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回文对联

更新时间:2023-01-28 15:31:49 阅读: 评论:0

天象科技培训费-遵义会议时间


2023年1月28日发(作者:多肉简介)

对联的基本知识,基本特点

第一节对联的称谓

凡事物都有名称。对联更有它自己独特的称谓;简称对,俗叫对子或联语,后以多贴在

互相对称的柱子上,又叫楹联(楹即柱子)或楹帖,楹帖又分春帖、婚帖、喜帖等。它的单

位叫副,因它分上下联互相对称,像人的肾脏那样叫一副、两副等,以区别于文章叫篇、诗

词叫首、日记或新闻叫则。上联叫出句、对公或对首,下联叫对句、对母或对尾。例如:明

朝宰相邱琼山少年就学时,老师为解决学生争座位而出句:“细雨肩头滴”,本是平淡的句子,

而邱对以“青云足下生”,不但赢得了座位,而且表现了才志超群,全联生色多了。其中的“细

雨肩头滴”叫上联、出句、对公或对首,“青云足下生”叫下联、对句、对母或对尾。上联叫被

对句,下联叫对句,所以应说“青云足下生”对“细雨肩头滴”,或说“细雨肩头滴”对以“青云足下

生”。至于贴定的对联,如北京居庸关联“辽海吞边月;长城锁乱山”也应同样称谓,即“辽海吞

边月”为上联、出句……“长城锁乱山”为下联、对句……。我们对别人的出句或写作对联都可

以叫做“对对”,因为都得先出上联然后对以下联;当然也可以先出下联,再对上联。

第二节对联的作用

从上节可见对联为我国悠久而丰富的文化遗产中独具风格的特有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

是我国文化艺术芳园中极为别致的一朵奇葩,为我国人民所喜闻乐见,广泛应用。

对联的应用范围,是多方面的,宽广的:从种类说,由春联一种逐渐发展到贺婚祝寿,

交际装饰,吊丧悯死等十多种类;从阶层爱好说,先有皇帝至将相,逐步扩大到平民百姓,

三教九流,七十二行,不分阶级阶层,不分贫贱富贵,人人都喜欢使用情趣各异的对联,从

张挂场所说,由皇帝的宫殿苑囿到监狱牢门,由富户的高堂华厦到民众的小庐茅舍,以至祠

庙寺观,亭台楼阁,名山大川,名胜古迹,清泉仙窟,门房书室,卧室案头,商场工肆,店

铺坊馆,甚至戏台神座,香炉花灯,箔柜仓库,猪栏牛舍等等莫不悬挂长短不一,千姿百态

的对联。

对联之所以这样广泛使用:一、由于它有装饰点缀,衬托人们感情的作用,不论任何事

情、场所、场合,有没有对联,人们的感受就有很大差别。如新年时用了它,人们就觉得春

色满园,生机勃发;新婚时用了它,人们就感到喜气满堂,美满幸福;新居时用了它,使人

感到吉祥永驻,安居乐业;游览时见了它,使人感到江山多娇,胜景越常;悼亡时有了它,

使人悲中兴慰,思承美德……所以它在群众中的影响力比诗词还大。它还能以美观的体形,

工整的对仗,铿锵的音韵和书法艺术、雕刻艺术结合起来,相得益彰流芳后世。二、由于它

思想内容广泛,题材多样,善于表达意境和情感,能从记事、述史、写景、抒情、言志、寄

怀、宣传、鼓动、褒扬、贬斥到慨叹、讽刺、鞭挞、娱乐、交际、游戏、谐谑等等,都能随

作者意志所为,完成它的作用。可见它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今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

文化水平的提高,应用范围的扩大,它壮丽的前景是不可限量的。

第三节对联的种类划分

划分对联种类的第一人,是清代梁章钜。他在《楹联从话》中分为故事、应制(奉皇命

而作)、庙祀、祠宇、官衙、胜迹、格言、佳话、挽词、集句和杂缀十类。可惜内容不全面,

分类不科学。按常规应根据对联内容广泛和适应性广的特点来分类,现先从适应性广来分类,

对联是无事无处无时不可以贴的。①春联。②门联。③堂联。④名胜古迹联。⑤婚联。⑥寿

联。⑦交际联。⑧新居联。⑨挽联。此外还有戏台、庙寺、祠墓、庆贺(指生子、升迁等)、

灯联、谜联和器皿联等。如果从内容广泛来分类,可分多类,现择取主要的五类叙述于下。

一、写景状物类

描写壮丽风景,向为人们赏心悦目之举;绘状佳美事物,亦为人们雅兴志趣之事。历代

写景状物之联,不乏绘影绘声、维妙维肖的佳作。如:瘦西湖月观郑板桥亲书联:“月来满地

水;云起一天山。”把最常见的景物形象得肖妙而灵活。又如书生妙对乡绅联,乡绅出句:“竹

笋如枪,乌鸦焉能尖上立?”声言对不了,要立即驱逐,不得在他乡教书。书生接口对道:“兰

枝似箭,黄蜂偏向利中行。”针锋相对巧捷之至。

二、叙事咏物类

我国是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故事史迹很多,可以记叙咏怀者不少,历代文人给我

们留下这类对联亦众,对评述古人,体察社会,启迪后人,都大有好处。如关岳庙联:“义存

扶汉三分鼎;志在平金一片心。”述而有评、简练有力。

三、抒情言志类

人是有思想感情,有志趣理想的,存之于内,必发于外,笔墨所到,自然流露,它可见

于各类对联,亦可有它专类。如林则徐在流放中言志联:“西塞论心亲旧雨;东山转眼起新云。”

明显地表明他的抱负,渴望东山再起。又如冯玉祥将军叙志联:“头可断,身可杀,民族斗争

不可屈;将非骄,卒非惰,外交妥协岂非忧。”

四、格言哲理类

人们为了策励自己和劝勉别人,常制订一种治学立业,修身处世的守则,或满含哲理,

意味深长的语句,以对联形式见之,称为格言哲理联,如吴敬梓叙世名句:“读书好,耕田好,

学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非难。”

五、讽刺讨檄类

这类主要出自被压迫者被剥削者在对压迫者剥削者的尖税矛盾得不别解决时,辄以对联

形式讽刺檄讨,以惩儆统治者压迫者的恶行罪愆。如老百姓讽县令联:“王好货,不论金银铜

铁;寅属虎,全需鸿犬牛羊。”清时一个县令叫王寅的,群众嵌名作这联贴在官府门旁,指出

他贪暴之心。

第四节对联的种种形式

形式是指事物的形态、结构等。对联是文艺作品中表现艺术和结构多式多样的一种,它

的上下联内容构成,有着可遵的规律,这种规律大约有:并列关系、转折关系、连贯关系、

递进关系、因果关系、造反关系等。对联体现这些关系的几种主要形式有:

一、正对是对联中最大量的,它的内容构成主要是并列关系,上下联内容相似、相近或

相关,各类字词工整相对。但是内容不可相同,同义的实词不可相对。如安徽白龙庙联:“龙

藏巨海秋云淡;鸟宿荒冈夜月寒。”

二、反对在内容构成上有转折(变换)关系,目的关系,但上下联意思是相反的,体现

一个事物的正反两面性。所用的词语也多是反义的。如:“旧社会天灾人祸;新时代国泰民

安。”“昔日一贫儒诵经拜佛;今乘驷马车放火杀人”等。

三、串对就是一个意思分两句来说,上下联独立起来都无意义。至少意义不全。所以上

下联一般都有因果、连贯、递进、条件、假设等关系。试看一副眼镜店联:“悬将小日月;照

彻大乾坤。”上联是因,下联是果,由悬眼镜到看见东西是递进。还有《碾玉观音》中崔宁吃

了酒的联语:“三杯竹叶穿心过;两朵桃花上脸来。”连贯递进因果关系都有。这种对也叫流

水对。

四、工对又叫严式,它要求同小类的名词相对,越小类则越工。凡以同类词或近类词相

对,习惯不同类词相对和词性相同的联绵词相对等,都叫工对,如骆宾王题浙江观海亭联:“楼

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其中楼和门是宫室类,观和对是人事类(动词),沧海日、浙江潮

是天文地理类。这是古工对。

五、宽对是和工对相对而言的。它的特点在字词对中不苛求小类相对,只大类相对,平

仄上个别不相对,句形结构大致相应即可。例如郑板桥联:“咬定几句有用书,可充饮食;养

成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主要名词没有一个同类的相对。现代的工对不同了,只要求字词

和平仄大致相对,个别字词不甚工整可不计较。宽对当然不能无限宽,一般应做到上下联长

短句相同,字数相等,语气流畅。至于工对和宽对那种较工?从艺术看,以工对为工,从全

联看,则应以艺术性和思想性结合来衡量。

六、回文对回文又称回环,是讲究词序回环往复之趣的一种修辞法,表现两种事物的相

互关系。我国早在东晋就有苏惠织回文诗八百余言的事。这回文对联明显是从回文诗衍化而

来。它有三种不同的写法:1、上联倒转作下联法:“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2、上下联

顺逆同一法:“北陵奇景奇陵北;南塔新奇新塔南。”3、上下联颠倒互换法:“禽鸣听耳悦;鲤

跃视神怡。”可读为“怡神视跃鲤;悦耳听鸣禽。”回文对是一种别有情致的文学形式,根据内

容需要进行创作,是会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的。

第五节对联写作的基本要求

对联能够存在和发展这么久,人们喜爱愈烈、流传愈广除了某些客观原因:帝王的提倡,

名人的创作,人们的需要外,主要在它自身具有许多艺术优点和长处:文字美、声韵美、民

族特色、应用价值等,能与人们的思想感情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这里将探讨它构成那么多

优美的艺术形式的艺术要求,即对联写作的基本要求。

(一)上下联字数相等

对联是有上联和下联的,缺少其中之一,都不成为对联,这是定格。它还规定上下联字

数一定要相等,否则不能相对。从前有个故事说,甲乙二人对对,甲出句:“三宝殿前三个塔”,

乙对以“五凤楼台五层楼”,本很工整了,但甲又说:“还有塔、塔、塔”,乙由于不能以五个楼

字去对三个塔字,没能对了。它不像“三光日月星”可对以“四诗风雅颂”。因为雅包括了小雅大

雅二诗,乙没有办法以三个楼字包括五层楼,只得认输了。因此,上联五个联(五言),下

联也要五个字,上联七个字(七言),下联也要七个字,如下列二联:(1)铁肩担道义;妙

手著文章。(2)自闭桃源称太古;欲栽大树柱长天。两联上下联字都相等,前者是李大钊烈

士所引,气概非凡。后者是杨昌济教授(毛主席的岳父)的名联,表示决心培植救国材人。

不论多少字的对联,都一样要上下联字数相等,不能象词赋那样对偶句容许引头词和语

尾词。例如:毛主席的《沁园春·长沙》上阕第四句“看漫山红遍”,下阕第三句“恰同学少年”

中“看”和“恰”都是引头词;鲍照的《芜城赋》有“岂忆同舆之愉乐,离宫之苦辛哉”句,其中“岂

忆”是引头词,“哉”是语尾词,在对联是不容许有的。因为对联的上下联必须互相对称、整齐、

美观。理由很简单,从许多生物自然器官都成对就可说明了:鸟有两翼,兽有一对前腿,牛

羊各有一对角,人的耳、眼、手、脚都是成对,长短大小一样,每对器官都在身体匀称地分

布好,给人以对称、整齐的美感。对联的互相对称、整齐的意义也一样,是给人以美的观感,

美的享受。对联如果不这样,就像人的器官不全,不成残废,也是缺陷,成为丑陋,给人以

难看的形象。所以一切东西要得人喜爱,首先就要有外表美,形式美,对联就具有这特点。

对联字数相等的特点曾给聪明人反用过,有一副挽袁世凯联云: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

万岁!哀世凯对以中国人民是对不起的,作者正是借意说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因袁复辟

帝制,扼杀共和,这是千多年才见到第一副字数不相等的奇联。但也不能说字数相等的两行

字或两句话就成为对联,因为对联还要讲究对仗音韵等艺术构造。

对联的上下联字数相等既无异议了,但它应以多少字数为佳呢?从现有的对联看,少字

多字都有佳联,若有字数划分联形,七言为最多,其次是八言九言,又次为五言和十言至十

二言,四言六言和十三言以上则较少,至于少于四言的短联和几百言以上的长联,有点似凤

毛麟角了。因为字数过少过多都难于写作。对联的字数多少应以内容决定形式,由作者根据

题材来决定,既不宜过短,也不宜片面追求长。

(二)同词性的字词相对

词性即词的特点,同词性即划分为同一特点的词类。根据词类讲究字词对仗,是对联中

对偶艺术的关键。古人对词类的划分和今人的说法不尽相同。古人云:“实对实,虚对虚”。

何谓实?古人编有《词林典腋》一书,《诗韵合璧》附载了它。它把实字分为天文、时令,

地理、帝后、职官、政治、礼仪、音乐、人伦、人物(事)、闱阁、形体、文事、武备、技

艺、外教、珍宝、宫室、器用、服饰、饮食、菽粟、布帛、草木、百花、果品、飞鸟、走兽、

鳞介、昆虫等三十门(类),外编八对:抬头对,颜色对、数目对、卦名对、干支对、姓名

对、人物对、虚字对,都是同词性相对。只是漏掉方位词。照工对要求,要各小类中的字词

相对。天文类对天文类,人伦类对人伦类……。若只说“实对实”,则三十类中任何一类的字

词都可同其他二十九类的字词相对了。其实不然。因为其中有动词、形容词怎能同名词相对?

“游览”怎能对得起“太阳”?何谓虚?古人编有《虚字韵薮》一书,附载于《诗韵合璧》末尾。

它列举虚字一百三十八个,但其中包括有代词:他、其、谁、孰、何……等,动词:谓、曰、

云……等,是不能同焉、矣、也、乎、哉相对的。由此可见古人谈对仗虚实之说,不但笼统

不准确,而且有些混乱,是不科学的。

词分虚实是必要的,真正的科学划分,只有今人以汉语语法区分词性属类才准确。现在

说的实词是指有实在意义的词;按语法特征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词和量词六

种;虚词一般不具有实在的意义,它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语法关系,或句子的语气,分为副词、

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五类。至于方位词附属于名词。颜色词属形容词了。

我们今天对对,应照上列十一种词性相同的字词作对,就是要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

形容词对形容词,数词对数词,量词对量词……等。下面分别词性举例说明,同时证明古人

并没有笼统地实对实,虚对虚,还是照语法要求去做。我们只有用语法分析,才能把古人对

对的方法弄清楚;

壹、名词是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字数最多。上面所列《词林典腋》三十门,大多

数是名词,但它分得太繁碎了,现在应用时只分十多类,即天文、时令、地理、宫室、人物、

形体保持各为一类外,已把帝后、职官、闱阁和人伦合为人伦类,政治、礼仪、音乐、技术、

文事、外教合为文化类,武备、珍宝、器物合为器物类,布帛、服饰合为服饰类,饮食、菽

粟合为饮食类,草木、百花、果品(菽粟兼入)合为植物类,飞鸟、走兽、鳞介、昆虫合为

动物类。其中又分近类和远类,凡词性相近或互相有关系的叫近类,如天文地理和时令部分,

人伦、人物和形体,文事和武备等;词性不相同,又无多大关系的叫远类,如动物和服饰,

天文和饮食,人伦和器物等。写作对联时,如同类无词可对,可求近类,近类都不能表示意

境时,可以求之远类,古人虽把远类相对叫做对开,但并不乏例。

名词还有习惯不同类通对的。词有入多类的,有和别类词相互联系的,因此在习惯上有

不同类通对的名词。例如植物类的花字,由于有“风花雪月天”之句,它能和天文类风、雷、

月相对,由于有花鸟、花蝶、花烛、花锦等联合词,它可同鸟、蝶、烛、锦等字相对,又饮

食类的酒字还能和文化类的诗、歌、琴、棋相对,是由于古有“诗酒琴棋客”样的名士。天文

类的日、月二字,又可同时令类任何字相对,因为时令类也有日月。天文类的风字,除能同

花对外,又可同世、俗、景、貌、火等字相对,因风字能组成世风、风俗、风景、风貌、风

火等联合词。琴书剑为古文人必备之物,也可通对,至于子字因有父子、果子、甲子等联合

词,能同人伦类、植物类和干支通对。有杨花水性一成语,杨和风水可对。余可类推,不再

列举。用这类词相对和同类词相对,是同等看待的。

连绵名词也要求词性词相对。属动物的有鹧鸪、鹦鹉、鸳鸯、蚂蚁、蝴蝶、凤凰等,属植物

类的有海棠、月桂、杨梅、荔枝、金桔、玉兰等,属人物的渔父、耕叟、牧童、织女、樵夫、

教师等。其余可类推了,不再列举。(以下各种词性旨同)。

至于数词、量词、干支、颜色、方位、卦名等仍各自相对。

名词又分为:(1)专有名词,人名、地名和书籍名称等;(2)具体名词:日、月、山、

水、松、柏、猪、鸡等。(3)抽象名词:性、情、志、气、仁、义、忠、孝、福、寿等。这

三种名词又要求各自相对,现分别举例说明:

甲、专有名词对专有名词。例如,中央电视台一九八二年春节征联出句:“碧野、田间、

牛得草”,评冠军的对句:“金山、林里、马识途”。各以三个文化界人名相对,各字分类相对

也工整,第一字是颜色字,第二、三字是地理类,第四字是方位词,第五字是动物类,第六

字是动词,第七字是具体名词,语意能顺理成章,古人巧对也不过如此。

乙、具体名词对具体名词。例如:朱熹世家中堂联:“日月两轮天地眼;诗书万卷圣贤心”。

日月天地是天文地理类联合词,诗书属文事,圣贤属人物也是联合词,第三、四字是数量词,

心眼属于形体类,全是具体名词相对。

丙、抽象名词对抽象名词。例如,周总理“送蓬仙兄返里”联:“险夷不变应尝胆;道义争

担敢息肩”。道义对险夷是抽象名词相对。

动词是表示变化或动作的词,有走、跑、做、作、说、吃、看、闻、视、听、浮、沉、

争、打、呼、问……。例如:(1)朱德题成都杜甫草堂联:“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著

对留是动词。(2)徽州戏台联:“声为律吕身为度;云想衣裳花想容”。想对为是动词,因上

下联各是二小句,所以重用动调。(3)南昌滕王阁联:“依然极浦遥山,想见阁中帝子;安

得长风巨浪,送来江上才人”,想见对以送来是连动词相对,前者作状语。

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性质和变化的词,有好、坏、软、硬、难、易、凉、热、大、小、

长、短……等。例如,(1)石达开题宜山白龙洞联:“挺身登峻岭;举目点遥空”。“遥”对“峻”

是形容词,表示空和岭的形状。(2)灌县青城山天师洞联:“心清水浊;山矮人高”。清、浊、

矮、高都是形容词,在这里有意动作用,是表示发展的。上下联各自对则更工。(3)汉阳鹦

鹉洲联:“芳草萋萋,孤冢西望已陈迹;洪涛滚滚,大江东去有新声”。“萋萋”对以“滚滚”是叠

字形容词,“陈”对以“新”是形容词,前是表示形状,后是表示性质。

上列名、动、形三类词,在汉语词汇中占比重最大,使用率最高,必须注意区别,准确

运用。它们之间活用又多,名词可作动词或形容词用,形容词也可作名词或动词用,都是常

见的,使用场合不同,词性就不同,如锯字配上数量词一条锯是名词,配上宾语锯树木是动

词。这种活用应予注意。

代词用以代替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或改组句子的词:如:吾、我、你、他、

彼、此、汝、其、伊、侬、我辈、你们、他们……还有谁、何、孰等疑问代词。例如:(1)

峨嵋山报国寺联:“我奉雪山为赠品;君收云海作诗声”。君指游客和我是代词相对。(2)左

宗棠题酒泉联:“中圣人之清,有如此水;取醉翁之意,以名吾亭”。“此”指酒泉,对以吾是代

词相对。

数词表示数目的词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亿、

兆……例如:(1)扬州濯清堂联:“十分春水双檐影;百花莲叶七里香。”百对十,七对双都

是数字相对。(2)无锡梅园联:“七十二峰青未断;万八千树芳不孤”。前三字都是数字相对。

量词表示计算单位的词,一般放在数词后,有升、斗、尺、丈、里、斤、吨、件……,

例如:(1)史学家范文澜堂联:“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句对年是量词。(2)

兰州神河庙联:“曾经沧海千层浪;又上黄河一道桥”。道对层是量词。

副词一般放在动词、形容词前表示范围、程度、时间、肯定、否定、反问、祈使、礼

貌等,有:相、很、甚、即、必、未、岂、请……。例如:(1)函谷关犹龙阁联:“未许田

文轻策马;愿逢老子再骑牛”。未、轻、愿、再都是动词前的副词,未表示否定,轻表示程度,

愿表示祈使,再表示范围。(2)成都杜甫草堂联:“侧身天地更怀古;独立苍茫自咏诗”。自

对更是副词,更表示程度,自表示范围。

介词用在名词、代词或词组前组成介词结构,表示时间、处所、方式、原因、状态、

目的的词,有在、于、乎、因、由、以、向、与、对、和、同……等,例如:古名联:“绿水

本无忧,因风皱面;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原和本,因和为都是介词,前者表示状态,后

者表示原因。

连词是连接词、词组或分句,以表示它们之间关系的词,有及、或、并、和、跟、而……。

例如:讽刺曹锟贿选总统联:“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

东西。”犹和而是连词,都是表示连续前后名词的。因为“是”作代词用,内嵌了民国总统四字,

直斥曹锟贿选的民国总统不是东西。

助词附着在词、词组或句子上面,表示某种语法的词,有焉、矣、耳、也、乎、哉、者、

呢、吗、嘛……。如苏轼题广东真武庙联:“逞披发仗剑威风,仙佛焉耳矣;有降龙伏虎手段,

龟蛇云乎哉。”末三字以云乎哉对焉耳矣,是语气助词相对,使语言生动活泼。又周亮工题仙

霞岭关帝庙联:“拜斯人便思学斯人,莫混帐磕了头去;入此山须要出此山,当仔细扪着心

来。”“着”对“了”是时态助词相对。联中语言幽默尖刻,对迷信的混帐给以冷嘲热讽,嬉笑怒

骂,读了顿觉舒畅。

叹词对事物有慨叹时用,独立于句之外。有噫、吁、嗟、唉、呜呼……例如:西湖岳

王坟前秦桧夫妇跪泣像联:“唉!仆本无心,有贤妻何至若是;啐!妇虽长舌,非老贼不到今

朝。”唉和啐就是独立句外的叹词相对。

从上面所谈十一种按语法划分字词属类,是科学的。能以名词属类,结合语法词性属类作对,

既具体又合于实际使用,比实对实、虚对虚容易掌握得多。不过一副对联常常用多种词类构

成,但仍不脱离同词性的字词相对。请看文天祥题山海关联:“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

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姜女对秦皇是专有名词,未对安是副词,亡对在、铭对筑是动

词,也对哉是助词,千秋对万里是数量词,片对长是形容词,贞对怨是抽象名词,共是八种

词类构成,但都没有不同词性相对的。

此外,还有些词同形同声而入多类词性的叫兼类词,也应注意运用恰当,这里不作叙述。

(三)内容相关或相反

对子的上联和下联虽无律诗那样严格的承接转折关系,却也不能随意拼凑和拉扯。如我们拼

凑这么一联:“鹈鴂悲啼血;鸳鸯喜订盟”,论对仗平仄则工整成对,但上下联情调各异,中

间没有任何可联系,读了不知何意,不应认为是对联。又如:“电影院中看电影;图书馆里读

图书”。对仗平仄很工,并有点巧,只是中间缺乏联系,也不能认作对联。凡要成为一副对联

的,上下联内容必须相关。所谓相关,就是上下联所描写所形象的思想内容,思想意境必须

相互关联,同为一件事物的各方面,不能风马牛不相及。因此,我们作对联,必须依据应表

达的思想内容,从各方面来形象和抒发思想感情,现分类举例说明于后:

一、春联:这是对联中最大量的,主要的思想内容,自然是除旧更新,人寿华丰,歌颂国策,

表彰勤劳,抒发新年愿望,奋发继往开来精神,反映人们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和对未来新生

活的热烈向往。例如:一九八二年元旦在颐和园中谐趣园的瞩新楼上举办春联展览,最引入

注目的是张爱萍撰联:“谐趣园中相谐趣;瞩新楼上更瞩新。”该联工巧雅趣,嵌名叠词,妙

语双关,浑成自然,确为佳作。又如,贵州一个农民在一九八三年写的几副春联:“得子不忘

政策好;过年喜迎丰盛年。”“装金装银装饱暖;有谷有米有力量。”“知识蕴藏力量;科学促进

生产。”

总之在不逾越春联范围,都可结合各行各业情况来写。

二、门联:是指春联外所挂的带长期性的,有的用木板雕刻,有的刻写在墙上,有的在行业

开张,或者举行庆典时出现,它的内容特点是专用性强,反映门第特征行业性质,要求、理

想、或叙世系等。仍如旧日理发店门联:“虽属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毫末、顶上皆一

语双关、不离理发,却又不止于理发,口气很大,包孕甚丰,而且表现出一种兀傲的自豪感。

现在适时的,工厂可用:“支授农业,巩固团防。”商业可用:“生意如同春意美;财源更比水

源长”等。

三、堂室联:这种联应用较广,许多文人雅土都喜欢在自己的坐住学习地方写副对联,思想

内容大都是:明心见性,治学修养,述志抒怀,寄慨自娱,惕励自勉等。例如林则徐父亲在

家挂的堂联:“粗菜淡饭好些茶,这个福老夫享了;齐家治国平天下,此等事儿曹任之。”上

联是写他生活上自奉之薄,下联是表示对儿子的操守和抱负充满信心。陆游题书巢联:“万卷

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书巢是陆的书斋,他废寝忘食,发奋读书的情景,跃然可见。

四、婚联:思想内容主要宣传婚姻自主自由,美满幸福,男女平权,互敬互爱,家业兴隆,

为国立功等。例如:“座上漫谈爱;堂前合庆自由婚。”“建国创开新局面;成家缔定好姻

缘。”“相爱相亲,并肩齐迈长征路;互帮互学,合力同描四化图。”皆合时可用。

五、新居联:主要思想内容为称羡堂屋华美,调度得宜,党国恩惠,勤劳所得,安居乐业,

兴旺发达等。例如:“大厦连云,放眼喜看新世界;高楼映日,移居好建两文明。”“美奂美仑,

欢庆升平盛世;肯堂肯构,喜珍勤劳发家。”“仁里莺迁祟四美;新居燕喜仗双包。”“新住房,

新生活,一派新气象;谢戚友,谢亲朋,万年谢党恩。”

本文发布于:2023-01-28 15:31: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5226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张震岳再见
下一篇:润扬大桥
标签:回文对联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