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气功·六字诀”功
天地之间人为贵,头象天兮足象地,父母遗体宜保之,箕裘(1)五福(2)
寿为最。卫生切要知三戒,大怒大欲并大醉,三者若还有一焉(3),须
防损其真元气。欲求长生先戒性,火不出兮神自定。木还去火不成灰,
人能戒性还延命。贪欲无穷忘却精,用心不已失元神。劳形散尽中和气,
更信何能保此身。心若太费费则竭,形若大劳劳则怯,神若大伤伤则虚,
气若大损损则绝。世人欲识卫生道,喜乐有常嗔怒(3)少,心诚意正思
虑除,顺理修身去烦恼。春嘘(4)明目本扶肝,夏呵(5)心火可自闭,秋
呬(6)定收金肺润,冬吹(7)肺肾得平安,三焦嘻(8)却除烦热,四季常
呼(9)脾化餐,切忌出声闻口耳,其功尤胜保神丹(10)。发宜常梳气宜
炼,齿宜频叩津宜咽。子欲不死修昆仑,双手指摩常在面。春月少酸宜
食甘(12),冬月宜苦不宜咸(13),夏月增辛减却苦(13),秋月辛省便加
酸(14),冬月少咸甘略戒,自然五脏各平安。若能全减身康健,滋味偏
多多病难。
春寒莫放绵衣薄,夏月汗多宜换著,秋冬衣冷渐加添,莫待病生才
服药。惟有夏月难调理,伏阴在内忌凉水,瓜桃生冷宜少餐,免致秋未
成疟痢。君子之人守斋戒(15),心旺肾衰宜切记。常令充实勿空虚。日
食须当去油腻,太饱伤神饥伤胃。太渴伤血并伤气,饥餐渴饮勿太过,
免致膨脝(16)伤心肺。醉后强饮饱强食,未有此生不成疾。人资饮食以
养生,去其适者自安适。食时徐行百步多,手摩脐腹食消磨。夜半灵根
灌清水(17),丹田(18)浊气切须呵。
饮酒可以陶性情,大饮过多防有病。肺为华盖(19)倘受伤,咳嗽劳
神能损命。慎勿将盐去点茶,分明引贼入肾家。下焦虚冷令人瘦,伤肾
伤脾防病加。坐卧切防脑后风,脑内入风人不寿。更兼醉饱卧风中,风
才一入成灾咎。雁有序兮犬有义,黑鲤朝北知臣礼,人无礼义反食之,
天地神明俱不喜。
养体须当心五辛,五辛不节反伤身,莫教引动虚阳发,精竭容枯病
渐侵。不同在家并在外,若遇迅雷风雨至,急须端肃敬天威,静室收心
须少避,恩爱牵缠不自由。利名萦绊几时休,放宽些子自家福,免致中
年早白头。顶天立地非容易,饱食暖衣宁不愧。思量无以报洪恩,晨夕
焚香频仟悔。身安寿永福如何,胸次平夷积善多。借命惜身兼借气,请
君熟玩卫生歌。
“健身气功·六字诀”功法源流
六字诀现存文献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梁代陶弘景所著《养性延命录》
中。陶弘景是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之一,同时也是著名的中医学家。《养
性延命录·服气疗病篇》中记载:“纳气有一,吐气有六。纳气一者,
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皆出气也。„„委曲
治病。吹以去热,呼以去风,唏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寒,以解
极。”同时指出:“心脏病者,体有冷热,吹呼二气出之;肺脏病者,
胸膈胀满,嘘气出之;脾脏病者,体上游风习习,身痒痛闷,唏气出之;
肝脏病者,眼疼愁忧不乐,呵气出之。”这些记载即后世“六字诀”或
“六字气诀”的起源。
陶弘景之后,历代都有关于六字诀的记述,尤其在六字诀的方法理
论及应用上有不少发展与补充。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有:隋代佛教天台宗
高僧智在其《童蒙止观》中将六字诀用于佛学坐禅止观法门;唐代著
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对陶氏六字诀的吐纳法进行了发
挥,“大呼结合细呼”;唐代道教学者胡在其《黄庭内景五脏六腑补
泄图》中,改变了六字与五脏的配合方式,改肺“嘘”为肺“”,改
心“呼”为心“呵”,改肝“呵”为肝“嘘”,改脾“唏”为脾“呼”,
改肾“”为肾“吹”,另增胆“嘻”之法。
宋代邹朴庵的《太上玉轴六字气诀》对六字诀理论与方法的论述是
历史上最详细的,对呼吸和读音方法作了具体要求:“念时耳不得闻
声„„念毕低头闭口,以鼻徐徐吸天地之清气„„吸时耳亦不得闻
声。”另外,还增加了叩齿、搅海、咽津等预备功。
《遵生八笺校注·延年去病笺》的《四季却病歌》中记载:“春嘘
明目木扶肝,夏至呵心火自闲,秋定收金肺润,肾吹惟要坎中安,三
焦嘻却除烦热,四季常呼脾化餐,切忌出声闻口耳,其功尤胜保神丹。”
这就将六字诀与四季养生结合起来了。
从现有文献来看,明代以前的六字诀不配合肢体动作,只是单纯的
吐纳功夫。明代以后,六字诀开始有了肢体动作,将吐纳与导引结合起
来。例如,胡文焕的《类修要诀》和高濂的《遵生八笺》等著述中都有
《去病延年六字法》总诀的记载:“肝若嘘时目睁精(精同睛),肺知
气手双擎,心呵顶上连叉手,肾吹抱取膝头平,脾病呼时须撮口,三焦
客热卧嘻宁。”这是最早的六字诀配导引动作的记述。虽然在宋代曾的
《临江仙·八段锦》中,已将六字诀融入其中,作为八段锦的辅助练习,
但这只是六字诀的应用,而不是独立的六字诀导引法。
从当代有关功法流派来看,易筋经、峨眉庄、形意拳、八卦掌、大
雁功等虽有六字诀的相关应用,但与原始独立的六字诀功法已不完全相
同,在武术动功中大多已变为助力练气的声法练习。今人马礼堂在研究
养气功时,根据传统的六字诀文献,编创了“养气功六字诀”,用于临
床治病,在社会上有广泛影响。
综合文献资料和现存各种六字诀相关功法内容分析,六字诀流传到
现在,在功法上已形成了较完整的体系:功法理论保持了唐宋以来按中
医五行五脏学说来阐述的主体框架,对呼吸口型及发声方法的认识渐趋
统一,肢体的动作导引与意念的导引原则上遵循中医经络循行规律。但
是,在功法的规范性上,尚存在一些疑难问题。如,个别字诀(呵、)
的发音、六字的吐音口型及发声与否、六字与脏腑的对应、六字在练习
中的排列顺序等都存在着一些歧义;各种功法的呼吸发音与肢体导引动
作之间的关系各有特色,尚缺乏统一的科学论证。
正是在此基础上,“健身气功·六字诀”课题组作了进一步的规范
化研究论证,以此来编创便于群众习练的、科学健康的健身气功新功法。
一、关于六字的脏腑归属
《养性延命录·服气疗病篇》中有关六字诀的记载为:“凡病之来,
不离五脏,事须识根,不识者勿为之耳。心脏病者,体有冷热,吹呼二
气出之;肺脏病者,胸膈胀满,嘘气出之;脾脏病者,体上游风习习,
身痒痛闷,唏气出之;肝脏病者,眼疼愁忧不乐,呵气出之。”其六
字与脏腑的对应关系为:心——吹、呼,肺——嘘,脾——唏,肝——
呵,肾——,并不同于现代。唐代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卷二
十七中养性之调气法,也与其完全一致。
隋代高僧智在《童蒙止观·治病第九》中记述:“心配属呵肾属
吹,脾呼肺圣皆知,肝藏热来嘘字至,三焦壅处但言嘻。”其脏腑配
属已与明清和现代相同。
唐代道教学者胡的《黄庭内景五脏六腑补泄图》在脏腑归属上,
和宋代邹朴庵的《太上玉轴六字气诀》的对应关系相同:心——呵,肺
——,肝——嘘,脾——呼,肾——吹,胆——唏(嘻)。后来的文
献在六字与脏腑的对应归属上,大体都沿用了这一论述,只是将胆——
嘻改为三焦——嘻。
综合有关文献,根据《河洛精蕴》五音五行五脏的论述,我们认
为六字诀与脏腑的对应关系应为:呵为舌音正对应于心火,呼为喉音正
对应于脾——土,吹为唇音正对应于肾——水,嘘(嘻)为牙音正对应
于肝(胆)——木,为齿音正对应于肺——金。“嘻”通少阳经脉,
既可疏通胆经,又可疏通三焦经脉。中医认为“少阳为枢”,通少阳即
可调理全身气机,三焦的作用正是通行全身诸气。因此,在六字的脏腑
对应上,“呵——心,——肺,嘘——肝,呼——脾,吹——肾,嘻
——三焦”是合理而规范的。
二、关于六字的习练顺序
在六字的习练顺序上,历史上有代表性的论述主要有三种:
一是,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记述:“已上十二种调气法,依
常以鼻引气,口中吐气,当令气声逐字,吹、呼、嘘、呵、唏、,吐
之。”这与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的顺序是一样的,起于心,依五
脏五行相克的顺序排列。
二是,邹朴庵在《太上玉轴六字气诀》中,不仅脏腑归属发生变化,
其练习的顺序也相应变化,呈现由相克向相生变化的趋势。只有
“”“嘘”之间还是相克,而且仍起于五行之心火,取先泄心之火毒
的意思。
三是,明清以后基本改为按明代冷谦《修龄要旨》中记载的《四季
却病歌》顺序:“春嘘明目木扶肝,夏至呵心火自闲,秋定收金肺润,
肾吹惟要坎中安,三焦嘻却除烦热,四季常呼脾化餐。”这是按照四季
循环,五行相生顺序来排列的。
第一种以“疗病”为目的,因此采取五行相克的顺序习练。以后,
六字诀的应用逐渐向养生转变,习练顺序也逐渐向相生顺序发展,最后
定型为与四季养生法相应的五行相生顺序。
因此,在习练六字诀中,若以治病为主要目的,应以五行相克的顺
序习练:呵————嘘——呼——吹——嘻。若以养生为主要目的长
期习练,则应按五行相生的顺序:嘘——呵——呼————吹——嘻。
“健身气功·六字诀”用后者。
三、关于六字的读音与口型
(一)关于六字的读音
明清以前,由于没有统一的汉字注音方法,读音主要靠已知之字音
互切而说明。这样,就造成了人们对六字诀发音的歧义,出现了“同字
不同音、同音不同字”的现象。
从现有文献来看,以“养气功六字诀”“峨眉派”“六字真言”的
说法基本概括了六字诀的读音和口型的差异。
其中,“呵”字,“养气功六字诀”读“kē”,“峨眉派”读“h
ā(哈)”,“六字真言”读“hē”;“”字,“养气功六字诀”读
“xià”,“峨眉派”读“sī(嘶)”,而“六字真言”读“xì”,
差异最大。
为此,课题组专门请教了我国有关音韵学专家。在了解六字读音的
历史演变概况后,他们都认为,“呵”字,应都读“hē”。而对“”
字,认识并不统一,有的专家认为,清代和现代都应读“si”,或四
声降调“四sì”,或一声平调“嘶sī”;有的专家则认为应读“xì
(戏)”,四声降调。
为慎重起见,课题组又进一步查阅了清代江慎修所著《河洛精蕴》
的有关论述。在其卷七中“图书为声音之源说”记载:“人之言出于喉,
掉于舌,触击于牙、齿、唇,以应五行。喉音为土,舌音为火,牙音为
木,齿音为金,唇音为水。”其对发声部位解释与我国戏曲界专家所
说相同。经深入分析研究发现,呼(hū)字正好为喉音,五行属土,
对应脾;呵(hē)字正好为舌音,五行属火,对应心;嘘、嘻为牙音,
五行属木,对应肝、胆;吹(chuī)字正好为唇音,五行属水,对
应肾。字读sī则正好为齿音,五行属金,对应肺。这些,恰恰形成
了五行五音五脏的对应关系,符合传统中医理论。
由此,在“”字上,课题组确定了si的发音。至于声调,是根
据六字诀调息法要求匀细柔长的规律确定为平声sì,与其他五字统一。
六字都为清音平声。
(二)关于六字的口型
在六字读音确定后,由于受地方口音的影响,仍会造成六字诀读音
发声的差异。用现代普通话来规范和统一,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但
用特定的口型与气息要求来规范六字诀的吐气发声,更能体现六字诀的
内在本质。因为不同的口型会产生不同的内外气息,进而影响体内脏腑
运动和经络运行状况。
“养气功六字诀”和“六字真言”都曾强调口型准确的重要性。“养
气功六字诀”中讲:“脏腑的内部运动和经络的运行受人体内外不同作
用力的影响,而呼气时用不同的口型可以使唇、舌、齿、喉产生不同的
形状和位置,从而造成胸腔、腹腔不同的内在压力,影响不同的脏腑的
气血运行,从而取得治病健身的效果。”“六字真言”中要求,吐字
时要体会“着力点”:“口腔内不同部位的力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个部
位就是着力点。着力点的规定不是要求练功者用力发音,而是要求练功
者在练习中逐渐悟出这个点,自觉感受这个点,自然随和这个点,以保
证发音的准确性和内脏和协共振。”
课题组用以上唇齿舌喉牙、五行五音的系统原则对六字的口型与气
息要点进行了规范化探索。
四、关于六字诀的吐纳法
历史文献认为,六字诀的吐纳法为鼻吸口呼,匀细柔长。但在吐气
时是否出声的问题上,认识各不相同。陶弘景《养性延命录》中“气声
逐字”是出声的,孙思邈也基本沿用其法,而唐代胡以后的大多数文
献改为呼吸皆应令“耳不得闻其声”。论述最详者为宋代邹朴庵《寿亲
养老新书》中的“太上玉轴六字气诀”。“养气功六字诀”主要应用的
是发声法。认为,临床应用时发声比不发声收效快;只有发声才能区分
宫、商、角、徵、羽,才能配合五脏,更好地治病,并称其为“风呼吸”。
但同时也要求:“初学者,一定要出声,便于气机通畅和掌握口型;等
口型正确、腹式呼吸练熟了,自然呼吸深长„„真气调动起来,水到渠
成,就不期然而然地不出声了。”
课题组认为,陶弘景与孙思邈的吐气出声法主要应用于治疗疾病,
而后世“吐气无声”则是治病与养生相结合并向养生应用转变。古人常
称六字诀为“六字气”“六气诀”或“六字气诀”。这说明,气息为六
字吐气时的关键,而不是声音。发声是气息由慢变急、由清变浊的表现,
中医认为它偏重于泻法的作用。
另外,是否出声还与是否配合动作及导引动作的特性有关。动作有
力、转折停顿明显的,自然应以出声为好,像武术家对六字诀等声法的
运用;而静功或动作舒缓、圆转自然者,则应以不出声为好。具体运用
上应区别对待,辨证施功。
对于“健身气功·六字诀”,根据习练对象的不同,要求并不一样。
总的要求是,“吐气不出声”。具体来说,对于初学者,可以吐气出声,
主要是为便于口型校正,防止憋气;功法熟练后,则应逐渐转为吐气轻
声,乃至匀细柔长的无声状态。
试验中,课题组专门观察了“呼”字不同状态对练功人群平均肌力
的影响,以探索对以上问题的科学验证方法。结果显示:单纯读字出声
与不出声比较虽然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握力平均值出声组
高于不出声组。这可能与测试对象大都是六字诀初学者和评价方法(肌
力)与发声的用力状态更接近有关(因为发声用力可调动肌肉的工作能
力)。对此,尚须进一步研究探讨。
五、关于六字诀中导引动作的配合
明代以前六字诀没有动作配合的记载,基本是单纯的吐纳方法。明代以
后,才开始有关于动作配合的资料。如高濂的《遵生八笺》、胡文焕的
《类修要诀》中的“去病延年六字法”,注明以口吐鼻取时,动作相配
合:“肝若嘘时目睁精(睛),肺知气手双擎,心呵顶上连叉手,肾
吹抱取膝头平,脾病呼时须撮口,三焦客热卧嘻宁。”其中“嘘字诀”
是眼睛的动作,“呼字诀”是口型,其他几种也是单纯的定式动作描述。
另外,在宋、元、明、清等不同时期各种健身术中,也有配用六字诀作
为其辅助练习的记载,如八段锦、易筋经、峨眉庄、形意拳、八卦掌、
大雁功等,但都未形成独立的六字诀导引功法,而是各种特色的六字诀
应用,与原始的静功六字诀已不完全一样,在武术动功中大多已变成了
助力练气的声法练习。
经过对文献及各种实践经验的研究分析,课题组确定了“健身气
功·六字诀”动作设计原则:(一)应符合六字诀吐纳法对人体气机的
调整规律和节律,简捷明了,切实做好吐纳的辅助,而不应是导引与吐
纳的简单相加。(二)新功法以健身为主,动作配合上也应与临床治疗
相区别,做到舒缓圆活,连绵不断,养练结合。(三)每个字诀的动作
特点都要符合它所对应脏腑的气化特点,如肝之升发、肾之闭藏等。在
这些原则的指导下,课题组博采众长,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编创了“健
身气功·六字诀”的辅助导引动作。
同时,通过“呼”字不同状态对练功人群的平均肌力影响的实验,
探讨导引动作与吐纳之间的关系。从实验结果来看,虽然目前有动作组
与无动作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但有动作组的肌力平均值大于无
动作组。这些表明,呼吸与动作相结合,效果较为理想,二者有相辅相
成的作用。
六、关于六字诀中的呼吸法
传统六字诀文献中对呼吸法的介绍主要集中在“鼻吸口吐”、吐气
有声或无声上,对呼吸方法则没有具体论述。而根据气功养生的基本原
则和六字诀要求深长细柔的呼吸要领来分析,应为“腹式呼吸”。
在“健身气功·六字诀”中,主要运用逆腹式呼吸方法,配合圆缓
的以肚脐为中心的升降开合动作。动作开合与内气的呼吸开合相应,能
进一步调动人体内气的平衡,使“健身气功·六字诀”更具有养生健身
的特色。
《云笈七签》卷三十六
黄帝曰:一日之忌,夜莫饱食;一月之忌,暮莫大醉;一岁之忌,暮莫
远行;终身之忌,卧莫燃烛行房;勿得起恨于人,当以息怨仇也。一切
温食及酒浆,临上看不见物形者,勿食,成卒病。若已食腹胀者,急以
药下之。诸热食咸物竟,不得饮冷水、酢浆水等,令人善失声也。
按《黄帝内传》曰:“食风者灵而延寿,食谷者多智而劳神,食草者愚
痴而足力,食肉者鄙勇而多嗔,服气者长存而得道。”
《黄帝内传》曰:“春宜食甘,甘走肉,多食甘则痰溢,皮肤粟起。
夏宜食辛,辛走气,多食辛则气躁好蹎。秋宜食酸,酸走骨,多食酸则
筋缩、骨中疼。冬宜食咸,咸走血,多食咸则血涩、口干。多食苦则呕
逆而齿疏。
人际关系10大要诀
[一表人才]
所谓“一表人才”,就是说当你与陌生人第一次见面时给对方留下的第一印象,我们都知道第
一印象很重要,要给对方留下好印象,特别是要让对方在最短的时间记住你。那么我们自身的
仪表、行为举止都很重要;我们要注意自己的内涵、修养等等,而这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
要求我们在平时的生活当中养成良好习惯。
[两套服装]
所谓“两套服装”,就是说在什么样的场合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你的穿着打扮适合当时的环
境。“两套服装”还告诉我们要随和,做事情要随机应变,不能死搬硬套。
[三杯酒量]
所谓“三杯酒量”,就是说一个人如果不会喝酒,人际关系不容易自理好。一个人要会喝酒,但
是不能喝太多;适量能接近人与人的关系,但过量就会“酒后乱性”;适量喝酒,无论是对身体还
是对人际关系都有好处。
[四圏麻将]
所谓“四圏麻将”,就是说一个人要爱好广泛,跟什么样的说什么样的话、做什么样的事情,他
玩的东西你也要会玩,他喜欢的东西你必须去了解,但是你可以不用精通。比如说,人家跟你谈
最近的体育消息,但你就是不喜欢体育,你也不去了解,人家说起时你就只能“丈二和尚”了。这
也叫“放长线钓大鱼”。
[五方交友]
所谓“五方交友”,就是说“东南西北中”五方,你不能排斥交友,你永远知道你需要什么样的
朋友,跟什么样的人交往到什么样的程度你自己心中要有个衡量的标准,但是你不能排斥和他
交友。
[六出祁山]
我们都知道“六出祁山”是说诸葛亮六出祁山伐魏,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所谓“六出祁山”,
就是说我们一个人承诺别人、答应别人,虽然你做不到,你也要尽全力去做;要求我们只问应不
应该,少问有没有可能,要知道天下没有不可能的事情。
[七术打马]
“术”:是法术,不同的方法方式;“打马:是打马屁。“七术打马”,就是说人前要称赞你的上
司的决定,但是背后要独自对他说出不可取的地方;也就是说法70%的马屁味道,30%的真诚劝
告。
[八口吹牛]
所谓“八口吹牛”,就是说一个人“吹牛”,那么人家就不知道你做过什么;一个人过分吹嘘,所
有的人又会对你没有信任感;所以稍微夸大自己的能力好。一个人谈论别人时,适当夸大别人
就是夸大自己;两个人出去做事回来向上级报告,我说的时候吹嘘他,他说的时候吹嘘我,那么
我们两个人都被放大了,所以人要“吹牛”。关系有人前人后,要人捧人,功劳是推来推去的。
[九分努力]
所谓“九分努力”,就是说要求我们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努力工作、努力学习、提高自己
的能力。
[十分忍耐]
所谓“十分忍耐”,就是要求一个人要有忍力、耐力。一个人如果没有忍耐能力,那么前九
个不管做得怎么好都是等于零。
孙思邈针十三鬼穴歌
2009-3-910:34【大中小】
百邪癫狂所为病,针有十三穴须认。凡针之体先鬼宫,次针鬼信无不应。一
一从头逐一求,男从左起女从右。一针人中鬼宫停,左边下针右出针。第二手大
指甲下,鬼信为名刺三分。三针足大指甲下,名曰鬼垒入二分。四针掌后大陵穴,
入寸五分为鬼心。五针申脉名鬼路,火针三下七锃锃。第六却寻大杼上,入发一
寸名鬼枕。七刺耳垂下五分,名曰鬼床针要温。八针承浆名鬼市,从左出右君须
记。九针间使鬼路上,十针上星名鬼堂。十一明下缝三壮,女玉门头为鬼藏。十
二曲池名鬼臣,火针仍要七锃锃。十三舌头当舌中,此穴须名是鬼封。手足两边
相对刺,若逢孤穴只单通。此是先师真妙诀,狂猖恶鬼走无踪。
一针鬼宫,即人中,入三分。
二针鬼信,即少商,入三分。
三针鬼垒,即隐白,入二分。
四针鬼心,即大陵,入五分。
五针鬼路,即申脉(大针),三分。
六针鬼枕,即风府,入二分。
七针鬼床,即颊车,入五分。
八针鬼市,即承浆,入三分。
九针鬼窟,即劳宫,入二分。
十针鬼堂,即上星,入二分。
十一针鬼藏,男即会阴,女即玉门头,入三分。
十二针鬼腿,即曲池(火斜),入五分。
十三针鬼封,在舌下中缝,剌出血,仍横安针一枚,就两口吻,令舌不动,
此法甚效。更加间使、后溪二穴尤妙。
男子先针左起,女子先针右起。单日为阳,双日为阴。阳日、阳时针右转;
阴日阴时针左转。
杂病十一穴歌
攒竹丝竹主头疼,偏正皆宜向此针,更去大都徐泻动,风池宜刺三分深。曲池合谷先针泻,
永与除疴病不侵。
依此下针无不应,各教随手便安宁。头风头痛与牙疼,合谷三间两穴寻。更向大都针眼
痛,太渊穴内用行针。
牙痛三分针吕细,齿疼依前指上明。更加大都左之右,交互相迎仔细寻。听会兼之与听
宫。七分针泻耳中聋。
耳门又泻三分许,更加七壮灸听宫。大肠经内将针泻,曲池合谷七分中。医者若能明此
理,针下之时便见功。
肩背井和肩膊疼,曲池合谷七分深。未愈尺泽加一寸,更于三间次第行。各入七分于穴
内,少风二府刺心经。
穴内浅深依法用,当时蠲疾两之经。咽喉以下至于脐,胃脘之中百病危。心气痛时胸结
硬,伤寒呕哕闷诞随。
列缺下针三分许,三分针泻到风池。二足三间并三里,中冲三刺五分依。汗出难来刺腕
骨,五分针泻要君知。
鱼际经渠并通里,一分针泻汗淋漓。足指三间及三里,大指各刺五分宜。汗至如若通遍
体,有人明此是良医。
四肢无力中邪风,眼涩难开百病攻。精神昏倦多不语,风池合谷用针通。两手三间随后
泻,三里兼之与太冲。
各入五分于穴内,迎随得法有神功。风池手足指诸间,右痪偏风左曰瘫。各刺五分随后
泻,更灸七壮便身安。
三里阴交行气泻,一寸三分量病看。每穴又加三七壮,自然瘫痪即时安。疟疾将针刺曲
池,经渠合谷共相宜。
五分针刺于二穴,疟病临身便得离。未愈更加三间刺,五分深刺莫忧疑。又兼气痛增寒
热,间使行针莫用迟。
腿膝腰疼痞气攻,髋骨穴内七分穷。更针风市兼三里,一寸三分补泻同。又去阴交泻一
寸,行间仍刺五分中。
刚柔进退随呼吸,去疾除疴捻指功。肘膝疼时刺曲池,进退一寸是相宜。左病针右有针
左,依此三分泻气奇。
膝痛三分针犊鼻,三里明交要七吹。但能仔细寻其理,劫病之功在片时。
卫生歌
孙思邈
天地之间人为贵,头像天兮足像地;父母遗体宜保之,箕裘
五福寿为最。
卫生切要知三戒,大怒大欲与大醉;三者若还有一焉,须防
损失真元气。
欲求长生先戒性,火不出兮神自定;木还去火不成灰,人能
戒性还延命。
贪欲无穷亡却精,用心不已失元神;劳形散尽中和气,更杖
何能保此身?
心若太费费则竭,形若太劳劳则怯;神若太伤伤则虚,
气若太损损则绝。
世人欲识卫生道,喜乐有常嗔怒少;心诚意正思虑除,顺
理修身去烦恼。
春嘘明目夏呵心,秋咽冬吹肺肾宁;四季常呼脾化食,三焦
嘻却热难停。
发宜多梳气宜练,齿宜数叩津宜咽;子欲不死修昆仑,双手
揩摩常在面。
春月少酸宜食肝,冬月宜苦不宜咸;夏日增辛聊减苦,秋辛可
省但教酸。
季月少咸甘略戒,自然五脏保平安;若能全减身康健,滋味
偏少无病难。
春寒莫放棉衣薄,夏月多汗须换着;秋冬衣冷渐加添,莫待病
生绕服药。
惟有夏月难调理,伏阴在内忌冰水;瓜桃生冷宜少食,免至
秋来成疟痢。
心旺肾衰宜切记,君子之人能节制;常令充实勿空虚,日食
须当去油腻。
太饱伤神饥伤胃,太渴伤血多伤气;饮食喝饮莫太急,免致
膨胀损心肺。
醉后强饮饱强食,未有引身不生疾;人资饮食以养生,去
其甚者将安适。
食后煨邪俨蕉啵执昶旮故诚灰拱肓楦嗲逅镒瞧行牒
恰饮酒可以陶情性,太饮过多防有病;肺为华盖倘
受伤,咳嗽劳神能损命。
慎勿将盐去点茶,公明引贼入其家;下焦虚冷令人瘦,伤肾
伤脾防病加。
坐卧防风来脑后,脑内入风人不寿;更兼醉饮卧风中,风
寒着体成实咎。
雁有序兮犬有义,黑鲤朝北知臣礼;人无礼义反食之,天
地神明终不喜。
养体须多节五辛,五辛不节反伤身;莫教引动虚阳发,精
竭容枯疾病侵。
不问在家并在外,若遇迅雷风雨大,急须端肃畏天威,
静室收心宜谨戒。
恩爱牵缠不自由,利名萦绊几时休;放宽些子自家福,免
致中年早白头。
顶天立地非容易,饮食暖衣宁不愧;思量无以报洪恩,晨
夕焚香频忏悔。
身安寿永事如何,胸次平夷积善多;惜命惜身兼惜气,请
君熟玩卫生歌。
注释与说明:孙思邈的卫生歌,在中国养生史上极为有名。作者运用传
统的中医学理论,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保健养生原则和
方法,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全文深入浅出、言简意赅地讲述了
养生目的、养生之道及养德的有关内容,是一篇很有价值的养生作品。
本文发布于:2023-01-28 14:42: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5203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