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中秋节的风俗习惯

更新时间:2023-01-28 15:54:28 阅读: 评论:0

中学生托管班-手无足措


2023年1月28日发(作者:英模教育心得体会警察)

第1页共5页

中秋节的风俗及习惯

中秋节的风俗及习惯

中秋节的风俗及习惯吃月饼闲秦再思《洛中记闻》说,唐僖宗在

中秋节日吃月饼,味道极美,他听到新科进士的曲江设开喜宴,便命

御厨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们。这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最早

的关于月饼的记载。到了宋代,月饼有荷叶、金花、芙蓉等等

雅称,其制作方法更加清致。诗人苏东坡有诗称说,小饼如嚼月,中

有酥与饴,酥是油酥,饴就是糖,其味道甜脆香美可想而知。宋以

后,制作月饼不仅讲究味道,而且在饼面上设计了各种各样与月宫传

说有关的图案。饼面上的图案,起初大概是先画在纸上然后粘贴在饼

面上,后业干脆用面模压制在月饼之上。满月形的月饼也跟十五的圆

月一样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用它赠送

亲友。这无疑是汉民族的一种民族心理的反映。传说,元朝初年,元

蒙统治者惧怕民众起来反抗,采取每十家派一名兵监视,十家只许用

一把菜刀的高压政策,人民忍无可忍,便乘八月十五中秋节互赠月饼

之机,在月饼里放一个蜡丸,蜡丸中裹着纸,纸上写着誓言,饼底还

贴一张纸做暗示,以此互相号召反蒙复国。浙江温州一带称这种月饼

为三锦,按当地方言的谐音就是杀紧。这大概就是今天月饼外常

贴上一张纸的由来。观潮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

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这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八月十五日

看潮》诗。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

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以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大赋中就

有了相当说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

第2页共5页

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条记载。这两书所记述的

观潮盛况,说明在宋代的时候中秋观潮之事达到了空前绝后的巅峰。

燃灯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镜,可谓良辰之美景,然而对此人

们并未满足,于是便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在湖广一带有用瓦片叠

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在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在近代中秋燃

灯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

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作果品、鸟兽、鱼

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用

绳系于竹竿上,高树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

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

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竿,灯笼两

颗,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

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转载请保留玩兔儿爷近人金易、沈义

羚所著的《宫女谈往录》中,记述了一位叫荣儿的宫女讲述的故事。

当时正是八国联军进北京的那一年,慈禧太后逃出了京都,在逃亡的

路上恰逢中秋,这位太后慌乱之中亦未忘旧礼古俗,便在寄寓的忻州

贡院中举行了祭月之礼。故事说,晚饭后按着宫里的习惯,要由皇后

去祭祀'太阴君'。这大概是沿着东北的习惯'男不拜兔,女不祭灶'

罢,'太阴君'是由每家的主妇来祭的。在庭院的东南角上,摆上供

桌,请出神码来,插在香坛里。香坛是一个方斗,晋北的斗不是圆

的,是方的。街上有时偶然听到晋北人唱'圆不过月亮方不过斗,甜不

过尕妹妹的温柔。'可见,晋北的斗全是方的了。斗里盛满新高粱,斗

口糊上黄纸,供桌上四碟水果,四盘月饼,月饼叠起来有半尺高。另

外,中间一个大木盘,放着直径有一尺长的圆月饼,这是专给祭兔时

第3页共5页

做的。还有两枝新毛豆角。四碗清茶,是把茶叶放在碗里用凉水冲一

下。就这样,由皇后带着妃子、格格和我们大家行完礼,就算礼成。

我们都是逃跑在外的,非常迷信,唯恐有一点礼仪不周,得罪了神

鬼,给自己降下灾难。所以一有给神鬼磕头的机会,都是争着参加,

没有一个人敢拉后的!我和娟子是替换着来磕的头。这个故事讲的是

清代宫廷中祭拜月兔的规矩,虽说是在逃难之中,香坛只好用晋北的

方斗来替代,但从心理角度说,因为在难中,所以对神则更为敬畏而

虔诚。从这个故事看,清代宫廷是把月中的玉兔称做太阴君的。然而

民间则不同,百姓们称它为玉兔儿爷,这种称呼虽不如称太阴君严肃

庄重,但却显得更为亲切。而在北京一带的民俗中,中秋节祭兔儿爷

实是庄重不足而游戏有余,尽管略显得对神不大尊敬,但却反映了民

间敬神心理的异化。中秋自从由祭月的礼俗转化成民间节日后就淡化

了礼俗色彩,而游赏性质越来越突出,玩兔儿爷的风俗,可以说是这

一现象的有力佐证。玩月中秋玩月,今人称之为赏

附送:

中秋节的食俗文化

中秋节的食俗文化

中秋食俗写真八月十五中秋佳节,家家自然都免不了要置办佳肴

美酒,与家人团聚一起,从而形成我国丰富多彩的中秋饮食风俗。吃

月饼中秋吃月饼,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传统风俗。风清月朗、桂香沁

人,家家尝月饼、赏月亮,喜庆团圆,别有风味。月饼作为一种形如

圆月,内含佳馅的食品,在北宋时期就已出现。诗人兼美食家苏东坡

第4页共5页

就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诗句。吃芋头中秋食芋头,在不少

地方民间则寓意辟邪消灾,并有表示不信邪之意。清乾隆《潮州府

志》曰:中秋玩月,剥芋头食之,谓之剥鬼皮。剥芋而食之,倒还

大有钟馗驱鬼的气概呢。食藕盒子中秋食藕,也是寄团圆之意也,尤

其是吃藕盒子。江浙人多将藕切片,每两片间下端相连,中间夹

肉、文蛤等调制而成的馅,外拖面煎至金黄,此又称藕饼,与月饼有

异曲同工之妙。目前市场上藕的品种主要有两种,即七孔藕与九孔

藕。江浙一带较多栽培七孔藕,该品种质地优良,肉质细嫩,鲜脆甘

甜,洁白无瑕。中医认为,藕经过煮熟以后,性由凉变温,对脾胃有

益,有养胃滋阴,益血的功效。饮桂花酒每逢中秋之夜,人们仰望着

明月,闻着阵阵桂香,遥想吴刚砍桂,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

甜蜜蜜,欢聚一堂,已成为节日的享受。桂花不仅可供观赏,而且还

有食用价值。眼下正值中山陵举办桂花节,市民不妨与家人踏东郊,

赏时花,度佳节。(中秋节的食俗文化中秋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吃月饼

以示团圆。月饼,又叫胡饼、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是

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

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

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

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

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慢慢月饼也就成了节日的

礼品。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

靖征讨突厥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当时有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

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

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南宋吴自牧的

第5页共5页

《梦粱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但对中秋赏月,吃月饼的描述,

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

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而

且制作越来越精细。月饼发展到今日,品种更加繁多,风味因地各

异。其中京式、苏式、广式、潮式等月饼广为我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

喜食。月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佳节必食之品。在节日之夜,人们还

爱吃些西瓜等团圆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满、甜蜜、平安。

本文发布于:2023-01-28 15:54: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5234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祝福短语
下一篇:小清新网名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