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大风歌
导读:《大风歌》
作者: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注释:
1、刘邦平英布[英布,?—公元前196年,秦末汉初名将。六
县(今安徽六安)人,因受秦律被黥,又称黥布]还,过沛县,邀集
故人饮酒。酒酣时刘邦击筑,同时唱了这首歌。汉朝人称这篇歌辞为
《三侯之章》,后人题为《大风歌》(始于《艺文类聚》)。
2、威:威力;威武。加:凌驾。
3、“海内”,四海之内,就是“天下”的意思。我国古人认为天
下是一片大陆,四周大海环绕,海外则荒不可知。
4、“兮”表示语气的词,类似现在的“啊”。
5、安得:怎样得到。
译文:
大风刮起来了,
云随着风翻腾奔涌啊!
我威武平天下,荣归故乡。
怎样得到勇士去守卫国家的边疆啊!
赏析:
刘邦当上皇帝以后,在前195年,他出兵东征,平定淮南王黥
布(也叫英布)的叛乱。回归途中,经过沛县,他邀集家乡旧友和父
老兄弟,一起饮酒,在宴席上他唱起这首大风歌,抒发了他的政治抱
负,也表达了他对国事忧虑的心情。
大风歌印章
顺治十七年,富阳典史孙某解饷北上,穿过高邮时,见湖中夜
间有光,命人在水中搜索,得玉玺一枚。玉玺方四寸六分,盘龙双钮,
辨其篆文,正是汉高祖刘邦的大风歌。孙某高兴地将其献于朝廷。这
方印不仅精致绝伦,富有艺术之美,而且其印文可与文献中的《大风
歌》相互参照印证。在古代时期的汉高祖:刘邦有一枚“大风歌印章:
有古诗: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那时候刘邦的大风歌印万世传诵,熟知并且能背诵下来的人多了,但
后世人却还是让人难以琢磨。有关此印的记载出自清代王士祯的笔记
《池北偶谈》。书中说道,顺治十七年,富阳典史孙某解饷北上,穿
过高邮时,见湖中夜间有光,命人在水中搜索,得玉玺一枚。玉玺方
四寸六分,盘龙双钮,辨其篆文,正是汉高祖刘邦的大风歌印。孙某
高兴地将其献于朝廷。这方印不仅精致绝伦,富有艺术之美,而且其
印文可与文献中的《大风歌》相互参照印证。
康熙四年十月初八,溧水县一农民耕田,也得一玉玺,被献于
朝廷。这方印反映了秦汉时代的社会状况,为史书提供了注脚。
刘邦得以战胜项羽,是依靠许多支军队的协同作战。这些军队,
有的是他的盟军,本无统属关系;有的虽然原是他的部属,但由于在
战争中实力迅速增强,已成尾大不掉之势。项羽失败后,如果这些军
队联合起来反对他,他是无法应付的。因此,在登上帝位的同时,他
不得不把几支主要军队的首领封为王,让他们各自统治一片相当大的
地区;然后再以各个击破的策略,把他们陆续消灭。在此过程中,不
免遇到顽强的抵抗。公元前一九六年,淮南王英布起兵反汉;由于其
英勇善战,军势甚盛,刘邦不得不亲自出征。他很快击败了英布,最
后并由其部将把英布杀死。在得胜还军途中,刘邦顺路回了一次自己
的故乡——沛县(今属江苏省),把昔日的朋友、尊长、晚辈都召来,
共同欢饮十数日。一天酒酣,刘邦一面击筑,一面唱着这一首自己即
兴创作的《大风歌》;而且还慷慨起舞,伤怀泣下(见《汉书·高帝纪》)。
假如说项羽的《垓下歌》表现了失败者的悲哀,那么《大风歌》
就显示了胜利者的悲哀。而作为这两种悲哀的纽带的,则是对于人的
渺小的感伤对第一句“大风起兮云飞扬”,唐代的李善曾解释说:“风
起云飞,以喻群雄竞逐,而天下乱也。”(见汲古阁本李善注《文选》
卷二十八)这是对的。“群雄竞逐而天下乱”,显然是指秦末群雄纷起、
争夺天下的情状。“群雄竞逐”的“雄”,《文选》的有些本子作“凶”。
倘原文如此,则当指汉初英布等人的反乱。但一则这些反乱乃是陆续
发动的,并非同时并起,不应说“群凶竞逐”;再则那都是局部地区
的反乱,并未蔓延到全国,不应说“天下乱”。故当以作“雄”为是。
下句的“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则是说自己在这样的形势下夺得了帝
位,因而能够衣锦荣归。所以,在这两句中,刘邦无异坦率承认:他
之得以“威加海内”,首先有赖于“大风起兮云飞扬”的局面。但是,
正如风云并非人力所能支配,这种局面也不是刘邦所造成的,他只不
过运道好,碰上了这种局面而已。从这一点来说,他之得以登上帝位,
实属偶然。尽管他的同时代人在这方面都具有跟他同样的幸运,而他
之终于获得成功乃是靠了他的努力与才智;但对于刘邦这样出身于低
微的人来说,若不是碰上如此的时代,他的努力与才智又有多少用处
呢?所以,无论怎么说,他之得以当皇帝,首先是靠机运,其次才是
自己的努力与才智。他以当进的人对之根本无能为力的自然界的风云
变化,来比喻把他推上皇帝宝座的客观条件,至少是不自觉地显示了
他的某种心理活动的吧!
姑且不论刘邦把他的这种机运看作是上天的安排抑或是一种纯
粹的偶然性,但那都不是他自己所能决定的。换言之,最大限度地发
挥自己的才智;但这一切到底有多大效果,还得看机运。作为皇帝,
要保住天下,必须有猛士为他守卫四方,但世上有没有这样的猛士?
如果有,他能否找到他们并使之为自己服务?这就并非完全取决于他
自己了。所以,第三句的“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既是希冀,又是疑
问。他是希望做到这一点的‘但真的做得到吗?他自己却无从回答。
可以说,他对于是否找得到扞卫四方的猛士,也即自己的天下是否守
得住,不但毫无把握,而且深感忧虑和不安。也正因此,这首歌的前
二句虽显得踌躇满志,第三句却突然透露出前途未卜的焦灼和恐惧。
假如说,作为失败者的项羽曾经悲慨于人定无法胜天,那么,在胜利
者刘邦的这首歌中也响彻着类似的悲音,这就难怪他在配合着歌唱而
舞蹈时,要“慷慨伤怀,泣数行下”(《汉书·高帝纪》)了。
本文发布于:2023-01-28 19:34: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5320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