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更新时间:2023-01-28 19:49:10 阅读: 评论:0

如何解初中数学压轴题-云南多少个市


2023年1月28日发(作者:开始菜单打不开)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5039字

开课教师:张婷婷

一、教学目标

1、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2、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3、理解《赤壁怀古》一词中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4、诵读、背诵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怎样正确理解《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

《赤壁怀古》融写景、怀古、抒情为一体,从描绘古战场的雄奇景色入手,赞一代儒将

周瑜的丰功伟绩,抒发作者个人的贬谪失意、功业无成的感慨。结尾处“人生如梦”的感慨

是作者迅速从惆怅失意中排解出来,表达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

2、作为豪放派代表词人的苏轼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怎样理解《赤壁怀古》的艺术特色?

苏轼以诗为词,使词的内容不再拘于传统的离愁别绪,反映较广阔的社会生活,拓宽

了词的题材;使词的形式不再为规定的宫调、身律所束缚,一扫词的柔弱气息,开创了豪放

词派。苏词气势雄伟,一泻千里,提高了词的意境。《赤壁怀古》是豪放派宋词的代表作,

词的主旋律感情激荡,气势雄壮。全词借古抒怀,将写景、咏史、抒情容为一体,借咏史抒

发作者积极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业无成的感慨。

三、学生特点分析:

1、学习特点:学习对象为高一学生,对学习资源利用和知识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与综

合能力较低,但富有朝气且对本课学习有浓厚兴趣。

2.学习习惯:知识面仍较为狭隘,习惯于教师满堂灌式的被动接受式的传统教学,缺乏独

立发现和自主学习能力。

3.学习交往:多表现为个别化学习,课堂上群体性的小组交流与协同讨论学习机会很少。

四、学法指导

采用诵读感悟式教学。本词是宋词中的经典,文辞优美,感情浓厚,境界开阔,应引导学生

多多诵读,品味语言,感悟意境,特别是抒情部分更要细心玩味。诵读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既加强了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语感,一石二鸟。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课前三分钟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

刚才我所播放的歌曲应该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它是《三国演义》的片头曲。在前奏部分,我

们首先听到的是战争前的鼓角争鸣,这样的歌曲我们自然而然就联想到三国这个充满纷争的

时代,是个乱世。但乱世容易产生英雄,也因此就留下了很多英雄事迹可以让后来人来品评。

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开讲以来最为火热的,也是对三国人物的一个品评——《易中

天品三国》。那么大家来读一下这几个诗句,看一下这些诗句所品评的具体是哪些英雄人物

呢?

展示: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写鞠躬尽瘁的诸葛亮)

天下英雄谁敌手?生子当如孙仲谋。(写弛马射虎的孙权)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写足智多谋的周瑜)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写能文能武的曹操)

你们最欣赏哪一位英雄呢?(学生自由发言)(张飞:勇猛豪爽、天真鲁莽;赵云:忠肝义

胆、武艺超群;黄忠:老当益壮、献身精神;周瑜:年轻有为、足智多谋)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英雄,而苏轼最欣赏的又是谁呢?(周瑜)三国时代涌现出这么多的

英雄人物,为什么苏轼偏偏就对周瑜情有独钟呢?(板书:为何独爱周瑜?)

现在就让我们开声来朗读,在文章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朗读环节】

1,全班齐读。

朗读提示:这首词历来被称做是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课文第42页有这么一句话:“柳郎中

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

铁绰板,唱‘大江东去’。”意思就是说像这类豪放派的文章应该读得高亢激昂、铿锵有力。

2,名家范读。

节奏感很强:四字句2/2;五字句2/3;六字句2/4。

经过刚才的朗读,大家所感受到的这首词的基本感情基调是怎样的呢?(豪放)

这就是我们对这首词的初步感知了。而苏轼是如何体现出这股豪放的,我们后头见分晓。(板

书:如何体现豪放的精神?)

【题目】

“念奴娇”为词牌名,念奴是唐代一个很著名的歌妓,调因此而得名。题目是“赤壁怀古”,

告诉我们这首词的主要内容是苏东坡在赤壁这个地方游览的时候,触景生情,进行怀古,缅

怀古人。(板书:勾画美景————缅怀古人)

苏轼是如何安排这两块内容的?我们接着往下看。

【写景片段分析】

1,学生齐读文章的写景片段(上阙)

2,提问:上阙描写了赤壁古战场怎样的景色?或你脑海中的意境,它的特点是怎样的?请

用一个精炼的词或词组来概括。

讨论明确:雄浑、壮阔,撼人心魄,气势恢宏、磅礴、似有气吞天下之势等等。(答

案不求完全统一,意思接近即可。)

3,提问:我们没有亲眼目睹赤壁的壮观,但却能感受到一种雄浑壮阔的意境来,这完全得

益于作者用词的艺术。你觉得上阙中哪些词用得很有味道,为什么?

学生思考,交流,讨论明确:三个词――淘、穿、卷。

(1)淘。不仅写出了长江奔流的气势,而且将写景与写人融合在一起,形象地定出了历

史的推进。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旷远、深邃的意境,给了我们一个广阔的空间与时间的概念。

多少英雄人物,多少英雄的故事,一个“淘”字,一下了如过电影般推到了我们的眼前。读

到这样诗句,让我们的耳边似乎又响起了《三国演义》中的那首卷帘词。(一起背诵)“滚滚

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可以这样说滚

滚东流的江水已经超脱了物理意义上水的概念,它已经成了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

(2)穿。写出了山岩高耸入云的动势以及山崖的陡峭。

(3)卷:写出了浪花的汹涌,而用“千堆雪”形象真切。老师想到了柳永的《望海潮》

中也有一个“卷”字。“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一个“卷”字写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可谓有声有色。

古战场到如今也算是一个旅游景点了,根据作者的介绍,如果让你们为之拍一个宣传片,你

们会怎样安排镜头呢?

你看这图片,先来大处的景,大江汹涌奔腾,然后镜头往前移,目标慢慢缩小,看到了陡峭

的山崖散乱地直刺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搏击着江岸,滔滔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于

是整张图景明了了,你们看江水奔马轰雷,十分惊心动魄。而我们为之配上台词的话,就可

以用上“大江东去”“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如画的江山透着的是如此非凡

的气势,有种“天风海雨逼人”之感。

【人物形象分析】

好了,舞台布置完毕,序幕拉开,背景就是如画的江山。追光灯亮起来了,照在了哪里啊?

(豪杰。打在了周瑜身上,主人公出场了)

这个周瑜怎么样啊?我们一起来读一下有关周瑜的片段。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1、称呼:公瑾、周郎(称字,而不是直呼名讳,有着对周瑜的尊敬,亲切)

2、婚姻:小乔初嫁了(我们平常说“出嫁”是哪两个字呢?——出嫁。问题来了,考虑一

下,我们平时所接触到的“出嫁”与这边看到的“初嫁”,效果上有什么不一样呢?)

教师总结:苏轼记周瑜,主要是记起赤壁之战,但在此却插入了10年前的生活细节,“小乔

刚刚出嫁”,这是不符合实际的,但如果按实际情况选择了“出嫁”这个词语的话,小乔已

为老乔,那么便不够美了,而周瑜同样的也在变化,所以美女衬英雄,以“小乔刚出嫁”这

点更衬出周瑜的年轻有为、春风得意,足以令人艳羡。艺术嘛,为了表达需要,有时可以虚

构的。

3、长相——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这是周瑜的仪容装束,你看一下,周瑜束装儒雅、风度

翩翩,是当时时髦的儒将打扮,更显出了他作为指挥官的那种潇洒从容。)

4、作战能力——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打仗却还在谈笑,显然不把敌人放在心上,对战

争有着必胜的把握。赤壁之战对于东吴来说,是一场以弱抗强的战争,3万对10万。而作

为统帅的周瑜不仅没有丝毫的畏惧,反而越发地从容、沉着。谈笑间,借着东南风,巧用火

攻烧掉了曹操的战船。“樯橹”点出了水战,“灰飞烟灭”点出了火攻的特点,精确地概括整

个战争的胜利场面。)

到这边我们可以看到由“遥想”二字领起的六句,塑造了一个青年将领周瑜意气风发、春风

得意的形象。

【苏轼内心】

江山依旧,人事全非。赤壁是周瑜建功立业的战场,却是苏轼被贬谪后流连的去处。面对着

这样的周瑜,苏轼心里自是有个比较,且看二人的对比资料,板书如下:

周瑜————苏轼

年龄:34岁47岁

生活:幸福美满屡遭不幸

外貌:英俊儒雅早生华发

际遇:功成名就壮志未酬

周瑜24岁被授予“建威中郎将”,并娶了江东美女小乔,34岁为孙刘联盟赤壁之战的总指

挥,而苏轼呢?

我们所认识的苏轼是很有才华的,诗歌方面与江西诗派的核心人物黄庭坚并称“苏黄”;词

方面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人提豪放派必提“苏辛”;书法方面与米芾黄庭坚、蔡襄并称“宋

四家”;散文方面又列于“唐宋八大家”。可见他是十分有才华的,但是他的仕途却颇为坎坷。

苏东坡来黄州之前,官场受挫,险遭杀头之祸。在文化圈里,也倍受非议与妒忌,他是带着

疲惫,满心侥幸而又满心绝望地,伤痕累累地来到黄州这个当时还很荒凉的小镇。这时的他

已47岁,老之将至,却功业无成。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普遍存在着一种出世与入世的精神矛

盾,也难怪苏轼发出了“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了。他想到自己年岁已老,却无法如周瑜

般建功立业,可以说是壮志未酬,心中涌动的是一种惆怅与失意。

【人生态度】

但作者没有被这种惆怅和失意所困住,他把它消解在了酒当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其实也就是他的一种人生态度。苏轼对比周瑜,这落差是极大的,更增添了他壮志未酬的

失落,所以心境苍凉,消沉之情是难免的。但是,他真的消极吗?苏轼毕竟是苏轼,他特别

想得开,“人生如梦”,人生犹如梦一般,所有风流人物不也都随着大江而东去,洗涤荡尽了

吗!那么又何必去执着呢。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所以他也特别洒脱,把酒洒在地上祭奠

江月了。

因此,作者的情感是有变化的,由开始的激昂慷慨,到后来的惆怅失意,最后趋于平静。

【诵读体验】

【归纳总结】

学生参考板书,解决第二个问题:豪放词风的具体体现?

一方面表现在对赤壁之景的描写上:“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画面波澜壮阔,

雄奇壮美。另一方面表现在作者的人生态度上,通过塑造功成名就的周瑜,表明了自己渴望

建功立业的心态。

这就是苏轼的全词了,上半阙写景,景物烘托出了下半阕的人——周瑜,由周瑜想到自身,

抒发出了自己壮志难酬之情。

【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词。

2,预习《定风波》,试比较两首词在风格上的异同。

【板书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

(一)

勾画美景——————缅怀古人

乱石穿空雄姿英发

惊涛拍岸羽扇纶巾

卷起千堆雪樯橹灰飞烟灭

(二)

周瑜————苏轼

年龄:34岁47岁

生活:幸福美满屡遭不幸

外貌:英俊儒雅早生华发

际遇:功成名就壮志未酬

【教学反思】

《念奴娇·赤壁怀古》作为名家名篇,其成功教法当然很多。但是,观其大略,无外乎

朗读、讲解、分析,就词论词。在总结这些教法的得失之后,这节课在教学设计上特别注重

创设情景,意在使学生在特定的情景氛围中感受苏轼词的豪迈、奔放风格,体会词人壮志满

怀却无处可酬的情怀。

随着《三国演义》片头曲的响起,我们很快进入肃穆悲壮的情景氛围中,这为整节课

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调。接着学生朗诵,而配有音乐的名家朗诵更将那种苍凉悲壮的情感表

现的淋漓尽致。到这里,我暗自高兴,我已经成功的将学生带入苏词的情景氛围之中了。

可是,由于这节课注重从总体上把握词人的豪迈风格和壮志情怀,使得在一些具体问题

的设置上偏难,学生不容易理解苏轼那种“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一时期中国文

人普遍的价值取向;而我在这一问题的引导上,急功近利,急于让学生的答案与自己预想的

相符,这样使得一些学生本来完全可以自己讨论得出答案的问题,而变成了由我迫不及待地

说出,并造成答案模式的固定化、唯一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该文章转自[阿呆语文网]:/1001/

本文发布于:2023-01-28 19:49:1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5326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甘愿造句
下一篇:思想道德修养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