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出塞曲

更新时间:2023-01-28 14:06:09 阅读: 评论:0

初中题库网-解剖怎么读


2023年1月28日发(作者:灰太狼和红太狼)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1出塞|人教(部编版)

《出塞》

一、教材分析

《出塞》是古代乐府中的一首军歌,作者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王昌

龄。他的诗作多以当时的边塞军旅生活为素材。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

回顾和对汉代名将李广的缅怀,指责了诗人所处时代守边将领的无

能,盼望出现良将,驱逐敌人,保住边疆。诗中充满了对国家安危无

限关心的爱国激情。

根据课文的特点,本课教学的重点设定为:在教学中,教师着力引领

学生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意境,体会出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诗

作的感染与激励。教学难点设定为:在赏析品读中深入了解祖国悠久

灿烂的古诗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唐诗的兴趣,培养学生自学唐诗的能

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学习古诗的能力。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通

过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力图引导学生自学自悟,进而提高学生的自

学古诗的能力。具体设计如下:

1、设计并运用“学习向导”,体现学习过程,引导学生自学。

2、自读自悟与合作探究相结合,把握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

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目标: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诗中形象,体会诗中情感。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课内外结合,激发对诗歌的兴趣及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

情。

五、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出塞曲》

2、导入

一首《出塞曲》,唤起了我们去一览祖国壮阔雄奇的边塞风光的渴望,

也唤醒了我们心中那份久违的英雄情节。今天就让我们通过王昌龄的

《出塞》,去再次体验一下盛唐边塞战士的情怀。

(二)复习热身,明确学法。

1、唐人边塞诗歌,是唐诗中一道雄奇瑰丽的风景线。其实,我们这

学期在母亲河单元学过的一首七绝,就是盛唐边塞七绝中的一篇杰

作。谁能说出是哪一篇?

提问背诵明确学法:

感受诗中形象,体验诗中情感。

(三)切入新课,指导朗读。

(屏幕出示《出塞》全文字幕)

(1)自由朗读。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朗读指导。

(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下面请同学们通过“感受诗中形象,体验诗中情感”,自主探究

以下三个问题。时间是10分钟。(屏幕出示“学习向导”)

1、“秦时明月汉时关”描绘了怎样的图景?试用自己的语言再现这

图景。

2、你能猜想一下“万里长征人未还”的原因吗?

3、你能理解“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两句诗的

含义的吗?说说你的感悟或疑问。

2、小组交流,准备发言。

3、班级讨论,交流对话。

4、视频播放,深化理解。

5、背诵全诗

(五)知识拓展,延伸训练。

边塞诗大多描写边塞奇异风光和将士征戍生活。在老师为同学们编辑

的《唐人七言绝句一百首》中,收有边塞七绝14首。课前请同学们

任选其中的一首自学,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自学的收获吗?

(六)学生小结学习收获。

(七)教师总结,布置作业。

同学们,我们经常听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叮嘱,有过“慈

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感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也

许就是你与小学师友依依惜别时的赠言,“天生我才必有用”,“直

挂云帆济沧海”也许就是你此时的自信和理想……唐诗,以其不可抗

拒的魅力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流淌在每一位炎黄子孙的文化血脉中,

最后祝同学们在我们的唐诗之旅上坚定地走下去,“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作业:以小组为单位,进一步准备一下自学的边塞七绝,准备在早读

时讲给同学听。

学科小学语文

年级/

四年级上册教材版本统编教材

课题名称第七单元21《出塞》

教学目标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理解诗意,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多种形式的读,

理解重点字词,创设情境,想象意境,将抽象的画面展现在

我们面前。

难点分析

学生生活在和平年代,古诗创作于盛唐时期,离学生生活年

代久远,他们很难想象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

2、情境教学法,借助插图。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氛围和场景,感悟诗

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

导入

1、介绍古诗作者:王昌龄,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诗家天子”、”

“七绝圣手”,作品有《王昌龄集》)

3、理解题目意思“出塞”即出征到塞外的意思。

3、了解诗歌创作背景:正值盛唐当时,频繁的边塞战争,使人民不堪重负,

渴望和平,这首诗正是反映了人民的这种和平愿望。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1、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自主读、让他们了解诗的大意。

2、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关】关塞,在边境险要的地方设置的守卫处所。

【万里】形容路途遥远。

【长征】长途跋涉。

【人】指戍守边疆的士兵。

【还】回家。

3、说说诗句的意思。(明月还是秦汉时的明月,关塞还是秦汉时的关塞,自

秦汉以来,无数的将士战死沙场未能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

绝不容许敌人的铁蹄踏过阴山。)

4、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

使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愿望)。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出塞》是一首边塞诗,描绘了边关无良将驻守,致使匈奴频繁入侵的情况,

表达了(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美好心愿。

2.《出塞》中表现诗人对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男儿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

剧的感叹的句子是(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默写《出塞》。

小结

《出塞》通过描写边关将士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反映出戍边将士思

念家乡、渴望和平。

学科语文年级/册四年级上册教材版本部编版

课题名称21.出塞

教学目标了解诗歌大意,在品读过程中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学生对了解诗歌大意,在品读过程中难以理解诗歌背景及诗人表达的思想感

情。怎样学习诗歌的方法还不太明白。

难点分析

有些学生可以借助文中注释大概理解诗句内容,但对诗人所表达的情感不太

好理解。

教学方法

通过介绍诗人,了解边塞诗的背景,及诗歌大意,从而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

导入

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一位年轻的诗人来到西域游历,看到了边塞的风光,见证了边

塞的金戈铁马,于是,他挥笔写下被历代诗评家视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出塞》,这位诗人就

是27岁的王昌龄。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这首诗歌。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一、配乐朗读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诗的题目是“出塞”,那“塞”是什么意思?(边关要塞)“出塞”又是什么意思呢?(到边疆

戍守边关)

二、借助注释理解诗句

1.秦时明月汉时关

秦:秦朝。关,关塞,在边境险要的地方设置的守卫处所。

诗意:明月还是秦汉时戍边将士仰望的明月,边关依旧是秦汉时戍边将士守卫的边关。

师:诗人在描写边塞生活时,为什么要提到明月和边关呢?

守卫边关的将士们白天忙于军务,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面对这苍凉的边关,举头望见那明月,

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家乡和亲人,明月和边关衬托了将士们的思乡之情,反映了旷日持久的征战

使将士们不堪其苦,有家不得归的现实。

小结:诗人笔下的明月与思念家乡、思念亲人保家卫国联系在一起。守卫边关的将士们把思乡之

情都寄托在了这一轮皎皎的明月上。他们能回到日思夜想的故乡吗?他们能回家与亲人团聚吗?

诗人发出感慨:

2.万里长征人未还

万里,形容路途遥远。还,回家。

诗意:告别亲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边防线上驻守的将士们还没能回到家乡。

前两句写了边塞长期征战的艰辛,表现了诗人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和对战争的痛

恨之情,语调下沉。

3.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但使:如果。飞将:汉朝名将李广。匈奴惧怕他,称他为“飞将军”。这里泛指英勇善战胜的将

领。

教:令,使。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北方游牧民族骑兵。

诗意:只要还有像飞将军那样英勇善战的将领在,就不会让胡人的骑兵越过阴山南下入侵。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任人唯贤,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

的美好心愿。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三、再读古诗,感悟意境。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让我们穿越历史的长河,回到千年前的唐朝边塞,再度走进这

首诗。(读诗歌前两句)读了这两句诗,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什么画面?

1.教师引导:是啊,宁静的夜晚,偏远的边关,清冷的月光,戍边的将士,这是一幅多么孤寂、

萧瑟的画面啊!

2.都有谁在盼着远方的将士归来呢?(白发苍苍的父母,可怜的妻儿)

3.同学们,我想用一个字就能概括他们此时心中的痛苦、无奈,即“悲”字。这就是战争带给他

们的痛苦,此时此刻,他们多么想念能征善战的飞将军——李广。

这样的将军怎能不让我们怀念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后两句诗。为什么唐代的士兵在思念他?

(希望能有一位像李广一样能征善战的将军来带领他们保家卫国,希望朝廷能够起用良将……)

小结

《出塞》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选派良

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1.1出塞|人教(部编版)

《出塞》

一、教材分析

《出塞》是古代乐府中的一首军歌,作者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王昌

龄。他的诗作多以当时的边塞军旅生活为素材。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

回顾和对汉代名将李广的缅怀,指责了诗人所处时代守边将领的无

能,盼望出现良将,驱逐敌人,保住边疆。诗中充满了对国家安危无

限关心的爱国激情。

根据课文的特点,本课教学的重点设定为:在教学中,教师着力引领

学生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意境,体会出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诗

作的感染与激励。教学难点设定为:在赏析品读中深入了解祖国悠久

灿烂的古诗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唐诗的兴趣,培养学生自学唐诗的能

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学习古诗的能力。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通

过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力图引导学生自学自悟,进而提高学生的自

学古诗的能力。具体设计如下:

1、设计并运用“学习向导”,体现学习过程,引导学生自学。

2、自读自悟与合作探究相结合,把握诗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

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目标: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诗中形象,体会诗中情感。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课内外结合,激发对诗歌的兴趣及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

情。

五、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出塞曲》

2、导入

一首《出塞曲》,唤起了我们去一览祖国壮阔雄奇的边塞风光的渴望,

也唤醒了我们心中那份久违的英雄情节。今天就让我们通过王昌龄的

《出塞》,去再次体验一下盛唐边塞战士的情怀。

(二)复习热身,明确学法。

1、唐人边塞诗歌,是唐诗中一道雄奇瑰丽的风景线。其实,我们这

学期在母亲河单元学过的一首七绝,就是盛唐边塞七绝中的一篇杰

作。谁能说出是哪一篇?

提问背诵明确学法:

感受诗中形象,体验诗中情感。

(三)切入新课,指导朗读。

(屏幕出示《出塞》全文字幕)

(1)自由朗读。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朗读指导。

(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下面请同学们通过“感受诗中形象,体验诗中情感”,自主探究

以下三个问题。时间是10分钟。(屏幕出示“学习向导”)

1、“秦时明月汉时关”描绘了怎样的图景?试用自己的语言再现这

图景。

2、你能猜想一下“万里长征人未还”的原因吗?

3、你能理解“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两句诗的

含义的吗?说说你的感悟或疑问。

2、小组交流,准备发言。

3、班级讨论,交流对话。

4、视频播放,深化理解。

5、背诵全诗

(五)知识拓展,延伸训练。

边塞诗大多描写边塞奇异风光和将士征戍生活。在老师为同学们编辑

的《唐人七言绝句一百首》中,收有边塞七绝14首。课前请同学们

任选其中的一首自学,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自学的收获吗?

(六)学生小结学习收获。

(七)教师总结,布置作业。

同学们,我们经常听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叮嘱,有过“慈

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感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也

许就是你与小学师友依依惜别时的赠言,“天生我才必有用”,“直

挂云帆济沧海”也许就是你此时的自信和理想……唐诗,以其不可抗

拒的魅力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流淌在每一位炎黄子孙的文化血脉中,

最后祝同学们在我们的唐诗之旅上坚定地走下去,“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作业:以小组为单位,进一步准备一下自学的边塞七绝,准备在早读

时讲给同学听。

本文发布于:2023-01-28 14:06: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5186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出塞曲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