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译文答案)课外文言文200练(101-150)
101.虹
世传虹能入溪涧饮水,信然。熙宁①中,予使契丹②,至其极北黑水境永安山下卓帐③。是时新雨霁,见虹
下帐前涧中。予与同职扣涧观之,虹两头皆垂涧中。使人过涧,隔虹对立,相去数丈,中间如隔绡縠④。自西望
东则见,盖夕虹也。立涧之东西望,则为日所铄,都无所睹。久之,稍稍正东,逾山而去。次日行一程,又复见
之。孙彦先⑤云: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则有之。
导读:本篇先写与同事观察虹出现时的情景,后借孙彦先之语,点出虹形成的真正原理: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
雨则有之。深入浅出,生动传神。
注释:①熙宁:宋神宗赵顼(x)年号,公元1068—1077年。②契丹:宋时北部少数民族政权。③黑水:今辽
宁昭乌达盟林西县和克什克腾旗境内。卓帐:竖立帐篷。卓,直立。④绡縠(xioh);绡,薄纱。縠,绉纱。都
是丝织品⑤孙彦先:与沈括同时的科学家。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隔虹对立,相去
.
数丈()2.久之
.
,稍稍正东()
3.扣
.
涧观之()()4.都无所睹
.
()
5.逾
.
山而去()6.则为日所铄
.
()
二、翻译
1.世传虹能入溪涧饮水,信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立涧之东西望,则为日所铄,都无所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找出文中出现的表示时间的词:___________________
四、《虹》涉及的是___方面的知识,选自____的《梦溪笔谈》。
五、本文说明了虹的变化和______,作者认为虹形成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用文中原
话回答)
原文102.陨石
治平①元年,常州日禺时;天有大声如雷,乃一大星,几如月,见于东南。少时而又震②一声,移著③西南。
又一震而坠在宜兴县④民许氏园中,远近皆见,火光赫然照天,许氏藩篱皆为所焚。是时火息,视地中有一窍如
杯大,极深。下视之,星在其中荧荧然,良久渐暗,尚热不可近。又久之,发其窍,深三尺余,乃得一圆石,犹
热,其大如拳,一头微锐,色如铁,重亦如之。州守郑伸得之,送润州金山寺。至今匣藏,游人到则发视。王无
咎⑤为之传甚详。
导读:沈括是北宋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被认为是“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一本《梦溪笔谈》流
传至今,是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本篇对人所不常见的“陨石”的种种特征作了描绘。
注释:①治平:宋英宗的年号。②震:指雷响。③著(zhu):附着,着落。④宜兴县:在江苏省。⑤王无咎:人
名。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见
.
于东南()2.许氏藩篱皆为
.
所焚()3.是
.
时火息()
4.极
.
深()5.尚
.
热不可近()
二、翻译
1.少时而又震一声,移著西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乃得一圆石,犹热,其大如拳,一头微锐,色如铁,重亦如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三、文中描写陨石,多使用了_______修辞手法,主要写了陨石的哪几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103.正午牡丹
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知其①精粗。丞相正肃吴公,与欧公姻家,一见曰:“此‘正午
牡丹’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若带露花,则房敛②而
色泽。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此亦善求③古人笔意也。
导读:画家善于观察,才能画出常人所不见之处。而要想识画之妙,也非善于观察不可。人做任何事皆如此,岂
止一画而已。
注释:①其:它,指古画。②房敛:花房紧收。③善求:善于探求。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其
.
下有一猫()2.何以明
.
之()3.日渐
.
中狭长()
二、翻译
1.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亦善求古人笔意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人的画惟妙惟肖和丞相吴公能一眼指出画的是“正午牡丹”的原因,都是_____的结果。
原文104.江淮之蜂蟹
淮北蜂毒,尾能杀人;江南蟹雄,螫堪敌虎。然取蜂儿者不论斗,而捕蟹者未尝血指也。蜂窟于土或木石。
人踪迹①得其处,则夜持烈炬临之,蜂空群赴焰,尽殪。然后连房刳取②。蟹处蒲苇间。一灯水浒,莫不郭索而
来,悉可俯拾③。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殒也固宜。
导读:人们利用能杀人的淮北之蜂与能敌虎的江南之蟹“趋炎”的弱点,捕杀它们毫不费力。本文以此来比喻那
些趋炎附势的人是得不到好下场的。
注释:①踪迹:跟踪寻找,动词。②连房刳取:把蜂巢整个割下来。刳(k),剖开刮取。③悉可俯拾:全可以捡
起来。悉,全。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蜂窟
.
于土或木石()2.则夜持烈炬临
.
之()
3.蜂空群赴焰,尽殪
.
()()4.一灯水浒
..
,莫不郭索而来()()
二、翻译
1.然取蜂儿者不论斗,而捕蟹者未尝血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殒也固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这则故事的寓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105.猫犬
东坡云:“养猫以捕鼠,不可以无鼠而养不捕之猫;蓄犬以防奸,不可以无奸而蓄不吠之犬。”余谓不捕犹
可也,不捕鼠而捕鸡则甚矣;不吠犹可也,不吠盗而吠主①则甚矣。疾视正人,必欲尽击去之,非捕鸡乎②;委
心权要,使天子孤立,非吠主乎?
导读:苏东坡的意思是:在什么位子上就做什么事,人应该恪尽职守。而“我”更深入地认为占着位子不做事尚
可,如果排斥忠良,觊觎要位,则万万不可留用。
注释:①主:主人。②非捕鸡乎:这岂不是和猫捕鸡一样吗?
3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蓄犬以防奸
.
()2.余谓不捕
..
犹可也()
3.不捕鼠而捕鸡则甚
.
矣()4.疾视正人
....
,必欲尽击去之()
二、翻译
委心权要,使天子孤立,非吠主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中“东坡云”东坡是谁?你读过他的其他作品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东坡在本文中的观点是什么?
106.与长子受之
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①,不待远离膝下②,千里从师。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
已无可望之理。然今遣汝者,恐你在家汩③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故
令汝一行。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不然,则徒劳费。只与在家一般,他日
归来,又只是伎俩④人物,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⑤故旧耶?念之!念之!“夙兴夜寐,无忝尔⑥所生!”
在此一行,千万努力。
导读:朱熹教子珍惜学习机会,对儿子的良苦用心清楚可见;语重心长,发人深醒。
注释:①义理:指讲求经义、探究名理的学问。②膝下:借指父母。③汩(g):搅乱,扰乱。④伎俩:原指不正
当的手段,这里是不务正业的意思。⑤乡党:乡里、家乡的人。⑥无忝(tin):不要辱没。忝,辱。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在家足
.
可读书作文()2.汝既
.
不能如此()3.然今遣
.
汝者()4.汝若到彼()5.则
吾犹可望
.
()6.不然
.
,则徒劳费()
二、辨析下列短语中的“故”字,选出正确的意义
A.所以,因此B.故意C.老朋友D.旧有的,原来的
1.力改故习()2.故令汝一行()
3.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故旧耶()4.故弄玄虚()
三、写出“然今遣汝”的原因。(用文中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劝戒儿子珍惜时间,不要虚度人生。
B.批评儿子不求上进,学业无成。
C.希望儿子改掉旧习,发愤学习,有所作为。
D.想让儿子摆脱家庭,改变学习环境。
五、文中“奋然勇为”之义为________________。
原文107.说虎
虎之力于人不啻(ch)倍也。虎利其爪牙,而人无之,又倍其力①焉,别人之食于虎也,无怪矣。然虎之
食人不恒见,而虎之皮人常寝处之,何哉?虎用力,人用智;虎自用其爪牙,而人用物。故力之用一②,而智之
用百;爪牙之用各一,而物之用百;以一敌百,虽猛必不胜。故人之为虎食者,有智与物而不能用者也。是故天
下之用力而不用智者,与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类也。其为人获而寝处其皮也,何足怪哉?
导读:人之所以为万物之灵,一则有发达的大脑,因而有高于万物的智慧;一则有发达的双手,因而能制造并使
用工具。有这两点,因而能无敌于天下。但有的人,有大脑而不会用智,有双手而不会使物,以至于只能“自用
而不用人”,那么其结果必将是“为人获而寝处其皮”,实在太可悲了。
注释:①又倍其力:它的力量又加倍了。②力之用一:力量的功用只有一点。
精练:
4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虎之力于
.
人不啻
.
倍也()()2.而虎之皮人常寝
.
处之()
3.则人之食于
.
虎也()4.然虎之食人不恒见
...
()
二、翻译
1.故力之用一,而智之用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故天下之用力而不用智者,与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类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为人获而寝处其皮也,何足怪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者在本文中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108.楚人养狙
楚有养狙以为生①者,楚人谓之狙公。旦日②,必部分③众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实,赋什
一以自奉④,或不给,则加鞭棰焉。群狙皆畏苦之,弗敢违也。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山之果,公所树与?”
曰:“否也,天生也。”曰:“非公不得而取与?”曰:“否也,皆得而取也。”曰:“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
役乎?”言未既,众狙皆寤。其夕,相与伺狙公之寝⑤,破栅毁柙⑥,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狙公
卒馁而死。郁离子曰:“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ku)者,其如狙公乎?惟其昏而未觉也⑦,一旦有开之,其术
穷矣。”
导读:此篇是一个寓言故事,说明当大众受蒙蔽时,有权势者尚可得逞于一时,一旦大众觉醒,那么蒙蔽大众的
人必将被抛弃。
注释:①养狙以为生:靠养狙来维持生活。狙(j),猴类。②旦日:(每天)早晨。③部分:安排。④赋什一以
自奉:分给它们十分之一用来自己吃。⑤相与:一起。⑥破栅毁柙:打破栏杆,捣毁笼子。柙(xi),关兽的木
笼。⑦惟其昏而奉觉也:正因为他们还糊涂而没有觉醒。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
.
或
.
不给,则加鞭
.
棰焉()()2.山之果,公所树
.
与()
3.狙公卒馁而死
....
()4.众狙皆寤
.
()5.一旦有开之
..
()
二、翻译
1.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者,其如狙公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109.象虎
楚人有患狐者①,多方以捕之,弗获。或②教之曰:“虎,山兽之雄也,天下之兽见之,咸詟而亡其神,伏
而俟命。”乃使作象虎,取虎皮蒙之,出于牖下③,狐入遇焉④,啼而踣⑤。他日,豕曝(p)于其田。乃使伏象
虎,而使其子以戈椅诸衢。田者呼,豕逸于莽,遇象虎而反奔衢,获焉。楚人大喜,以象虎为可以皆服天下之兽
矣。于是野有如马,被象虎以趋之。人或止之曰:“是驳⑥也,真虎且不能当,往且败。”弗听。马雷口句而前,
攫而噬之,颅磔而死。
导读:象虎不是真虎,道理十分明白。如果自己以为像虎就是真虎,那么距离败亡也就不远了。
注释:①患狐者:受狐狸扰害的人。②或:有的人。无定指代词。③牖(yu)下:窗户之下。④焉:它。代象
虎。⑤啼而踣(b):惊叫吓倒在地。踣,跌倒。⑥驳(b):马名。
精练:
5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乃使作象虎
..
()2.狐入遇焉
.
,啼而踣
.
()()
3.豕曝
..
于其田()()4.被
.
象虎以趋之()
5.颅磔
.
而死()
二、翻译
1.咸詟而亡其神,伏而俟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乃使伏象虎,而使其子以戈掎诸衢。田者呼,豕逸于莽,遇象虎而反奔衢,获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马雷口句而前,攫而噬之,颅磔而死。”这个楚人犯了什么致命的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110.李氏之鸠(陈子龙①)
李氏有一鸠,能为人言,过于鹦鹉,甚慧,养之数年矣。日则飞翔于廊楹②帘幕间,不远去,夕宿于笼,以
避狸鼠。见僮婢有私持物及摘花者,必告其主人。
晋人贾③于吴者,见之,愿以十金④易焉。鸠觉其意,告主人曰:“我居此久,不忍去。公必欲市我他所,
我且不食。”主人绐⑤之曰:“我友有欲观汝者,即携汝归耳。”至贾家,则舍之去。鸠竟不食,哀号告归。贾
人怜其志,且恐鸠死而金无取偿也,遂捐金十之二,而以鸠还李氏。鸩乃食。
导读:李氏鸠鸟对主人忠贞不二,当商人重金买它时,它眷恋故主,绝食抗议,而且整天哀号,表现了誓死不屈
的坚强意志。这只人格化的鸠鸟,正寄托了作者陈子龙忠于明朝,忠诚不渝的节操,同时也辛辣地讽刺了那些向
满清屈膝投降的逆子贰臣连禽兽都不如。
注释:①陈子龙:明末的一位忠臣义士。明亡以后,他被清兵逮捕,自杀殉国。②楹:堂屋前的柱子。③贾(g):
做买卖,经商。④十金:十两银子。⑤绐(di):欺哄。
精练:
一、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慧()市()且()去()
竟()怜()捐()乃()
二翻译
1.见僮婢有私持物及摘花者,必告其主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主人绐之曰:“我友有欲观汝者,即携汝归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者在人格化的鸠鸟身上歌颂其美德,寄托其志向。试概括本文的主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译文和答案】
101.虹
世上传说虹能够进入山涧吸水,的确是这样。熙宁年间,我出使契丹,到它极北的黑水地区永安山下竖起帐
篷宿营。那一天雨过天晴,看见虹下伸到帐篷前面的小涧里。我和同事走近山涧观察它,虹的两端都垂在涧里。
派人越过山涧,和我们隔虹面对站立,距离几丈远,中间好像隔着彩色的绫罗。从西向东望就能看见,那是傍晚
出现的虹。站在涧东向西望,就被日光闪眼,什么也看不见了。隔了好久,虹渐渐向东移动,最后越过山头消失
了。第二天赶了一段路程,又见到虹出现。孙彦先说过:虹是雨里太阳的影子,阳光照在雨上,就出现了虹。
一、1.距2.语气助词,调整音节,不译3.靠近代虹4.看见5.越过6.同‚烁‛,
闪烁
二、1.世上传说虹能够进人山涧吸水,的确是这样。2.站在涧东向西望,
就被日光闪眼,什么也看不见了。
三、是时、久之、次日
6
四、天文沈括
五、形成原理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则有之。
102.陨石
治平元年,在常州,太阳要落下去的时候,天上发出如同响雷一般的巨声,原来是一颗大星,几乎像月亮,
出现在东南方向。不久又雷鸣般地响了一声,移到西南。又响一声坠落到宜兴县民许氏的园子里,远近的人都看
见,火光照亮天空,许家的篱笆都被烧着了。这时火已熄灭,看见地上有一个洞像杯子一样大,很深。向下看,
星星在洞中发出微弱的光亮,很久才渐渐暗下去,还热得不能靠近。又过了很长时间,才开始挖这个洞,挖到三
尺多深,就挖出一块圆石头,尚热,像拳头那么大,一头略尖,颜色像铁,重量也像铁。州长官郑伸得到了它,
就把它送到润州的金山寺。这块石头到今天仍用匣子珍藏着,游人到了就打开看。王无咎为这事作的传非常详细。
一、1.同‚现‛,出现2.表被动3.这4.很,非常5.还
二、1.不久又震响了一声,移到西南。2.就挖出一块圆石头,还热,像拳头那么大,头略微有点儿尖,
颜色像铁,重量也像铁。
三、比喻坠地时的情况包括声音、形状、大小、颜色、重量。
103.正午牡丹
欧阳修曾经得到一幅古画‚牡丹丛‛,花下有一只猫,不知道这幅画是精妙还是粗糙。丞相吴公,与欧阳修
是儿女亲家,一见这幅画就说:‚这画的是‘正午牡丹’。怎么证明它呢?牡丹花朵松散下垂颜色发干,这是太
阳在中天时的花,猫眼中的黑眼珠像一条线,这是正午时候的猫眼。如果是带着露珠的花,那么花房一定紧紧收
敛而且色彩鲜丽润泽。猫眼在早晨和傍晚,眼珠都是圆的,渐近中午就变得又窄又长,到正午时就像弓条线了。‛
这也是善于探求古人笔下的意境。
一、1.指牡丹丛2.证明3.逐渐
二、1.猫眼中的黑眼珠像一条线,这是正午时候的猫眼;
2.这也是善于探求古人笔下的意境。
三、善于观察
104.江淮之蜂蟹
淮河之北有一种毒性很大的蜂,它的尾部能将人蜇死;江南有一种很厉害的蟹,它的螯可以对付老虎。但是
捉蜂的人不一会儿能捉很多,而捉蟹者从不受伤。蜂在泥土或木石上筑巢。人跟踪寻找到蜂巢,就可以在夜里拿
着火把到蜂巢跟前,群蜂会倾巢而出飞向火焰,直到全部烧死。然后可以把蜂巢整个割下来。蟹生活在蒲苇之间,
晚上只要在水边点上一盏灯,它们就会全部爬过来,这时你就可以俯身一一拾取。只知奔向火光而不能规规矩矩
地呆在它所应呆的地方,落得个死亡的下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一、1.筑巢(动词)2.到蜂巢跟前3.倾巢出动死4.水边形容蟹爬行
二、1.然而捉蜂的人不一会儿就能捉很多(不以斗计),捕蟹的人从不弄伤手指。
2.只知奔向火光而不能规规矩矩地呆在它所应当呆的地方,落得个死亡的下场是理所当然的事。
三、淮北之蜂、江南之蟹都十分厉害,但因好‚趋炎‛而自取灭亡。本文以此喻指那些利欲熏心、趋炎附势的人
没有好下场。
105.猫犬
苏东坡说:‚养猫用来捕鼠,不可以没有鼠而养不捕鼠的猫;养狗用来防奸邪之人,不可以没有奸邪之人而
养不叫的狗。‛我认为猫不捕鼠还可以,不捕鼠而捕鸡就更坏了;狗不叫还可以,不对着盗贼叫而对着主人叫就
更坏了。仇视正直的人,一定要尽力打击而去除他,这不就是猫捕鸡吗?觊觎重要的职位,使皇上孤立,这不就
是狗吠主吗?
一、1.指奸邪之人2.指猫不捕鼠3.更坏4.嫉恨正直的人
二、觊觎重要的职位,使天子孤立,这不是对着主人叫吗?
三、宋代文学家苏轼;略。
四、在其位,谋其政,不可以尸位素餐。(尸位:占着职位而不尽职守;素餐:吃闲饭。)
106.与长子受之
7
如果你努力学习,在家里也完全可以读书写文章,弄明白言论或文章的内容和道理,用不着远离父母,千里
迢迢地去跟从老师学习。你既然不能这样,就是自己不好学,也不能指望你懂得这个道理。但是现在让你出外从
师的原因,是担心你在家里为俗务所缠身,不能专心读书学习。同时,父子之间,我也不希望日夜督促责备你。
再者,在家里也没有朋友和你一起探讨,增长见识,所以要让你出去走一走。如果你到了老师那里,能够奋发图
强,有所作为,努力改掉旧的习气,始终勤勉谨慎,那么我对你还是抱有希望的。不这样的话,就白费精力。如
果和在家里一样,哪一天回来,又只是不务正业的人,不知道你还有什么脸面再见父母亲戚和乡里老朋友呢?可
要好好地想一想啊!想一想啊!‚早起晚睡,不辱没你这一生!‛这一次离家从师,千万要努力。
一、1.足够、充分2.既然3.打发,让……走4.从师的地方5.希望.6.这样
二、1.D2.A3.C4.B
三、恐你在家汩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
四、C
五、奋发图强,有所作为。
107.说虎
老虎的力量同人相比,所差不止一倍。虎爪牙锋利,而人没有那样的尖爪利牙,老虎的力量又比人大几倍,
所以人被虎吃掉,没有什么奇怪的。然而虎吃人不常见,而虎皮人常常铺它用它,为什么呢?虎用力气,人用智
慧;虎用自己的爪牙,而人借助外物。所以力量的功用只有一点,而智慧的功用非常之多;爪牙的功用是一,而
物的功用是百;用一来对抗百,即使勇猛必不获胜。所以人被虎吃掉,是有智慧和外物而不用。所以天下用力而
不用智慧的人,与只仗自己一个人而不发挥大家作用的人,都是虎的同类。它被人所获,被人所杀而用其皮来坐
卧,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
一、1.与人相比止2.坐卧3.被4.不常见
二、l.所以力量的功用只有一点,而智慧的功用非常之多。2.所以世上用力而不用智,与只用一己之力而
不能发挥他人作用的人,都是虎的同类。3.它被人捕获,被人所杀而‚寝处其皮‛,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
三、人是万物之灵,有大脑要学会用智,有双手要学会使物,这样才能‚虎之皮人常寝处。‛
108.楚人养狙
楚国有一个靠养猴来生活的人,楚国的人称他为狙公。每天早晨,狙公一定在院里分派猴子们干活,派老猴
率领小猴往山中采摘草木的果实,上交十分之一用来自己吃,有的猴子不给,狙公就用鞭子抽打它。群猴都害怕
他,不敢有违。有一天,有个小猴对众猴说:‚山上的果树,是狙公栽种的吗?‛大家说:‚不对,是天生的。‛
小猴说:‚不是狙公就不能摘取吗?‛众猴说:‚不对,都可以摘取。‛小猴说:‚既然如此,那么我们为什么
要靠他分派(去采)为他干活呢?‛话未说完,众猴都醒悟过来。那天晚上,众猴一起等狙公睡了,打破栏杆,捣
毁笼子,拿走了他储存的食物,互相拉着进入树林,不再回来。狙公终于饿死了。郁离子说:‚世上有用权术来
统治百姓而没有道德准则的人,差不多和狙公一样吧!只是他们还糊涂没有觉醒,一旦有人开导他们,使之明白,
那狙公之类的欺诈权术就行不通了。‛
一、1.有的猴(无定指代词)鞭子2.种3.终于饿死了4.同‚悟‛,醒悟5.开导他们
二、1.既然如此,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倚靠他而被他役使呢?2.世上有用权术来统
治百姓而没有道德准则的人,他们像狙公吗?
三、被剥削者一旦觉醒过来,造了反,统治者必将术穷而死。
109.象虎
楚国有个受狐狸扰害的人,多方设法来捕捉狐狸,但没有捉到。有人教他说:‚虎,山兽之王,天下的野兽
见了它,全都吓掉魂似的,趴在地上等死。‛于是他让人做了一个假老虎,拿来虎皮蒙在外面,把它放在窗户之
下。狐进来遇到象虎,惊叫着吓倒在地。有一天,一头野猪出现在他的田里,于是就让人把象虎埋伏在田里,而
让他儿子拿着长戈在通衢上拦截它,农夫大声吆喝,野猪在草丛中逃跑,遇到了象虎,回过身来向通衢奔去。野
猪被捉到了。楚人非常高兴,认为象虎可以降服天下的野兽。后来,野地里有一种野兽,样子有点像马,楚人披
上象虎就跑过去。有人劝阻他说:‚这是驳呀,真虎尚且不能抵挡,去必将遭难。‛不听。那驳马发出雷鸣似的
吼叫,扑上前来,抓住了他就咬,楚人头颅破裂而死。
一、l.假老虎2.代象虎跌倒3.野猪出现4.同‚披‛5.裂
8
二、1.都吓掉了魂似的,趴在地上等死。(俟命,听命,听候处臵发落。)
2.就派人把象虎埋伏在田里,而派他儿子拿着长戈在通衢上拦截它。农人呼,野猪从草丛中逃跑,遇到了
象虎,回过身来向大路奔去,被捉住了。
三、他认为象虎可以像真老虎那样征服所有的野兽,实在糊涂,还不听别人的劝告。
110.李氏之鸠
李氏有一只鸠,能说人话,说话的能力超过鹦鹉,非常聪明,李氏已经养它好几年了。它每天就在走廊厅堂
的帘幕之间飞来飞去,从不飞远,晚上就睡在笼子里,来躲避狸猫、老鼠的侵扰。它看到男女仆人有私下里偷拿
东西的,摘花毁绿的,一定要报告给它的主人。
有个晋国人在吴地经商,见到了这只鸟,愿意拿十两银子把它买下来。鸠已经觉察到他的意图,就告诉主人
说:‚我住在这里已经好久了,不忍心离开。你果真要把我卖到别的地方去,我将绝食。‛主人哄骗它说:‚我
有二个朋友想要看看你,看完了就带你回来。‛到了那个商人家里,主人就抛下它离开了。鸠整天不吃东西,哀
呼号叫,要求回去。商人很同情它的忠诚和意志,而且还担心鸠死了而又不能取回银子,于是留下了十分之二的
银子作为补偿,把鸠还给了李氏。鸠才吃东西。
一、慧(聪明)市(卖掉)且(将要)去(离开)竟(始终)
怜(同情,怜悯)捐(耗费,花费)乃(才)
二、1.鸠鸟每看到僮仆婢女中有私自拿东西或采摘花朵的情况,就一定报告它的主人。
2.主人骗它说:‚我有个朋友想要看看你,看了以后马上就带你回家。‛
三、李氏鸠对故主忠诚不二的坚贞情志,寄托了作者誓死忠于明朝的气节情操,又辛辣地讽刺了那些逆子贰臣,
连禽兽都不如。
(译文答案)课外文言文200练(111-120)
111.傅显迂缓
傅显喜读书,颇知文义,亦稍知医药,性情迂缓,望之如偃蹇老儒。一日,雅①步行市上,逢人辄问:“见
魏三兄否?”或指所在,雅步以往。比②相见,喘息良久。魏问相见何意。曰:“适③在苦水井前,遇见三嫂在
树下作针黹,倦而假寐④。小儿嬉戏井旁,相距三五尺耳,似乎可虑。男女有别,不便呼三嫂使醒,故走觅兄。”
魏大骇,奔往,则妇已俯井哭子矣。
导读:本篇通过对傅显的动作、神态的细节描写,一个个恪守礼教而误事的迂腐书生形象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
注释:①雅:美好不粗俗。②比:等到。③适:刚才。④假寐:不脱衣服小睡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亦稍知医药()2.或指所在()3.比相见,喘息良久()4.似乎可虑()
二、翻译
1.一日,雅步行市上,逢人辄问:“见魏三兄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适在苦水井前,遇见三嫂在树下作针黹,倦而假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请找出文中关于傅显迂腐、恪守礼教的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你认为傅显不直接叫醒兰嫂,而最终导致孩子落井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112.祈梦决狱
曩有县令,遇杀人狱不能决,蔓延①日众,乃祈梦于城隍祠。梦神引一鬼,首戴瓷盎②,盎中种竹十余竿,
青翠可爱。觉而检案中有姓祝者,竹祝音同,意必是也。穷治③无迹。又检案中有名节者,私念曰:“竹有节,
必是也。”穷治亦无迹。然二人者九死一生矣。计无复之,乃以疑狱上,请别缉杀人者,卒亦不得。
导读:“祈梦决狱”,牵强附会,涂毒生灵。县令的糊涂表现令人不可思议,既可笑又可叹。当时清代官场的风
9
气可见一斑,作者可谓用心良苦矣。
注释:①蔓延:指案件牵连的人像蔓草一样不断向周围扩展。②盎(ng):古代的一种盆腹大口小。③穷治:穷追
不舍地审理。穷,尽、到底。治,审理。根据下文的“然二人者九死一生矣”可知,此处“穷治”实指严刑审讯。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字
1.曩有县令()2.乃祈梦于城隍祠()3.盎中种竹十余竿()
4.然二人者九死一生矣()5.乎亦不得()
二、翻译
觉而检案中有姓祝者,竹祝音同,意必是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对于文中县令断案的做法,最恰当的评价是()
A.胸无点墨B.牵强附会C.东拉西扯D.人云亦云
四、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是清代有名的文言笔记小说集,与清代另一部非常有名的文言小说集_____
__的_______并称。
五、与本文县令儿戏办案不同,《曹刿论战》中提出了慎重办案的重要性,当鲁庄公说自己“______,_
____,______”时,曹刿赞许地说:“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113.曹司农竹虚言
曹司农竹虚言①,其族兄自歙②往扬州,途经友人家。时盛夏,延坐书屋,甚轩爽,暮欲下榻其中。友人曰:
“是有魅,夜不可居。”曹强居之。夜半,有物自门隙蠕蠕入,薄如夹纸。入室后,渐开展作人形,乃女子也。
曹殊不畏③。忽披发吐舌作缢鬼状。曹笑曰:“犹是发,但稍乱;犹是舌,但稍长,亦何足畏?”忽自摘其首置
案上。曹又笑曰:“有首尚不足畏,况无首也。”鬼技穷,倏然④。及归途再宿,夜半,门隙又蠕蠕,甫露其首,
辄唾曰:“又此败兴物耶?”竟不入。
导读:俗话说“邪不胜正”,鬼的伎俩在堂堂正正的人面前就无计可施了。鬼是不存在的,但社会上的邪气却是
有的。只有发扬正气,邪气才无市场。
注释:①曹司农竹虚言:曹竹虚司农说。司农,官职名。②歙(sh):县名,在安徽省。③殊不畏:一点儿也不害
怕。④倏(sh)然:很快地。这里指很快地消失不见了。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延坐书屋,甚轩爽()2.是有魅,夜不可居()
3.忽披发吐舌作缢鬼状()4.鬼技穷,倏然()
二、翻译
1.犹是发,但稍乱,犹是舌,但稍长,亦何足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甫露其首,辄唾曰:“又此败兴物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请简析此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114.题画二则
(一)
余家有茅屋二间,南面种竹。夏日新篁初放①,绿阴照人②,置一榻其中,甚凉适也。秋冬之际,取围屏骨
子,断去两头,横安以为窗棂③;用匀薄洁白之纸糊之。风和日暖,冻蝇触窗纸上④,冬冬作小鼓声。于时一片
竹影零乱⑤,岂非天然图画乎!凡吾画竹,无所师承⑥,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注释:①新篁(hung)初放:新竹刚刚长高。②绿阴照人:绿色的竹荫照上人身。阴,同“荫”。③窗棂(lng):
窗上雕花的窗格。④冻蝇:秋冬受凉的苍蝇。⑤于时:那时,当时。⑥师承:受过老师指教,有相承的师法。
(二)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技密叶之间。胸中勃勃①,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
10
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②,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③者,定则也;
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④哉!
导读:《题画二则》用两篇小短文将作画的真谛淋漓尽致的揭示出来。“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
日光月影中耳”。“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
注释:①勃勃:旺盛貌。这里解作情感冲动,画意突发。②倏(sh):忽然,迅速地。变相:样子改变。③意在笔先:
作画、作文,在下笔之前先立意,先构思。④云乎:语末助词。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置一榻其中()2.无所师承()
3.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4.趣在法外者()
二、翻译
1.于时一片竹影零乱,岂非天然图画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意在笔先者,定则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第二则短文谈到了“眼中之竹”、_____、_____之间的关系。
四、作者通过这两则短文告诉我们“师承”并不是最重要的,_________________更重要。
原文115.牧竖
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①,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
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②小狼鸣急;狼闻声
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③,跑号如前状。前树又鸣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
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导读:狼虽是凶残的动物,但狼所表现的母爱令人感动。两牧竖利用狼的母爱天性而杀害狼未免过于残酷。不管
是人类还是动物,母爱永远是伟大的。
注释:①少顷:不一会儿工夫。②致:使。③舍此趋彼:离开这只小狼奔向那只小狼。④前树又鸣:指前树上的
小狼又叫。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l.两牧竖入山至狼穴()2.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
3.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4.既而奄奄僵卧()
二、翻译
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请说出阅读后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116.狼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①。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②
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③。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
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导读:人各有所长,物各有所用。此时,如果不是屠夫,恐怕什么人都会死于狼之口了。想当年,孟尝君不也
是靠鸡鸣狗盗之徒而逃脱于虎狼一样的秦国吗?
注释:①伏焉:躲藏在那里。②顾:然而,可是。③以吹豕之法吹之:用吹猪的办法吹它。吹豕,屠夫将猪杀死
后,为了便于褪毛,在后腿下端皮上斜割一口,用力吹,使膨胀如球。这里是活吹。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1
1.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2.狼自苫中探爪入()
3.惟有小刀不盈寸()4.股直不能屈()
二、翻译
1.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117.与四弟书①
澄弟左右:
吾不欲多寄银物至家,总恐老辈失之奢②,后辈失之骄③,未有钱多而子弟不骄者也。吾兄弟欲为先人留遗
泽④,为后人惜余福,除却勤⑤俭二字,别无做法。弟与沅弟皆能勤而不能俭;余微俭而不甚俭;子侄看大眼,
吃大口,后来恐难挽,弟须时时留心。同治二年正月十四日。
导读:曾国藩作为清朝显赫一时的高官,却时刻不忘嘱咐自己的兄弟、子侄要勤俭,戒骄奢。“欲为先人留遗泽,
为后人惜余福,除却勤俭二字,别无做法”,真是至理名言。
注释:①《与四弟书》:这是曾国藩写给他四弟的家书。在读书、做人、持家等各方面,曾氏对其弟弟和子女们
都要求很严。在这封家书中,他诚恳告诫弟弟“勤俭”的意义:要想福泽绵延,“除却勤俭二字,别无做法”。
②老辈:长辈。奢:奢侈。③骄:骄横,放纵。④泽:恩泽。⑤勤:勘勉,勤劳。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总恐老辈失之奢()2.除却勤俭二字,别无做法()
3.余微俭而不甚俭()4.后来恐难挽()
二、翻译
1.总恐老辈失之奢,后辈失之骄,未有钱多而子弟不骄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侄看大眼,吃大口,后来恐难挽,弟须时时留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中,曾国藩告诫弟弟“勤俭”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
四、由此文可以看出曾国藩哪些方面的品性,试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118.王冕读书
王冕①,字元章。幼贫,父使牧牛,窃入学舍听诸生读书,暮乃反,亡其牛,父怒挞②之,已而③复然。母
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夜坐佛膝上,映长明灯读书。会稽④韩性⑤闻而异之,录为
弟子,遂称通儒⑥。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
注释:①王冕:人名。②挞:打。③已而:不久。④会稽:地名。⑤韩性:人名。⑥通儒:博通经典的儒士。⑦
卒:死。
精练:
1.解释文中加点字。
(1)亡:______(2)遂:_______
2.解释“乃”在下列各句中的意思。
(1)暮乃反:___________
(2)乃不知有汉:_____________
(3)乃入见:____________
3.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2
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最喜欢文中哪个人物,说说喜欢的理由。
119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1)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2),感泣辞母,去之南都(3),入学舎。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4)以水沃面。往往饘粥(5)不继,日昃(6)食。遂大通“六经”(7)之
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注释(1)适:女子出嫁。(2)世家:家世。(3)南都:今河南商丘。(4)辄:总是,就。(5)饘粥:稠粥。
(6)昃;日偏西。六经:儒家的六部经典著作。(8)慨然:慷慨的样子。
1、下列句中加点的“之”的用法和意思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是:()
A、去之南都B、先天下之忧而忧
C、送孟浩然之广陵D、之虚所卖之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范仲淹二岁而孤(2)去之南都
3、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短文的主要内容。
120.孙膑赛马
孙膑尝与庞涓俱学兵法。庞涓既事魏,得为惠王将军,而自以为能不及孙膑,乃阴使招孙膑。膑至,庞涓恐其贤
于己,疾之,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欲隐勿见。
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
重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等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
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
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注释(1)孙膑:战国时著名军事家。(2)庞涓:战国时著名军事家。
(3)黥:在脸上刺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用作刑罚或防止逃跑。(4)如:往,到„„去。
(5)梁:魏国的都城。(6)阴见:暗中求见。(7)田忌:齐王的宗族。(8)驰逐
重射:赛马赌博。(9)第:只,只管。(10):然之:认为他的话是对的。临质:临场比
赛。(12)下驷:下等马。(13)再:两次。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欲隐勿见(2).以刑徒阴见
(3).齐使以为奇(4).及临质
(5).卒得王千金(6).遂以为师
2、下列句子中均有省略的成分,请补上并翻译。
(1).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
(2).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
3、指出下列句中“于”的用法和意义。
(1).庞涓恐其贤于己
(2).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
(3).涓人言于君曰
4、指出下列句子中代词“之”所指代的内容。
(1).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2).田忌信然之
(3).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5、庞涓是怎样加害孙膑的?为什么要加害孙膑?
【参考译文和答案】
111.傅显迂缓
13
傅显喜欢读书,很能了解文章的意思,也稍微懂得医药方面的知识,本性迟钝,看起来就像迂腐萎靡的老书
生。一天,他迈着四方步到集市上,碰到人就问:‚见到魏三兄没有?‛有的人指点他在什么地方,傅显就迈着
四方步前往。等他见到魏三,喘息了很长时间。魏三问找他有什么事。傅显说:‚刚才在苦水井前,遇见三嫂在
树下做针线活,疲倦了在打盹。小儿在井旁玩耍,离井口三五尺远,似乎让人担忧。男女有别,不便把三嫂喊醒,
所以跑来找您。‛魏三非常惊恐,奔往井边,到了那里三嫂已经趴在井口上哭儿子了。
一、l.稍微2.有的人3.很长时间4.担忧
二、l.一天,迈着四方步走在集市上,碰到人就问:‚看见魏三兄没有?‛
2.刚才在苦水井前,遇见三嫂在树下做针线活,疲倦了在打盹。
三、①望之如偃蹇老儒。②逢人辄问:‚见魏三兄否?‛③雅步以往。
④喘息良久。⑤男女有别,不便呼三嫂使醒,故走觅兄。
四、傅显恪守封建礼教,碍于男女有别,舍‚近‛而求‚远‛。
112.祈梦决狱
从前有个县令,遇到一件杀人案不能够判决,被牵连的人一天天地增多。于是他在城隍庙求神赐梦指点。梦
中见神领来一鬼,那鬼头顶瓷盆,盆中栽了十几竿竹子,青翠可爱。醒来后他翻阅案卷,见有姓祝的人,‚祝‛、
‚竹‛发音相同,心想一定是这个人了。严刑审讯,没能发现可疑的罪迹。他又翻阅案卷,见有名叫‚节‛的人,
暗自想道:‚竹子有节,一定是这个人了。‛严刑审问,也没发现疑迹。而这两人已经被拷打得九死一生了。他
再没有别的办法,于是当作疑案上报,请求准许另外捉拿凶手,但终究也没抓到。
一、1.从前2.祈祷恳求3.表示整数外不定的余数,译为‚几‛
4.然而5.终究
二、醒来后翻阅案卷,见有姓祝的人,‚竹‛、‚祝‛发音相同,心想一定是这个人了。
三、B
四、蒲松龄《聊斋志异》
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13.曹司农竹虚言
曹竹虚司农说,他的族兄从安徽歙县到扬州,途中经友人家。时值盛夏,请坐书屋,非常宽敞凉爽,晚上就
想在这儿睡觉。友人说:‚这儿有鬼怪,夜里不可以住。‛曹竹虚坚持住这里。半夜,有一东西从门缝慢慢进入,
薄如纸张。进屋后,渐渐展开像人形,是一个女子。曹一点儿也不害怕。那鬼怪忽然披散头发吐着舌头作吊死鬼
的样子。曹笑着说:‚还是这个头发,只是稍稍乱了些;还是这个舌头,只是稍微长了些,有什么值得害怕?‛
鬼怪忽然摘下自己的头放在桌上。曹又笑说:‚有头还不值得害怕,何况无头。‛鬼怪本领用尽,很快地消失不
见了。等到曹归途再住这里,半夜,门缝又有声响,鬼怪刚露头,曹就唾骂说:‚又是你这个败兴的东西吗!‛
鬼怪竟不进来。
一、1.宽敞凉爽2.鬼怪3.吊死鬼4.本领用尽
二、1.还是这个头发,只是稍微乱些;还是这个舌头,只是稍微长些,有什么值得害怕?2.刚刚露出它的头,
就唾骂说:‚又是你这个败兴的东西吗!‛
三、不论什么怪物,一旦‚技穷‛,也就无计可施了。鬼的伎俩也仅此而已,在不怕它的人面前,是无计可施的,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邪不胜正。
114.题画二则
(一)
我家有两间草屋,屋子南面种竹子。夏天,新竹丛生,绿色的竹荫照在人身上,在竹园中间放个竹榻,十分
阴凉舒适。秋冬之际,取来围屏的骨子,截去两头,横放窗上作为窗格,用均匀洁白的薄纸糊上。风和日暖的日
子,受冻的苍蝇碰在窗纸上,咚咚地像敲小鼓。这时,窗纸上映出二片零乱的竹影,岂不是一幅天然的图画吗!
凡是我画竹子,并没有老师传授,大多得之于纸窗与白壁上、日光与月影中罢了。
(二)
清秋住旅舍中,早起看竹,烟光日影雾气,都浮动在竹子的疏枝密叶之间。看了这样的诗境,胸中突突地就
生出了画竹的兴致。其实胸中设想的竹,并不是眼里看到的竹。因此我磨好墨、伸开纸,落笔忽然又作出另一番
图像,手里画出的竹又不是胸中设想的竹子了。总的说来,作品的立意在落笔之前产生,这是确定的法则;可作
14
品出现的情趣却超出了法则之外,这是精妙的灵感啊。岂止作画是这样呢!
一、1.放2.没有什么3.都4.情趣
二、1.这时窗纸上映出一片零乱的竹影,岂不是一幅天然的图画吗?
2.作品的立意在落笔之前产生,这是确定的法则。
三、‚胸中之竹‛‚笔中之竹‛
四、有实际观察能力,在丰富的生活基础上加以艺术的酝酿与提炼
115.牧竖
两个放牧的小童进山来到狼洞前,狼洞里有两只小狼,他们商量后分别捉了,各自登上一棵树,两树相隔数
十步。不大工夫,大狼回来,进洞见狼崽不见了,神情十分着急慌张。牧童在树上抓扭小狼的脚、耳,故意使它
痛叫;大狼听到声音抬头一看,愤怒地跑到一棵树下,一边号叫一边往上爬。其中一个牧童又在另一棵树上使小
狼着急地呜叫;狼听到声音四下里看,终于望见,于是放弃这里跑到那里,一边跑一边叫,往树上爬去。刚到这
里,另一棵树上的小狼又叫,大狼又转身奔去。嘴里不停地叫,脚不停地跑,这样往返数十次,大狼奔跑渐渐迟
缓,叫声渐渐减弱;不久气息微弱,很长时间不动了。牧童下树一看,大狼已断气了。
一、1.僮仆2.着急慌张的样子3.距4.不久
二、狼听到声音四下里看,才望见小狼,于是离开这只小狼奔向那只小狼,奔跑号叫如同先前的样子。
三、狼虽是凶残之物,但它表现出的疼爱子女的母性,也令人感动。
116.狼
一屠夫傍晚行走,被狼追得无路可逃。路边有晚上种田的人在地头上临时搭的供休息的窝棚,跑进去躲藏在
那里。狼的爪子从窝棚的篱笆墙外伸人。屠夫用力拽住它,使它无法离去。可是屠夫没有办法打死它。屠夫身边
只有一把不到一寸长的小刀子,于是割破狼爪下的皮,用吹猪的方法吹它。用劲吹了一段时间,觉得狼不动了,
才用带子把它捆起来。出来一看,那狼大得像牛,腿直不能弯曲,口张开不能合上。于是屠夫背上狼回家。除了
屠夫谁能想出这个办法来?
一、l.地头上临时搭的供休息的棚子2.原为‚草堆‛,这里指蒙盖‚行室‛之物3.满4.大
腿
二、1.用劲吹,过了一段时间,觉得狼不太动了,这才用带子把它捆起来。
2.若非屠夫,哪里能想出这样的办法?
三、人各有所长,物各有其用,对学过的知识要触类旁通,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117.与四弟书
澄弟左右:
我不想多往家里寄银钱物资了,总担心老辈会失之奢侈,后辈会失之骄纵,未曾有银钱富余而子孙之辈不骄
纵的。我等兄弟想为祖先保留些恩泽,为后人珍惜一些福分,除了‚勤俭‛二字,没有别的做法。弟与澄弟都能
勤勉却不能节俭;我稍微有点节俭而又不是很节俭;子侄辈眼界高,花销大,将来恐怕难以挽回,弟应该对此要
时时留心。同治二年正月十四日。
一、1.总是2.除去,除了3.稍微4.挽回,扭转
二、l.总是担心老辈会失之奢侈,后辈会失之骄纵,未曾有钱多而子孙不骄纵的。2.子侄辈眼界高,花销大,
将来恐怕难以扭转,弟应对此时常留心。
三、要想福泽绵延(为先人留遗泽,为后人惜余福),除却勤俭二字,别无他法。
四、自身勤俭,对弟弟和子女们要求很严。
118王冕读书
王冕,字元章,年少时,家里很穷,父亲让他就放牛。他(常常)偷偷地到学堂听各个学生读书,到了傍晚
才回家。丢失了牛,父亲发怒打他,不久还是这样。母亲说:‚儿了(对读书)痴迷到这种地步,为什么不就让
他读书呢?‛王冕因此去了依僧寺,夜晚坐在佛的腿上映着长明灯读书。会稽韩性听说了并对他很惊异,收他为
弟子,就称他博通经典的儒士,韩性死了,门人对待王冕象对待韩性一样。
1.丢、于是,就2.才、竟、于是,就3.儿子(对读书)痴迷到这种地步,为什么不就让他读书呢?4.答喜
欢谁都可,育之成理即可。
119、范仲淹有志天下
15
1B2(1)幼年死去父亲(2)离开3于是他精通‚六经‛的旨意,慨然豪迈,
立志以天下为己任。4记叙了范仲淹的身世及求学的经历,表达了他心忧天下的大志。
120孙膑赛马
1(1)显露(2)求见(3)等到2(1)以(之)为窃;窃载(之);齐国的使者认为孙膑
很奇特,就偷偷地载着孙膑一起乘车到齐国去。(2)与彼上驷(驰);现在用您的下等马同他的上
等马比赛3(1)介词,比(2)介词,给(3)介词,向
4(1)孙膑(2)孙膑所说的话(3)孙膑5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庞涓自以为才能不
及孙膑,怕孙膑超过自己而被魏王中用
(译文答案)课外文言文200练(121-130)
121、灵公好饰
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①,国人尽服之。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者,裂其衣断其带②。”裂衣断带相望
而不止③。
晏子见,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饰④,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
晏子对曰⑤:“君使服之于内⑥,而禁之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公何以不使内勿服⑦,则外莫敢
为也⑧。”
公曰:“善!”使内勿服,不逾月,而国人莫之服⑨。
(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灵公:春秋时齐国国君,公元前581年至前548年在位。好:(hào)喜好。丈夫:成年男子。②带:
衣带。③相望:彼此看得见,指到处。④寡人:寡德之人,君主对自己的谦称。⑤对:回答。⑥内:指王宫
内。⑦何以:即“以何”,为什么,疑问代词作介词“以”的宾语而前置。⑧莫:没有人。否定性无定指代词。为:
指穿。⑨莫之服:即“莫服之”。否定句中代词“之”作宾语而前置。
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
A.国人尽服之()
B.公使吏禁之()
C.犹悬牛首于门()
D.不逾月()
2.指出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项()
例:国人尽服之。
A.而国人莫之服。B.而禁之于外
C.公使吏禁之D.吾道一以贯之。
3.从文中找出与下列义项相同的文言词。
①那么()②为什么()
③很好()④您()
4.用一四字短语概括“妇人而丈夫饰”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灵公有个什么爱好?从文末的一个“善”字,可以看出灵公的一个什么优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假如你将来也从事管理工作,你能从本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2、鹦鹉灭火
有鹦鹉飞集他山,山中禽兽皆相爱。鹦鹉自念,此山虽乐,然非吾久居之地,遂去。禽兽依依不舍。
后数月,山中大火。鹦鹉遥见,心急如焚,遂入水沾(沾湿)羽,飞而洒之。
天神言:“汝虽好意,然何足道也?”
对曰:“虽知区区水滴不能救,然吾尝侨居是山,禽兽善待,皆为兄弟,吾不忍见其毁于火也!”
天神嘉其义,即为之灭火。
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
16
A.有鹦鹉飞集他山()
B.山中禽兽皆相爱()
C.然何足道也()
D.然吾尝侨居是山()
2.翻译:天神嘉其义,即为之灭火。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对“义”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3、鳝救婢
高怀中,业鳝面于扬州小东门,日杀鳝以千数,一婢(女仆)悯之,每夜窃部分缸中鳝,从后窗投诸河,如是累年。
一日面店被焚,婢仓皇出逃,为火所伤,困于河滨。夜深入睡,比醒而痛减,伤尽愈。视之,有河中污泥,敷于
伤处,而周(周围)有鳝之行迹,始知向所放生之鳝来救也。
高怀中感其异,遂为之罢业。及拆锅,下有洞,生鳝无数盘其中,悉纵之子河。
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
A.业鳝面于扬州小东门()
B.从后窗投诸河()
C.比醒而痛减()
D.悉纵之子河()
2.翻译:始知向所放生之鳝来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鳝救婢”的行为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4、陆绩怀橘
陆绩,三国时吴人也。官至太守,精于天文、历法。绩年六,于九江见袁术(当时的大豪强)。术令人出橘食之。
绩怀(装到怀里)三枚临行拜辞术而橘坠地。术笑曰:“陆郎作客而怀橘,何为耶?”绩跪对曰:“是橘甘,欲怀而遗(送)
母。”术曰:“陆郎幼而知孝,大必成才。”术奇之,后常称说。
1.用“/”划分下边句子节奏。
绩怀三枚临行拜辞术而橘坠地。
2.翻译:是橘甘,欲怀而遗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评价“陆绩怀橘”的行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5、犬救幼女
呈贡县村民畜一犬,甚驯。母未时上山采薪,幼女随之不及,后于母里许。俄大雪,母薄暮(傍晚)负薪归,女与
犬俱不见。母惊恐万状,奔走号呼,竟(终)不见女。邻里相助,亦无济于事。是夜其幼女之父母悲痛欲绝(死),
以为女或溺水,或堕井,或为狼所食。凌晨,复邀邻人寻之,见女卧大树下,犬倚偎在旁,乃不死。此雍正(清
爱新觉罗胤祯的年号)十一年十一月事,邑人无不称奇。
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
A.母未时上山采薪()
B.幼女随之不及()
C.母薄暮负薪归()
D.或堕井()
2.翻译:邻里相助,亦无济于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谈谈你对文中那只犬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126、孙泰
孙泰,山阳人,少师(拜……为师)皇甫颖,操守(品德)颇有古贤(古代贤人)之风。泰妻即姨妹(表妹)也。先是,姨
老矣,以二子为托,曰:“其长(大的)损一目,汝可取女弟。”姨卒,泰取其姊。或诘之,泰曰:“其人有废疾,非
泰不可适(嫁)。”众皆服泰之义。尝于都市(国都的市场)遇铁灯台,市之,而命洗刷,却银也,泰亟往还之。
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
A.汝可取女弟()
B.姨卒()
C.非泰不可适()
D.泰亟往还之()
2.翻译:其人有废疾,非泰不可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概括文中关于孙泰的两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孙泰身上具有什么优秀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7、明日歌
后生家每临事,辄曰:吾不会做,此大谬也。凡事做则会,不做则安能会耶?又做一事,辄曰“且待明日”,此亦
大谬也。凡事要做则做,若一味因循,大误终身。
古有《明日歌》最妙,附记于此:“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
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1.下面各句中不表判断的一句是()
A.环滁皆山也B.此大谬也
C.夫战,勇气也D.不做则安能会耶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①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
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③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
④后生家每临事
A.①③B.③④C.①④D.②③
3.下面句中的“若”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若一味因循,大误终身。
B.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C.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D.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4.《明日歌》给人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8、戴高帽
俗以喜人面谀者曰:“喜戴高帽”①。有京朝官出仕于外者,往别其师。师曰:“外官不易为,宜慎之。”其人曰:
“某备有高帽一百,适人辄送其一②,当不至有所龃龉③。”师怒曰:“吾辈直道事人④,何须如此!”其人曰:“天
下不喜戴高帽如吾师者,能有几人欤⑤?”师颔其首曰⑥:“汝言亦不为无见。”其人出,语人曰⑦:“吾高帽一百,
今止存九十九矣⑧。”
【注释】①面:当面。谀:奉承。②辄:就。③龃龉(jǔyǔ):上下牙齿不齐。比喻意见不合,产生矛盾。④直
道:正直的方式。事:对待。⑤欤:呢。句末疑问语气词。⑥颔首:点头。⑦语:告诉。⑧止:通“只”。
1.文中“高帽”一词的意思是__________,其修辞方法是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
①俗以喜人面谀者()
②当不至有所龃龉()
18
3.“某备有高帽一百”按现代汉语的正常顺序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句中加点词是人称代词的句子有()
A.有京朝官出仕于外者,往别其师。
B.师曰:“外官不易为,宜慎之。”
C.其人云:“某备有高帽一百……”
D.师怒曰:“吾辈直道事人,何须如此!”
E.师颔其首曰:“汝言亦不为无见。”
5.本文就人性的弱点进行了透视。读了以后,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9、刘蓉
蓉①少时,读书于养晦堂之西偏一室,?a②而读,仰而思,思有弗③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④,径尺⑤,浸
淫日广⑥。每履之,足若踬⑦焉。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父来室中,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国家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⑧以惊,
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于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⑨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平⑩其故,则反窒{11}
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12}。
【注释】①蓉:刘蓉(1816-1873)字孟容,号霞仙,湖南湘江人,清代文学家。②?a(fǔ):同“俯”。③弗(fú):
不。④洼:凹陷的地方。⑤径尺:直径一尺。⑥浸淫日广:逐渐地越来越大。浸淫:逐渐,渐进。⑦踬(zhì):
被绊倒。⑧蹶(jué)然:跌倒的样子。⑨不与洼适:不能适应凹地。⑩洼者若平:走凹地像走平地一样。{11}
窒(zhì):阻碍。{12}慎始:一开始就慎重。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命童子取土平之(填平)
B.坦然则既平矣(填平)
C.浸淫日广(一天天)
D.顾而笑曰(回头看)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然”的用法和意思完全相同的两项是()
A.蹶然以惊B.不以为然
C.坦然则既平矣D.已而复然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意思。
①一室不治,何以天下国家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而复然”中的“然”和“及其久,则洼者若平”中的“其”所指代内容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上文的主旨理解得正确的一项是()
A.要治理天下,先要从治理身边的小事做起。
B.凡事开头难,要十分重视事情的开始。
C.积习难改,做学问最重要的是慎重地对待开头。
D.培养良好的习惯,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130、子路见孔子
子路见孔子,孔子问曰:“何好?”曰:“好长剑。”子曰:“以子之能,加之学,岂可及乎?”子路曰:“学岂有益
哉?”子曰:“狂马不释策,操弓不反檠①,木受绳则正,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成?”子路曰:“南山有
竹,不揉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何学之为?”子曰:“括②而羽之,镞③而厉之,其入不益深乎?”子路拜
曰:“敬受命。”
(选自《孔子家语》)
19
【注释】①檠:矫正弓弩的器具。②括:扎,束。③镞:箭头。
1.下列词语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括而羽之B.镞而厉之
C.稍稍宾客其父D.人受谏则圣
2.下列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孔子问曰:“何好?”
A.何学之为B.何陋之有
C.其入不益深乎D.孰不顺成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狂马不释策,操弓不反檠,木受绳则正,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文字中孔子的谈话令人信服,请就其中的谈话技巧加以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比喻说理的方法,另举一事例来说服子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译文】
121、悬牛首卖马肉
译文:齐灵公喜欢妇女穿扮男人服饰,全国女人全都穿男人服装。灵公派官吏禁止她们,并且指出:‚穿扮男人
服饰的女子,撕破她的衣服,扯断她的衣带。‛虽然人们都看见有人被撕破衣服,扯断衣带但还是不能禁止。
晏子进见时,灵公问道:‚我派出官吏禁止女子穿扮男人服饰,撕破她们的衣服,扯断她们的衣带,都亲眼看见
还是止不住。为什么啊?‛
晏子回答说:‚您让宫内妇女穿扮男人服饰,却在宫外禁止它,就如同在门口挂牛头却在里面卖马肉,您为什么
不让宫内女人不穿扮男人服饰,那么外面也就没有人敢了。‛
灵公说:‚善哉!‛令宫内不要女穿扮男人服饰,没过一个月,全国就没有女穿扮男人服饰了。
122、鹦鹉灭火
一群鹦鹉飞到一座山上,山中的禽兽都(很喜欢),互敬互爱。鹦鹉想,这里虽然感到很快乐,但是不能长久居
留下去,于是便飞走了。过了好几个月以后,山中突然失火。鹦鹉远远地看到,便用自己的羽毛沾湿水,飞到山
上,洒水去救火。天神见此,说道:‚你虽然很有意气和气志,但又有什么用(效果)呢!‛鹦鹉答道:‚我虽
然知道不能够把火救灭,但是我曾经住过这座山,与山上的禽兽友好相处,亲如兄弟,(山中这样着火),我不
忍心看下去啊!‛天神听了很感动,以示嘉奖,便把山火灭了
123、鳝救婢
高怀中在扬州的小东门卖鳝鱼面。他每天要杀近千条鳝鱼,有一位(店里的)女佣心生怜悯,每天夜晚,偷偷从
水缸里捞一部分鳝鱼,由后门抛入河中,就这样过了几年.。有一天,店里发生火灾,女佣仓皇逃出,被火烧伤。
她很疲倦地躺在河边,到半夜睡着了。等到醒来以后,发现不但痛苦减轻了,连灼伤的部位也全好了。有河中的
污泥堆积在伤口,而地面留下鳝鱼走过的痕迹。她才知道是从前所放生的鳝鱼来救她。高怀中被女佣的行为所感
动,于是停止行业,拆除锅炉,下面有洞,将洞中的数十条活的鳝鱼,全部放到河里。
124、陆绩怀橘
陆绩是三国时期的吴国人。他的父亲陆康,曾经担任过庐江太守,和袁术关系很好。又精通天文和历法。陆绩六
岁时,到九江去拜见袁术。袁术命令下人拿出许多橘子来给陆绩吃。陆绩把三个橘子藏在了胸怀,等到告别的时
候,跪着向袁术拜谢。不料这三个橘子从袖子里滚落到地上。
袁术笑着说:‚陆绩,你来别人家做客,竟暗地里藏了主人的橘子,这是为什么呢?‛陆绩跪在地上,回答道:
‚这橘子很甜,我想起带几只橘子回去给母亲吃。‛袁术说:‚陆郎你那么小就知道要孝敬父母,长大后必定是
人才。‛袁术认为陆绩十分与众不同,后来经常向别人称赞陆绩怀桔的美德。感情到了至真的地方,便不拘小节
了,更何况是六岁的陆绩,一个橘子还不忘带给母亲,这真是千古佳文.现在有人在席间在怀里藏果,想逗弄小孩。
同样藏到怀里回去,何不把爱子之心变为爱父母之心呢。奇才陆绩,可以作为典范。
125、犬救幼女
20
呈贡县村民养了一只狗十分温顺.一天一位母亲上山打柴,小女跟不上,一下子落后了母亲几里.突然大雪,母亲在
接近傍晚担柴回来的时候,女儿和狗都不见了.母亲非常惊恐,在村中来回奔走大声呼叫,始终见不到女儿.附近的
村子协助找寻,还是无济于事.晚上父母伤心极了,认为女儿可能被水淹死了,可能掉进井里了,也可能被狼狗吃了,
天刚刚亮,父母又请附近的村子帮助找.终于见到女孩卧在一棵树下,狗依偎在旁边,居然还没有死.这是雍正十一
年十一月的事,同县的人没有不感到惊奇的。
126、孙泰
孙泰是山阳人,年轻时师从皇甫颖,志行品德很有古代人的风度。孙泰的妻子是姨母的女儿。起初是姨母年纪老
了,把两个女儿托付给孙泰,说:‚长女一只眼睛有毛病,你可以娶她的妹妹。‛姨母去世了,孙泰娶了姨母的
长女为妻。有人问他的缘故,孙泰说:‚那人眼睛有毛病,除了嫁给我就嫁不出去了。‛众人都佩服孙泰的义气。
孙泰曾经在都市遇见一座铁灯台,把它买了下来,叫人洗刷,原来是银制品。孙泰赶忙前往归还卖主。中和年间,
孙泰将在义兴安家,购臵一座别墅,用两百贯钱。已经交付了一半钱,孙泰就前往吴兴郡游览,约定回来后就到
新买的别墅去。过了两个月,孙泰回来,停船步行,又把其余的款项交给房主,让那人搬迁到别处。在这个时候,
看到一个老妇人连声痛哭。孙泰听了心里惊悸,叫她来问。老妇人说:‚我曾经在这里侍奉过公婆,子孙不成材,
使别墅被别人拥有,因此悲伤。‛孙泰茫然自失了很久,就骗她说:‚我刚好收到京师文书,已经另外授职,不
能住在这里,所住的地方暂且由你的儿子掌管它。‛说完,解开船绳就离去了,不再回来。
127、明日歌
年轻人每当面对一件事的时候,总是说:‚我不会做‛。这种说法实在是太不对了。凡事只要去做也就学会了,
不做又怎么能会呢?还有,有些人每当要做一件事,就总是推脱说:‚姑且等到明天再做吧!‛这种想法也是非
常错误的。凡事要做就做,如果只是一心拖延,那就会耽误了一生的前途啊。
我们家族中有一位钱鹤滩先生曾作过一首《明日歌》,非常好,我顺便把它抄写在这里:‚一个明天啊又一个明
天,明天是多么多呀!我们这一生如果只等明天,那么一切事情都会被白白耽误了。世上的人都苦于被明天所拖
累,一天一天,春去秋来,不知不觉晚年就要来到了。每天早晨看着河水向东流逝,傍晚看着太阳向西边落下去。
日子就像这流水和夕阳一样日日夜夜地流转不停。就算能活到100岁,又有多少个明天可以指望呢?请各位都来
听我的《明日歌》吧!‛
比喻因为循规蹈矩而误了事情。
128、戴高帽
通常把当面奉承让人高兴的话叫做‚戴高帽‛。有个京官要到外地去任职,离京前去和他的老师告别。他的老师
说:‚外面的官不容易做,应当谨慎些。‛那人说:‚我准备了一百顶高帽,逢人就送他一顶,应当不至于有关
系不融洽的人。‛老师生气的说:‚我们以正直的原则侍奉上级,给别人做事,为什么要这样呢?‛那人说:‚天
下像老师您这样不喜欢戴高帽的人,能有几人呢?‛老师点了点头说:‚你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那个人出来
后对别人说:‚我有一百顶高帽子,现在只剩九十九顶了。‛
这个故事说明当局者迷。后用以比喻对人说恭维的话。
129、刘蓉
蓉小的时候,在养晦堂偏西的一间房子里读书。低头苦读,仰头冥想,思考后还有不理解的地方,往往起身在房
间踱来踱去。房子的地有块凹洼,直径一尺左右,一天天逐渐大起来。起先,每次踩着洼处,都会被绊着,险些
摔倒;时间一久,就习惯了。
有一天,父亲来到房间,看到洼凹笑着说:‚一间房子都不整理,怎么能治理天下和国家呢?‛便叫童仆用土将
洼凹填平。过后,蓉再踩到已填平了的洼凹处时,却又差点绊倒,吃了一惊,好象那块地面忽然凸出来似的。低
头看看,地面平平坦坦。又过了一段时间,然后就习惯了。
唉!习惯对人的影响是很厉害啊!踩惯平地的脚就不再适应凹洼地;等时间一久,踩洼凹就象踩平地一样,以至
把长久以来的洼凹填平、恢复原来的样子后,踩上去反而碍脚,感到不自然。所以君子的学习,贵在开始要慎重。
130、孔子问好
孔子遇见了子路,孔子问:‚你有什么喜好?‛子路回答说:‚我喜欢长剑。‛孔子说:‚我不是问这方面。以
你的天赋,再加上学习,应该能有好的才能。‛子路说:‚学习能够增长我们的能力吗?‛孔子说:‚好比君王
如果没有敢进谏的大臣,政事就会有错失;读书人如果没有能够指正自己缺点的朋友,品德就容易有缺失。对性
情狂放的马不能放下鞭子,操弓射箭则不能随便更换辅正的檠。木材经墨线划过再加工就直了,人能接受善言规
21
劝就能品格高尚。接受教导认真多问,没有什么学不成的。违背仁德专行恶事的人,随时要接受国法的制裁。所
以说君子不能不学习。‛子路说:‚南山有一种竹子,不须揉烤加工就很笔直,削尖后射出去,能穿透犀牛的厚
皮,所以有些东西天赋异秉又何必经过学习的过程呢?‛孔子说:‚如果在箭尾安上羽毛,箭头磨得锐利,箭不
是能射得更深更远吗?‛子路听后拜谢说:‚真是受益良多。‛
【参考答案】
121、1.A.穿B.指派C.如同D.超过
2.A
3.①则②何以③善④君
4.女扮男装
5.A.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知错就改、善于纳谏。B.上行下效,凡事要以身作则,从我做起。
122、1.A.栖止B.喜欢它C.值得D.移住、寄住
2.天上的神仙赞许鹦鹉的好心肠,就替它扑灭了火。
3.帮助他人,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显示一片诚心。有人捐一元钱帮助病重的同学,有人出50万元支援受
灾的百姓,各尽其力,这‚义‛的分量是相当的。
123、1.A.经营B.之于C.等到D.放
2.才知道是先前那些(她)所放生的鳝鱼来救助自己了。
3.略。(提示:围绕‚感恩‛的主题,结合实际谈)
124、1.绩怀三枚/临行拜辞术/而橘坠地。
2.这橘子甘甜,想要装到怀里送给母亲。
3.陆绩小时候就知道孝敬母亲,顾念母亲,难能可贵。
125、1.A.砍柴B.赶上C.迫近D.或者
2.邻里们帮助她找,也没有什么办法找到她女儿。
3.文中的狗忠诚,讲义气,重情感。
126、1.A.‚取‛同‚娶‛B.死C.嫁人D.急切
2.这人有残疾的毛病,不是孙泰不能嫁出去。
3.讲了孙泰娶妻、还银灯台两件事。
4.孙泰具有仗义、善良、诚实的优秀品德。
127、1.D2.B3.C
4.要珍惜时光,若一味拖沓迟延,将一事无成。
1281.阿谀奉承比喻
2.①当面②抵触、矛盾
3.某备有一百高帽4.D、E
5.略。(示例:①人们大多喜欢听顺耳的话,不喜欢听逆耳的话,所以能闻过则喜的人是罕见而伟大的。②爱听
好话,喜欢奉承是人们的通病)
129、1.B2.A、C
3.①一间房子都不能整治好,怎么能治理天下呢?②所以君子学习时,重要的是一开始就要慎重地对待,培养
良好的习惯。
4.‚然‛指代‚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其‛指代‚在洼地上行走‛5.C
130、1.D2.B
3.赶马不能放下鞭子,射弓不能背离矫正弓弩的器具,木材经墨线划过再加工就直了,人接受批评意见就会变得
圣明,经过学习训练注重向人求教,谁不会顺利成功呢?
4.略。5.略。
(译文答案)课外文言文200练(131-140)
131、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
22
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阅读训练】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
④或答人简札
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
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
132、张无垢勤学《鹤林玉露》
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洎北归,窗下
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张无垢谪横浦②每日昧爽辄执书立窗下
③就明而读④如是者十四年
2.翻译划线的句子。
译文:
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其如土石何
AB
如是者十四年其寝室有短窗
4.这个故事叙述张九成勤奋学习的事迹。“天才出自勤奋”这是古今学者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真理,请举出几个
古今中外的有关这个方面的例子
33、程门立雪《宋史》
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阅读训练】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
2.你从文中得到什么启发?
答:
134、七录《明史•张溥传》
溥幼好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
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所读书必手钞②如是者六七始已
③日沃汤数次④后名读书之斋曰
2.与“如是者六袋子始已”中的“已”意义相同的有()
A,可以已大风挛瘘疠B.钞已朗诵一过
C.情不能自已D.扁鹊已逃秦矣
3.翻译句子。
①如是者六七始已
译文:
②后名读书这斋曰“七录”
译文:
23
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②名之者谁
③不能名其一处也④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B.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也不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同D.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相同
5.张溥之所以成为明末著名学者和文学家,从文中可以看出他从小在学习上就
(填四字短语),苦练基本功,因而练出了过硬的功夫,可见“”(用一句名言回答)
135、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也。使弈秋侮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
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使弈秋诲二人弈②非然也
③思援弓缴而射之④为是其智弗若与
2.下列各句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夫战,勇气也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甚矣,汝之不惠D.莲,花之君子者也
3.翻译:惟弈秋之为听
译文:
4.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图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答:
136、李生论善学者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这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这所言,吾悉能志之,是
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心谓之
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所应有邪?学
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射曰:“余不敏,今日
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阅读训练】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离注音并释义。
①吾悉能志之音义
②李生说之曰音义
③不应而还音义
④迨年事蹉跎音义
2.与“河曲智叟亡以应”中的“亡”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王生不说B.盍改之乎C.吾悉能志之D.才美不外见
3.翻译下面的句子
“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译句:
4.选出与“李生故寻王生”句中“故”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A.公问其故B.广故数言欲亡C.故为之说D.桓侯故使人问之
5.李生认为怎样才是“善学者”?(用原文回答)
答:
137、问说《孟涂文集》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
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阅读训练】
24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非学无以致疑②而或不达于事
③非问无以广识④舍问,其奚决焉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与“好学而不勤问”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得之心而寓之酒也B.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C.人不知而不愠D.面山而居
3.翻译:“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
译文:
4.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不超过10个字)
答:
138、陶侃惜谷《晋书》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
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见人持一把未熟稻②执而鞭之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汝既不田”中的“田”用法相同的是()
A.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C.醉翁之意不在酒D.去国怀乡
3.翻译:是以百姓勤于农植。
译文:
4.作者对陶侃的态度如何?本文表现了陶侃的什么特点?
答:
139、推敲《诗话总龟》
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欲“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
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得止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俄为左右拥止
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遂
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阅读训练】
1.下面句中加点“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退之立马良久之B.何陋之有C.久之,目似瞑D.怅恨久之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一日于驴上得句②炼之未定
③观者讶之④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
3.这篇短文作者意在赞扬贾岛什么精神?
答:
140、勤训《恒斋文集》
治生之道,莫尚乎勤。故邵子云:“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岁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言虽近,而旨则远矣!
大禹之圣,且惜寸阴;陶侃之贤,且惜分阴,又况圣不若彼者乎?
【阅读训练】
1.文中表明观点的句子是
2.与“且惜寸阴”中的“且”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A.愚公者,年且九十。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C.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D.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3.作者举大禹、陶侃的事例,其用意是什么?
答:
25
【参考译文和答案】
131、文征明习字【译文】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
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因此他的
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1.①书法②写字③临摹④有时2.稍微不称心,必定再三地更改它而不感到厌倦。3.本段文字赞扬了文明学习
书法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
132、张无垢勤学【译文】张九成被贬官到横浦,住在城西的界寺。他住的房间一扇短窗,每天天将亮时,他总
是拿着书本站在窗下,就着微弱的晨光读书。这样一直坚持了十四年这久。等到他回到北方了,在窗下的石头上,
双脚踏出的痕迹还隐约可见。
1.①降职远调贬官②总是③光,光亮④这2.双脚踏出的痕迹还隐约可见。3.A4.略
133、程门立雪【译文】杨时到洛阳求见程颐。杨时大概当时有四十岁了。一天拜见程颐的时候,程颐偶尔坐着
打瞌睡。杨时与游酢站在门外等着没有离开。等到程颐醒后,门外积雪已经一尺多厚了。
1.离开睡醒2.杨时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精神值得学习。
134、七录【译文】张溥从小就酷爱学习,凡是所读的书一定要亲手抄写,抄写后朗诵一遍,就把它烧掉,又要
重新抄写,像这样反复六七次才停止。他右手握笔的地方,指掌上长了老茧。冬天手指冻裂,每天要在热水里洗
好几次,后来他把读书的房间题名为‚七录‛。
1.①钞通‚抄‛②才③洗④命名2.A、C3.见译文4.C5.一丝不苟天才出自勤奋
135、学弈【译文】弈秋是僵最会下棋的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
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
学得不如前一个。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1.①教诲②这样③引,拉④聪明才智2.只听弈秋的教导4.阐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收获的道理。
136、李生论善学者【译文】王生爱好学习而不得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
王生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
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
么成就,根据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恼恨,不理睬李生,转身就跑。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
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希望听到真理啊!
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支,几乎要拒绝人千里之外,哪里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态度)呢?
学习的人最大的忌讳,没有超过自己满足,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不改正,等年纪大了,贻误了岁月,即使想改
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听完他的话,感到震惊,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今天才知道你说
得对。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来展示明显的警戒。‛
1.①zhì;同‚识‛记②shuì;劝说③xuán;同‚旋‛,转身④cuōtuó光阴消逝2.D.3.那些善
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希望听到真理啊!4.C5.要点:
①学贵善思②不耻不问,择善而从之
137、问说【译文】一个有见识的人,他做学问必然喜欢向别人提问请教。问和学,是相辅相成的,不学习钻研
不可能发现疑难,不提问请教不能使知识广博。只是喜欢学习但不愿时时向别人请教,还算不上是真正爱学习的
人。即使你道理懂得了,也许你还不能用于实践,即使你搞清楚了主要的东西,也许你还不了解它的细微末节,
那么除了向别人请教,又从哪里去推断解决呢?
1.①提出疑难②也许,或许③增加知识④判断,解决2.C.3.问和学,是相辅相成的。4.好学尤当勤
问
138、陶侃惜谷【译文】陶侃曾经到郊外去游览,看到一个人拿着一把未熟的稻穗,陶侃问:‚拿这些东西干什
么?‛那人说:‚走在路上我看见它,随便拔一把罢了。‛陶侃大怒说:‚你既然不种田,竟然还糟蹋人家的稻
子!‛就把那人抓起来,抽了一顿鞭子。陶侃爱护庄稼而执法严,因此老百姓都勤恳耕种,家家生活宽裕,人人
丰衣足食。
1.拿用鞭子打2.B3.因此老百姓都勤恳耕种4.赞扬。本文表现了陶侃重视农耕、爱护农业生产和农民有较深
的感情的特点。
139、推敲【译文】贾岛初次参加科举考试,往京城里。一天他在驴背上想到了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
26
下门。‛又想用‚推‛字(来替换‚敲‛字),反复思考没有定下来,便在驴背上(继续)吟咏,伸出手来做着
推和敲的姿势。(行人)看到贾岛这个样子都很惊讶。当时韩愈提任代理京城的地方长官,(他正带车马出巡,
贾岛不知不觉,直走到(韩愈仪仗队的)第三节,还在不停地做(推推敲敲)的手势。于是一下子就被(韩愈)
左右的侍从推搡到京兆尹的面前。贾岛详细地回答了他在酝酿的诗句,用‚推‛字还是用‚敲‛字没有确定,思
想离开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回避。韩愈停下车马思考了好一会,对贾岛说:‚用'敲’字好。‛两人于是并
排骑着驴马回家,一同议论作诗的方法,互相舍不得离开,共有好几天。(韩愈)因此跟贾岛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B2.①想到②锻炼,此指反复思考③惊讶④详细3.赞扬了贾岛写文章时在遣词造句方面精益求精的精神。
140、勤训【译文】谋生的道理,没有什么比勤劳更为重要的了。所以邵先生说:‚一天的计划决定于早晨,一
年的计划决定于春天,一生的计划决定于勤劳。‛这些话虽然说得浅近,可是意义却很深远哪!
像大禹这样的人,智慧、才能如此杰出,况且爱惜每一寸的光阴;像陶侃这样的人,品德如此高尚,况且爱惜每
一分的时间,又何况在才干、品德方面都比不上他们的人呢?
1.治生之道,莫尚乎勤。2.B、D3.以古代圣贤珍惜光阴的榜样来鼓舞读者,使读者警醒。
(译文答案)课外文言文200练(141-150)
141、晋文公守信得原卫
原文晋文公攻原①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②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③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
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④
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⑤闻曰:
“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孔子闻而记之曰:“。”(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注释】
①原:原国。②期:约定。
③金:钟。④亡:失去。
⑤卫人:卫国人。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并写出含有这个词的成语。
①裹十日粮
裹:
成语:
②君姑待之
姑:
成语: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夫原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
译文:
3、在文中横线上用文言补出“孔子记之曰”的内容。
4、从这个故事中你悟到了什么道理?
142、吴起守信
原文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
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注释
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
阅读训练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
①明日早,令人求故人
27
令:
②故人来,方与之食
方:
③恐其自食其言也
恐:
④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信:
2、下列“之”的用法与另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A、(吴)起食待之。
B、故人来,方与之食。
C、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D、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
3、翻译下面的句子。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译文:
4、这个小故事中,吴起在为人处事上最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点是什么?
143、魏文候守信①
原文文侯与虞人②期猎③。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④?”
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⑤哉?”乃往,身自罢之。(选自《魏文侯书》)
注释
①魏文侯:名斯,是魏国的建立者。
②虞人:管理山林的小官员。
③期猎:约会打猎。期,约会。
④焉之:到什么地方去。之:往,去,到。焉:何,哪里。
⑤会期:会面赴约,去见一见。
阅读训练
1、选出与“公将焉之”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
A、吾欲之南海
B、辍耕之垄上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料D、至之市而忘操之
2、翻译句子。
①公将焉之?
译文:
②岂可不一会期哉?
译文:
③身自罢之。
译文:
3、归纳这个小故事的主题思想。
144、多多益善
上①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公如
何?”曰:“如臣,多多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②?”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此乃信
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注】①上:皇帝。②禽:通“擒”,捉住。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陛下()能将几何()
28
2、解释加点字。
能将几何()上尝从容与信言()
3、你能从上面的选文中提炼一个成语吗?并解释这个成语。
4、“多多益善”是谁说的?从中可以看出他什么样的性格?)
5、从文中可以看出汉高祖刘邦怎样的性格特点?
145、失亲得学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凡得学者有亲①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
心②感伤故泣耳。”师恻然③曰:“苟欲学,不须资也。”
【注】①亲:父母;②中心:心中;③恻然:同情的样子。
1、给下列语句断句。
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2、注音。
恻然()舍近求远()泣不成声()
3、解词。
(1)二则羡其得学:
(2)苟欲学,不须资也:
4、翻译句子。
(1)凡得学者,有亲也。
(2)苟欲学业,不须资也。
146、人有从①学者
人有从①学者,遇(董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
见。”从学者云:“苦②渴③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④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
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注释]①从:跟随。②苦:苦恼。③渴:迫切地。④或:有人。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其义自见()(2)苦渴无日()
(3)当以三余()(4)夜者日之余()
2、翻译下列语句。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3、文章反映了关于学习的哪两方面的道理?
147、何岳
秀才何岳,号畏斋。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次早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
问其银数与封识①皆合,遂以还之。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②此数金乎?”
其人感谢而去。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斋,中有数百金,曰:“俟③他日来取。”去数年,
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因托以寄去。夫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暂犹可勉④;寄金数年,
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
[注释]:①封识(zhǐ):封存的标记。②利:贪图。③俟工(sǐ):等待。④暂犹可勉;短时期内还可以勉
励自己不起贪心。
1、用“|”划出句子的停顿节奏。
问其银数与封识标记皆合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不敢与家人言之()遂以还之()
又尝教书于宦官家()闻其侄有他事南来()
3、翻译下面的句子。
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
29
4、请各用四个字概括这两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最后一段中哪一个字有点睛之效?为什么?
148、言曲突者
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mò,
默)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①灼烂(烧伤)者在于上行(háng,
行列),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②今论功而请宾,
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傍有积薪②、远徙其薪
③、不者,且有火患④、而不录言曲突者
⑤、乡使听客之言⑥、终亡火患
2、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①
②
3、《汉书》,东汉人班固所著。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与、《后汉书》、合称“四史”。
4、“主人”家发生火灾后,论功请客为什么没有想到提出合理化建议的“客”。
5、读了本文,你受到什么启发?
149、太宗杀宫人
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
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
尔罪三也。‟公乃释罪。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又谓房玄龄曰:“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
益尔。”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恒()谏()轻()益()
2、文中有几句话没有标点符号,请用“/”线标示出需要加标点符号的位置。
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
4、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5、皇后谏言中讲到晏子历数养马人的罪状,晏子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150、躁急自败
庚寅①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州城,命小奚②以木简③束书从。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
“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④。”予愠为戏。趋行及半,小奚扑,
束断书崩,啼未即起。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⑤矣。
予爽然⑥思渡者言近道。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
注]①庚寅:指1650年。②小奚:小书童。③木简:这里指木板。④阖:关闭。⑤牡下:上锁。
⑥爽然:若有所失的样子。
1、解释加点词语。
束()许()熟()愠()
2、渡者说“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他这样说的依据是什么?
30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
②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
4、借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参考译文及答案】
141、①携带马革裹尸裹足不前②姑且养奸姑息;指宽容坏人坏事。2、原国的粮食已吃光,
力量用完了,国君您姑且等待一下吧。3、攻原得卫者,信也(意思对即可)4、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都
要讲信用,明礼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重要前提。(意思对即可)
142、①派使②才③害怕担心④讲信用守信2、D3、老朋友到傍晚没来,吴起不吃饭等
他。暮,傍晚,天黑;食,吃饭。4、为人讲信用,或待人诚恳守信。
143、1、C2、①您准备到哪里去呢?②难道能够不如约去一趟,见见他吗?③亲自取消了这次打猎的计划。
3、言而有信,或‚言必信‛,或‚信为贵‛,或‚用实际行动取信于人。‛
张坤
144、1、bìjiànɡ2、多少曾经3、多多益善:越多越好。4、韩信说的;才
高过人,自信又自夸。5、胸怀宽广,知人善任,从容沉稳而又机智敏锐。
1451、者/也/孤/学/伤2、cèshěqì3、(1)就是;能够(2)如
果;学费4、(1)凡是能够学习的人,都是因为有父母啊。(2)如果想要学习,不需要学费。
1461、(1)通‚现‛,显现,显露。(2)时间(3)用(4)一天,每天2、读书上百遍,书
的意义自然显现。3、(一是书要反复诵读,意义就自然显现了。一是读书要巧妙运用时间。
1471、问|其银数与封识标记|皆合2、这件事于是(就)曾经听
说3、那官把银子寄在他家多年,毫不动心,这种高尚的品质远远超过了普通人。4、拾金不昧,寄金不
昧5、穷拾金不昧与寄金不昧足以表现何岳的人品,尽管‚穷‛,在重金面前不动心。
1481、①同‚旁‛,旁边②、xǐ,移③、否④、邀请⑤、假使⑥、无2、①被烧伤的人都坐在上席,其
余的人也按出力的大小依次入座,却没有请那个建议他改灶搬柴的客人。②、今天,你论功请客,(怎么可以忘
记那位劝你改灶搬柴的朋友呢?)难道提出预防意见的人没有功劳,只有救火受伤的人才能当上宾吗?‛3、《史
记》《三国志》4、人们往往重视抢救,而忽视预防;重视筋骨之劳,而忽视筹划之功。5、做什么事情,
都应事先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这十分重要。如果文中的‚主人‛能听从‚客‛的劝告,防患于未然,家中就
不会失火,也就不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告诫人们重视抢救重要,更重要的是不要忽视预防;在重视筋骨之劳之
时,更不要忽视筹划之功。
1491、恒:常常,平常谏:进谏,规劝轻:轻视、瞧不起益:帮助、好处2、太宗有
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3、让国君因为马的缘故杀人,百姓
听说了这件事,一定会抱怨我们的国君,这是你的第二条罪状4、唐太宗因爱马暴死,欲杀养马人,经皇后劝谏
才改变主意。5、劝谏齐景公不要杀养马宫人。
1501、束:绑、捆绑许:左右熟:仔细愠:抱怨、怨恨2、渡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在仔
细观察小书童后,作出了这样的回答。也可用原文的句子回答,如‚小奚以木简束书从‛‚时西日沉山‛‚望
城二里许‛‚渡者熟视小奚‛。3、①我若有所失,想想渡者的话还是有道理的。
②世上那些因为急躁而招致失败,到了傍晚还没有找到地方过夜的(情况)它们也像是这样的呀!4、欲速则不
达
本文发布于:2023-01-28 19:00: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5304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