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李白姓什么

更新时间:2023-01-28 13:06:45 阅读: 评论:0

等腰三角形相似辅助线-西早念什么


2023年1月28日发(作者:珍珠港电影)

李白“身份证”上写他是哪里人?

说起身份证,谁都明白,是国家对当时人身的一种替代

文书。其实用价值,就是用作国家与个人,个人与个人之间

进行各种社会交往的-种凭据。今天的身份证,大家都看

到了,无须再论。古人有身份证吗?肯定的回答:有。24史

中的人物列传,开篇第一句话都是“X人,X地人”。“X

人”:就是其人的姓名。“X地人”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概

念呢?本文断定,就是当时“家住哪里”(家的详细地址)。

如《旧唐书》“张说传”中说:张说,其先本范阳人,后又

移家河南之洛阳,因称洛阳人。“王维传”中说:王维,本

太原祁县人,其父终汾州司马,徙家于蒲,(河东道治)遂

称河东人。“颜师古传”中说:颜师古本琅玡临沂人,因官

移居雍州(京兆)之万年,遂称万年人.“许景先传”中说:

许景先本常州义兴人.后徙家洛阳,遂称洛阳人.“王忠

嗣传”中说:王忠嗣本家太原祁人,后徙家于华州之郑县,

遂称郑县人等等。上述张说等唐人的传纪证明,古人的身份

证,不单单是“家住哪里”,而且还必须是当时的“家住哪

里”。移家之前的原籍的老家并不包括在内。可见古人身份

证的条款,是无空子可钻的。其实今天的“身份证”主要

还是当时的“家住哪里”(家的详细地址)这一条款。移

家后也必须重新更换身份证,原来的身份证也就自然作废

了。也只有这样,才能体现身份证的有效价值。

表明-个人身份的因素种种,诸如:哪里出生、

生辰八字、家庭出身、个人成份、祖籍、原籍、客籍、地位、

资格、以及经历、境遇等等。为什么单单选择当时“家住哪

里”为法定条款呢?我以为这是因为“家”和人-样,都

具有特殊的属性。世上的人虽有千千万万,但没有-个是绝

对相同的。世上虽有千千万万个“家”,也没有-个“家”

是绝对相同的。或则国别不同、或则省市不同、或则县区不

同、或则街道乡镇不同、或则村庄、房屋、门牌号码不同等

等。所以用独具个特殊属性的当时“家住哪里”,而不用

具有共性的“出生地”、“生辰八字”、“籍贯”等条

款作为个人替身的身份证,才能保证千千万万个人的身份

证各自不同。俚俗说得好,“跑了和尚跑不了庙”就是最

恰当的比喻。

诗仙李白所作《将进酒》

李白是唐代著名的大诗人,当然他也有身份

证。《旧唐书•李白传》李白“山东人,家住任城”的记载,

就是当时李唐王朝认可的身份证。何以证明当时李白“山东

人,家住任城”的身份证是当年李唐王朝认可的呢?根据

《旧唐书》中的语气和1957年《旧唐书》“出版说明”及

诸家论证,《旧唐书》是由唐朝当时的史官,奉当时皇帝之

诏,修撰的《实录》、《国史》(亦称《唐书》)这些唐朝

的原始档案抄录成书的。既然李白当时“家住山东任城”

的记载出自唐朝的原始档案,当然就是李唐王朝认可的了。

李白“山东人,家住任城”的身份证,又是李

白唯-合法有效的身份证。因为李白原籍的家在四川,他的

身份证本应该是“四川人”。然因当时他的父亲在任城为

县尉,他于开元24年徙家山东,在任城自构酒楼安家落了

户,入了任城籍。自然就与张说、王维等人-样,改称“山

东任城人”了。又因为唐朝开元9年,宇文融“括户”期

间,制定了一条法律,规定“不准两处征科”。既然不准

“两处征科”,自然就不准-人有两个身份证了。所以他原

来的“四川人”的身份证,也就自然无效了。李白从开元

24年(36岁)徙家山东任城起,到乾元二年(59岁)他和

他的家人,虽然永远的离开了任城,浪迹于江夏金陵之间,

直至宝应元年(61岁)病逝当涂,其间再也没有入籍他地。

所以他“山东任城人”的身份证,又是盖棺定论的身份证

了。换句话说,李白死后,不管他的家人再迁徙何地,都

与他生前当时“家住任城”的身份证毫无瓜葛了。既不能

因此再补发一个新的身份证,更不能对他生前“家住山东

任城”的身份证再作任何修改了。这不但是个尊重与篡改

历史的问题,而且更是承认不承认李白其人的-个至关重

要的根本问题。这就是说,李白死后,凡介绍李白其人者,必

须首先亮出李白“山东任城人”的身份证。只有这样介

绍李白,才能肯定你介绍的李白是当时李唐王朝承认的那个

李白,而不是他人乱说的,或是冒名顶替的李白。被判极刑

人的布告,往往都有“验明正身”-句话,其意义就是把

本人与其当时家住哪里(详细的家的住址)的身份证两相对

照,是否绝对相符。

然令人可笑的是,李白逝世150年后,又有

人对已经盖棺定论的李白“山东任城人”的身份证乱动手

脚。竟然相继打造出了诸多条款各异的李白身份证。诸如:

甘肃陇西人李白、秦州人李白、金城人李白、成纪人李白;

陕西长安人李白;四川江油人李白;新疆哈蜜人李白、焉耆

人李白;河南洛阳人李白;山东“鲁城南陵”(今兖州市)

人李白等。另外还有胡人李白;中亚碎叶人李白、条支人李

白、热海人李白、阿富汗国人李白、吉尔吉斯坦国人李白、

韩国人李白等等。本来只有一个当时国家认可的“山东任城

人”李白,而李白死后,却又出现了近20个身份各异的李

白。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在研究李白其人这个午台上已经

表演了千年之久,至今还争论不己。研究了几10辈子的李

白,竟然连哪个是真李白,哪个是假李白都没弄清,这不

10分令人可笑吗?

诗仙李白身份备受争议

上述这种10分令人可笑的责任应该归咎于谁

呢?依我愚见,首先应该归咎于《新唐书•李白传》。《新

唐书•李白传》的篇幅,虽然超出了《旧唐书•李白传》的-

倍,但始终没说李白是“哪里人”或当时“家住哪里”这

句话。这就是《新唐书》所犯的-个致命性质的严重错误。

修撰堂堂正史“李白传”,连李白是“哪里人”,或“家住

哪里”都不知道,还算什么正史啊?还有什么真实的李白

可谈呢?后人对《新唐书》抹煞《旧唐书》李白“山东任城

人”这-致命错误,不但没有察觉,反而又在《新唐书》

弄出的这个“兴圣皇帝”、“罪徙西域”、“客巴西”、

“更客任城”等花里胡哨身份不明的李白的基础上,再加

以所谓“有所根据的推测,符合情理的想象”等不符合法

规的东拉西扯,致使演绎,派生出了这近20个不同身份的

李白。这不但是一件令人可笑的怪事,而且也是令人遗憾千

载的大蠢事。

值得令人注意的是,“新唐书”的这-严重错

误,是顶着当朝皇帝宋仁宗、“唐宋八大家”欧阳修和国

家正史的头衔推行的,且又流传了千年之久。在一些太白论

家的脑中,似乎已经形成了一个僵死的、固定的、传统的模

式。要对这-似乎传统的模式彻底拨乱反正,不单单是弄

清是非的问题,而更重要的是改变人们错误传统观念的问

题。如:自2001年纪念李白诞辰1300周年国际李白讨论会

之后,至2010的10年间,中国李白研究会和中国李白网站,

对这一问题的三次反复,最终又还原到错误的传统观念上,

就是-个生动的例子。特别是对“陇西成纪人”、“甘肃

金城人”、“四川人”等,这样非法的、或无效的李白

身份证,绝不是一朝-夕所能从人们的脑中抹掉的。说到这

里,读者可能反问,“陇西人”、“甘肃金城人”、“四

川人”等都出自李白的自述,为什么都是非法无效的了

呢?问题很简单,从古至今的身份证,虽然都是个人的。但

这种个人性质的身份证,都是国家行为。都是国家依法认定

的,不是个人随意乱说或任意更改的。况且“陇西人”,“四

川人”等,只是李白个人表示对先祖或故乡的怀念之情,都

不是当时“家住哪里”的法定条款,自然都是非法无效的

了。

太白醉酒图

至于那个“鲁城南陵(今兖州市)人”的李白,

与因受《新唐书》的错误影响而演绎、派生出来的各种身份

不同李白的性质不同。“鲁城南陵人”李白,完全是“鲁城

南陵派”的创始人詹锳、安旗等,故意背判、否定“山东任

城人”李白后,他们冒充李白,重新拉起的一个与李白分庭

抗礼的、意在分列李白纪念、研究、宣传活动的,压制、打

击与他们观点不同者的宗派山头。对此,我已在《简谈鲁城

南陵派》等多篇文章中讲过了,于此不再赘述。只需要特

别补充说明的是,24年前的1987年,詹锳、安旗等人是提

着李白的“人头状”,(即故意背叛、否定李白)冒充李

白拉起的“鲁城南陵人”的宗派山头。24年后的今天,他们

又通过互联网,发布了题为《中国李白研究会第四次(兖州)

国际李白讨论会综述》的文告。文告中说:“经过专家的

共同努力,基本确定了李白寄家兖州的史实。这不仅是中国

李白研究的重大突破,也为兖州市的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思

路和物化基础。”这段文字,明白无误的提醒读者,“鲁

城南陵派”又要用当年詹锳、安旗追杀他们的《李白诗文

系年》、《李白传》的老套路,以有没有李白的“头名状”

为标准,来清理李白研究的队伍及其各种论著了。仅从《中

国李白网》看,他们把已经登录在网上的诸多与李白“家

住山东任城”或“李白山东任城人”相关的文章,统统删

除,就是一个明显信号。以此而论,“鲁城南陵派”的先

生们,也太宗派主义了。如果你们认为人家论证的当时“家

住任城”的李白是错误的,可以公开进行反驳吗。所谓李白

研究,不正是不断地发现真理,不断的纠正错误的过程吗?

何必偷偷摸摸地将人家与自已观点不同的文章全部给删除

呢?

于此我再次建议中国李白研究会,可别再上

“鲁城南陵派”和他们发起并主持召开的兖州国际李白讨

论会的当了。因为我们打的是中国李白研究会的大旗,应该

站在由唐、后晋两朝史官,奉两朝皇帝之命相继修撰而成

的原民族正史《唐书》的立场上,克服宋人新编《唐书》的

错误影响,牢牢把握住李白“山东任城人”的大前提,才

能引领全国李白研究,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本文发布于:2023-01-28 13:06: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5176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李白姓什么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