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作者简介】
短歌行
【白话译文】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那穿着青领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才可以拾到;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的栖身之所?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我愿如周公般礼贤下士,愿天下英杰真心归顺我。
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
谯(qiáo,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权相,太尉曹嵩
之子,曹魏的奠基者。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
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
帝,庙号太祖。
作者曹操
【背景】
曹操领兵南征北战,“挟天子以令诸侯”,渴望统一天
下。然而,他虽高标“唯才是举”,却又叹人生苦短,人
才难求。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欲一举
荡平孙、刘势力。大战前夕,酒宴众文武,饮至半夜,忽闻
鸦声,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感于此景而持槊立于船头,慷慨
歌此《短歌行》,表达了一个政治家身处动乱时代的人生感
受,抒发其求贤若渴的情怀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主题】
《短歌行》这首诗主要表现了曹操渴求贤才,追求不朽
功业的急切心情和使个人有限的生命获得崇高价值的一种
社会责任感。
【鉴赏】
《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于《相和歌辞·平调曲》。
这就是说它本来是一个乐曲的名称。最初的古辞已经失传。
乐府里收集的同名有24首,最早的是曹操的这首。这种乐
曲怎么唱法,现在当然是不知道了。但乐府《相和歌·平调
曲》中除了《短歌行》还有《长歌行》,唐代吴兢《乐府古
题要解》引证古诗“长歌正激烈”,魏文帝曹丕《燕歌行》“短
歌微吟不能长”和晋代傅玄《艳歌行》“咄来长歌续短歌”
等句,认为“长歌”、“短歌”是指“歌声有长短”。现在也
就只能根据这一点点材料来理解《短歌行》的音乐特点。《短
歌行》这个乐曲,原来当然也有相应的歌辞,就是“乐府古
辞”,但这古辞已经失传了。现在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短歌
行》就是曹操所作的拟乐府《短歌行》。所谓“拟乐府”就
是运用乐府旧曲来补作新词,曹操传世的《短歌行》共有两
首,这里要介绍的是其中的第一首。
全诗分为四节,逐而一一分析。
第一节主要抒写了诗人对人生苦短的忧叹。第一节中有
两处都提到了“酒”,酒在魏晋时期,多受到魏晋诗人的喜
好。无论心情愉悦,或是悲伤,感慨时都不难找到酒的影子。
本诗中,第一句话就用酒来作开头引出诗人对人生苦短的忧
叹。第一节最后一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其中“杜康”
相传发明酿酒的人,这里也是指代酒的意思。其中我们如何
去理解诗人这种人生苦短的忧叹呢?诗人生逢乱世,目睹百
姓颠沛流离,肝肠寸断,渴望建功立业而不得,改变乱世局
面,因而发出人生苦短的忧叹。
第二节情味更加缠绵深长了。“青青”二句原来是《诗
经·郑风·子衿》中的话,原诗是写一个姑娘在思念她的爱
人,其中第一章的四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
往,子宁不嗣音?”(你那青青的衣领啊,深深萦回在我的
心灵。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曹
操在这里引用这首诗,而且还说自己一直低低地吟诵它,这
实在是太巧妙了。他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固然是直
接比喻了对“贤才”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他所省掉的两句
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
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便用这种含蓄的方法来
提醒他们:“就算我没有去找你们,你们为什么不主动来投
奔我呢?”由这一层含而不露的意思可以看出,他那“求才”
的用心实在是太周到了,的确具有感人的力量。而这感人力
量正体现了文艺创作的政治性与艺术性的结合。他这种深细
婉转的用心,在《求贤令》之类的文件中当然无法尽情表达;
而《短歌行》作为一首诗,就能抒发政治文件所不能抒发的
感情,起到政治文件所不能起的作用。紧接着他又引用《诗
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
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
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这八句仍然没有明确
地说出“求才”二字,因为曹操所写的是诗,所以用了典故
来作比喻,这就是“婉而多讽”的表现方法。同时,“但为
君故”这个“君”字,在曹操的诗中也具有典型意义。本来
在《诗经》中,这“君”只是指一个具体的人;而在这里则
具有了广泛的意义:在当时凡是读到曹操此诗的“贤士”,
都可以自认为他就是曹操为之沈吟《子衿》一诗的思念对象。
正因为这样,此诗流传开去,才会起到巨大的社会作用。
第三节是对以上十六句的强调和照应。以上十六句主要
讲了两个意思,即为求贤而愁,又表示要待贤以礼。倘若借
用音乐来作比,这可以说是全诗中的两个“主题旋律”,而
“明明如月”八句就是这两个“主题旋律”的复现和变奏。
前四句又在讲忧愁,是照应第一个八句;后四句讲“贤才”
到来,是照应第二个八句。表面看来,意思上是与前十六句
重复的,但实际上由于“主题旋律”的复现和变奏,因此使
全诗更有抑扬低昂、反复咏叹之致,加强了抒情的浓度。再
从表达诗的文学主题来看,这八句也不是简单重复,而是含
有深意的。那就是说“贤才”已经来了不少,我们也合作得
很融洽;然而我并不满足,我仍在为求贤而发愁,希望有更
多的“贤才”到来。天上的明月常在运行,不会停止(“掇”
通“辍”,“晋乐所奏”的《短歌行》正作“辍”,即停止的
意思;高中课本中“掇”的解释为:拾取,采取。何时可掇:
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同样,我的求贤之思也是不会断绝
的。说这种话又是用心周到的表现,因为曹操不断在延揽人
才,那么后来者会不会顾虑“人满为患”呢?所以曹操在这
里进一步表示,他的求贤之心就象明月常行那样不会终止,
人们也就不必要有什么顾虑,早来晚来都一样会受到优待。
关于这一点作者在下文还要有更加明确的表示,这里不过是
承上启下,起到过渡与衬垫的作用。
第四节求贤如渴的思想感情进一步加深。“月明”四句
既是准确而形象的写景笔墨,也有比喻的深意。清人沈德潜
《古诗源》中说:“月明星稀四句,喻客子无所依托。”实际
上是说那些犹豫不决的人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
适从。诗人以乌鸦绕树、“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他们,
不要三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赶紧到我这边来。最后“周
公”四句画龙点睛,明明白白披肝沥胆,希望人才都来归顺
我曹操,点明了全诗的主旨。关于“周公吐哺”的典故,据
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
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
犹恐失天下之士。”这话似也表达诗人心情。
总起来说,《短歌行》正像曹操的其它诗作如《蒿里行》、
《对酒》、《苦寒行》等一样,是政治性很强的诗作,主要是
为曹操当时所实行的政治路线和政治策略服务的;然而它那
政治内容和意义却完全熔铸在浓郁的抒情意境之中,全诗充
分发挥了诗歌创作的特长,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
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在曹操的时代,他就已
经能够按照抒情诗的特殊规律来取得预期的社会效果,这一
创作经验显然是值得借鉴的。同时因为曹操在当时强调“唯
才是举”有一定的进步意义,所以他对“求贤”这一主题所
作的高度艺术化的表现,也应得到历史的肯定。
本文发布于:2023-01-28 17:57: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5278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