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与子同裳

更新时间:2023-01-28 16:40:01 阅读: 评论:0

初中英语课本人教版pdf-锰离子颜色


2023年1月28日发(作者:大学生寒假实践论文)

《岂曰无衣,与子同

袍》释义

------------------------------------------作者xxxx

------------------------------------------日期xxxx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释义

《诗经·秦风·无衣》

作者:佚名

原文: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译文:

怎能说没有衣裳?我愿和你同披一件战袍。天子让我们出兵打仗,且修好我们的戈与矛。我们面对的

是共同的敌人!

怎能说没有衣裳?我愿和你同穿一件汗衣。天子让我们出兵打仗,且修好我们的矛与戟。我愿与你一

同战斗!

怎能说没有衣裳?我愿和你同穿一件下裳。天子让我们出兵打仗,且修好我们的盔甲兵器。我愿与你

一同前进!

上面这段译文是网络上和著作中最为常见的,然而所谓译文,也只是用现在语句做的解释,是否

是前人真正的含义,还有待考究。那么我们先从《诗经》看起。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11

篇,由于“小雅”中的笙诗六篇有目无辞,因此实际为305篇。《诗经》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

其中包括十五“国风”,有诗160篇;“雅”分为“大雅”、“小雅”,有诗105篇;“颂”分为

“周颂”、“鲁颂”、“商颂”共计40篇。《诗经》的作者成分很复杂,产生的地域也很广。除了周

王朝乐官制作的乐歌,公卿、列士进献的乐歌,还有许多原来流传于民间的歌谣。这些各个时代从各

个地区搜集来的民间乐歌,由官方搜集和整理,并对作品进行过加工整理,制作乐歌。经过修改后,

才有了现存的《诗经》。综上可见,《诗经·秦风·无衣》是在先秦的历史背景下在民间产出,那么

作者必然难以查证。

文中“岂曰无衣,与子同袍”,难道真的就是说“怎能说没有衣裳?我愿和你同披一件战

袍”?那样的话你伸一个袖子我伸一个袖子……这样怎么打仗?这种解释明显是不合理

的,要想理解古代诗歌的含义,首先就得理解古代的政治、军事、经济等等,绝不能凭我

们现在人的想法去推测古人。

秦人尚武,众人皆知。当时的秦人实行的是兵制,有点儿像是民兵制,也就是全民

(男)皆兵,成年男子平时耕种放牧,战时上了战场就是战士,武器与军装由自己准备。

这种兵制在北方的少数民族中也一直延续着,木兰的“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

辔头,北市买长鞭”,就是在自己置备装备。所以,当时的秦人男子,是自己有战袍、戈

矛的,只要发生战事,拿起来就可以上战场了。

我们现在可以设想,当时或许是这样的情形:“岂曰无衣?”,一定是有人问了一

句:“你有军装吗?”然后有人回答:“谁说我没有军装,我有同你一样的战袍。要出兵

打仗了,我已经准备好了武器。”既然是有军装也有武器,又有上战场的要求,那为什么

还不能上战场呢?答案只有一个:年龄不够。这是一个年龄不够的小家伙,早就羡慕上了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那些当兵打仗的父兄。他自己准备好了武器和军装,就等着有战事上前方。可是人家说

了:“小家伙,你还小哩,有军装吗?有武器吗?”于是,才引出了这小家伙的一席话。

小家伙的这些话,只是平常的答话,可是写在纸上,便是一份言辞慷慨、情绪激昂的请战

书,于是被秦人记录了下来,改写成了鼓舞斗志的歌。这份“请战书”表现的渴望战斗的

热情,正好与当时秦人尚武的精神一致,用现在的话说是有广泛的社会意义,这是它得以

流传的原因之一。诗的语言质朴无华,但情绪是发自内心的,所以有震撼人心的力度,这

是其流传千古的另一原因吧。

纵观全文,三问三答,章句中字数相等,但并不意味简单的、机械的重复,而是不断

递进,有所发展的。三章结句“与子偕行”,行训往,表明诗中的战士们将奔赴前线共同

杀敌了。这种重叠复沓的形式固然受到乐曲的限制,但与舞蹈的节奏起落与回环往复也是

紧密结合的,而构成诗中主旋律的则是一股战斗的激情,激情的起伏跌宕自然形成乐曲的

节奏与舞蹈动作,正所谓“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

之也。”(语出《礼记》)。难道这就是当今人们所说的“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说三遍

还不起作用那就只能手舞足蹈了!

时代的发展,历史的变迁。“与子同袍”也逐渐有了新的含义。唐代许浑《晓发天井

寄李师晦》诗:“逢秋正多感,万里别同袍。”这里的“同袍”在意义上已经从战友延伸

到了好友。后人改编的“待卿长发及腰,我必凯旋回朝。昔日纵马任逍遥,俱是少年英

豪。东都霞色好,西湖烟波渺。执枪血战八方,誓守山河多娇。应有得胜归来日,与卿共

度良宵。盼携手终老,愿与子同袍。”明显已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友,其中意义,自可

体会!

最后,我们再次回到原文,《无衣》中“与子同袍”四字成为古往今来战争中唇齿相

依、利害共存、同仇敌忾的誓词,有此四字,一切都涵盖其中,飘风发发,令人顿生壮烈

大义的情怀。而今市场经济大潮下,物欲横流,自私贪婪的环境中,“情义”两字也变得

尤为可贵。“与子同袍”,比起“我有同你一样的战袍”,还不如“我愿与你穿同一件战

袍”解释得更贴切,更显得情深义重……

本文发布于:2023-01-28 16:40: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5252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重庆高中排名
下一篇:花开在眼前
标签:与子同裳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