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中韩关于“口”的惯用语的异同
束赟杰
【摘要】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最根本、最重要的区别便在于他们的语言,语
言的产生发展都和本民族的生活环境、文化传统以及历史底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而惯用语作为一种大众化的固定口头语,是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时期的生产劳动生活
中口头创造,简明生动的语句,带有浓厚的口语色彩和地域特色。经过岁月的传承
和历史的演变使惯用语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背景和民族特征,因此对中韩两国的惯
用语进行研究比较不仅能找出中韩两国语言文字上的异同和各自特点,更能通过对
这些独特富有表现力的惯用语的比较,发现中韩各自民族之间的民族特性、生活习
俗、文化背景等的特点和异同。%Themostimportantandfundamental
differencebetweenthedifferentcountriesanddifferentnationsisthe
duceandthedevelopmentoflanguagearecloly
relatedwithpeople'slivingenvironment,culturaltraditionsandhistorical
om,asapopularfixedstockphra,isthephraor
ntencecreatedorallybypeopleinalongperiodofproductivelaborand
m,thoughitisaconciandvividstatementhasaremarkable
finheritanceandthe
historicalevolutiongivetheidiomarichculturalbackgroundandnational
ore,comparativeandcontrastivestudyofKoreanand
Chineidiomscanindicatenotonlythelinguisticsimilaritiesand
differences,theuniquewaysofrichexpressions,butalsothedifferent
nationalcharacters,thedifferentlifecustoms,thedifferentcultural
backgroundsandsoon.
【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1(000)006
【总页数】3页(P128-130)
【关键词】比较;中韩;口;惯用语;异同
【作者】束赟杰
【作者单位】韩国东国大学中文系,韩国100—71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34
惯用语是语言词汇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的劳动生产生活
的过程中产生的。惯用语具有“洗练性-精确性”、“通俗性-群众性”、“普遍
性-习用性”、“生动性-形象性”、“含蓄性-讽刺性”①等特点。从社会语言
学的角度来看:惯用语负载的文化内容及其丰富,折射的人文世界最精彩,表达的
处事道理最深刻。②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语言体现了本国、本民族人们的生活习
惯以及长期积淀的文化特色,而惯用语言简意赅、富有表现力的特点,自然而然地
成为了将这些民族文化特色传播的重要的方式之一。
人类在从古猿人到现代人的演变过程中、在长期的社会生产生活中,最先接触到的
是自己的身体器官,而位于人体中枢控制器官头部的“口”,则是人们使用最频繁
的器官部位之一。人们赖以生存的活动,比如饮食,饮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
交流、对情感的表达等一系列的交际活动都要依靠“口”来完成。因而在长时期的
生产生活过程中,人们势必会通过自己所熟悉的身体器官作为基础,去理解分析一
些抽象的、当时社会环境中无法直接表达的概念。据相关的统计,带有“口”、
“嘴”字的惯用语约占惯用语总数的4.87%。因此,从与“口”有关的惯用语的
层次结构、以及构成的语素、语法、语义等对韩汉两个国家的惯用语进行比较分析,
讨论两者之间相互关系和异同之处,进而对韩汉两种语言的特点和两国的文化风俗
进行进一步地分析研究是有重要意义的。
一、研究对象的定义和语料来源
说到“口”(“嘴”)人们会不经意地和“说话、吃饭”等联系在一起,的确,口腔
在这些方面的功能是任何生理器官都无法取代的。在《现代汉语词典》里,“口”
有着众多的含义:(1)人或动物进食的器官;(2)指口味;(3)指人口;(4)容器通外面的地
方;(5)出入通过的地方;(6)长城的关口、多用地名,也泛指这些关口;(7)口子;(8)性质
相同或相近的单位形成的管理系统;(9)刀、剑的刃;(10)指马、驴、骡的年龄;(11)量
词③
“口”在(韩字)中有与其相对应的(韩文)“”,在本文中,为了便于比较,选择了
与“口”意义相同的“”进行对比研究。“”在韩语中的定义为:1);2);3);4)④本文
中所列举、引用的惯用语例子均摘录于书籍、词典。其中,汉语惯用语主要摘录于
温端政主编的《新华惯用语词典》2007年版,温端政主编的《现代汉语惯用语词
典》2009年版,温端政《汉语语汇学教程》2006年版,以及《现代汉语词典》
和《辞海》;韩语惯用语主要摘录于主编的《》1989年版和刘沛霖主编的《韩汉大
词典》2004年版。
二、比较中韩关于和“口”有关惯用语的异同
“口”(“嘴”)是吃饭说话的器官,是人们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时时刻刻都无法
离开的器官。因此,不论是中国还是韩国,关于“口”(“嘴”)的惯用语也大多和
这些方面有关,当然,“口”(“嘴”)也有着许多其他的功能,所以也希望能够通
过对有关的惯用语进行比较分析,来找出两种语言的异同,并由此进一步推测出两
个民族一些自身的民族特性。
1.汉韩共有的惯用语(语意相同或语意相近):
1)指进食器官或者口腔
汉语:三缄口
韩语:
2)指口味
汉语:合口味;对胃口
韩语:
3)指发音、说话等语言交流交际活动
汉语:卖嘴皮;耍贫嘴
韩语:
4)指语言表达及其表达方法
汉语:嘴巴甜
韩语:
5)其他含义
①保守秘密
汉语:口不稳;嘴不严
韩语:(嘴巴不严实)
②生活、生计
汉语:养家糊口
韩语:
2.汉语特有的惯用语:
1)指进食器官或者口腔
祸从口出,病从口入;口是口,牙是牙
2)指口味
有口福;倒胃口
3)指发音、说话等语言交流交际活动
嘴巴硬;嘴头子来得
4)指语言表达方式方法及语言能力
统一口径;难开口;嘴巴油
5)指人或者人口
那口子;七口当家,八口主事
6)表示口才
满嘴跑舌头;憨嘴木舌头
7)吹牛、说大话
夸海口
8)量词
七嘴八舌头;一口传一舌
9)刀刃
好钢用在刀口上
10)口子,出入通过的地方
一个门口出来的;开口子
11)动物的进食器官
八哥嘴巴毒蛇心;猫口里挖鳅
12)其他含义
(1)保守秘密
口嘴紧;嘴上没个把门的
(2)生活、生计
口含黄连过日子
3韩语特有的惯用语:
1)指说话等语言活动
2)嘴巴、口(嘴巴高级)
3)饮食、进食(吃得少)
4)接吻
5)内心痛苦
6)其他含义
(言不由衷)
三、对比研究
通过对中、韩两国与“口”、“嘴”有关的惯用语的比较,我们不难发现,在用作
口腔、口味、说话以及语言交际等含义时,中韩两国的惯用语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不仅惯用语的语素组成部分相同或相近,有的甚至连比喻意义也完全相同。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国早在先秦文献中就记载着不少惯用语(不过,当时还没有
惯用语这个名称),明显早于韩字的出现。韩国在世宗大王发明韩字以前,一直沿
用汉字作为主要文字来书写和表达意义。
从人类社会学的角度,作为历史悠久的东亚国家,伴随着两国之间的政治、经济、
文化交流的不断增加,两国人民之间的往来也更加频繁,随着当时社会的变迁、人
民的迁移以及民族社会的发展,在中国中原地区由民间产生并在民间流传的惯用语
也随之传到了韩半岛,生活在此的韩族民众认为其中一部分惯用语不仅在语义上能
恰如其分地进行表达,而且在思想和使用的语言环境方面也符合本民族的语言习惯
和生产生活习惯,外加对汉字的共同使用,使得韩民族对那些符合本国国情的惯用
语欣然接受,作为习惯用语使用并迅速推广传播,这便造成了中韩两国一部分惯用
语在语义及表达形式上相同或相近的原因。
在汉语中,含有“嘴”字的惯用语,如:嘴巴刁、七嘴八舌头等,多半带有贬义和
讽刺的含义,这是因为秦以前,“兽虫之口曰喙,鸟曰咮”(见《说文通训定声》),
人的“口”和禽兽的“嘴”分得很清楚,后来人们在斥骂、挖苦、讽刺的时候,用
“嘴”来指人的“口”,就是说,“嘴”指人的“口”只用于贬义。直到《红楼梦》
等比较晚近的小说,“嘴”才失去了贬义的色彩,完全代替了“口”。⑤当然汉语
中的“口”还带有韩语中不含有的意思,因此会出现只有在汉语中才会出现的“夸
海口”、“好钢用在刀口上”等汉语中固有的惯用语。
韩语是黏着语,属于阿尔泰语系,相对于孤立语的汉语来说,韩语没有内部的曲折,
而且变词和词根语素之间的结合也不如汉语紧密,加上韩国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
化底蕴和持续的封建儒教文化影响,使得传统的民族观念在韩半岛根深蒂固,即使
是有着相同或相近语义的惯用语,在语言形式和修辞上也保存着韩语特有的文法特
点。
因此我们不难看到“”、“”等作为日常常用的惯用语来体现,而从“”等惯用语
中,更是清晰地看到了独特的韩国文化。
四、结论
语言具有稳定性和民族性,是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
同、生活习惯不同,因此所使用的语言也就大不相同。而作为长时期在生产生活中
产生,并且凝聚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惯用语就一定更是富含着鲜明的民族特点。由
于惯用语的历史性和稳固性,很多惯用语产生于古代的社会生活之中,其意义和用
法也相对比较稳固,中、韩两国都属于东亚汉字文化圈,这就决定了两国的惯用语
之间必然存在着很多的联系。
通过本文的对比分析,充分地说明了,虽然在语言文字和表达方式上有着许多的不
同,但是,中、韩两国的惯用语都有着相同的统一性,都是有着稳固的结构形态、
有着完整的语意以及都表现出了丰富的口语色彩。
当然,在做了细微比较之后,我们也能从中发现一些各自的特点。经过时间的推移
和历史的发展,在中韩两国和“口”有关的惯用语中,实际表示口腔、进食等“口”
的最基本功能的惯用语已经大大减少,而更多的是由“口”、“嘴”产生的说话、
交流等以及由此引申的语言行为、语言能力等方面的惯用语。在此之中,韩语中由
“口”引申出来惯用语的比喻含义要比汉语丰富,韩语的惯用语对情感的表达要强
于汉语。这也正好体现出了汉民族内向、不张扬、不外露的民族特点。另一方面,
在汉语的惯用语中,含有讥讽和讽刺意义的惯用语要远远多于韩语,因为汉语的惯
用语大多来源于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因此,汉语的惯用语比韩语的惯用语显得更
加的生动、贴近生活,也更具有实用性。通过对带有“口”、“嘴”的惯用语对比
研究,我们不难看出,韩语的惯用语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传统儒教文化的影响,将
“口”、“嘴”与内心世界有机地结合,强调内外一致、内外兼修的民族品质,因
此,我们从中也能体会到韩民族优秀的民族道德品德。
由于历史、民族、生活习俗、地域等原因,导致中、韩两国惯用语的产生、发展和
变化的异同。从中、韩两国关于“口”的惯用语的异同的研究,进一步说明中、韩
两国各民族之间的民族特性、生活习俗、文化背景等等,既有着广泛紧密的联系,
又有着各自独特的发展和不同。
注释:
①马国凡,高歌东.惯用语[M]1982年。
②郑婷《三字格熟语的文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p.1。
③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6年。
④《》1989.P.1701。
⑤叶蜚声,许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P.247。
参考文献:
[1]吕冀平,戴昭铭,张家骅.惯用语的划界和释义问题.中国语文
[J].1987年第6期.
[2]郑婷.三字格熟语的文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上海师范大学2007
年.
[3]权娟恩.汉韩五官惯用语语义比较.硕士学位论文[D].上海交通大学
2008年.
[4]黄仙姬.汉韩五官惯用语认知对比.硕士学位论文[D].延边大学2010
年.
[5]马国凡.谚语、歇后语、惯用语[M].辽宁人民出版社1961年.
[6]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7]徐宗才,应俊玲.惯用语例释[M].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5年.
[8]陈艳平.韩国语适用惯用语宝典[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9]王德春.新惯用语词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1996年.
[10]施宝义.汉语惯用语辞典[M].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85年.
[11]刘沛霖.韩汉大词典[M].商务印书馆2004年.
[1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商务印书馆
1996年.
[13]温端政.新华惯用语词典[M].商务印书馆2007年.
[14]温端政.现代汉语惯用语词典[M].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年.
本文发布于:2023-01-28 20:56: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5355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