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
1、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题解】这是一首采莲歌,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
在汉乐府民歌中具有独特的风味。
【难点注释】
田田:莲叶茂盛的样子。
【古诗今译】
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
叠叠,迎风招展。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停的嬉戏
玩耍。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忽然游到了那儿,说不清究竟是在东
边,还是在西边,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2、长歌行
汉无名氏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题解】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
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
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
【难点注释】
晞:晒干。布:散布,洒满。德泽:恩泽。焜黄:枯黄。
【古诗今译】
诗的前四句,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明媚的春景,园子里绿油油的葵菜上
还带着露水,朝阳升起之后,晒露水,葵菜又沐浴在一片阳光中。世
上的万物都在春天受到大自然雨露的恩惠,焕发出无比的光彩。可是,秋
天一到,它们都要失去鲜艳的光泽,变得枯黄衰落了。万物都有盛衰的变
化,人也有由少年到老年的过程。时间就像大江大河的水一样,一直向东
流入大海,一去不复返了。我们在年少力强的时候如果不珍惜时光,好好
努力的话,到老的时候就只能白白地悲伤了!
3、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题解】这首古代民歌,歌咏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
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难点注释】
①敕勒川――敕勒族居住的平川。敕勒是古代一个游牧民族,活动在今甘
肃、内蒙一带。
②阴山――就是大青山,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东西走向。
③穹庐――游牧人住的圆顶毡帐,形状像蒙古包。
④见――同“现”,呈现。
【古诗今译】
阴山脚下啊,有个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敕勒川的天空啊,它的四面与大
地相连,看起来好像牧民们居住的“蒙古包”一般。蓝天下的草原啊,翻
滚着绿色的波澜,那风吹草低处啊,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名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4、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题解】这首诗从一个七岁儿童的眼光看鹅游水嬉戏的神态,写得极为生
动活泼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
【作者简介】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
富嘉谟并称“富骆”。《咏鹅》是骆宾王七岁时写的诗。
【难点注释】
1.咏: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咏鹅:用诗词来赞美鹅。
2.项:颈的后部。这里指鹅的脖子。
3.掌:诗中指鹅的脚掌。
4.拨:划。
【古诗今译】
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这三个“鹅”
字,可以理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
戏,十分欣喜,高兴地连呼三声“鹅、鹅、鹅”。次句“曲项向天歌”,
描写鹅鸣叫的神态。“曲项”二字形容鹅向天高歌之态,十分确切。鹅的
高歌与鸡鸣不同,鸡是引颈长鸣,鹅是曲项高歌。三、四句写鹅游水嬉戏
的情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浮”“拨”两个动词生动地表
现了鹅游水嬉戏的姿态。“白毛”“红掌”“绿水”等几个色彩鲜艳的词
组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鹅白毛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两下互相映
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表现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善于观察
事物的能力。
5、风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题解】这首诗能让人看到风的力量.
【作者简介】李峤(644—713),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省)人,
唐代诗人。他的诗大部分为五言近体诗,其中咏物诗有120首。诗作用词
精心刻画,描述贴切,但诗兴不足。
【难点注释】
1.解:分开。2.三秋:指秋天的三个月,也指秋季的第三个月。3.二月:
指春天。
【古诗今译】
风,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它经过江河时能
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6、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题解】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作者简介】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书法家。字季真,一字维摩,
号石窗,晚年更号四明狂客,又称秘书外监。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
太子洗马德仁之孙。其排行第八,人称“贺八”。
【难点注释】
1.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的颜色如碧绿
色的玉。
2.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古诗今译】
柳树像碧玉装扮成的美女一样,千万枝柳条像她那绿色的丝带。知道
这细嫩的柳叶是谁剪裁的吗就是那象剪刀的二月春风啊!
【名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7、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题解】这是一首久客异乡,返回故里的感怀诗。全诗抒发了山河依旧,
人事不同,人生易老,世事沧桑的感慨。
【难点注释】
1.老大:年纪大了。2.衰:疏落,衰败。
【古诗今译】
少年时离乡,到老了才回家来;口音没改变,双鬓却已经斑白。
儿童们看见了,没有认识我的;他们笑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
8、凉州词
【唐】王之焕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题解】“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
调名。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
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
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
【作者简介】王之涣,(688—742):字季凌,并州(今山西太原市)人。曾
官文安县(今属河北)尉。其边塞诗与王昌龄、高适等齐名。现仅存绝句六
首。
【难点注释】
1.孤城:指玉门关。
2.仞:古代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3.羌:古代的一个民族。
【古诗今译】
远望黄河像丝带一般好像飘到了天空中,在高山脚下,一座孤单的城
池坐落在那里。何必用羌笛吹奏《折杨柳》这首哀怨的思念家乡的曲子,
就算是春风也吹不到玉门关外的。
9、登鹳雀楼
(唐)王之焕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题解】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
盛唐时期人们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
【难点注释】
1.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
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2.白日:太阳。
3.依:依傍。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4.穷:尽。
【古诗今译】
夕阳西沉,渐渐没入连绵的群山,黄河奔腾,汇入浩瀚的大海。虽然
眼前一片壮阔,但要打开千里视野,看得更清更远,那还须再登上一层层
高楼。
10、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题解】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
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
【作者简介】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阳(今属湖北)人。唐代诗人。
他写的田园山水诗很有名。
【难点注释】
1.春晓:春天的早晨。
2。晓:天亮。
3。不觉晓:不知不觉地天亮了。
4。闻:听。
5。闻啼鸟:听见鸟叫。
【古诗今译】
春天夜短,不知不觉地睡到了天大亮。醒来听见外面传来鸟儿欢快的、
婉转的歌声,想到了昨夜刮风下雨的声音,不知在风雨飘摇中有多少花儿
被摧残打落。
11、凉州词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题解】这是盛唐边塞诗中的一篇名作。这首诗以豪放的风格写了征戍战
士饮酒作乐的情景,具有浓郁的边塞军营生活的色彩。
【作者简介】王翰(生卒不详),唐代诗人。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
太原)人。性格豪放,能文善诗。与后来的大诗人杜甫很有交情。他的诗
流丽畅达,七绝《凉州词》是流传很广的名篇。
【难点注释】
1.凉州:今甘肃河西走廊一带,是戍边的要地。
2.葡萄美酒:指西域盛产葡萄,可酿制美酒。
3.夜光杯:传说中用白玉做成、夜间能发光的酒杯。这里泛指珍贵精美
的酒杯。
4.催:催促。
5.沙场:旷沙平野。后多用来指战场。
【古诗今译】
甘醇的葡萄酒装满了夜光杯,刚准备喝时马上传来琵琶的促催声。我醉
倒在沙场上你不要见笑,自古以来出征打仗的有几个人还能回来
【名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12、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题解】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
【作者简介】王昌龄(公元698-756年)字少伯,汉族,山西太原人。
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难点注释】
1.但使:只要。
2.龙城:龙城是匈奴祭天集会的地方。
3.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而言,匈奴畏惧他的神勇,特称他为“飞将军”。
4.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
是我国北方的屏障。
【古诗今译】
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倘
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13、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题解】这是一首送别诗。
【难点注释】
1.寒雨:秋雨。2.连江:满江。
3.夜入吴:夜晚秋雨入镇江。镇江属吴地,故说“夜入吴”。
4.平明:天刚亮。5.客:指辛渐。
6.楚山:指辛渐将行经的楚地。
【古诗今译】
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
朋友呵,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
【名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4、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题解】这是写景诗。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的绝妙处在于以
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
【作者简介】王维(701-761,另一说698-759),字摩诘,唐代诗人、
画家。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其父迁家蒲州(在今山西永济),遂
为蒲人。他官终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王维以五言律诗和绝句著
称。苏轼曾评论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难点注释】
1.鹿柴:以木栅为栏,谓之柴,鹿柴乃鹿居住的地方。
2.返景:指日落时分,阳光返射到东方的景象。
【古诗今译】
山中空空荡荡不见人影,只听得喧哗的人语声响。夕阳的金光射入深
林中,青苔上映着昏黄的微光。
15、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题解】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一首极负盛名的送别诗。它曾被谱入乐曲,
称为《渭城曲》、《阳关曲》或《阳关三叠》,从盛唐时期开始广为流传。
【难点注释】
1.使:到某地;出使
2.浥:(yì):湿润,沾湿。
3.更尽:再喝完。
4.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
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元和郡县志》云,因在玉门之南,故
称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
5.故人:老朋友,旧友。
【古诗今译】
我送元二出使去安西,清晨的细雨打湿了渭城的浮尘,青砖绿瓦的旅
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清新明朗。请元二再饮一杯离别的酒,向
西走出了阳关,就可能再也碰不到认识的人了。
【名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题解】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时
在这一天,有佩插茱萸、登高饮菊花酒来避灾的习俗。
【难点注释】
1.山东:指华山以东(今山西),王维的家乡就在这一带。
2.倍:加倍,更加。
3.遥知:远远推想。
4.茱萸:又名越椒,是一种有浓烈香气的植物,据说可以祛邪、避灾。
【古诗今译】
独居他乡是外来的客,每逢佳节更加怀念家乡和亲人。遥想弟兄们在登高
的地方,都插上茱萸只少了我一个人。
【名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17、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题解】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游子思乡名诗。
【作者简介】李白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他
的诗豪迈瑰丽,诗里有突破现实的幻想,也有对当时民生疾苦的反映和对
政治黑暗的抨击。他的散文具有清新明朗,奔放流畅的特点。著有《李太
白全集》。
【难点注释】
1.静夜思:在静静的夜晚所引起的思念
2.疑:怀疑,以为。
3.举头:抬头。
【古诗今译】
静静的夜晚,床前被明月的光辉照得一片洁白,几乎使人以为是地上
铺了一层霜。仰头看看明月,不由得低头深深怀念遥远的家乡。
【名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8、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题解】作者借助丰富的想象和神话传说,表现了作者在儿童时期对月亮
的幼稚而美好的认识。
【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
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著有《李太白全集》。
【难点注释】瑶台:假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古诗今译】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明月叫作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镜。
飞在夜空云彩中间。
19、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题解】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
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
热爱。
【难点注释】
1、香炉:香炉峰,是庐山西北部一座高峰。
2、紫烟:云烟被日照呈紫色。
【古诗今译】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
挂在山前。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三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
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20、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题解】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临走时,汪伦来送
行,于是李白写这首诗留别。诗中表达了李白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情
厚谊。
【难点注释】
1.汪伦:李白在桃花潭结识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这首诗就是赠给他
的。
2.踏歌: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着拍子。
3.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泾县西南。
【古诗今译】
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即使桃花
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
2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题解】《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历来传颂的名篇,这首诗是李白出
蜀壮游期间的作品,写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祖国河山
的壮丽美好。
【难点注释】
1.之:到达。
2.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3.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下:顺流向下而行。
4.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5.唯见:只看见天际:天边的尽头
【古诗今译】
老朋友在西面的黄鹤楼与我辞别,在三月份柳絮如烟、繁花似锦
的春天去古扬州。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
江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
22、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题解】唐肃宗乾元二年(759),诗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
东还江陵时而作此诗。
【难点注释】
1.白帝:四川省奉节县东白帝山,山上有白帝城,处长江上游。
2.江陵:湖北省江陵县,处长江中游。
3.啼:叫。
【古诗今译】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23、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题解】本诗描写了天门山的美景,令人回味无穷。
【难点注释】
1.中断:指东西两山之间被水隔开。
2.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3.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4.回:转变方向,改变方向。
5.出:突出,出现
6.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好像来自天边。
【古诗今译】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分为两座山,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到
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儿,向北流去。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
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24、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题解】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作者简介】高适(700-765),唐代诗人。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
(xiu)(今河北沧县)人,曾做过散骑常侍。有《高常侍集》。
【难点注释】
1.董大: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客董庭兰。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
2.曛:昏暗。
3.君:指的是董大。
【古诗今译】
天空万里乌云,遮天蔽日,昏昏暗暗,北风吹来大雪纷飞,不要
担心往后不会遇到知己,天下还有谁不认识你呢
25、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题解】这首诗是杜甫闲居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时写的,共写绝句四
首,这是第三首,描写了草堂门前浣花溪边的春景。
【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人,唐代伟大的
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与李白齐名,并称为“诗圣”。他的诗深刻反映
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被称为“诗史”。其诗风格沉郁顿挫,质朴通俗,
寓意深远。
【难点注释】
1.西岭:西岭雪山。2.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3.泊:停泊。4.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
5.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古诗今译】两只黄鹂在柳枝上鸣叫,一行白鹭在向天空中飞翔。窗
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泊着从东吴万里迢迢开来的
船只。
26、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题解】《春夜喜雨》是唐诗中的名篇之一,是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时所
作,创作于公元761年。诗中以极大的喜悦之情,赞美了来得及时、滋润
万物的春雨。其中对春雨的描写,体物精微,绘声绘形,是一首入化传神,
别具风韵的咏雨诗,为千古传诵的佳作。
【难点注释】
1.乃:就。2.发生:催发植物生长。3.潜:暗暗地,悄悄地。
4.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5.径:乡下的小路。
6.花重:花因沾着雨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
7.锦官城:成都的别称。
【古诗今译】
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植物萌发生长的时候,它随着春风在夜
里悄悄地落下,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雨夜中野外黑茫茫,只有江
船上的灯火格外明亮。天亮后,看看这带着雨水的花朵,娇美红艳,整个
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名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7、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题解】这首短小的绝句极其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色,美丽如画。前两
句对大好的春光作概括的描写,短短的十个字囊括了阳光、江山、春风、
花草及其香味,调动了读者的多种感官去体会、感受、联想春天的美好。
【难点注释】
1、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2、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
3、鸳鸯:一种水鸟,雌雄成对生活在水边。
【古诗今译】
春天的阳光和煦温暖,大自然一片生机勃勃的美丽景象,春风吹来,
带着花草的清香,河滩上冰雪融化,泥土变得潮湿而松软,引得燕子飞来
含泥筑巢,温暖的沙子上还偎依着一双双的鸳鸯。
【名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8、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
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
可爱深红爱浅红
【题解】《江畔独步寻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所作的一组绝句诗,共七首。
其中最著名的是第六首: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
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作者简介】杜甫(公元712--770),汉族,字子美,世称杜少陵、杜工
部、杜拾遗等自号少陵野老,生于河南巩县,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
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乃父杜闲。我国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
李白并称“大李杜”,人称“诗圣”。
【难点注释】
1.独步寻花:独自一人一边散步,一边赏花
2.江畔:江边。
【古诗今译】
黄色陵墓前,碧绿江水缓缓东流,春光融融,微风吹拂,让人略感困乏。
江畔一簇无主桃花忽入眼帘,如火如荼,使人不知爱深红的好,还是爱浅
红的好。
【名句】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29、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题解】唐代著名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了千古名篇《枫桥夜泊》。
自从张继的《枫桥夜泊》问世后,寒山寺因此就名扬天下,成为千古的游
览胜地,就是在日本也是家喻户晓。
【作者简介】张继,唐代诗人。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樊)人。生卒年
不详。天宝十二载(753)中进士。张继诗现存约40首,主要是纪行游览、
酬赠送别之作,多为五七言律诗及七言绝句。语言明白自然,不尚雕饰。
【难点注释】
1.江枫:江村桥和枫桥。
2.姑苏:苏州的别称。
3.寒山寺: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
【古诗今译】
秋夜江边,残月西沉,乌鸦啼叫,清霜满天。满怀乡愁孤卧客船,只有
火红的江枫,明灭的渔火相伴。夜深难眠,又听到从苏州城西寒山寺传来
的悠扬的钟声,幽静得更令人难耐。
【名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30、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题解】《滁州西涧》是一首著名的山水诗,是唐代诗人韦应物最负盛名
的写景佳作。作者任滁州剌史时,游览至滁州西涧,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
的小诗。诗里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
幽深的有韵之画。
【作者简介】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
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
《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做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
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难点注释】
1.滁(chú)州:今安徽省滁州市。
2.西涧:滁州城西郊的一条小溪,有人称上马河,即今天的西涧湖(原
滁州城西水库)。
3.独怜:独爱,一种对幽草的独情。4.黄鹂:黄莺。
5.深树:树荫深处。6.春潮:春天的潮汐。
7.野渡:荒郊野外无人管理的渡口。8.横:指随意漂浮。
【古诗今译】
我独爱那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树荫深处黄莺发出诱人的叫声。晚潮
加上春雨水势更急,郊野的渡口空无一人,只有空空的渡船自在地漂浮着。
【名句】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31、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题解】《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最为脍炙人口的诗作。全诗共六句三
十字,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
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
【作者简介】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
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早
年生活贫困,曾周游湖北、湖南、广西等地,无所遇合,屡试不第。
【难点注释】
1.游子:出门远游的人。即作者自己。
2.意恐:担心。
3.言:说。寸草:萱草。萱草(花)是中国传统的母亲花,相对于西方
的康乃馨。寸草心:以萱草(花)来表达子女的孝心。
4.三春晖:指慈母之恩。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
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
照耀着我们。
【古诗今译】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即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临
行时她忙着缝儿子远征的衣服,又担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谁能说像萱草
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名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2、早春呈八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题解】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首句点出初春小雨,
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准确地捕捉到了它的特点。造句清新优
美。
【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汉族,唐河内河阳(今河南孟
县)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
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
柳”。
【难点注释】
1.呈:恭敬地送给。2.天街:京城的街道。
3.酥:酥油。4.绝胜:大大超过。5.皇都:指京城长安。
【古诗今译】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乳汁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
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这是一年中最美的景色,远
胜过绿杨满城的暮春。
【名句】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33、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题解】《渔歌子》,词牌名,此调最早见于唐朝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西
塞山前白鹭飞》。后来李珣、孙光宪等词人用过此调。
【作者简介】张志和(743~774),字子同,初名龟龄。号玄真子、烟波
钓徒,生于唐天宝2年,婺州金华人。其父张游一生在家闲居,他“清真
好道”,精通庄列道家思想。
【难点注释】
1.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
2.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一说在湖北省黄石市。
3.箬笠:用竹叶、竹篾编的宽边帽子,常作雨具,又称斗笠。箬,一中
竹子。
4.蓑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5.归:在文中是指回朝廷,字面解释为回。
【古诗今译】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的翱翔,江上黄绿色的鱼儿欢快地游着,漂浮在
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
衣,沐浴着斜风细雨坐在船上,他被美丽的江南春景迷住了,久久不愿回
家。
【名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34、塞下曲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题解】塞下曲: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这首诗写将军雪夜率兵追敌的壮
举。
【作者简介】卢纶(约737-约799),字允言,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
一,汉族,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济县)人。
【难点注释】
1.月黑:没有月光。
2.单于(chányú):匈奴的首领。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3.遁:逃走。4.将:率领。
5.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6.逐:追赶。
【古诗今译】
夜静月黑雁群飞得很高,单于趁黑夜悄悄地逃窜。正要带领轻骑兵去
追赶,大雪纷飞落满身上弓刀
35、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题解】这是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所著的一首山水小诗,该诗通过对洞庭
湖高旷清超的描写,充分表现出诗人的奇思异彩。
【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诗人,被白居易称作“诗
豪”。他的许多作品,立意新颖,思想深刻;七言绝句受到民歌的启发,
写得明快清新,富有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难点注释】
1.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2.潭面:指湖面。潭,水很深的湖
3.白银盘:形容洞庭湖。
【古诗今译】
洞庭湖的水色和秋天的月色交融在一起,互相辉应,显得多么和谐。
无风的湖面平静得如一面没经过打磨的铜镜。从远处看,那月下洞庭湖里
苍翠的君山,就好像白银盘里盛放着一枚青螺。
36、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题解】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后又用为词牌名。
【难点注释】
1.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浪淘:波浪淘洗。
2.簸:掀翻。
【古诗今译】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现在
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37、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题解】这是白居易十六岁的作品,也是传诵千古的名篇。他历来反对“嘲
风雪,弄花草”而无所寄托的作品,在这诗中诗人将春草和送别有机地结
合起来,表达了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
吟先生,出生在新郑(今河南新郑)。他的诗风格平易清新,质朴自然,
常以揭发当时政治上的黑暗现象和人民的痛苦生活题材,他的《长恨歌》、
《琵琶行》等长篇歌行,传诵尤广。
【难点注释】
1.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2.枯:枯萎。3.荣:繁荣茂盛。
4.远芳:草。5.侵:侵占,覆盖。
6.晴翠:阳光下翠绿的野草。7.荒城:荒凉、破损的城镇。
8.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9.萋萋:青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古诗今译】
茂盛的野草长在古原上的野草多么茂盛,每年枯萎又每年新生。熊熊
野火不能将它烧尽,春风吹过它又重新获生命。草香无边弥漫古老道路,
一片绿色连接远处荒城。又要送别朋友去远游,春草茂盛好像满含深情。
【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38、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
浮萍一道开。
【题解】这是一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诗中的
小娃娃描写得非常可爱、可亲、可信。诗人在诗中叙述一个小娃娃生活中
的一件小事,准确地捕捉了小娃娃瞬间的心情,勾画出一幅采莲图。诗人
把一个充满童趣的画面和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娃娃形象写得呼之欲出、活灵
活现。
【难点注释】
1.艇:轻便的船。2.解:懂得。
3.浮萍:池塘里的水草。4.采:摘取;收集。
【古诗今译】
天真无邪的小娃娃独自撑着一艘小船儿,悄悄地划到荷丛中摘了许多
白莲蓬回来。兴高采烈得都不知道隐藏起自己的身影,满湖的浮萍被他的
小船冲开了一道波浪。
39、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题解】白居易曾在江南杭州和苏州做官,很受当地群众的爱戴。这首词
是他回忆江南景物的作品,艺术上很有特色。作品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
河山的热爱,对以后文人词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难点注释】
1.忆江南:是词牌名。
2.旧曾谙:从前很熟悉。
3.江花:江边的花。
4.蓝:蓝草,叶子青绿,可制染料。
【古诗今译】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
鲜花比火红,春天到来时碧绿的江水象湛蓝的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40、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题解】这是一首描写儿童生活情趣的诗作。生动地描写了一个小孩在河
边学钓鱼的情景,再现了小孩认真专注,天真可爱的神态。
【作者简介】胡令能,莆田隐者。《全唐诗》仅存其诗四首。
【难点注释】
1.蓬头:头发蓬乱松散。2.稚子:小孩。
3.垂纶:垂钓,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
4.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
5.映:掩映,遮蔽。6.惊:受惊。
【古诗今译】
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他侧着身坐在潮湿的草丛中,绿
草掩映着他的身体。当过路的人前来问路时,他只是远远地摇手示意,不
让问路的人走近,生怕惊动了水中的鱼儿,所以不回答问路的人。
41、悯农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题解】这首诗是《悯农二首》中的第二首。“锄禾日当午”写的是农民
锄草时间,正午时分锄禾效果是最好的,但炙热难当,以此来表现农民劳
动的艰辛。“粒粒皆辛苦”,道出了粮食来之不易,告诫人们应知道珍惜。
《悯农二首》相辅相成,集中鲜明地表现出封建社会中剥削阶级和被剥削
阶级之间最普遍的矛盾。
【作者简介】李绅(772-846),唐代诗人。字公垂,无锡(今江苏无锡)
人。他是新乐府运动的积极参加者,而且是写新乐府诗,最早的实践者,
和白居易、元稹的关系很密切。
【难点注释】
1.禾:禾苗。
2.盘中餐:碗里的饭食。
【古诗今译】农民辛勤锄禾正当中午,汗水滴滴落入禾下泥土。谁知道盘
中的颗颗饭食,每一粒都是农民的辛苦。
【名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42、悯农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题解】《悯农二首》(又称《古风二首》)是诗人年轻时的佳作,这是第
一首。诗人的思想较贴近下层劳动人民生活,诗歌创作也以反映劳动人民
的疾苦为主。诗的前两句写农事耕作情况,农作物丰收了。后两句叙述丰
收后的农夫仍然吃不饱,仍然被饿死的悲惨境况,表达了诗人对剥削阶段
的憎恨,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难点注释】
1.粟:谷子,去皮后就小米。这里指粮食作物的种子。
2.子:谷子。
3.四海:全国之内。
4.闲田:空闲的、没有利用的土地。
5.犹:还是。
【古诗今译】春天种下一料粟种,秋天收获万颗粮食。四海之内没有荒田,
还有农民活活饿死。
43、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题解】这首诗是作者被贬到永州(今湖南零陵县)时写的,是作者五言绝
句的代表作。诗中写一个捕鱼人冒着大雪在江上独自钓鱼的情景。全诗表
面上是写景,实际上是写人,是通过诗来表现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
【作者简介】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省运城县)人,世
称“柳河东”。“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柳河东集》四十五卷,《外集》
二卷。
【难点注释】
1.绝:绝迹,没有。
2.径:小路。
3.踪:踪迹。
4.灭:与上句“绝”的意思相同。
5.孤舟:孤零零的一条小船。
6.蓑笠翁: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渔翁。蓑笠:蓑衣和斗笠。翁:老人。
7.寒江:寒冷的江河。
【古诗今译】群山中到处都看不到飞鸟的影子,许许多多的小路上都没有
了行人的踪迹。孤零零的小船上,有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人,正独自
一人顶风冒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
【名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44、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题解】这首诗是写作者去访问一位隐士而没有遇到,通过童子的答话描
绘了隐士所处的广阔幽深的山中环境。寥寥数语却包容了无尽的韵味。这
位隐者幽居深山,可见他鄙视世俗繁华的生活,但他不辞劳苦,上山“采
药”,又看出他有一颗济世心肠。从诗人对他的无限神往中,不仅衬托了
“隐者”的思想境界,也反衬出诗人的志趣。
【作者简介】贾岛,(779~843):唐朝诗人,字阆仙,范阳(今河北涿县)
人。曾经做过和尚,法名无本。有《长江集》。
【难点注释】
1.寻:寻访。隐者:在封建社会,有极少数有学问有才能的人,由于不
满现实,或者害怕权贵,不愿意做官,隐居在山林里。不遇:没见到面。
2.童子:这里指隐者的小徒弟、小弟子。
3.言:说,告诉。这里指童子说。
4.师:师父,对老师的尊称,也是旧时对和尚、道士的一种敬称。这里
指诗中的“隐者”。
5.采:摘采。
6.只:表示限于某个范围。这里是“就”的意思。
7.此山:这座山。
8.云深:指山高云雾很浓。
9.不知处: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处:处所,地方。
【古诗今译】我在一棵古松树下,向童子询问隐士的去向,童子回答说:
师父采草药去了,他就在这座深山里面,但山高云雾弥漫,不知道具体在
什么地方。
45、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题解】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山间游走时见到的秋天傍晚的景色,作者给
我们展现了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全篇语言凝练,用色鲜活,是千载传
诵的名作。据说长沙岳麓山名胜之一的“爱晚亭”就取意于这首诗。
【作者简介】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的
诗词语言清丽,情思豪爽,写景抒情小诗尤为出色。有《樊川文集》。
【难点注释】
1.山行:在山路上行走。
2.远上:渐高渐远。远:指山路绵长。
3.寒山:深秋季节的山。深秋时节,气候变冷,山上草木不茂盛,有枯
萎萧瑟的意味,所以叫“寒山”。
4.石径:石块铺成的小路。
5.白云生处:白云产生的地方,这里指云雾缭绕的地方。
6.坐爱:因为喜爱、舍不得。坐:因为。
7.霜叶:经霜打过的枫树叶。
8.于:表示比较。
【古诗今译】蜿蜒曲折的石头小路,斜斜地一直向上延伸到充满寒意的山
上,在那云雾缭绕的山中,隐隐约约露出几户人家。我把车子停下来,是
因为特别喜爱深秋傍晚枫林的美丽景色,那经过霜打的枫叶,比早春二月
盛开的花朵更红艳。
【名句】霜叶红于二月花。
46、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题解】这首诗是诗人任池州(今安徽贵池)刺史期间写的。诗人写清明时
节市井的寻常景致,写出了一种伤春的愁思,展示了清明春雨中人们对先
人的哀思,是一幅绝妙的白描风俗画。
【难点注释】
1.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的四月五日前后。民间在这一天有踏
青、扫墓的习惯。
2.断魂:销魂,好像失魂落魄的样子,形容惆怅不乐。
3.借问:请问。
4.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在今安徽省贵池季山门外。由于杜牧这首
诗的影响,“杏花村”三字在后世便成了酒家的雅号。
【古诗今译】清明时节,细雨纷纷,路上来去匆匆的行人,个个都像失魂
落魄的样子,惆怅不乐。请问什么地方有卖酒的店家牧童指了一指远处的
杏花村。
【名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47、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题解】这是一首抒情写景诗。诗中描绘出一幅色彩鲜明的江南春景图,
有近景、中景、远景,声色相配,动静相见。全诗清秀绮丽,爽朗俊逸。
最后两句景中有情,微露感伤,并暗寓讽刺:唐代的统治者也崇信佛教,
是否想步南朝覆亡的后尘呢
【难点注释】
1.千里:泛指地域广阔,含有处处的意思。
2.郭:外域,这里指乡村小镇。
3.酒旗风:风吹着酒家做招牌的旗。
4.南朝:指宋、齐、梁、陈四个王朝。
5.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及世家大族都崇信佛教,梁武帝时达到极盛,
建筑寺院有五百多座。“四百八十寺”在此用作虚指,形容寺院很多。
6.楼台:即指寺院的建筑。
【古诗今译】广阔的江南大地,到处是红花绿树相互掩映,时不时传来黄
莺欢快的啼叫声。在这青山绿水之中的乡村小镇里,酒家做招牌的旗子在
迎风招展。南朝兴建了数百座寺院,但那些殿堂楼台在这烟雨迷蒙中究竟
还有多少呢
【名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48、蜂
【唐】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题解】
这首诗以洗炼的语言,通过描写蜜蜂采花酿蜜供人享受这一自然现
象,寄寓着作者愤世嫉俗的思想感情。
【作者简介】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
诗人。
【难点注释】
山尖:山峰。
【古诗今译】
无论是平地还是山尖,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被蜜蜂占领。它们采
尽百花酿成蜜后,到头来又是在为谁忙碌为谁酿造醇香的蜂蜜呢
49、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题解】
这首小诗不事艺术形象上的雕琢,而是以情胜。以悲天悯人的情绪来
感染读者。让读者从所描绘的事物中,自行去观察、体会、思索、判断,
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是完全符合诗贵含蓄的创作之旨的。
【作者简介】范仲淹(989—1052)北宋中叶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字希文,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官到参
知政事(副宰相)。
【难点注释】
1.渔者:捕鱼的人。
2.但:只。爱:喜欢。
3.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生长快,
体大味美。
4.君:你。一叶舟:像飘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5.出没:若隐若现。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6.风波:波浪。
7.一叶舟:像落叶漂浮在水面的小船。
【古诗今译】
江岸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只喜欢鲈鱼味道的鲜美。请您看那一叶小小
渔船,时隐时现在滔滔风浪里。
50、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题解】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
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小字獾郎,晚号半山,
封荆国公。汉族。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他主写散
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有辑本《临川先生歌曲》。现有《王临
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难点注释】
1.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2.一岁除:一年已尽。除:去。
3.屠苏:药酒名。古代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
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4.曈曈:日出时光亮而又温暖的样子。
5.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
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也作春联。
【古诗今译】
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人们迎着和煦的
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家家户户都被太阳的光辉普照着,每年春节
都取下了旧春联换上新春联。
51、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题解】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园的深
切感情。
【难点注释】
1.泊:停船靠岸。
2.瓜洲:在现在江苏省长江北岸,扬州市南面。
3.京口:在长江南岸,现在的江苏省镇江市。
4.钟山:现在南京市的紫金山。
5.数重:几层。
6.绿:吹绿了。
7.还:指的是回到紫金山下的家里。
【古诗今译】
从京口到瓜州只是一江之隔。从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
春风又吹绿了长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故乡。
52、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题解】《书湖阴先生壁》是王安石题在杨德逢屋壁上的一首诗。杨德逢,
别号湖阴先生,是王安石退居金陵(今江苏南京)时的邻居和经常往来的
朋友。
【难点注释】
1.书:书写,题诗。
2.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时的
邻居。也是作者元丰年间(1078-1086)闲居江宁(今江苏南京)时
的一位邻里好友。本题共两首,这里选录第一首。
3.成畦(qí):成垄成行。畦:经过修整的一块块田地
4.护田:这里指护卫、环绕着园田。
5.排闼(tà):开门。闼:小门。《史记·樊郦滕灌列传》:“高祖
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羣臣。羣臣绛灌等莫敢入。
十馀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张守节正义:“闼,宫中
小门。”
【古诗今译】茅草房庭院因经常打扫,所以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
草树木成行满畦,都是主人亲手栽种。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
把绿色的田地环绕。两座大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青。
5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题解】《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苏轼谪
居杭州期间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共有5首,其中第一首最为著名。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大文学家、
大艺术家,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对后世影
响很深。他的诗词,挥洒自如,明快豪放,善于运用新鲜的比喻描写山水
景物,善于从常见的事物中揭示深刻的哲理。
【难点注释】
1.醉书:喝醉酒时所写。
2.翻墨:指黑云笼罩,翻滚如墨。
3.遮:遮蔽,遮盖。
4.白雨:雨很大,看过去白花花的。
5.跳珠:雨水打在船上,溅起的雨滴像乱蹦乱跳的珠子。
6.卷地:大风翻卷着从地上吹来。
7.水如天: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连成一片。
【古诗今译】
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白花花雨点似珍珠乱蹦乱跳窜上
船。卷地而来一阵大风忽然间把雨吹散,风雨后望湖楼下波光粼粼水天一
片。
54、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艳晴方好,
山色空朦雨欲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题解】
本文出自《四部丛刊》影宋本《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卷十。是一首赞
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杭州西湖,又叫西子湖,因为它在杭州西面;叫西子湖,则是从这首小诗
而来。
【难点注释】
1.潋滟(liànyàn)——水面波光闪动的样子,就好像水要溢出。
2.方好——正显得美。
3.空濛——细雨迷茫的样子。
4.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原名施夷光,居古代四大
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之首。家住浣纱溪村(在今浙江诸
暨县)西,所以称为西施。
5.相宜:也显得美丽动人。
【古诗今译】
西湖水光在阳光的闪耀下闪动着,波光粼粼,看起来美丽极了。
山色在云雾的笼罩下。迷迷茫茫,雨中的西湖也想得非常奇妙。想把
西湖比作古代美女西施。空濛的山色是他淡雅的装饰水光是她浓艳的
粉脂,不管怎样装扮都那么美丽。
55、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题解】《惠崇春江晚景》,是元丰八年(1085)苏轼在逗留靖江期
间,为惠崇所绘的鸭戏图而作的题画诗。苏轼的题画诗内容丰富,取
材广泛,遍及人物、山水、鸟兽、花卉、木石及宗教故事等众多方面。
这些作品鲜明地体现了苏诗雄健豪放、清新明快的艺术风格,显示了
苏轼灵活自如地驾驭诗画艺术规律的高超才能。而这首《惠崇春江晓
景》历来被看作苏轼题画诗的代表作。
【难点注释】
1.惠崇:北宋名僧能诗善画,《春江晓景》是他的画作,共两幅,一幅
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苏轼的题画诗也有两首,这首是题鸭戏图的诗。
蒌蒿:一种生长在洼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黄色,茎高四、五尺,刚
生时柔嫩香脆,可以吃。(字典解释: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黄色,可入
药)
2.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3.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
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上:指鱼逆江而上。
【古诗今译】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
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长满了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了,而这恰是
河豚从大海回归,将要逆江而上产卵的季节。
56、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解】《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
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
不出正确的结论。
【难点注释】
西林:即庐山西林寺。
缘:因为。
此山:指的是庐山。
【古诗今译】从正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庐山山峰耸立,从远
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人不清楚庐山
本来的面目,只因为自己在庐山中。
57、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题解】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
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
【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1155),今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
【难点注释】
1.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
杰”。
2.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
鬼雄。”
3.项羽(公元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曾领导起义
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
徽和县),自刎而死。
【古诗今译】
活着的时候当作人中的豪杰,死了也应是鬼中的英雄。人们到现在还
思念项羽,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58、三衢道中
【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荫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题解】诗作写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作者简介】曾几(1084~1166)中国南宋诗人。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
赣州(今属江西)人,徙居河南洛阳。
【难点注释】
1.三衢:山名。在今浙江剩衢县。
2.小溪泛尽:小船已经到了小溪终点。
3.却:再。
【古诗今译】
梅子黄透的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
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山路上绿树荫成,与来的时候
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加添了些幽趣。
59、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题解】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
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
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
【作者简介】陆游(1125-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是我国杰出的
爱国诗人。在他的一生和他九千多首诗中,始终贯串和洋溢着强烈的爱国
主义精神,从而形成了他诗歌创作的最显著的特色,奠定了他在祖国诗坛
上的崇高地位。
【难点注释】
1.示儿:给儿子们看。
2.但:只。
3.九州同:祖国统一。
4.中原:指淮河以北沦陷在金人手里的地区。
5.家祭:对祖先的祭祀。
6.乃翁:你的父亲。
【古诗今译】
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
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
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老
子!
60、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
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题解】一个初秋之夜,暑气未消,闷热难耐,因坚持抗战二被罢还乡已
经四年的68岁的诗人,更觉内心郁闷,出篱门迎凉,为排遣心中苦闷,
成诗二首,是为第二首。
【难点注释】
1.将晓:天将要亮。篱门:竹子或树枝编的门。同题诗有二首,这是第
二首。
2.三万里河:指黄河。“三万里”形容它的长。
3.五千仞岳:指西岳华山。“五千仞”形容它的高。古人以八尺为一仞。
4.王师:指宋王朝的军队。
【古诗今译】
三万里黄河东流入大海,五千仞华山高耸接青天。铁蹄下遗民欲哭已
无泪,盼望官军收失地又一年。
61、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题解】这首诗写初夏时节农村人们紧张劳动的生活情景。
【作者简介】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
吴郡(郡治在今江苏吴县)人。南宋诗人。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
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难点注释】①昼:白天。耘(yún)田:除去田间杂草。绩麻:把麻
搓成细绳。
这里泛指纺线织布之类的活儿。
②儿女:指男男女女,指所有参加劳动的人。各当家:各人承担起家
庭中一定的生产任务。
③童孙:幼小的孙儿。未解:不懂得。供:从事,参加。
④傍:靠近,依傍。
【古诗今译】白天到田里锄草,晚上归来后在灯下把麻搓成线(搓麻绳);
村里的青年男女都在各自为家庭承担责任。小孩子还不懂得耕田织布的
事,但也在靠近桑树荫的地方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玩耍。
62、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唯有蜻蜓蛱蝶飞。
【题解】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
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
【难点注释】
①麦花--麦子秀穗叫吐花,呈白色绿色,在江南苏州一带是农历四五月
间。菜花--指油菜花。鲜黄色,农历四五月间落花结子,所以说"稀"。
②日长--夏至白昼最长。篱落--篱笆。
【古诗今译】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
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
越短,没有人经过;只有蝴蝶和蜻蜓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63、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题解】此诗是一首清新的小品。一切都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
富有情意。它句句是诗,句句如画,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风光,自然朴实,
又真切感人。
【作者简介】杨万里(1124-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号诚斋,吉州
吉水(今属江西)人。是我国古代写诗最多的作家之一。他的诗通俗清新,
流畅自然,人称“诚斋体”。诗的内容以山水风光自然景色为主,所以他
的好朋友曾经幽默地跟他开玩笑说“处处山川怕见君”。
【难点注释】①泉眼:泉水的出口。②惜:爱惜。③晴柔:晴
天里柔和的风光。④小荷:指刚刚长出水面的嫩荷叶。⑤尖尖
角:还没有展开的嫩荷叶尖端。⑥头:上方
【古诗今译】小泉无声像珍惜泉水淌着细流,映在水上的树阴喜欢这晴天
里柔和的风光。鲜嫩的荷叶那尖尖的角刚露出水面,早早就已经有蜻蜓落
在它的上头。
64、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题解】
【作者简介】
【难点注释】①净慈寺:浙江省杭州西湖边的一座佛寺。林子方:作者的
朋友。②毕竟:终究,到底。③四时:本来指春、夏、秋、冬,这里指六
月以外的时节。④碧:青绿色。⑤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不同一般。
【古诗今译】毕竟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他季节确实不同。莲叶
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
65、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题解】这是一首借泗水寻芳宣扬圣人之道的的理趣诗。因孔子曾在洙、
泗之间教授弟子,所以诗的首句便提泗水。从题目“春日”看,似为游春
之作,然而,在南宋时期泗水已被金人侵占,朱熹不可能去泗水游春,所
以这首诗是虚构想象之作,而泗水就是暗指孔门。诗的字面意思,在于说
明大自然具有无限蓬勃的生机,因此万紫千红,触处皆春。而实际上诗人
用“万紫千红”比喻孔学的丰富多彩,他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染
万物的春风。“万紫千红总是春”在当今常用来形容祖国形势一派大好,
或者文艺园地百花争妍的情景。
【作者简介】朱熹(1130-1200),南宋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字元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他对于经学、史学、文学、
佛学、道教以及自然科学,都有所涉及或有著述。明代科举制度以他的著
作为教科书,“朱学”逐渐成为巩固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有力精神支柱。
【难点注释】
1.胜日:节日或亲朋相会的日子,这里指春光明媚的好日子。
2.寻芳:寻觅美好的春景。
3.泗水:河名,在山东省中部,相传孔子曾经在这里讲学传道。
4.滨:水边。
5.光景:风光景物。
6.一时:顿时,形容短暂的时间。
7.等闲:平常、随意。
8.识得:认识到,感觉到。
9.东风面:春风的面貌。
【古诗今译】我选择一个春光明媚的美好日子来到泗水边观花赏草,只见
无边无际的风光景物一时间都换了新颜。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看出东风的
面貌,东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66.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题解】这是一首哲理诗。以池塘活水作比,强调读书学习,不断汲取新
知识的重要性。这首诗借助于生动的形象和巧妙的比喻,富于理趣,耐人
寻味,给人以启迪。
【作者简介】朱熹(1130-1200),南宋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字元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他对于经学、史学、文学、
佛学、道教以及自然科学,都有所涉及或有著述。明代科举制度以他的著
作为教科书,“朱学”逐渐成为巩固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有力精神支柱。
【难点注释】
1.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
2.鉴:古代的镜子。
3.徘徊:移动。
4.渠:它,第三人称代词,这里指方塘之水。
5.如许:如此,这样。
6.为:因为。
7.源头活水: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人
生的学习中不断的学习、运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葆先进和活力,就像
水源头一样。
【古诗今译】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被打开,清澈明净,天空
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一起映入水塘,不停地闪耀晃动。要问为何那方塘的
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67、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做汴州。
【题解】这是一首政治讽刺诗,该作品也是作者唯一的一首代表作。这首
诗就是针对南宋苟且偷安的黑暗现实而作,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
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作者简介】林升,南宋诗人,字梦屏,浙江平阳人,有关他的生平介绍
和诗歌作品流传下来的很少,只知道他主要生活在南宋孝宗朝
(1163-1189)。
【难点注释】
1.题:数。
2.临安:南宋的京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
3.邸(dǐ):官府,官邸,旅店,客栈。这里指旅店。
4.休:暂停、停止、罢休。
5.暖风:这里不仅指自然界和煦的春风,还指由歌舞所带来的令人痴迷
的“暖风”——暗指南宋朝廷的靡靡之风。
6.熏:以气味或烟气烤制物品。
7.游人:既指一般游客,更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
的南宋统治阶级。
8.直:简直。
9.汴(biàn)州:即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北宋京城。
【古诗今译】美丽的西湖大部分环山,重重叠叠的青山把西湖拥在怀里,
一座座楼阁雕梁画栋,不计其数,西湖游船上轻歌漫舞日夜不歇。整日在
西湖游山玩水,饮酒作乐,和煦的春风吹得这些游人昏昏欲睡,怎么还会
记得丢失的北方领土,沦落的旧都!在他们眼里,杭州就是汴州,没什么
两样。
68、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题解】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名篇,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所见
所感。小诗平易浅近,自然流利,一点也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迹,但言浅
意浓,景真情真。诗人通过自己的所见所感,把读者从墙外引入墙内,对
满园的春色产生无限的遐想。
【作者简介】叶绍翁,南宋诗人,字嗣宗,号靖逸,祖籍建安(今福建),
本姓李,后于龙泉(今属)叶氏。生卒年不详。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
与葛天民互相酬唱。叶绍翁是江湖派诗人,他的诗多写江湖田园风光,
七言绝句尤其新颖、优美,富有生活情趣。
【难点注释】
1.值,遇到;不值,没有遇见。
2.应怜:应该爱惜。
3.屐齿:屐是木鞋,鞋底前后都有高跟儿,叫屐齿。
4.小扣:轻轻敲门。
55.柴扉:用木柴、树枝编成的门。
【古诗今译】
大概是院子的主人爱惜青苔,怕我的木底鞋在上面留下脚印吧,轻轻
地敲柴门,好久也没人来开门。满园子的春色是关不住的,开得正旺的红
杏有一枝枝条伸到墙外来了。
69、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题解】这是南宋诗人翁卷所做的诗,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春的
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
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
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
【作者简介】翁卷(juǎn),南宋诗人,字续古,又字灵舒,永嘉(今浙
江温州)人,生平事迹不详。他和赵师秀(字灵秀)、徐照(字灵晖)、
徐玑(号灵渊)同是永嘉人,文学趣味相近,又因为字号中都带有“灵”
字,所以四人合称“永嘉四灵”。
【难点注释】
1.白满川:指河流里的水色映着天光。
2.山原:山陵和原野。
3.子规:布谷鸟,又叫杜鹃、杜宇。在初夏时啼叫,人们常常把它的啼
声作为农忙的信号。
4.才:刚刚。
5.了:结束。
6.蚕桑;种桑养蚕。
【古诗今译】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而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天空
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乡下的四月人人都在
忙碌养完了蚕,又开始种地。
70、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坤。
【题解】这是一首题画诗。墨梅就是颜色艳丽的梅花。诗人赞美墨梅不求
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
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作者简介】王冕(1287~1359)元末明初著名画家、诗人、书法家。王
冕以画梅著称,尤工墨梅。有《竹斋集》3卷,续集2卷。存世画迹有《三
君子图》、《墨梅图》。
【难点注释】
1.墨梅:用墨笔勾勒出来的梅花。
2.我家:因王羲之与王冕同姓,所以王冕便认为王姓自是一家,有句话
叫“三百年前是一家”。
3.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
尽黑”的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
4.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清墨、淡墨、浓墨、焦墨四种。这里是说
那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迹点化成的。
5.痕:痕迹。
6.清气:清香的气味。这里指高尚的节操。
7.乾坤:天地,人间。
【古诗今译】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显出淡淡的墨
痕。不需要别人夸它的颜色好看,只要留下清香的气味弥漫在天地之间。
71、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题解】这首诗是一首托物言志诗。此诗因反映了诗人廉洁正直的高尚情
操而脍炙人口。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
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
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表达自己要和石灰一样,不怕艰难、
不惜牺牲、坚守清白,决心在艰苦中磨练,坚守清白,准备为社会贡献自
己的全部力量的不平凡抱负。
【作者简介】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6日),明代政治
家、军事家和诗人,字廷益,号节庵,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难点注释】
1.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3.若:好像、好似;
4.等闲:平常,轻松。
5.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古诗今译】(石头)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它把烈火
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
人世间。
72、竹石
【明】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
任尔东西南北风。
【题解】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是一首赞美了
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
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同时,
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
实,像岩竹一样刚强勇敢,体现了爱国者的情怀。
【作者简介】郑燮(xiè)(1693-1765),又名郑板桥。清代画家、书法
家、文学家,字克柔,号板桥,又号理庵,江苏兴化人,康熙秀才、雍正
举人、乾隆进士。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
书、画世称“三绝”,尤其擅长画兰、竹。
【难点注释】
1.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诗人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
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2.咬:在这首诗里指的是紧紧扎根在土里。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
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3.破岩:破裂的岩石。
4.磨:折磨,挫折,磨炼。
5.坚劲:坚韧、刚劲。
【古诗今译】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
它都经受得住,仍然坚韧挺拔,顽强地生存着。
73、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题解】这首诗是一首五言绝句,采用白描的手法写出了农村牧童活泼机
灵、天真可爱的性格。全诗语言流畅,明白如话,趣味十足。
【作者简介】袁枚(1716~1797),清代著名诗人,诗论家,字子才,号
简斋,晚年自号苍山居士,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他是乾隆、嘉庆时
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他的诗清新明
快,和纪晓岚并称为“南袁北纪”。
【难点注释】
1.所见:看见的情景。
2.振:振荡。这里是回荡、回响的意思。
3.林樾:指茂密的树林。
4.欲:想要。
5.捕:捉。
6.鸣:叫。
【古诗今译】牧童悠然自得地骑在黄牛背上,他唱着山歌,嘹亮的歌声在
树林中回荡。一心想要捕捉正在鸣叫的蝉儿,所以就停止唱歌,忽然紧闭
嘴巴站立在树下。
74、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题解】《村居》的作者是清代诗人高鼎。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
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早春二月,草长莺飞,
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方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
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
喜悦和赞美
【作者简介】高鼎(生卒年不详),字象一,又字拙吾,钱塘(今浙江杭
州市)人,清代诗人。
【难点注释】
1.村居:住在农村。
2.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3.醉:迷醉,陶醉。
4.散学:放学。
5.纸鸢:鸢:老鹰。纸鸢:风筝。
【古诗今译】绿草茂盛,黄莺飞舞,正是二月早春,轻拂堤岸的杨柳沉醉
在烟雾之中。乡间的孩子们放学回来得很早,一个个借着东风愉快地放起
了风筝。
75、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题解】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
“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作者简介】龚自珍(1792-1841),一名巩祚,号定庵,浙江仁和(今
浙江杭州)人。道光进土,中国近代著名的启蒙主义思想家,在诗歌创作
上也有相当高的成就,诗风瑰丽,有“龚派”之称。他的诗饱含着忧国愤
世的激情和对理想的憧憬,语言恣纵雄奇。
【难点注释】
1.己亥:道光十九年。
2.九州:指中国。
3.生气:活力,生命力。
4.万马齐喑:比喻当时的中国死气沉沉。
5.喑:哑。
6.究:终究、毕竟。
7.重抖擞:重新振作、奋发起来。
8.不拘一格:打破常规,采用多种方式。
9.降:赐给、给予。这里有产生、选用的意思。
【古诗今译】九州内生机勃勃要有风雷激荡,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实在可
哀。我劝告天公要重新把精神振作,打破一切清规戒律去选用人才。
本文发布于:2023-01-28 13:47: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5178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