑娘。(形容词)

(5)状语:

壮语可由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副词和短语充当。一般上是放在谓

语前,用来修饰及限定谓语。壮语可回答“怎么样”、“何时”、“何地”、“为什么”

的问题。例如:

“昨天”,我在百货市场碰见他。(名词)

这款时装“确实”不错。(副词)

xx“终于”盼到了消息。(副词)

健国“拼命”的追在xx后头。(形容词)

(6)补语:

3/30

补语多由动词、形容词、代词、副词和短语充当。补语多处在谓语或宾语

后,起补充说明的作用。补语可以回答“怎么样”、“多少”、“多久”、“那里”等问

题。

例如:

妈妈气得两眼“通红”。(形容词)

你的书念得“怎么样”?(代词)

他最近脾气坏“透”了。(副词)

考场静得“很”。(副词)

主谓宾定状补都有各自的符号。主语的是在自的下面出现这个=符号。谓语

是在字的下面出现这个—符号,一条直线。宾语是~、定语是()、壮语是[]而

补语则是<>这个符号。

句子的组成部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补语、状语六种

主语:

1、定义:

被xx或被说明的对象。

2、特点:

A、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

B、一般表示谓语所说的是“谁”或“什么”。

3、符号:

双行线。

谓语:

1、定义:

4/30

用来说明xx主语。

2、特点:

A、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充当。

B、一般表示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

3、符号:

单行线。

宾语:

1、定义:

表示谓语动词的涉及对象的语言单位。

2、特点:

A、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

B、一般表示谓语“怎么样”或“是什么”。

3、符号:

波浪线

4、凡能愿动词,如“希望、想、可以、说”等词后面的一般都作宾语处理。

定语:

1、定义;用在主语和宾语前面,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语言单位。

2、特点:

A、经常由名词、形容词、动词、代词充当。

B、一般定语与中心词之间有“的”字连接。

3、符号:

5/30

小括号()。

状语:

1、定义:

用在动词、形容词谓语前,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语言单位。

2、特点:

A、经常由副词、形容词、动词、表示处所和时间的名词和方位词充当。

B、一般状语与中心词之间有“地”字连接。

3、符号:

中括号〔〕。

补语:

1、定义:

谓语后面的附加成分,对谓语起补充说明作用,回答“怎么样”、“多久”、

“多少”(时间、处所、结果)之类问题的语言单位。

2、特点:

A、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副词充当。

B、一般补语与中心词之间有“得”字连接。

3、符号:

单书名号〈〉。

一般完整的句子成分的排列为:

定语(修饰主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修饰宾语)宾语

句子成分符号:

6/30

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绕口令

主谓xx,定状补

主干枝叶分清楚

主干成分主谓xx

枝叶成分定状补

定语必居主宾前

谓前为状谓后补

学语文,有口诀

主谓xx、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

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状语有时位主前,逗号分开心有数。

基本成分主谓宾,连带成分定状补。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六者关系难分辨,心中有数析正误。什么谁称主,做是怎样才充谓;宾语

动支配,回答谓语什么谁。前置状语目(的)时(间)地(点),意义不变能

复位。补语从后说前谓,定语才和后宾配。介宾短语多状补,不能充当宾主

谓。的定地状与得补,语言标志定是非。

语文句子成分和语法知识

一、语文句子成分

把句子成分的划分重点放在单句上,考试中关于单句的题还是比较多的,

至于复句你只要掌握几种明显的关系就可以了,如果有具体的疑问,请你把相

关的问题说出来,可以为你参谋一下:

完整的句子结构是:

7/30

(定)主//[状]谓<补>+(定)xx

例如:

(我们)学生||[一定][要]学<好>(专业)课程

定语用在主语前面,是修饰限制主语或宾语的中心语的

如:

“(冬天里)的春天”

补语用在谓语的后面,是补充说明谓语中心语的

如:

“辨认<仔细>”

句子成分

1、主语

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例如:

(1)xx人民志气高。

(2)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事业。

2、谓语

谓语是陈述主语的,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例如:

(1)满天xx顿时消散了。

(2)树叶黄了。

(3)xx今年十六岁。

(4)xx是xx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5)明天星期日。

8/30

(6)什么书他都看。

3、宾语

宾语在动语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

问题。例如:

(1)什么叫信息?

(2)门口围着一群看热闹的。

(3)马克思认为知识是进行斗争和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服务的手段。

4、定语

定语是名语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名词表示人或事物性质、状态、

数量、所属等。例如:

(1)那(沉甸甸)的稻谷,象一垄垄(全黄)的珍珠。

(2)(三杯)美酒敬亲人。

(3)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

(4)(xx)的历史有(自己)的特点。

5、状语

状语是动语或形容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

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等。例如:

(1)他[已经]走了。

(2)咱们[xx]见。

(3)歌声[把xx]带入深沉的回忆。

(4)科学[终于以伟大的不可抑制的力量]战胜了神权。

9/30

副词、形容词经常作状语,表时间、处所的名词经常作状语,一般名词不

作状语。

动词中除助动词外,一般动词很少作状语,介词短语常作状语。一般状语

紧连在中心高速的前边,但表时间、处所、目的的名词或介词短语作状语时,

可以放在主语的前边,如,[在杭州]我们游览了西湖胜景。

6.补语

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带成分,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

况、结果、程度、趋向、时间、处所、数量、性状等。例如:

(1)广大人民干得〈热火朝天〉。

(2)他写的字比原来不是好〈一点〉,而是好得〈多〉。

(3)他生〈于1918年〉。

(4)他坐〈在桌子旁〉。

(5)颜色是那么浓,浓得〈好像要流下来似的〉。

7.独立成分

在句子中不与其他成分(主、谓、宾、定、状、补)产生结构关系,但意

义上又是全句所必需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一种成分,用来表示称谓呼叫,对

事物原推测、估计、注释、补充、感叹、摹拟语气等。

例如:

(1)事情明摆着,你看,我们能不管吗?

(2)十分明显,不大大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四个现代化就是

一句空话。

(3)啊,多么使人心醉的绚丽灿烂的秋色!

(4)砰,砰,一阵枪声传来......

10/30

充当独立成分的,有的是一个词,有的是短语,它在句子的位置比较灵

活,有的在句首,有的在句中。

8、复指成分

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或短语指同一事物,作同一个句子成分。例如:

(1)先生自己也要书。

(2)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这已经成为。挡不住的历史潮

流。

(3)这就是朝鲜战场上一次最壮丽的战斗--松骨峰战斗。

状——修饰全句的]+(定)主+[状]谓<动补>+(定)宾+<宾补>。

[每当有外地人来],(好客的)天津人[总是][眉飞色舞地]谈<起了>(天津

的)小吃<有多么地道>

区分参见:

中学语文语法教学中,分析句子的成分教学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而宾语

和补语的区分是教学的难点之一,学生常常对“谓前为状谓后补”和“谓语之后带

宾语”这两句“窍门口诀”疑惑不解。虽然他们懂得前者是针对谓语中心词和附加

成份而言,后者是针对句子主干顺序来说,但在实际操作中和分辨时还是常常

感到困难。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把这两种成分进行了几方面的对比,会收到了

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一,细推敲两种概念,从回答问题入手。

宾语是动词中心语的支配对象,补语是对动词、形容词中心词起补充说明

作用的成份,根据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我们知道宾语是动词的连带成分,它与

动词之间是被涉及与涉及的关系,回答的是“谁”或“什么”一类的问题;而补语是

动词或形容词后边的连带成分,它与动词、形容词之间是补充和被补充,说明

和被说明的关系,回答的“怎么样”的问题。例如:

(1)他打球。

11/30

(2)他打〈输〉了。

例(1)中,“球”是“打”涉及的对象,回答“什么”的问题,所以是宾语:例(2)中

“输”是补充说明“打”的结果,回答的是“怎么样”的问题,所以是补语。

从概念和回答不同问题两个方面进行比较是区分宾语和补语的最基本方

法。

其二,依词性类别判定,细辨认数量结构。

用分辨词性的办法进行对比也是判定句子成份的方法之一。宾语作为动词

所涉及的对象,经常用名词、代词或其他名词性短语来充当;而补语则经常用

形容词、动词、介词结构或其他动词、形容词性的词语来充当。例如:

(1)他看书。

(2)他看〈完〉了。

(3)他看什么?

(4)他看得〈很认真〉。

(5)他去新华书店。

(6)他来〈自南方〉。

以上

(1)(3)

(5)句子分别以名词、代词和名词短语来充当宾语,而

(2)(4)

(6)句则以动词、形容词或介词结构充当补语。

数量结构在句子中既可以充当宾语,也可以充当补语,这时我们就要从词

的意义上去区分。

12/30

例如:

他写了三篇;他唱了〈三遍〉。

前者中“三篇”指文章之类的东西,是以定语代替中心词,故而是宾语;而

后者中“三遍”是指唱的次数,是补充说明“唱”这个动词的,故而是补语。

又如:

他浪费了三天,他休息了〈三天〉。

以上两个句子都出现了“三天”这个“数词+时间名词”的结构,“三天”后面显

然都省去了“时间”这个中心词。

这时我们要看谓语动词能否跟省略去的“时间”一词进行搭配。能搭配成为

动宾结构的,说明动词后面的是宾语;如果不能,则是补语。在前一句中“浪

费”可与中心词“时间”构成动宾关系,所以“三天时间”的“三天”是定语代替中心

词充当宾语。在后一句中,“休息”虽然可与“时间”搭配,但构成了偏正关系,而

不是动宾关系,不合句意,故而这里的“三天”是表示时段的补语。

再如:

他买了二米,线长〈二米〉。

前者“二米”是“买”的对象,自然是宾语。后者“二米”是补充说明形容词“长”

的,形容词具有不带宾语的特点,故而这“二米”只能是补语。此外,非动作动

词“有、等于、变成”等后面所带的数量结构都是这些词所涉及的对象,所以不

是补语,而是宾语。

例如:

我有十个;一个变成了二个;三个加三个等于六个。这些句子中的数量结

构都是宾语。

其三,用“得”、“这”二字检验,从“顺序”“结构”分析。

我们知道,结构助词“得”是补语的标志。如:

13/30

他笑得〈非常天真〉;

这xx得〈很〉;

他说得〈怎么样〉?

但是,如果“得”字不作为结构助词而作为独立词素出现时,我们就不能混

为一谈。

如:

他懂得这事。

你值得学习。

这些句子中“得”字与其它词素结合而成一个不可分割的词,故而不是补语

的标志,它后面的成份是宾语。

用代词“这”可以判定“个”字的宾语和补语。“个”字是最常见的量词,通常用

在名词前头。

例如:

(1)吃个xx。

(2)吃个〈痛快〉。

第(1)句中“西瓜”是“吃”对象,是宾语,且可以在“个”字前面加“这”字;第

(2)句中“痛快”是补充说明“吃”的,不可能在“个”字前边加“这”字。

也就是说,通常情况下“个”字前边能加“这”字的是宾语,否则即为补语。

一般说,动词后边同时有宾语或补语时,是补在前、宾在后,所以宾语和

补语在动词后的位置有时也可以做为判定依据。

如:

他打了〈三次〉球。

14/30

我织〈成〉一件毛衣。

但也有些情况却恰恰相反,是宾在前、补在后。

例(1),他每天xx〈两趟〉。

当补语是量词结构时,这种顺序较为常见。

例(2):

你拿杯水〈来〉吧!他撕〈下〉一张纸〈来〉。

这两个句子中前者补语是趋向动词,置于宾语之后;后者补语是合成趋向

动词,两个部份分别置于宾语前头和后头。有些介词结构也可以放置在宾语之

后作补语,如:

这件事〈给人以巨大的鼓舞〉。

另外,有些形式相同的短语可以通过分析结构的方法来对比判定。

例如:

他跑〈下大堤〉。他摘下眼镜。这两个句子中都有带“下”字的词组,前一

句“下”与“大堤”构成动宾关系,做“跑”的补语,补充说明跑的结果是下了大堤,

而不是“大堤”被“跑下”;后一句的“下”与“摘”搭配成词,做谓语,“眼镜”做“摘

下”一词的宾语“眼镜”是被“摘下”;再如:

我希望去一次;我去〈一次〉。这两个句子中也都有形式相同的“去一

次”,但根据结构分析,它在句子中充当的成份显然不同。

总之,虽然宾语和补语有难以分辨的一面,但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认真

对待,多做对比、总结,经过反复训练,总还是能够达到预期目的的。

【划分20个句子成分】

1.我们(主语)是(谓语)一列(定语)树(宾语)

2.春天(主语)像(谓语)刚落地的(定语)娃娃(宾语)

15/30

3.今年的(定语)春天(主语)来(谓语)得太迟(补语)

4.他(主语)是(谓语)一个高而瘦的(定语)老人(宾语)

5.我们(定语)家(定语的)台阶(主语)低!(补语)

6.妈妈(主语)突然(状语)问(谓语)我(宾语)

7.敌人(主语)监视(状语)看(谓语)苇塘(宾语)

8.我们(定语)家(主语)盖(谓语)了(补语)新(定语)房子(宾语)

9.妹妹(主语)正在(状语)上(谓语)小学(宾语)

10.水珠(主语)起来了(补语)

11.树叶儿(主语)绿(谓语)得发亮(补语)

12.我和母亲(主语)走(谓语)在前面(补语)

13.她(主语)又在衣袋里(状语)摸(谓语)了半天(补语)

14.我们家的(定语)台阶(主语)有(谓语)三级(补语)

15.眼前的(定语)环境(主语)好像(状语)是(谓语)一个(定语)梦(宾语)

16.年轻的(定语)信客(主语)也渐渐(状语)变(谓语)老(补语)

17.我国的(定语)石拱桥(主语)有(谓语)悠久的(定语)历史(宾语)

18.画眉(主语)在树林边(状语)婉转地(状语)歌唱(谓语)

19.天气(主语)那么(状语)暖和(谓语),那么(状语)晴朗(谓语)

20.他们(主语)轻飘飘地(状语)浮(谓语)在水上(补语)

二、语文语法知识

1、词类:

有实词与虚词两大类。

16/30

(1)实词:

表示实在的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够独立成句。

虚词:

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不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只有副词例外),它们

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A、名词:

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表示人的名称,如、作家;表示具体事物,

河流、高山;表示抽象事物,如政治、科学;表示时间名称,上午、夏天;表

示处所名称:

xx、xx;表示方位名称:

上、下(简称方位词)

名词的语法特点:

①表示人称的名词,可以在后头加“们”表示多数②方位词常用在其他名词

后头,组成表示处所、范围或时间的方位短语③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

B、动词:

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表示动作、行为:

坐、听;表示存现、消失或发展变化:

有、发生;表示心理活动:

爱、恨;表示使令:

叫、让;表示可能、意愿(能愿动词):

能、会;表示趋向(趋向动词):

17/30

来、去;表示判断(判断词):

是。

动词的语法特点:

①动词一般受副词“不”的修饰。②动词后面可以带“着、了、过”,表示动

态。③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时间短暂或尝试的意思。④判断词“是”主要

是联结句子的主语和宾语。⑤能愿动词后面不能跟名词,能愿动词可以和后面

的动词一起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⑥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

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

C、形容词:

是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的词。

表示事物形状的:

高、矮;表示事物性质的:

漂亮、结实;表示事物状态的:

快、慢;

形容词的语法特点:

①一部分形容词可以用重叠形式来加强语义。②大多数形容词可以受副词

“很”修饰。

D、数词:

是表示数目的词。

表确数(表示分数,整数和倍数);表概数:

几、许多;表序数:

第一、xx;数词的语法特点:

18/30

①数目增加,可以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倍数表示②数目减少,只能用分

数,不能用倍数。

E、量词:

是表示事物和动作、行为单位的词。表示事物单位的量词叫数量词。

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量词叫动量词。表示事物单位的:

个、只;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

次、回,有时也借用某些名词来表示,如:

脚、年;

量词的语法特点:

①量词经常和数词连用,组成数量短语,也称为数量启数量词。

②表示物量的数量词常用在名词的前面。③表示动量的数量词常用在动词

的后面。

F、代词:

起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词。

代词分为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三类。代词的语法特点:

①第二人称的敬称“您”不用于复数,如果需要表示复数,就用“您几位”“您

诸位”②第三人称复数代词“他们”可专指男性,也可兼指男性和女性,“她们”则

专指女性③注意“我们”和“咱们”用法的区别。“我们”指说话人,有时也可以包

括听话人;“咱们”一定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④指示代词“那”用于远指,“这”用

于近指⑤代词用得不恰当,指代不明,可造成病句。

G、副词:

一般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行为、动作或性质、状态的程度、范

围、时间、频率、情势、语气等。

19/30

表示范围:

都、全;表示语气:

可、倒;表示否定:

不、没;表示时间:

刚、恰好;表示程度:

很、极;表示情势:

仿佛、渐渐。

副词的语法特点:

①副词主要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在动词、形容词前面作状语。

②副词有时用在形容词后面,补充说明程度、结果,作补语。③副词不能修饰

名词、代词。

H、连词:

是用来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一般连词:

和、与、并、或、及;关联词:

主要用来连接复句中的分句或句群中的句子。不但而且、虽然但是。

语法特点:

①一般连词的前后两部分可以调换而基本意思不变。②关联词的主要在复

句中进行运用。

I、介词:

介词经常用在名词、代词等的前面,和这些词合起来,表示动作、行为、

性状的起止、方向、处所、时间、对象、方式、原因、目的、比较等。

常用介词及其用法(顺口溜)

20/30

自、从、以、当、为、按照,

由于、对于、为了、到

和、跟、把、比、在、关于

除了、同、对、向、往、xx„„

用在名词、代词前,组成介宾短语后,修饰、补充“动”“形”要记牢。

J、助词:

是附着在实词、短语或句子上面,起辅助作用的词。助词可分三类:

结构助词、动态助词、语气助词。结构助词:

的、得;动态助词:

着、了、过;语气助词:

的、了、吗、吧、呢等。

K、叹词:

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声音的词。如啊、嗯等。语法特点:

一般独立成句,用逗号或感叹号隔开。

L、拟声词:

是摹拟人或事物的声音的词。语法特点:

在句子中相当于一个形容词。

(2)、词类的辨别:

①区分名词和非名词,名词前不能加“不”和“很”。②区分形容词和动词,

形容词可以用“很”来修饰,动词前不能加“很”(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除外)③

区分形容词和副词,形容词能修饰名词,前面能加“很”;副词不能修饰名词,

前面不能加“很”。④区分连词和介词,前后能互换的是连词,前后不能互换的

21/30

是介词。⑤区分动词和介词,作谓语中心语的只能是动词,组成介宾短语修

饰、补充动词、形容词的是介词。⑥区分语气助词和叹词,语气助词一般用在

句尾,叹词往往独立成句,一般在句首。⑦区分介词和副词,介词后面跟名

词、代词,副词后面是动词或形容词。

2、短语:

是由词和词组合而成的语言单位。

(1)、并列短语:

由两个或由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等并列组成的短语,基本结构

有名+名、名+代、代+代、动+动、形+形、数量+数量。特点:

①并列短语前后的词性一致。(名词和代词除外)②并列短语两部分之间

是平等关系,没有修饰、限制关系。③并列短语中的词一般颠倒过来意思不

变。④并列短语中词和词之间可以直接组合,也可以借用虚词组合。

(2)、偏正短语:

定义参见课本。基本结构:

①中心语是名词时,修饰限制成分是定语,用()表示。有如下结构:

形+名、数量+名、名+名、代+名②中心语是动词或形容词时,修饰语是状

语,用〔〕表示。有如下结构:

形+动、副+动、数量+动、副+形。

(3)、动宾短语:

动词后边带上一个受动词支配的词,组成一个短语,这种短语叫做动宾短

语。基本结构:

动+名、动+代。特点:

①动宾短语前边的动词直接支配后边的名词、代词,后边的名词、代词受

前边的动词的支配,它们之间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②动宾短语中受动词支

22/30

配的名词、代词,是宾语。③宾语一般在动词后面回答“谁”、“什么”的问题。

④使用动词短语时,要注意动词和宾语意义上的配合,否则造成动宾不搭配。

(4)、补充短语:

包括动补短语和形补短语两大类。语法特点:

①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起补充、说明作用的成分是补语,用<>表示。②

这类短语的中心语在前,前后两部分是被补充和补充的关系。③补语在动词或

形容词后边补充说明怎么样、多久、多少等问题。④有的补语前头常用结构助

词“得”。

(5)、主谓短语:

定义详见课本。基本结构:

名(代)+动、名(代)+形、名(代)+疑问代词、特殊的有:

名+名,如今天星期一;名+数量,如纸三张。特点:

①主谓短语前边的词表示“谁”或“什么”,后面的词说明前边的词“怎么

样”“干什么”或“是什么”。前后两部分是被陈述和陈述的关系。②使用主谓短语

加上语气,书面上加上标点就是一个单句,表达的意思是完整的。

(6)、xx短语:

由介词和它的宾语构成的短语。基本结构:

介词+名词、介词+代词。语法特点:

①介宾短语在句子中作为一个整体充当句子成分。②介宾短语在为主中心

语前做状语,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③介宾短语有时也做定语,后头必须

带“的”。

(7)、“的”字短语:

由动词、形容词、动宾短语加上“的”构成。基本结构:

23/30

动词+的、形容词+的、动宾短语+的。特点:

①“的”字短语在句中相当于一个名词。②“的”字短语一般常做主语、宾

语。

3、单句:

(1)、单句分类:

按句子结构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按句子的用途或语气分为陈述句、疑

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2)、单句的成分:

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3)、分析步骤:

第一步,理解句意分主谓,先把句子一分为二,分成主语和谓语,一般是

主语在前,谓语在后;第二步,找宾语,有的句子有,有的则没有,动词支配

的对象就是宾语;第三步,压缩句子找中心语,中心语是受修饰、补充或能支

配宾语的主干成分;第四步,找定、状、补语。定语到主语中心语的前边和宾

语中心语的前边去找,状语在谓语中心语前面,补语在谓语中心语后面。常用

分析单句成分的符号见课本。

(4)、句子主干:

是指把定语、状语、补语压缩后剩下的部分,即由主语的中心语,谓语的

中心语和宾语的中心语组成。摘取句子主干时,谓语中心词前有否定词语

(不、没、没有)的句子,要把否定词语放在主干中;碰到中心语是并列短语

时,要把整个并列结构摘出来。

4、复句:

复句是由两个或几个意义上相关、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单句形式组成的句

子。

(1)、如何区分单、复句:

24/30

①复句的分句间互不为成分,这是区分单、复句最重要的一点。复句的分

句之间结构上互不包含,就是说互相不作句子成分,没有句子成分之间的结构

关系,这是复句的本质特征,也是复句和单句的最根本的区别。②不能看只有

一个主语就断定不是复句。③凡是一个主语管几个动词,只要中间用逗号或分

号表示停顿,又互不做成分,就是复句。④有些关联词既可以用在复句的不同

分句中,也可以用在单句中。如:

只有热爱工作的人,才能热爱生活。(单句)

(2)、复句的类型:

主要有并列、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这几种类型。判断复

句关系,关联词很重要,有一个顺口溜把难记的、易混的整理在一块,请牢

记。

“不是”“而是”是并列,“不是”“就是”是选择,

“尚且”“何况”是递进,“尽管”配“还”是转折。

“既然”配“就”是因果,“即使”配“也”是假设,

“无论”“除非”和“不管”,“只有”“只要”讲条件。

(3)、二重复句:

结构上有两个层次的复句。组成主要有三种情况:

单句+复句、复句+单句、复句+复句。划分步骤:

先看有几个分句,着键是看有几个主谓结构;找准句子的第一层(找的方

法:

①找统领全句的关联词语。看关联词统领的范围,看关联词覆盖到哪儿。

②从分句间的松紧关系看,松的就是第一层③复句中有分号的地方往往是第一

层。)总之,要一直分析到所有的分句都是单句为止。

5、修改病句:

25/30

(1)、句子成分残缺:

句子缺少了应该具备的成分,影响了意思的表达,就成了一种结构不完整

的病句。常见的成分残缺通常有主语残缺、定语中心语残缺等。

(2)、句子成分搭配不当:

主语和谓语的搭配,要注意谓语能不能正确的陈述主语;动词和宾语的搭

配,要注意动词表示的动作行为能否支配宾语表示的事物;修饰语和中心语搭

配,要注意对中心语的修饰是否合适。

(3)、语序不合理:

汉语的各种句子成分的排列次序是比较固定的,如主语在谓语前头,宾

语、补语在动词、形容词后头,定语、状语在中心语前头,几个递加的定语、

状语也有一定的排列顺序。

(4)、句式杂糅:

不同的句式可以表达相同的意思,但每次表达只能使用一种句式。把两种

说法,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往往会造成结构上的混乱。

(5)、前后表达不一致:

在表达上不合情理,前后矛盾或前后不一致,也容易造成病句,前后矛盾

大致有两种;一种是用词前后矛盾,同一句内使用了两个含义相反的词语。另

一种是前后情况的表达,互相矛盾。

(6)、其他情况:

指代不明、误用词类、重复罗嗦、滥用否定词、用词不当。浅谈小学语文

句子教学

一、句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字—词—句—段—篇”是语言文字训练的基本流程。在这个流程中句子教学

处于字词和段篇教学之间。它既是字词教学的“升华”,又是段篇教学的“起点”,

起着“承上起下”的作用。因此,认真进行句子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

26/30

力,发展思维,增长知识,提高思想认识,乃至学习运用语言进行表达,都有

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二、句子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实践与运用

(一)指导句子的朗读

xx说过:

“教学语文课文,几个重要项目里头有一个项目,就是好好地读,读得好,

就可以深切地传出课文的思想感情,同时就是领会它的思想感情。”朗读是阅读

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基本训练,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通过朗读,不仅

能学习准确地理解词句,从而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能够掌握规范的书面语言,

从中学习准确地、有条理地表达思想,逐渐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在语文《新

课标》中提到“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语感

指的是使人对语言的知觉的整体感受,或是语言文字而引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

和认识活动的过程,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通过朗读中重音、停顿、节

奏、语调的处理,培养语感。学生有了敏锐的语感,势必大大提高理解词语、

句子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叶圣陶先生的《荷花》,第二自然段描写荷叶和荷花的句子就

是要重点指导朗读,第一步先理解荷叶是“挨挨挤挤”的,荷花是“冒”出来的,体

现她顽强的生命力,“展开、饱胀、破裂”这些重点词语进行朗读,第二步根据

这些词语加以想象,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勃勃生机的画面,自然而然地就把喜爱

赞美之情读出来。

老师可以采用多种的朗读形式,例如加动作读、配乐朗读、比赛读等激发

学生朗读的欲望,句子朗读到位了,学生对重点字词理解了,对段落的意思也

清晰了。

(二)注重句子的理解

句子教学的重点是要学生掌握常见的句子结构和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要用

多种方法来指导学生理解句子。在教学中,我采用的方法有:

1、抓住重点字、词理解句子

27/30

在一句话中作者所表达的意思和感情,往往蕴涵在一些关键性词语之中。

在讲解句子时,抓住这些词语认真理解,对正确深入理解句子的含义是有好处

的。

有些句子中有难懂的字词,如果把这些词的意思弄懂了,整个句子的意思

也就清楚了。例如《鸟的天堂》一课的结尾:

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可以先理解句中带引号的鸟的天堂指的

是“大榕树”;“的确”就是“确实”的意思。

不带引号的天堂是“乐园”的意思。再联系起来理解,全句的意思就清楚

了:

那大榕树确实是鸟的乐园啊!句意明白了,再从感叹号中领会到作者抒发

了喜爱大榕树、赞美大榕树的感情。然后联系全文,认识到这句话在文章中有

着点名中心的作用,这样,就真正学懂句子。

2、从文章中心入手理解句子

凡是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往往是与中心联系最密切的句子,有的甚至点

名中心,因此可以把句意跟中心联系起来思考,这样会使学生对句子理解更加

透彻。

例如学习《夕照》一课,“我呆呆地望着这如火的夕阳,油然而生出一种感

慨,一种激动。”光读这句话,让人不解作者为什么感慨,为什么激动,但是联

系课文,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把夕照描写地很美,正式面对这如诗的夕

照,让人产生的一种内心的激动与赞美。理解了这句话,也知道它正好点出了

这篇文章的中心。

3、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

句子是若干个词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组成的,能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

单位。句子教学是词、段教学的桥梁,是段篇训练的基础。句意教学是句子教

学的中心环节,一篇文章是由若干段落组成的,每一段又是由若干句子组成

的。一个句子虽然能完整地表达意思,但是段落中的每个句子却不是孤立的。

每个句子均有语境,即句子所处的上下文。因此,认真研究句与句之间的关

28/30

系,联系语境讲解句意,有助于学生理解句子的含义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例

如《田忌赛马》这篇文章,第二次田忌赢齐威王的原因是课文最后一句话“还是

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光读这句话,会让学

生产生误解,是不是其他的比赛也可以调换顺序就能赢?不是的,这时就让学

生联系上下文,调换顺序是要有一定条件的,要联系第三自然段孙膑的话“从刚

才的情形看,他的马比你的快不了多少呀„„”来理解,让学生清楚这是要仔细观

察、分析得出的结果。

4、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句子

有些文章中的句子,有它特定的时代背景,离开了当时的背景,学生理解

起来就很困难。因此老师要补充介绍相关的背景资料,帮助学生弄清句子的含

义。

例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中的“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

壁吗?”这句话学生不容易理解,教师就应该向学生交代鲁迅先生在旧中国,以

犀利的笔锋抨击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因而也就常常遭到反动派的迫害;

然后再启发学生弄清“黑洞洞”“、碰壁”的意思,学生就不难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了。

5、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句子

学生理解句子是一个从已知到新知的过程。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

子,就是启发学生在已知和新知之间建立起联系。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子还有

助于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特别是一些说明文。说明文主要用数字、对

比、举例子来说明事物,学生会觉得这些离生活实际比较远,学起来会很枯

燥、难理解,这时就需要结合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做比较。例如《黄河象》一

文,“这具象骨架高4米,长8米,除了尾椎以外,全部是由骨骼化石安装起来

的。”刚读这句话,学生对黄河象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于是我把这“4米、”和

学生的身高联系起,学生高约1.3米,一头黄河象有我们三个人高,“8米”和教

室的长度相当,比到这里,学生不由自主地“哇——”了一声,可见,这样的生活

话可以使学生更清楚句子中用词的准确性。

6、借助多媒体理解句子

29/30

多媒体在现代教学中以它的直观性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适当合理地利用

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学习《东方之珠》一文,作者在描写铜锣湾的繁

华时用了“鳞次栉比、琳琅满目、人流如潮”这三个词语,对于三年级的学生难

以理解,哪怕查字典对这个词的概念还是模糊的,这时就可以播放三个场景的

画面,学生在观察图片时对这些词含义就有清楚的认识,难点自然攻破。

(三)加强句子的训练

xx先生曾说:

“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

文的熟练技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指的就是学习知识重在与迁移运用。在

朗读和理解的基础之上就是要加强训练,把句子教学落到实处。可以根据句子

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不同的方式,使训练扎实有效。

1、读和抄写句子

读和抄写是引导学生认识句子的一种训练形式,这样可以让学生从感性上

对句子进行初步认识。特别注意标点符号,对于不同标点如句号、问号、感叹

号就有不同的语气,不同的含义。

2、补充句子

补充句子是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句子,并把句子写具体的一种训练,是学

生学习造句前一种过渡性的训练形式。例如用“树叶落下来”,进行补充“()的

树叶,()地从()落下来。”可以让学生把句子意思表达更完整,也为习作打

下基础,使文章生动具体。

3、造句

这是一个常用的训练方法,老师在学习到好的词语或者一些关联词时,会

让学生练习造句。首先要让学生理解这个词的意思,再让学生读课文中的例

句,体会在句子中的用法。在指导学生造句时,要注意句子是否正确,例如在

用“有的„„有的„„有的„„”造句时,学生往往容易漏掉主语“谁”;还要注意开拓学

生的思路,引导学生写出内容各异的句子。

30/30

4、仿写句子

这是一个难点,出题者没有明确地告诉我们仿写一个怎样的句子,这时需

要学生仔细审题,分析句子的特点,弄清楚作者到底让我们写一个怎样的句

子,写时只要求模仿例句的表达形式,在内容上则应该有创新。

例如“节假日,广场上人山人海,热闹极了。”

这个例句就应该抓住“人山人海”这个词,知道这是一句夸张句。指导学生

反复诵读例句,读懂句子意思,抓住关键词语在句子中所表达的意思,再动笔

写话。

总之,句子是词语、段落和篇章的桥梁。在小学语文句子教学中,我们必

须认清它的重要性,准确地把握内容,扎实训练,以提高句子教学的效率,把

语文教学落到实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文发布于:2023-01-28 21:20: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5365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人生双行线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