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来自农村的小A是某知名大学的一年级新生,对大学校园生活无限
憧憬的他在第一个月的住校生活中就遇到了一个微妙的交际障碍。在
同宿舍的四个人中,另外三人都来自大城市,兴趣也有着惊人的相似
之处:喜欢打游戏,爱看NBA比赛,而且都是吉他爱好者。但对小A
来说,他对计算机的认识还仅限于基本的系统操作;虽然对NBA这个
词还略有印象,可对基本的篮球规则一无所知;至于吉他,在宿舍里
欣赏三把吉他的现场演出更是他平生头一遭。虽说四个人平时在宿舍
里的关系也还不错,但小A总觉得,自己和另外三个人之间有着一道
无形的屏障,他似乎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融入到另外三人组成的“联
盟”之中。尤其是当三位室友晚上在宿舍里练吉他时,小A觉得浑身
不舒服。
一开始,小A尝试在旁边坐着静静地听人家练习。但由于对吉他一窍
不通又并非是音乐爱好者,他很快厌倦了。于是,他选择在三人练习吉他
的时候躺在床上听广播,但这样做给小A带来的只是更为强烈的孤独感。
同时,小A也担心其他三人会认为自己很难相处。出于无奈,小A选择了
眼不见心不烦的策略,在图书馆和自习教室里度过自己的空余时间,或者
宁愿在校园里游荡,直到快要熄灯才回宿舍。选择“自我放逐”的小A苦
笑着说:“现在我在宿舍里‘树立’起了刻苦读书的‘高大形象’,其实
我更想和他们一起在宿舍里聊聊天,可是我实在不知道怎么能融入他们的
圈子……为了避免尴尬,我选择成为宿舍里的‘游魂’。”
一位英国诗人曾将人比喻成为一座座孤岛。第一次看到这一比喻时,觉
得这个来自个人主义文化背景下的比喻实在不怎么适合中国这种集体主
2/7
义占优势的文化。因为对中国人来说,人际关系被放在一个极为重要的位
置上,甚至到了有些过分的地步,比如无论做任何事情,人们都会想到托
关系。但是,曾几何时,在大学校园里这一“孤岛”比喻的适用群体却在
日趋壮大。小A由于自身的自卑心理,再加上不善于与人交流,还有身为
他舍友的其他同学也没能从中调解,导致小A在无意识中成了一座孤岛。
著名的心理学家埃里克·埃里克森把一个人毕生的发展分为8个阶
段,他认为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有其独特的挑战,或者说发展危机。对于大
学生这个处于成年早期的群体而言,埃里克森认为他们面临的发展危机便
是建立亲密关系和孤立于他人之外这一矛盾。这对矛盾的一端是青年人和
他人建立起良好的同伴关系或爱情关系,另一端则是因为害怕被拒绝和害
怕失望而离群索居。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会更多地暴露自己,做出更多的
自我牺牲,也更大程度地把自己交给对方。随着这种自我开放的增加,以
和更多地把自己的脆弱之处暴露给我们所信任的人,我们也对自己有更多
的理解,收获更多的亲密感和归属感,避免了因为过度自我保护而遭致的
人际孤立。而在我们遇到挫折和打击时,这些亲密关系也会像安全带那样
给我们巨大的支持。可以说,互相依赖是我们作为人类的一种最基本的需
要。
那么,既然互相依赖和建立亲密关系是一种人类的本能,为什么在现
在的大学校园中却有了越来越多的“孤岛”呢?或许我们可以把问题粗
略地分为两类:其一是在建立初步的人际关系当中出了问题;其二则是在
如何进一步加深人际关系或维持亲密关系上遇到了障碍。另外一个重要的
因素是我们会更容易和在物理距离上离我们更近的人成为朋友。但就是这
3/7
最后一条“相近相亲”的原则让许多初入大学的新生很不适应:没有了固
定的教室,没有了每周末朝夕相处的同学,甚至同一个宿舍的四个人都来
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作息和课程表,那些更多依赖固定的同伴团体
和被动地建立人际关系的大学新生便会觉得无所适从起来。
平心而论,对于大多数“80后”的大学生来说,没有兄弟姐妹,放
学后也就各自回家,这种状态实在没有提供多少让人能够实践如何主动结
交同伴,如何与同伴沟通、谈判、妥协的机会。如果又恰巧碰到像小A那
样“三对一”的局面,或者像小C说的那样,所有时间都被学习占据,每
年都产生一大批校园新“孤岛”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
毋庸讳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竞争的加剧,社会价值观的多
元化,以和独生子女的逐渐增多等因素,使得这一代几乎是抱大的孩子或
多或少地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另外,进入大学后,所参照的坐标
系发生了变化,一些学生因为不能很快适应新角色,很容易发生自我评价
的错位,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久而久之还会导致孤独、自
卑、猜疑、嫉妒等心理障碍的产生,如此只能使同学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僵,
甚至引发更大的矛盾。
那么,大学生该如何与人交往?在交往中应把握哪些原则,要注意哪
些问题?笔者认为,首先要克服不利于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这些心理障
碍概括为以下几点。
过分期待有的同学对友谊期望过高,他们总是期望人人都对自己热
情、满意,个个皆关照自己。其实,社会是多元的,人的性格、兴趣爱好
4/7
也是千差万别的,正所谓物以类聚,在交往中不必求全责备,否则只会使
自己失望。
自我封闭有的同学由于过去的交友失败,从此就把自己封闭起来,拒
绝与他人交往,建议这些同学从与比较容易亲近的同学交友开始,逐渐扩
大交往的范围,并最终把自己融入集体中。
无端猜疑有的同学由于不能正确认识人际关系,总是抱着“防人之心
不可无”的心态与人交往。实际上,只要敞开心扉积极接纳朋友,积极创
设和谐的氛围,多与同学朋友了解沟通,就会发现,社会上还是好人好事
多。
嫉妒心理嫉妒常常使被嫉妒的人无所适从,同时也使嫉妒者的心灵严
重扭曲,并使双方的思维受到阻碍,感情甚至人身受到严重伤害。这类实
例并不鲜见。
其实,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周围的人与事,即便很糟糕的事情也会逐渐
好起来,其中也有一些普适性的原则。
不妄下结论大学生们往往容易在别人稍有差错或失败时,就立刻下对
与错的结论。而“格式塔心理疗法”认为,对他人的态度和处理人际关系
的正确做法应该是暂时不下判断,而是先谈具体看法。这样做可以防止与
他人不必要的磨擦和矛盾冲突,自己也可以避免产生无谓的烦恼与苦闷。
注意第一印象良好的第一印象会使对方愿意进一步交往和加深友谊。
而以互助开端的人际关系,不仅容易确立良好的第一印象,而且可以使人
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缩短,使良好的人际关系迅速建立起来。
5/7
利用积极的自我暗示消极的暗示只能是愁上加愁,不要把一次交往的
失误归于自己能力差,更不可就此对自己进行全盘否定;不要把一般的批
评当作是对自己人格的侮辱。相反,将之看成学习的机会,当作鞭策,进
行积极的自我暗示,会使自己尽快从失利中走出来。
在人际交往中,冲突与矛盾无处不在,但解决的方式却有好多种,冲
突与和谐皆在一念间。一事当前,当今的大学生一定要设法化干戈为玉帛。
很多大学生感慨:上大学后同学之间的关系不再象中学了,大家似乎
很疏远,彼此之间总有着一种说不清的隔阂,老有一种被人孤立的感觉,
觉得没人能理解自己,在大学里交不到真的朋友,感觉非常孤独,不知该
怎么办……
要处理好大学人际关系既要有正确的人际关系认知,也的确需要一定
的方法技巧才能化解矛盾。
一、正确认识“朋友”两字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不要指望所有的同学都会和你成为朋友,
如果你求友心切就会凡事迁就对方,变得没有原则;如果你对朋友要求太高,
你就会孤身一人。总之把握一个度非常必要,只需要寻找与自己志同道合
的人成为朋友就行了,而其他的人不是我们的朋友但也不是我们的敌人。不
管将来我们成为什么样的杰出人士都不要指望任何人都会欣赏你,总会有
人不喜欢你.就像老师给你们上课一样,即便有很多同学很喜欢,但还是有
个别同学不以为然.所以我们不需要把时间浪费在不必要的人身上,在大学
里有很多同学因为太在意别人眼中的自己而每天忐忑不安,常常上课也想
睡觉也在想谁对自己不满.有些甚至患上心理疾病.这就是典型的人际恐慌
6/7
症.慢慢地也就失去了自己,失去了学习和生活的动力,到最后就变得不自
信,更不敢说话.还有一些同学侧很孤僻,抑郁,在大学四年里没有一个知心
的朋友,这些现象都是人际关系失调的表现,但它绝不是永远伴随我们的困
惑,只要我们树立正确的交际观念,让自己变得真诚些,那么总会找到朋友,
用我们的热情和真心可以将对方心中的冰块融化,也就是做到无怨无悔。
二、破坏关系的三大致命伤害:
(一)恶意侮辱对方,甚至辱骂殴打对方
这是绝对错误的,大学生是接受高等教育的群体,绝对不能用如此粗暴
的行为,否则那不仅是错还可能是犯罪。
(二)故意孤立对方,强迫对方接受自己的意识。
这种行为是很不理智的,会导致心灵脆弱的人自卑或自我放弃.我们应该学
会宽容,在我读大学的时候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但我没有选择放弃这个同
学并找她谈心,找其他室友沟通将矛盾化解,结果让我很欣慰.否则就会让
这个同学心存恨意!将矛盾激化.
(三)因为不满对方而伤害对方,处处敌对,甚至报复。
人与人的交往中矛盾是难免的,只要不是故意的,那么都可以通过沟通和真
诚的交流来化解矛盾.如果确实属于恶意的伤害那么我们可以避而远之.所
以我在大学里面一旦和同学发生误解后我都会主动找对方沟通,最后将矛
盾化解.
三、处理好大学人际关系的建议
1.以学习为中心,不要只想到交朋友而忘了自己的根本任务.在大学里很
多同学为了考研甚至在外面租房子住.当然安全第一!
7/7
2.学会包容和理解.学会主动交流和沟通,不要将恨留在心里.
3.学会将自己的事情做好,不要只想依赖别人,做一个勤快,自重的人.在
力所能和的范围里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4.不要贪小便宜.学会AA制的消费模式.毕竟都是学生没有什么收入.
5.不要嫉妒别人.这样你会处处不平衡,如果别人比你能干就向他学习,
别人比你有钱不值得你去羡慕,要靠自己的努力去改变自己的命运,这样的
一生会很丰富和充实.6.不要去歧视你的同学,能帮就帮.
7.改正自己的怪异行为,学会融入大众言行中,个性只属于那些有创造性
思维的人,因为这样的个性才能为社会创造价值.
8.用心对待生活,知错就改.敢于解剥自己.
最后要懂得运用距离效应。距离效应是指由于时间的阻隔,彼此间有了
距离;一旦把距离缩短,重新相聚,双方的感情得到最充分的宣泄。所谓
“小别胜新婚”也是这个原理。
距离有时是情感的添加剂。可见,有时距离的存在也能给人以美的享
受。因此,应当培养自己拉开一定距离看他人的习惯,同时也不要时时刻
刻把自己的透明度设置为百分之百。内心没有隐秘足显自己的坦荡,但因
此失去了应有的人际距离,无形中为以后的人际矛盾种下祸根,这就不是
明智之举。
本文发布于:2023-01-28 19:44: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5324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