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习惯说

更新时间:2023-01-28 14:28:20 阅读: 评论:0

情境作文范文600字-一幅画拼音


2023年1月28日发(作者:小雪节气的配文)

家庭关爱的失衡,从“吃红领巾”的习惯说起

都匀十一小郑绍芳

习惯的基本解释是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一个孩子的习惯会表现在他的行为上,通过行

为还会折射出部分心理过程、内心状态。

小柯平时在家长眼中是个比较乖巧的孩子,能按时完成作业、喜欢听表扬;在学校老师

眼里,他也是一个文静的男生。一年级刚进校时,站起来念拼音念对了,也会眼眶红红的,

显得很胆小;当上课回答问题有进步时,老师在全班面前表扬他,会让他很紧张、害羞,很

少有笑容。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常常走神。经过观察和两年的相处,发现小奇在课余活

动时,与同学相处得比较融洽,也不会像在课内那么文静,当与同学发生矛盾时,会动手打

人,并且出手比较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面对老师,该生会一边稀里哗啦地哭,一边大

声地理论,与那个害羞、文静的男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小超是另一个男生,在课余活动时,爱和同学打闹,欺负自己班的同学,而且隔壁班的

“小霸王”也怕他几分。刚上一年级时,孩子下课后常常抱着我的腿轻轻地问:“我能叫你

妈妈吗?”,刚进校在老师眼中,他是胖胖的、可爱的小男生,有时候甚至有些深沉、不爱

说话,当然上课也很少听讲,小动作伴随着他的课堂。两年的相处,孩子拿同学橡皮、本子

是常事,打架欺负同学更是家常便饭,老师说的批评、说教、讲理,对他而言,也是耳边风。

进校后的表现与那个抱着老师的小可怜,看上去反差是比较大的。

以上两个不同的孩子,却有一个相同的习惯:吃红领巾。

课上,玩橡皮等仅仅是他们的小动作,一般不离手、不离嘴的就是他们的红领巾。上课吃、

舔红领巾,下课一边跑步、走路嘴里还塞着红领巾,连批作业时也不放过,一边给老师改作

业,一边手拿红领巾角吸得津津有味。一天下来,他们的红领巾的末端总是湿漉漉地。

在这样两个不同的孩子,却有一个相同的习惯的表象,个人感觉很好奇,也很担忧,卫生是

小事,会不会有其他问题呢?不同家庭的孩子是否什么原因使他们有这样相同的坏习惯呢?

是什么让孩子有这样的表现?

个案指导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许多人的成功,是从培养良好的习惯开始的。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家长,即学校与家庭应紧密配合,做到合力教育。学校应提前让

家庭知道学校教育的安排、要求,以及重点。家长也应主动与老师取得联系,对于孩子的不

良习惯,教师、家长都应明白“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一简单道理。当家校

教育教学形成合力,那么孩子良好的习惯不但是可以培养,甚至可能是事半功倍的。倘若学

生得不到家庭的合作与支持,那么教育、教学阻力会使培训孩子的过程倍增阻力。可见家庭

教育,取得家庭的合作是至关重要的。

(一)培养亲子的关系,让爱不再失衡

1、小短信大用途

因考虑到家长的感受,故用家校常用的短信平台与家长反应情况:“小柯家长您好!最

近孩子的写话进步可真大,一些细节动作孩子都能观察到,您在家也好好表扬表扬他。在上

课时,倒还稍有些欠缺,比较喜欢吃红领巾,不知道平时在家您是否对他比较严格,还是在

安全感方面有些缺失?希望与您交流。谢谢!”

先提及家长们关心的学习问题,并且表扬孩子的进步的同时,顺带提及孩子的“小动作”

行为与自己的疑惑(孩子在家是否比较缺乏安全感),既是给家长的一些鼓励,也是提出了

问题,家长比较容易接受。

因家长其实也感同深受,便立即回电话:“其实我们也感觉孩子的情感太脆弱,没有男

孩子应有的男子气。他的爸爸工作太忙,几乎不怎么管他,出去玩、平时在家都是我陪着孩

子。与孩子也侧面地交流了,孩子告诉我说很想和爸爸一起出去,希望爸爸多呆在家里一些

时间。”间接地谈孩子的坏习惯,让家长放下工作,多陪陪孩子是对孩子最好的心理疏导。

在交流中,一定表扬孩子的优点,在交流后,家长也一定会把这样下面的情绪传达给孩子,

得到了家长的配合。取得了家长的配合,坚持一段时间后,情绪方面还是表现在易哭,但孩

子吃红领巾的现象逐渐减少了,但还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可见,小短信,还真有大用处。

2、小日记大用处

家长平时很少关爱孩子,当孩子犯了错,还要挨骂挨打。像这样的情况,就要直接与家

长交流孩子心理的想法,告诉家长孩子想妈妈,想家长多关心,将小作文、日记给家长看,

让家长静心看懂孩子。

在小超的日记中写道:“妈妈工作很忙,一两个月才回来看我一次”、“很快,妈妈又

要回广州了”、“今天妈妈从广州打来电话,真希望妈妈天天能打电话回来”……于是我立

刻在边上写上批注:“想妈妈的时候,你也可以给妈妈打电话,因为当你想她的时候,她也

在想你,老师已经感应到了!你打个电话问问妈妈哦!”此外,当天就给孩子的妈妈发了条

短信,希望她能给予配合,打个电话回家。问问今天孩子在学校是否开心,告诉孩子自己很

想他。同时,让小超的妈妈隔一段时间给孩子打电话、画张画寄给孩子、近照发给孩子,都

是我和家长们一起想出来的办法,让孩子在空间上感觉不到安全的时候,在内心接近距离,

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二)给予孩子关爱,树立个人信心

对内心焦虑的孩子,可进行适当地心理疏导,看是什么原因。有的孩子面对学校这个小

社会不太适应,会产生一定的紧张和焦虑。也可以分散注意力,引导他把注意力放在其他地

方。不能总警告他,会强化他的行为。经过一段时间会好转,讲清楚道理,适当制止就行。

此外,将红领巾洗干净,定期消毒。

1、多给展示机会满足孩子

内心羞涩、缺乏安全感、想引导注意的孩子。

在课堂上,作为教师,要多给予展示的机会;课余,要与其进行交流:“你举手了,虽然老

师有几次请你回答,但我非常关注你!”让孩子内心得到一种平复、满足,至少在学校,要

让他寻找到一种安全感。

在学校的写字比赛、阅读竞赛中,要让孩子看到自己积极的一面:“瞧,你又得到奖状了,

可真了不起。”尤其要看到孩子擅长的一面,小奇写作较好,中午谈话课让孩子上台念念自

己的优秀作文;小斌跑步很快,运动会上让孩子参加400米跑步比赛,参与竞赛,体验过程,

让孩子得到满足。

小柯的写作越来越优秀,而小斌,在班级体育方面可谓“大师”,同学们一有关于体育活动,

总是能想到他。孩子的自信也就日渐增多了。

2、多给正面表扬鼓励孩子

当孩子面对表扬由哭到眼圈泛红,再到这学期已经只是一些小紧张,如坐下去以后表情

不够放松,孩子其实已经在进步了,除了家长的配合以外,要给孩子留一些这个孩子能力所

及的问题,该关注孩子这个问题答得好在哪里,在孩子坐下去以后有些小紧张,教师应视作

不见,不要给孩子过多的压力。

个案指导成果

小孩子不同的家庭环境、不同的基因,却有一个共同的表象、习惯,且是内心情绪的一

种折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应把习惯的转变、焦虑的减轻,视作长期的学校、家庭的教育

任务。目前,这两个孩子的吃红领巾现象偶有出现,但相较一年级减轻不少,较二年级又有

减轻。课上回答问题紧张的情况减轻了,拿同学东西的时候也几乎没有,这是家校合力的结

果!

结论与反思

通过案例分析,使我意识到学生的很多行为问题,既是长期家庭教育中不利因素的积累,

也是外界对孩子幼小心灵的一个个烙印。任何的问题,只要追根究底,都能发现问题,进而

解决问题。每个家庭、班级都有一定的问题存在,关键不是问题有多少,孩子的坏习惯有多

少,而我们面对问题时,如何看待它,如何帮助孩子。作为教师,要当好家校的沟通,当好

孩子的辅导员,必要时,还可以扮演一下孩子需要的亲人的角色,目的就是让孩子内心健康

地成长。

(一)家庭对孩子均衡的关爱是孩子心理健康的根基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学校、班集体的细胞。一个健康向上的班级,是需要这些一个

个小的家庭,父母、教师们从精神上给予孩子关爱的。从家庭环境来讲,当家庭中出现行为

习惯问题的孩子时,应让这些坏习惯被消灭在萌芽状态。否则从行为问题发展到心理问题,

那么这个家庭的整个平静和睦,以及幸福感就会遭到破坏,就会给家庭每个人带来影响。教

学资源的均衡我们可以通过师资力量等外界因素来改变,而学校、家庭给予孩子内心的关爱

的均衡却需要学校、教师共同的努力,功在平时,从小事做起,拥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饱

有一颗爱孩子的心,真正从孩子需要什么做起。与其说是孩子需要改变习惯,不如说孩子的

家庭环境、学习环境需要更好地利用、改善。在每个孩子的内心,健康、均衡发展是需要家

校给予均衡的关爱的。

(二)家校合力是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途径

家校合力,从活动中看到孩子优秀的一面,促进其积极、向上的发展。学校、家庭应重

视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多鼓励孩子参加各种丰富多彩的第三空间教育活动,从小培养孩

子的广泛兴趣,发展他们的个性特长,促进孩子全面素质的提高。让学生在活动中享受快乐,

感受体验,受到磨砺,得到培养,体会成功,这样既有利于心理健康,也利于身体健康和能

力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教师要有让家长主动交流的愿望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常常中孩子在学校有了问题才和家长交流,家长从心里,

有些畏惧老师的联系。所以,平时当孩子有进步时,教师要下意识地给孩子报个喜:一张小

小的喜报、家校联系本上写一句孩子进步的话语、给孩子一个奖状,形式可以多样,让家长

感受到教师不仅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孩子是关爱的,生活中也一样可以交流,让孩子的家长产

生愿意主动与老师交流的愿望。

家中有重大的事情、孩子身体状况有变化、思想行为表现、心理情绪起伏等问题都可以

和教师进行交流,以便让教师做到对症下药。待家长信任教师,交养成与教师交流的习惯,

教师的教学、教育措施也会更积极有效。当家校教育形成合力,孩子在生理、心理方面都感

到满足,对教师、家长充满着崇敬,也就更愿意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

不论是家庭还是学校,家长还是老师,对孩子习惯的培养都是相当重要的。作为孩子出

生、成长的家庭,父母给予孩子的关爱应更均衡,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都是负责的一

方,不可偏失。孩子细微的习惯,既是内心的折射,也是孩子无条件地反应,只有在生活、

学习中接爱到父母相对均衡的爱,而非过分偏重一方,孩子才能更健康地成长。

本文发布于:2023-01-28 14:28: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5197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心理效应
下一篇:我得到了表扬
标签:习惯说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