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夜行黄沙道中

更新时间:2023-01-28 12:55:42 阅读: 评论:0

中考考的范围-40英文


2023年1月28日发(作者:打屁屁的方法)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原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原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田园诗作之一,笔

调灵活,轻快,构思浑朴、自然,反映出作者的愉快心情。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译文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

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

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天空中轻云漂浮,

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那熟悉的茅

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山路一转,曾经那记忆深刻

的溪流小桥呈现在他的眼前。

赏析

1、这是辛弃疾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公

元1181年(宋孝宗淳熙八年),辛弃疾因受奸臣排挤,被免罢官,开始

到上饶居住,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在此期间,他虽也有过短暂的

出仕经历,但以在上饶居住为多,因而在此留下了不少词作。词中所

说的黄沙岭在上饶县西四十里,岭高约十五丈,深而敞豁,可容百人。

下有两泉,水自石中流出,可溉田十余亩。这一带不仅风景优美,也

是农田水利较好的地区。辛弃疾在上饶期间,经常来此游览,他描写

这一带风景的词,现存约五首,即:《生查子》(独游西岩)二首、《浣

溪沙》(黄沙岭)一首,《鹧鸪天》(黄沙道上即事)一首,以及此词。。

2、辛弃疾的这首《西江月》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

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

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鹊儿的惊飞不定,

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因为月光明

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

同时,知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

炎炎下的嘶鸣,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特别感到清幽。总之,

“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

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3、接下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把人们的关注点

从长空转移到田野,表现了词人不仅为夜间黄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

润,更关心扑面而来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联想到即将

到来的丰年景象。此时此地,词人与人民同呼吸的欢乐,尽在言表。

稻花飘香的“香”,固然是描绘稻花盛开,也是表达词人心头的甜蜜

之感。而说丰年的主体,不是人们常用的鹊声,而是那一片蛙声,这

正是词人匠心独到之处,令人称奇。在词人的感觉里,俨然听到群蛙

在稻田中齐声喧嚷,争说丰年。先出“说”的内容,再补“声”的来

源。以蛙声说丰年,是词人的创造。

3、从表面上看,这首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

物,语言没有任何雕饰,没有用一个典故,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听其自

然,平平淡淡。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

淳厚的感情。在这里,读者也可以领略到稼轩词于雄浑豪迈之外的另

一种境界。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教学

一、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是一首词。词的作者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辛弃疾。写

的是夏夜在黄沙岭上所见到的美好景象,表达了词人热爱大自然,关

心人民生活,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这首词分为上阕和下阕两部分。

词的上阕描写的是黄沙岭夏夜清丽喜人的景象,下阕描写了黄沙岭上

轻云、阵雨的天气变化以及词人的愉快感受。

二、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遵循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悟”的教学原则。通

过创设学习词的美好的意境,引导学生融入想象,自读自悟,勾勒画

面,相互交流,体会意境。在自读、精读、熟读的基础上,自主合作,

开展活动,展示学习成果,获得更深的体验。通过课后搜集辛词,吟

诵辛词的活动,拓展学习的时空,实现“大语文”教学理念。

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语言文字,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感悟这首词所描绘的意

境,开展多种语文活动。

3、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热

爱大自然,关心人民,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小黑板、课前搜集有关宋词的资料等。

五、教学时间: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读通——与文本对话:

课前交流: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的一颗巨钻,她与唐诗争

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同学们,在你们积累的

宋词中,你最喜欢哪一首,能背给大家听听吗?学生自由背诵。

1、语言导入:课前,同学们已经背诵了不少诗词。唐诗宋词是我

国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来,广为传诵。今天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

近宋词,领略它独特的魅力。(板书课题)

2、谁来读读题目?从这首词的题目中,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自由

说,如这首词的词牌名,黄沙道是哪里,整个题目的意思,对作者的

了解等)

3、下面先听老师来读读这首词(出示这首词,教师范读。)

4、请同学们自由地练习朗读这首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练读,教师巡视指导)

5、师激励学生读:“课堂上,最美妙的声音是你们朗朗的读书声。

想不想展示你们美妙的声音?”

6、为了展示你们最佳的读书效果,老师给你们一点友情支援好吗?

请看屏幕(出示:出示这首词,已划好了节奏。)

7、指名配乐朗读,相机评价。

8、男女生比赛读。(读前互相鼓鼓劲儿)

[简析]:由于学生不是第一次接触“词”这种文体,教师可通过点

拨,引导学生在交流中巩固已知。学生步入六年级,已经养成了课前

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因此,教师可放心地让学生自主交流,发挥

其学习的自主性。

(二)、读懂——与作者对话:

教师过渡:读通词是学好古词的序幕,读懂词,读出词里所包含

的意思,这才是学习词的正式开始。词就像一杯浓浓的咖啡,需要细

心品味,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仔细品味一下吧!

1、品读上阕

出示: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

声一片。

(1)、自读自悟,走到辛弃疾的身边去,做他的同行者,调动起你

所有的感觉器官,欣赏这美丽的夜景。

本文发布于:2023-01-28 12:55: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5173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下一篇:想北平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