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绝句 志南

更新时间:2023-01-28 20:05:26 阅读: 评论:0

初三学渣下册如何逆袭-万金油是指什么样人


2023年1月28日发(作者:苦难辉煌读后感)

1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绝句》

出自南宋人僧志南的《绝句》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吹面不寒杨柳。

我在高大的古树阴下拴好了小船;拄着拐杖,走过小桥,恣意欣

赏这美丽的春光。

丝丝细雨,淋不湿我的衣衫;它飘洒在艳丽的杏花上,使花儿更

加灿烂。阵阵微风,吹着我的脸已不使人感到寒;它舞动着嫩绿细长的

柳条,格外轻飏。

这首小,写诗人在微风细雨中拄杖春游的乐趣。诗人拄杖春

游,却说杖藜扶我,是将藜杖人格化了,仿佛它是一位可以依赖

的游伴,默默无言地扶人前行,给人以亲切感,安全感,使这位老

和尚游兴大涨,欣欣然通过小桥,一路向东。桥东和桥西,风未必有

很大差别,但对春游的诗人来说,向东向西,意境和情趣却颇不相同。

东,有些时候便是春的同义词,譬如春神称作东君,东风

专指春风。诗人过桥东行,正好有东风迎面吹来,无论西行、北行、南

行,都没有[1]这样的诗意。诗的后两句尤为精彩:杏花雨,

2

早春的雨杨柳风,早春的风。这样说比细雨、和风更有美感,更富於

画意。杨柳枝随风荡漾,给人以春风生自杨柳的印象称早春时的雨为

杏花雨,与称夏初的雨为黄梅雨,道理正好相同。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南宋初年,大诗人陆游已将杏花和春雨联系起来。沾

衣欲湿,用衣裳似湿未湿来形容初春细雨似有若无,更见得体察之精

微,描模之细腻。试想诗人扶杖东行,一路红杏灼灼,绿柳翩翩,细雨

沾衣,似湿而不见湿,和风迎面吹来,不觉有一丝儿寒意,这是怎样不

耐心惬意的春日远足啊!有人不免

要想,老和尚这样兴致勃勃地走下去,游赏下去,到他想起应该归

去的时候,怕要体力不支,连藜杖也扶他不动了吧?不必多虑。诗

的首句说:古木阴中系短篷。短篷不就是小船吗?老和尚原是乘小船

沿溪水而来,那小船偏激在溪水边老树下,正待他解缆回寺呢。

作者:佚名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七绝名诗。诗僧志南亦因这首描写二月春景

的诗而名留千古。

首二句写诗人的行踪,尾二句写诗人眼中的春光。首二句用笔精

妙,予人以清凉幽静的美感:斑驳的古木、汩汩的溪水、轻巧的篷船、

虬曲的杖藜、古朴的小桥和无事的老僧,构成一幅浑然天成的游春图。

一句杖藜扶我过桥东,诗意地表现了禅宗所崇尚的物我合一的佳境。尾

二句造语疏清,予人以清新悠然的体味:小桥东边,杏花

3

如烟,杨柳如线,细雨如酥,和风如丝。那杏花烟雨,欲沾人衣而不

湿,何其令人惬意;那杨柳和风,吹在脸上凉美而不觉寒冷,它们是何

等善解人意。这清凉的春意,不正是清凉的禅意的昭示么?这迷人的春

景,正是诗人眼中迷人的禅境。

在诗人眼中,禅就在古木中、溪水里、篷船上、杖藜头,在小桥

东边,在老僧心头,在杏花雨中,在杨柳风里,在那沾而欲湿的凉意

中,在吹面不寒的清柔里,禅就是春天,就是一切的一切,就是绝句,

就是诗!

诗有四种高妙:一曰理高妙,二曰意高妙,三曰想高妙,四曰

自然高妙。碍而实通,曰理高妙;出自意外,曰意高妙;写出幽微,如

清潭见底,曰想高妙;非奇非怪,剥落文采,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

曰自然高妙。(宋姜夔《白石道人诗说》)不说理,也不说禅,却极有

禅趣,本诗可谓是自然高妙!

本文发布于:2023-01-28 20:05: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5334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梦幻百花洲
下一篇:教师考核表
标签:绝句 志南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