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词⼆⾸赏析
《秋词⼆⾸》是唐代诗⼈刘禹锡的组诗作品。下⾯是爱汇⽹店铺给⼤家整理的秋词⼆⾸赏析,供⼤家参阅!
秋词⼆⾸原⽂赏析
唐代:刘禹锡
⾃古逢秋悲寂寥,我⾔秋⽇胜春朝。
晴空⼀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明⽔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楼清⼊⾻,岂如春⾊嗾⼈狂。
秋词⼆⾸赏析译⽂及注释
佚名
译⽂
⾃古以来,骚⼈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凄凉、空旷。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秋⽇天⾼⽓爽,晴空万⾥。⼀只仙鹤直冲云霄推开层云,也激发我的诗情飞向万⾥晴空。
秋天了,⼭明⽔净,夜晚已经有霜;树叶由绿转为浇黄⾊,其中却有⼏棵树叶成红⾊,在浅黄⾊中格外显眼;
登上⾼楼,四望清秋⼊⾻;才不会象春⾊那样使⼈发狂。
注释
⑴悲寂寥:悲叹萧条空寂。宋⽟《九辩》有“悲哉,秋之为⽓也”、“寂寥兮,收潦⽽⽔清”等句。
⑵春朝:春初朝,朝,有早晨的意思,这⾥指的是刚开始。
⑶晴:⼀作“横”。排云:推开⽩云。排:推开,有冲破的意思。
⑷诗情:作诗的情绪、兴致。碧霄:青天。
⑸深红:指红叶。浅黄:指枯叶。
⑹⼊⾻:犹刺⾻。
⑺嗾:使唤狗。这⾥是“使”的意思。
秋词⼆⾸赏析
其⼀
“⾃古逢秋悲寂寥”,诗⼈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悲秋的观念,表现出⼀种激越向上的诗情。⾸句即明确指
出⾃古以来,⼈们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叹秋天的寂寞萧索。“⾃古”和“逢”,极⾔悲秋的传统看法的时代久远和思路模式的顽固。
接着⼀句⽤“我⾔”直抒胸臆,态度鲜明,说出的`是诗⼈的⾃信,这种⾃信,尽管染上的,是⼀种不幸的⾊彩,然⽽,诗⼈阔⼤
的胸襟却⾮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秋⽇胜春朝”,⽤对⽐⼿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那万物萌⽣,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
⼀筹,这是对⾃古以来那种悲秋的论调的有⼒否定。
第三句选择了典型事物具体⽣动地勾勒了⼀幅壮美的画⾯。诗⼈抓住秋天“⼀鹤凌云”,这⼀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
秋⾼⽓爽,万⾥晴空,⽩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的诗情,⼀同遨游到了云霄。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
⽽它所呈现出来的⽓势,却是⾮凡的。⼀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中了。也许,诗⼈是以“鹤”⾃喻,也许是诗⼈
视“鹤”为不屈的化⾝。这⾥,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发⼈深思,耐⼈吟咏。这幅画⾯是对“秋⽇胜春朝”的⽣动注
脚。第四句紧接上句直接抒写⾃⼰的感受,看到这⼀壮美的情境作者⼼中那激荡澎湃的诗情勃发出来,也像⽩鹤凌空⼀样,直
冲云霄了。字⾥⾏间作者那乐观的情怀,昂扬的⽃志国安呼之欲出。如果说,上句侧重写秋的“形美”,那么这句则突出秋的“神
韵”,使“秋⽇胜春朝”的观点表现得更鲜明,更有⼒度。
“晴空⼀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展现的,不仅仅是秋天的⽣机和素⾊,更多的是⼀种⾼扬的⽓概和⾼尚的情操。这样
的诗,没有什么悲凉的⽓息,诗⼈随着⾃⼰的“诗情”,和想象驰骋于碧空之上。于是,鹤飞之冲霄,诗情之旷远,“实”和“虚”便
融合在了⼀起,所获得的全然是⼀种励志冶情的美的感受。全诗⽓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炉,不仅仅表现出是
秋天的⽣机和素⾊,更多的是⼀种⾼扬精神和开阔胸襟,唱出的那曲⾮同凡响的秋歌,留下的是⼀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其⼆
这两⾸《秋词》主题相同,但各写⼀⾯,既可独⽴成章,⼜是互为补充。其⼀赞秋⽓,其⼆咏秋⾊。⽓以励志,⾊以冶
情。所以赞秋⽓以美志向⾼尚,咏秋⾊以颂情操清⽩。景随⼈移,⾊由情化。景⾊如容妆,见性情,显品德。春⾊以艳丽取
悦,秋景以风⾻见长。第⼆⾸的前⼆句写秋天景⾊,诗⼈只是如实地勾勒其本⾊,显⽰其特⾊,明净清⽩,有红有黄,略有⾊
彩,流露出⾼雅闲淡的情韵,泠然如⽂质彬彬的君⼦风度,令⼈敬肃。谓予不信,试上⾼楼⼀望,便使⼈感到清澈⼊⾻,思想
澄净,⼼情肃然深沉,不会像那繁华浓艳的春⾊,教⼈轻浮若狂。末句⽤“春⾊嗾⼈狂”反⽐衬托出诗旨,点出全诗暗⽤拟⼈⼿
法,⽣动形象,运⽤巧妙。
总结
这是两⾸抒发议论的即兴诗。诗⼈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表达深刻的思想,既有哲理意蕴,也有艺术魅⼒,发⼈思索,耐⼈
吟咏。刘禹锡这两⾸《秋词》所展现的不只是秋天的⽣⽓和素⾊,更有为理想⽽奋⽃的英雄⽓概和⾼尚情操,获得深刻的美感
和乐趣。
【秋词⼆⾸赏析】
本文发布于:2023-01-28 13:52: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5181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