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99的因数

更新时间:2022-11-14 04:20:30 阅读: 评论:0

中学生的发展目标和应对挫折-a在b上的投影


2022年11月14日发(作者:霎时感动)

1

数论

小学数论问题,起因于除法算式: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1.能整除:整除,因数与倍数,奇数与偶数,质数与合数,公因数与公倍数,分解质

因数等;

2.不能整除:余数,余数的性质与计算(余数),同余问题(除数),物不知数问题

(被除数)。

一、因数与倍数

1、因数与倍数

(1)定义:

定义1:若整数a能够被b整除,a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

定义2:如果非零自然数a、b、c之间存在a×b=c,或者c÷a=b,那么称a、b是c的

因数,c是a、b的倍数。

注意:倍数与因数是相互依存关系,缺一不可。(a、b是因数,c是倍数)

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2)一个数的因数的特点:

①最小的因数是1,第二小的因数一定是质数;

②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第二大的因数是:原数÷第二小的因数

(3)完全平方数的因数特征:

①完全平方数的因数个数是奇数个,有奇数个因数的数是完全平方数。

②完全平方数的质因数出现次数都是偶数次;

③1000以内的完全平方数的个数是31个,2000以内的完全平方数的个数是44个,

3000以内的完全平方数的个数是54个。(312=961,442=1936,542=2916)

2、数的整除(数的倍数)

(1)定义:

定义1:一般地,三个整数a、b、c,且b≠0,如有a÷b=c,则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

或b能整除a,或a能整除以b。

定义2:如果一个整数a,除以一个整数b(b≠0),得到一个整数商c,而且没有余数,

那么叫做a能被b整除或b能整除a,记作b|a。(a≥b)

(2)整除的性质:

2

如果a、b能被c整除,那么(a+b)与(a-b)也能被c整除。

如果a能被b整除,c是整数,那么a×c也能被b整除。

如果a能被b整除,b又能被c整除,那么a也能被c整除。

如果a能被b、c整除,那么a也能被b和c的最小公倍数整除。

(3)一些常见数的整除特征(倍数特征):

①末位判别法

2、5的倍数特征:末位上的数字是2、5的倍数。

4、25的倍数特征:末两位上的数字是4、25的倍数。

8、125的倍数特征:末三位上的数字是8、125的倍数。

②截断求和法(从右开始截)

9(及其因数3)的倍数特征:一位截断求和

99(及其因数3、9、11、33)的倍数特征:两位截断求和

999(及其因数3、9、27、37、111、333)的倍数特征:三位截断求和

③截断求差法(从右开始截)

11的倍数特征:一位截断求差

101的倍数特征:两位截断求差

1001(及其因数7、11、13、77、91、143)的倍数特征:三位截断求差

④公倍数法

6的倍数特征:2和3的公倍数。先判断是否2的倍数,再判断是否3的倍数。

12的倍数特征:4和3的公倍数。先判断是否4的倍数,再判断是否3的倍数。

3、奇数与偶数(自然数按是否能被2整除分类)

(1)定义:

奇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在自然数中,最小的奇数是1。

偶数:是2的倍数的数。在自然数中,最小的偶数是0。

(2)数的奇偶性质:

①奇偶相连,奇偶相间,偶数个连续自然数中,奇偶各半。

②奇数个奇数的和是奇数;偶数个奇数的和是偶数;任意多个偶数的和是偶数;

③两个奇(偶)数的差是偶数;一个偶数与一个奇数的差是奇数;

④若a、b为整数,则a+b与a-b有相同的奇偶性;

⑤n个奇数的乘积是奇数,n个偶数的乘积是2n的倍数;算式中有一个是偶数,则

乘积必是偶数。

3

⑥连续的奇数或偶数差为2。如,与奇数m相邻的两个奇数分别是(m-2)和(m+2)。

⑦奇偶分析:奇+奇=偶奇-奇=偶奇×奇=奇

奇+偶=奇偶-偶=偶奇×偶=偶

偶+偶=偶奇-偶=奇偶×偶=偶

4、质数与合数(非0自然数按因数个数分类)

(1)定义:

质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因数个数:2个)

合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其它因数的数。(因数个数:3个或3个以上)

(2)常见质数特征: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1只有1个因数);

2是最小的质数;4是最小的合数;

2是质数中唯一的偶数,也是偶数中唯一的质数(除2外,其它质数都是奇数)。

(3)100以内质数表(25个):2、3、5、7、11、13、17、19、23、29、31、37、41、

43、47、

53、59、61、67、71、73、79、83、89、97

(4)分解质因数

①唯一分解定理:任何一个大于1的自然数N,如果N不是质数,那么N可以唯一分解

成有限个质数的乘积。

②质因数:如果某个质数是某个数的因数,那么这个质数叫做这个数的质因数。

③分解质因数:把一个合数写成它的几个质因数相乘的形式。如:28=2×2×7=2²×7

④通常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任何一个合数分解质因数的结果是唯一的。

⑤要求出乘积中末尾0的个数,只需要知道这些乘数分解质因数后2和5的个数,不用

考虑其它质因数。

(5)互质数: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为互质数。

常见的互质数:

①相邻自然数:8和9

②相邻奇数:21和23

③2与任意奇数:2和15

④不同的两个质数:11和17

⑤1与任意非零自然数:1和4

⑥当合数不是质数的倍数时,这个合数和这个质数互质:3和14

4

⑦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合数:6和25

⑧如果几个数中任意两个都互质,就说这几个数两两互质:3、5、7

5、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

(1)定义:

最大公因数: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最大公因数,

用(a,b)表示。

最小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最小公倍数,

用[a,b]表示。

(2)最大公因数的性质:

①几个数都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所得的几个商是互质数。

②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都是这几个数的因数。

③几个数的公因数,都是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因数。

④几个数都乘一个自然数m,所得的积的最大公因数等于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乘m。

(3)最小公倍数的性质:

①两个数的任意公倍数都是它们最小公倍数的倍数。

②两个数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的乘积等于这两个数的乘积。即(a,b)×[a,b]=a

×b

(4)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①列举法

②短除法

③分解质因数法:先分解质因数,然后把相同的因数连乘起来。

④辗转相除法:每一次都用除数和余数相除,能够整除的那个余数,就是所求的最大公

因数。

(5)求最小公倍数基本方法:

①列举法

②短除法

③分解质因数法

(6)分类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①倍数关系:a是b的倍数,(a,b)=b,[a,b]=a

②互质关系:a与b互质,(a,b)=1,[a,b]=a×b

③一般关系:a与b不互质也不倍数,用短除法。(a,b)=左侧除数连乘积,[a,b]=

5

除数和商连乘积

6、分解质因数的运用:

(1)求一个数因数的个数

①列举法:2个一组列举

②分解质因数法:①分解质因数②所有不同质数出现次数+1连乘积(指数加1再相乘)

如:360=2³×3²×5,360的因数个数:(3+1)×(2+1)×(1+1)=4×3×2=24(个)

(2)求一个数的所有因数的和

步骤:①分解质因数②所有不同质因数的各种取法之和的连乘积。

如:180=2²×3²×5,180的所有因数之和:(20+21+22)×(30+31+32)(50+51)=7×13

×6=546

二、余数性质与同余问题

1、余数的性质

(1)余数小于除数。

(2)若a、b除以c的余数相同,则(a-b)或(b-a)可以被c整除。

(3)a与b的和除以c的余数等于a除以c的余数加b除以c的余数的和除以c的余数。

(和的余数=余数的和)

(4)a与b的差除以c的余数等于a除以c的余数减b除以c的余数的差除以c的余数。

(差的余数=余数的差)

(5)a与b的积除以c的余数等于a除以c的余数与b除以c的余数的积除以c的余数。

(积的余数=余数的积)

2、余数的计算(求余数)

(1)末位判断法:2,5,4,25,8,125

(2)数字求和法:3,9

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除以3或9的余数=某数除以3或9的余数。

如:234569。2+3+4+5+6+9=29,因为29÷9=3…2,所以234569÷9=?…2,即234569

≡29(mod9)

(3)截断求和法:99,999及其因数

99(3、9、11、33):两位截断求和,得到的和除以99余数,即原数除以99的余数。

999(3、9、27、37、111、333):三位截断求和,得到的和除以999余数,即原数除

6

以999的余数。

如:12345。345+12=357,357<999,所以12345÷999余357。

(4)截断求差法:从右开始截断,奇段和-偶段和。11,101,1001及其因数7、11、13、

77、91、143。

①11:一位截断作差。从右开始,1位截断,(奇数位数字之和)-(偶数位数字之和)

÷11的余数,即为原数÷11的余数;如不够减,求出的负数+11。

如:234569。奇数位数字之和3+5+9=17,偶数位数字之和2+4+6=12,17-12=5,所

以234569÷11余5,即234569≡5(mod11)

如:98,(奇数位8<偶数位9)8-9=-1,-1+11=10,则98÷11=8……10,即98≡

10(mod11)

②101:两位截断作差。从右开始,2位截断,(奇位和)-(偶位和)÷101的余数,即为

原数÷101的余数;如不够减,求出的负数+101。

③1001(7、11、13、77、91、143):三位截断作差。从右开始,3位截断,(奇位和)-(偶

位和)÷1001的余数,即为原数÷1001的余数;如不够减,求出的负数+1001。

3、费马小定理

如果p是质数,a是自然数,且a不能被p整除,则ap-1≡1(modp)。

即:假如a是自然数,p是质数,且a,p互质,那么a的(p-1)次方除以p的余数恒等于1。

如:a是自然数2,p是质数5,2和5互质,2(5-1)÷5余1。

a是自然数10,p是质数3,10和3互质,10(3-1)÷3余1。

4、同余问题(求除数)

同余的定义:

(1)若两个整数a、b除以m的余数相同,则称a、b对于模m同余。

(2)已知三个整数a、b、m,如果m能被(a-b)整除,就称a、b对于模m同余,记作a≡b(mod

m),读作a同余于b模m。

5、中国剩余定理(物不知数问题:求被除数)

在一千多年前的《孙子算经》中有著名算题:

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

物不知数问题,又叫孙子问题、韩信点兵问题。

方法:

①最小公倍数法:和同加和,余同加余,差同减差(缺同减缺)。

7

②列举法(逐步满足条件法)

③口诀法(仅适应于3、5、7):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树梅花廿一枝;七子团圆正半月,

除百零五便得知。

口诀法解释(只看数字即可):将除以3的余数乘70,将除以5的余数乘21,将除以7的

余数乘15,全部加起来后除以105,得到的余数就是答案。

步骤:2×70+3×21+2×15=140+63+30=233,233÷105=2……23

三、完全平方数

完全平方数:

0,1,4,9,16,25,36,49,64,81,100,121,144,169,196,225,256,289,324,361,400,441,484

完全平方数特征:

(1)末位数字只能是:0、1、4、5、6、9;(个位数字是2、3、7、8的一定不是完全平方

数)

(2)奇数的平方的个位数字是奇数,十位数字是偶数,如25,49,81。(个位数和十位数都

是奇数的整数一定不是完全平方数)

(3)如果完全平方数的十位数字是奇数,则它的个位数字一定是6;反之,如果完全平方

数的个位数字是6,它的十位数字一定是奇数。如16,36,196,256。(个位数是6,

十位数是偶数的一定不是平方数)

(4)偶数的平方是4的倍数,奇数的平方是4的倍数加1。

(5)奇数的平方是8n+1型,偶数的平方是8n或8n+4型。(形如8n+2,8n+3,8n+5,8n+6,

8n+7型的一定不是完全平方数)

(6)完全平方数的形式一定是3k或3k+1,即除以3余0或1。(形如3k+2的一定不是完

全平方数)

(7)完全平方数的形式一定是4k或4k+1,即除以4余0或1。(形如4k+2和4k+3的一定

不是平方数)

(8)能被5整除的数的平方是5k型,不能被5整除的数的平方是5k±1型。

(9)完全平方数对的形式具有:16m,16m+1,16m+4,16m+9。

(10)完全平方数的各位数字之和只能是0,1,4,7,9。(各数位数字和是2、3、5、6、8

的一定不是平方数)

(11)若质数p能整除完全平方数a,则p²也能整除a。

8

(12)两个相邻整数的平方之间不可能再有完全平方数。

(13)一个自然数n是完全平方数的充要条件是n有奇数个因数。(因数个数为奇数个

的自然数是平方数)

(14)任何四个连续整数的乘积加1,必定是一个平方数。

平方差公式:X2-Y2=(X-Y)(X+Y)

完全平方和公式:(X+Y)2=X2+2XY+Y2

完全平方差公式:(X-Y)2=X2-2XY+Y2

本文发布于:2022-11-14 04:20: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530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长加偏旁
下一篇:27的因数
标签:99的因数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