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竹节人

更新时间:2023-01-28 12:47:30 阅读: 评论:0

中考冲刺班合肥志远-物质的量单位


2023年1月28日发(作者:万圣节的由来)

(完整)《竹节人》文本解读

《竹节人》文本解读

本文通过对制竹节人、斗竹节人以及老师没收竹节人却也自己偷偷玩竹节人的叙述与描写,

表现了童年游戏的乐趣,表达儿童心态的喜悦与满足,同时通过老师也自己偷偷斗竹节人的叙

述,抒发了对老师的亲近与理解,对于“我们”的竹节人能够得到老师的青睐而深感自豪!字里

行间流露出对简易的物质能带来心灵快乐满足的价值观的相信!

一、内容梳理

文章的第一部分即文章的第1、2段,概述“我们”当时全迷上竹节人.作者运用成人视角交

代了“我们小时候的玩具,都是自己做的",“一件新鲜玩意儿,”是因为“大家看了有趣”,

才会“风靡全班,以至全校”。那段时间,“我们全迷上了斗竹节人”.这两段统领全篇,奠定

了愉快的感情基调,“有趣"至“迷上”是这两段也是全文的关键词,“有趣”是“迷上”的基

础,“迷上”是“有趣"的升华,全文围绕“有趣”这个词进一步展开。

文章的主体部分是第3—19段,又可进一步分成3-7为第一层,8—19为第二层。这一部分主

要叙述和描写我们制竹节人、斗竹节人的过程与乐趣,表现我们投入童年游戏的喜悦与欢乐,儿

童心态的满足与自豪。

第一层(3-7)主要写制竹节人的过程与条件,与随之所带来的乐趣。

其中第3段具体叙述制作过程,如果把这段话等同于一般的说明文的过程介绍,那就太可惜

了,其实作者在主观情感上有明显倾向.比如,“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一截,这就是竹节人的

脑袋连同身躯了”,从这个“把……这就是……"以及接下来的“就成了”,可以看出,作者主观

色彩明显地想要强调这个制作过程极其简单,所需物资是极其简便的,暗示出“我们"的竹节人

制作虽然简易,但好玩有趣一点不减少,更突出这个游戏的优点、吸引力与乐趣,这既能表现童

年时期儿童心态的喜爱与热情,也能体现对简易物质的自得与满意,此处下文还会论及。第4—7

段主要写制作竹节人的外在条件,表现儿童心态的快乐与满足,详见分析(二)。

第二层(8—19),主要写斗竹节人的乐趣,我们对此深深着迷。9-15段集中描写搏斗中出

(完整)《竹节人》文本解读

现的几种有趣的情景,17-19突出表现我们对搏斗的入迷,它们都是斗竹节人的乐趣.

斗竹节人的乐趣主要表现在哪几种情形呢?

首先,没头没脑地对打,不知疲倦,也永不倒下。简单的玩法儿折射出的是单纯热情的爱与

纯粹无暇的乐。

其次,就是当一个“斗士”的线被卡住时,显出一副呆头呆脑的傻样子,挺着肚子净挨揍.

这里作者用“斗士”与“傻样子”构成反差,以及“挺着”肚子的拟人手法,生动地写出僵住

的竹节人直挺挺、一动不动的可笑模样,表现当时游戏的快乐与胜利的喜悦心情。

再次,挖空心思给竹节人创造武器和名号,神气威武。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作者的语言,重复用

词再度出现,与第3段遥相呼应。“系上一根冰柜棒儿,就成了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找到

两根飞起的钩针,就成了窦尔敦的虎头双钩”,这两句再现了“……就成了……"的句型,用“一

个冰棍棒儿”、“废弃的钩针”所传达的是物资的匮乏、材料的简便,但是“就成了”所突出的

是儿童对自己所创造的武器是极其满意、满足、甚至是得意的,内心的快乐溢于言表,就是那

一唱三叹的“神气”!这种物质的简便与心灵的快乐满足再度引起人们的注意。

接着,还有同学别出心裁想要技高一筹,发明了橡皮脑袋和纸盔甲的时候,却弄巧成拙中看

不中用,不敌对手,对方大呼胜利。这个乐趣在于前后的两种儿童心态的对比,“一有机会”写

出这同学一直寻找表现机会希望能够露一手的自信与自得的心情,而“谁知”一词传神地表现

出他此刻的惊讶与难堪,也突出了接下来对方大呼胜利的激动与喜悦之情.

最后,在全班级大规模的热烈的搏斗中入迷,忘记上课。第17-19段主要表现我们对斗竹节

人的入迷。我们要特别留意作者对氛围的营造,如何让读者身临其境。作者先用了五个铿锵的短

句,五个连续的感叹号,营造出一种紧张的、热烈的氛围,烘托一种跃跃欲试的激动心情,就仿

佛古战场中英雄征战的序曲,一场激烈的战斗即将开始。

第20-29段是文章的第三部分,主要写老师没收了竹节人,并也偷偷玩儿竹节人的事件。

为什么要写老师与竹节人的这一部分呢?它和主题的关系是什么?首先它更深入表现我们对

这个物质简易的玩具喜爱至入迷,才会在上课的时候禁不住诱惑;其次,它从侧面突出竹节人

(完整)《竹节人》文本解读

这个童年的游戏“有趣”至引起了老师的青睐,抒发我们内心的喜悦、满足与自豪;最后,它使

得我对这个游戏的回忆中加入了可爱可亲的老师,它和老师一起共同构成了我对童年的美好记

忆,深化了题旨!

内容梳理简单画图如下;

二、本文描写叙述生动细致,值得细细回味。

第4段中“而校门口卖毛笔的老头则生意特别好”,这个虚词“而”表转折,也就是说,

在“妈妈怪我总是把毛笔弄丢"的情况下,但是卖毛笔老头的生意却特别好,暗写出我偷偷而为

之的窃喜与得意,表现儿童的顽皮与可爱.

写破旧的课桌桌面时,用了一个极具儿童眼光的比喻,即“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

江”,它想要写出这个豁口既宽且长,同时传递出儿童的心态:其实不懂什么是黄河长江,只是

经常听老师讲,所以自己也跟着模仿表达,极好地表现儿童的天真有趣的形象。

“而现在,这些裂缝正好用来玩竹节人”,这个“而”又是对前文的转折,虽然课桌破旧,

但是现在却得天独厚地正好来玩儿竹节人,体现了心底的一份窃喜与满意.所以在我的儿童的心

思里琢磨这个发明,“那个发明竹节人的家伙,准也是坐这种课桌长大的",“那个家伙"“准

也是”这些儿童的口语化词汇,一方面展现了“我”天真的儿童心态,另一方面流露出对“那个

家伙"能够做出如此创意的暗暗钦佩之情.

第8段中写“在下面一拉紧,那立在裂缝上的竹节人就站成了一个壮士模样,叉腿张胳膊,威

风凛凛”,这个句子中比较容易引人眼球的是“叉腿张胳膊”、“威风凛凛”。其实更有待细致

品味的是“一……就……”,这个“一拉紧就站成了”写出的是这个操作的简单,言下之意是:

(完整)《竹节人》文本解读

你看吧,没有什么好复杂的,只要这样一拉紧就好了.言外之意是:我的这个玩具很神奇吧!很

好玩吧!“我”的喜爱、满意与自豪的真情就藏在这极富意味的关联词里。

三、本文很善于通过侧面的烘托与传神的细节表现人物情感

第19段写到“下课时,教室里摆开了场子,吸引了一圈的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

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到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便一哄作鸟兽散。”

作者没有正面的描写我们专心入迷的表情,而是通侧面的烘托,一是“攒着”围观的细节、

“跺脚拍手”的细节、“咋咋呼呼”的细节,一是听不见上课铃声,要等老师来,才知道上课

的事实。这些侧面的烘托与精致的细节,既表现出我们对斗竹节人入迷,它带给我们的巨大的欢

乐和满足,又给人丰富的联想,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童年的游戏经历来补白,获得美好愉悦的阅读

体验。

“一圈的黑脑袋”极言观战的人多、观战的投入与专注,它对我们共同的吸引力,就像磁铁

一样,被牢牢吸住。“攒着”,攒的意思是“聚”、“积聚”,作者下这个词,表现了同学们

围聚、簇拥的状态,点染当时热烈的氛围,传递出大家开心踊跃的心情,高涨着的激昂饱满的

情绪。

“跺脚拍手”、“咋咋呼呼”的细节,读者不妨联想一下,发生了什么样的状况他们才会“跺

脚"?又是哪一种情况引来他们“拍手”?为什么要“咋咋呼呼”?他们咋咋呼呼地大概会说些

什么?

应该是我方斗士们身处危险境地的时候紧张地灰心地生气地跺脚,应该是我方斗士反败为胜

的时候激动地高兴地得意地拍手,应该是在呐喊助威的时候咋咋呼呼着跃跃欲试的语调。透过

这细节,我们似乎看到了斗士们一个黑虎掏心,一个泰山压顶,一个双龙抢珠,完美的“少年武

侠"的绝招连发,“我们”的小眼睛里一定流露出无所畏惧的、全神贯注的光芒,猜想看得这激

烈场景的“观众”也一定想上场激战一番的神态,听到“我们"情不自禁地咚锵咚锵的呐喊助威

声!

(完整)《竹节人》文本解读

“一哄作鸟兽散",这个“一哄”与迅哥的“我们立刻一哄地出了门”的“一哄”异曲同工,

意在表明在众声喧扰中,我们愉快地结束了这次战斗,与第17段的开场呼应圆合,这可谓是我

们结束的片尾曲!这个声音响在记忆中,回荡的是快乐,难忘的是满足!

四、对比中凸显人物形象

第20-29段核心的问题其实就是两个对比,即老师形象的前后对比,“我和同桌”的心情前

后对比。

咋看一下,老师“大步流星走过来”“怒气冲冲”地把“两个竹节人一把抓去”,表现出的

是老师不苟言笑、威严无比的形象。这就与后文“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神情

“跟我们玩得入迷时一模一样”形成强烈的对比,更加突出了老师温柔赤诚的内心,活泼亲切的

形象。其实,如果细看的话,早都可以发现老师的秘密:老师大步流星走过来,怒冲冲却没发

出大力气,猛烈地推倒什么,而是充满温柔意味的“一拂”。

当我心爱的竹节人被老师没收的时候,我“眼巴巴”看别人玩得欢,内心怨恨沮丧,怨恨老

师的原因,不单单是因为不能玩儿竹节人的这个结果,更因为老师一点也不能理解我们的心情,

不懂竹节人对我们的重要价值,它能带给我们的欢乐!但是当我们看到老师玩得入迷的时

候,“我跟同桌相视一笑”,立刻变得“心满意足”,并“轻手轻脚地溜了”。为什么刚才的那

份小小的怨恨和沮丧立刻化为乌有了呢?

关键就在这一“笑”,正所谓一笑泯恩仇,那正是两个心刹那相通的感觉,瞬间的心领神会,

原来我们的心是一样的!所以,这个“笑"中包含着我们对老师的理解、认同以至于喜爱—-原来

老师也喜欢,甚至很爱玩竹节人!她惩罚我们并不是因为竹节人本身有什么不好,只是我们在不

应该的时候玩了罢了;交织着我们内心的得意、自豪与满足:我们亲手制作的竹节人,不仅在我

们手中玩儿的欢乐,它竟然也能得到老师的青睐,难道不能称得上风靡全校吗?

五、本文的叙述顺序可谓精心布局

显而易见的是,把3—7段放到前面,8-19放到后面,总归是先发明制作这竹节人,才能斗它.

在文章最后安排上课被抓住也是自然而然的水到渠成。但关键的问题在于,搏斗竹节人的那些

(完整)《竹节人》文本解读

有趣的情形,即第9-19段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的呢?

一般来讲,写搏斗的情景是按照过程的来龙去脉的顺序来写,但这里写的是几个片段,几个

画面,是如何构思布局的呢?

其实,“有时"、“还有"这些词语给了我们答案,它是按照这些情景画面出现的概率、欢乐

的程度而逐渐递进加强的.如果它们是记忆中的一幅幅精美的画面,一颗颗璀璨的明珠,一场场

难忘的剧集,那么下一幅图更美好,下一颗更明亮!下一幕更精彩!那么,斗竹节人最常出现的是

“两个人没头没脑地对打"(第9段),“有时”出现“线卡住”(第10段),偶尔的有文化的对

手会出现“神气”的武器和名号(第11—14段),更稀罕的是“别出心裁”却“弄巧成拙”(第

15段),最入迷入情的是教室里的最大规模最热闹的“搏斗"(第17—19段)。

六、语言形式与情感表达的高度统一

作者不仅精心布局了搏斗竹节人的几个有趣情景的顺序,更“有趣”的是作者的语言,语言

的形式与情感表达高度统一.

在主体部分,作者的叙述语言随着搏斗的升级而热度递增。开始斗竹节人的时候,虽然也在

抒情但还是有所节制,比如“不知疲倦”,“神气”等,紧接着到了“大呼胜利”,就已经流露出

童心未泯的真性情,感情变得直接,以至于到了最后最大规模的搏斗时,他就在淋淋尽致地直抒

胸臆了—-他竟然直接脱口喊出了当年搏斗的招式,直接唱出了当年搏斗的咚锵咚锵的配音,童

年的欢乐完全淹没了成年叙事我的理智,读者跟随作者一起在这欢乐中沉沦,也在这欢乐中治愈!

这就是创作的最大意义吧!

再比如文章第3段,它具体叙述制作过程,通过“把……这就是……"以及“就成了”,强

调这个制作过程是极其简单的,所需物资也是极其简便的,更突出这个游戏的优点、吸引力与乐

趣,表现童年时期儿童心态的欢乐与热情。而恰好这一段的叙述也是非常简洁的,给人的感觉是,

他一再给这个句子做减法,而不是给它增加什么,作者用这种简洁的语言,目的就是要突出这

个玩具制作过程的简单,表现这种简易的物质,所能够带来的心灵的快乐是强烈的、旷日持久

的,这与如今的儿童所经历的现实截然不同,引人注意与思考。

(完整)《竹节人》文本解读

再回到文章的第一段,“我们小时候的玩具,都是自己做的,也只能自己做”,留意一下作

者的语言形式,如果这句话后面两个分句的顺序颠倒一下,情感的意味会有不同吗?在原文的

语言表达中,给读者的感觉是我们自己做的玩具很好玩,很有意思,甚至令人羡慕,它们都是我

们亲自做的,现在的人们肯定没有吧?所以不仅不为“只能自己做”感到什么可怜、遗憾,甚

至更有一种因为自己做而更有意思的自足、自豪。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制竹节人、斗竹节人以及老师没收竹节人却也自己偷偷玩竹节人的

叙述与描写,表现了童年游戏的乐趣,表达儿童心态的喜悦与满足,同时通过老师也自己偷偷斗

竹节人的叙述,抒发了对老师的亲近与理解,对于“我们”的竹节人能够得到老师的青睐而深感

自豪!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简易的物质能带来心灵快乐满足的价值观的相信!把文本主要内容表

现在一张图中,如

下:

(完整)《竹节人》文本解读

本文发布于:2023-01-28 12:47: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5169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竹节人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