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试题

悲催

更新时间:2023-01-28 12:40:29 阅读: 评论:0

中考题在哪里下载-卓有成效的意思


2023年1月28日发(作者:增广贤文全文解释)

汤思退:南宋最具争议的悲催宰相

何处是华⼭。峰峦杳霭间

四⼗九年如梦,⼋千⾥路为家。思量⾻⾁在天涯,暗觉盈盈泪洒。

⽟殿两朝拜相,⾦旨七度宣⿇。番思世事总如华,枉做⼀场话靶。

这是⼀⾸《西江⽉》,作者名叫汤思退,这诗是他在⽣命即将⾛到尽头时写就的临终之作,他是南宋的宰相,才⾼盖

世,为政主和,⼀⽣争议,⾄今也没个定论,但总体来说,⽆论官⽅还是民间,是将其列⼊反⾯⼈物之列的。原因嘛,

很简单,主张议和嘛,在⼈们的印象中,岂⾮同投降⽆异。

汤思退这个名字我知道的⽐较早,原因是这个名字有点奇葩,⼀般来说,起名多为前进向上,没⼈起这后退向下的,所

以便有了些印象。更为重要的是,他是紧接着秦桧拜相,也是执和议之策。但似乎他并不是属秦党,不然⾼宗也不会让

他接任相宰⼀职了。因为在⾼宗后期,主战呼声⽇⾼,可能这秦桧也⽤烦了,该换换⼝味了。

从这⾸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汤⼤⼈也实在是有点悲催,他历经⾼宗和孝宗两朝,七次拜相,到最后却落得个被⼈指责

的结局。

汤思退,字进之,号湘⽔,浙江龙泉⼈,南宋宰相。绍兴年进⼠,官⾄签书枢密院事、尚书右仆射、尚书左仆射,也就

是宰相。他聪明好学,为官清廉,办事谨慎。执政后,主张“⾦宋议和”,并奉旨割让疆⼟,极⼒排挤主战派张浚。后被

罢官贬⾄永州,闻⼈联名上书,以“奸邪误国”罪名要求处死⾃⼰,忧悸⽽死,终年48岁。是南宋最具争议的宰相之⼀。

都说北宋出名相,南宋出名将,这北宋时韩琦、范仲淹、王安⽯这样地名相⼀⼤堆,⽽到了南宋,似乎就没出过⼀个,

反过来说,你只要听说谁是南宋的宰相,便可把那⼀堆的屎盆⼦扣到他⾝上,⼀扣⼀个准,不是投降派就是奸⾂,不是

反过来说,你只要听说谁是南宋的宰相,便可把那⼀堆的屎盆⼦扣到他⾝上,⼀扣⼀个准,不是投降派就是奸⾂,不是

⼩⼈就是坏⼈,整个仿佛就变了个世道⼀般。竟选不出来⼀个好⼈来当这南宋的宰相。

汤思退⾃然也逃脱不出这个魔障,他上位时正处于两朝交替之时,⽽孝宗⼜是个很有抱负之⼈,⼀⼼想着要收复失地,

想要同⾦⼈开战时,便将这汤思退罢黜,⼀旦被打得头破⾎流时,但⼜将其复职,让其来收拾残局。于是这汤宰相就在

这闹剧中上上下下地沉浮。

汤思退少时在丽⽔南明寺僧房读书,他读书⽤功,机警灵敏、⼜因诗⽂清丽,当时已声名鹊起。后来汤思退参加博学宏

词科考试,名列第⼀,主考韩造见其容貌壮伟,断⾔:“此⽣⽇后定⼤贵为相”。

他虽然考试第⼀,但也是从基层做起的,他的第⼀个官职是福建建瓯县令,刚上任时此地便发洪灾,⼊城洪⽔深达数

丈,黎民百姓溺亡数千⼈。这对年轻⼲部来说真是⼀个严峻的考验。汤思退⽴即开仓赈济灾民,躬⾝勘察⽔情,组织⼈

⼒疏通河道,终于取得抗洪救灾的胜利。因⽽,汤思退深得建州百姓爱戴;其业绩上奏,受到朝廷器重,除秘书省正

字,迁郎曹。

后为他⼜升为起居舍⼈,旋迁为秘书监少监,为秘书省副长官,其⽂才博⼤,深得宋⾼宗的宠爱。加上汤思退因为官清

廉,办事谨慎,擢升为礼部侍郎、直学⼠院同知贡举,其所拔多贫⼠,为国家推举了⼀⼤批⼈才;⽽本科省元为秦埙;

状元为张孝祥,后皆为国家栋梁之材。这⼏年是汤思退仕途上的上升期,可以看出他在事业上的进步是很⼤的。

后来他名位⽇进,此时⾦宋两国格局已定,⾦⼈在兀术的主政下,也⼒主和议,他们也认识到,以其实⼒想灭南宋也是

不可能的;⽽南宋⽅⾯虽说⼀贯以议和为国策,但国内收复失地的呼声⼀刻也没有停⽌过。⾼宗赵构为了应付国内形

势,偶尔也会作出⼀些姿态,以平抚⽇涨的“北⼈”主战之势头。

秦桧为相⼗数年,虽然替赵构档了很多地枪,做了不少他想做⽽不敢明做之事,但⽆论朝野皆訾议汹汹,所以赵构也想

在不违背和议国策的前提下,以换相来转移⼀下民众的视线,⽽坚持“⾦宋议和”的汤思退就成了赵构的不⼆⼈选。

在不违背和议国策的前提下,以换相来转移⼀下民众的视线,⽽坚持“⾦宋议和”的汤思退就成了赵构的不⼆⼈选。

汤思退的主张是得到秦桧赏识的,并将其视为同道中⼈。在他病危之时,将副宰相董德元及汤思退⾄府中嘱托后事,并

各赠他俩黄⾦2000两,让他们继续推⾏其议和政策。

虽然,汤思退在政治上主张与北⾦议和,但其并⾮贪贿之⼈,也并⾮秦桧同党,所以,他拒收了秦桧的贿⾦。宋⾼宗闻

知汤思退并⾮秦桧⼀路,并能廉洁⾃律,则依为股肱,甚为信任,当即擢升汤思退权知政事,以副宰相之职参与国家⼤

事。

此时的赵构其实也是左右为难,他既不想背偏安之骂名,⼜不想真正地同⾦⼈去争战,所以,在启⽤汤思退为相时,⼜

起复主战派张浚为观⽂殿⼤学⼠,汤张⼆⼈如岳秦⼆⼈⼀样政见不合,⽽汤思退由此便开始了他在为相跌宕起伏的悲催

⼈⽣。

徽宗早死,随着北地传来钦宗被乱马踏死消息,赵构内⼼⾃是暗⾃窃喜,此时国⼈多主张北伐为宋钦宗报仇⾎恨,宋⾼

宗因从此⽆⼤位之忧,亦同意北伐以安民⼼,因⽽对主和派代表汤思退开始冷淡,于是罢免了汤思退相权。

⾦主完颜亮南侵,势如破⽵,⾼宗⼜急调汤思退回京任建康⾏宫留守,掌管宫钥及京城守卫,将国中军政⼤事及太⼦全

部付托与他。及⾦⼈退后,赵构禅位,⽽继任的孝宗以为⾦⼈已衰微,欲乘势北伐,重新启⽤主战派张浚为枢密使,令

其主持全国军事;⽽对主和派领袖汤思退及其党徒则痛斥打击。将汤思退贬为崇安县尉。

隆兴北伐,张浚惨遭符离集溃败,宋孝宗只好⼜复汤思退宰相之位,奉旨主持议和⼤计。然⽽张浚⼜复主战,孝宗摇摆

不定,⼜罢汤之相位再战,⼜败,张浚死,⼜复启汤思退,终签订《隆兴和议》。

孝宗朝汤思退两次拜相,位显当朝,朝中皆其党⽻和学⽣,因⽽有镇主之嫌,所以宋孝宗对其早有不满,只是想利⽤汤

思退的威信来阻⽌⾦⼈南侵。及⾦⼈⼀退,孝宗⼜治汤思退急于求和之罪,再次诏罢汤思退宰相之权,并责其迁往湖南

永州。

《隆兴和议》使⾦宋双⽅⼜回到相安⽆事的局⾯,⽽孝宗为了平息国内的不满情绪,⼜把这倒霉催的汤思退当作牺牲

品。然⽽,太学⽣张观等仍不肯罢休,⾮欲治汤思退于死地,其联名72⼈上书论汤思退议和误国,将主战派所造成的损

失强加在汤思退⾝上,请诛汤思退并以此打击主和派。

汤思退正在贬谪途中,闻此信⽓愤忧悸,中⽓⽇衰,他知来⽇⽆多,遂作篇⾸《西江⽉被谪怀感》,对其提线⽊偶的悲

催相路感叹不已,不久便撒⼿⼈寰。

南宋之偏安⼀直是被后世诟病,我想,包括赵构在内,谁也不愿意背这偏安之骂名,实在是⼒量不济时的权宜之策,当

国⼒稍涨之时,多有收复失地之愿。所以,不能说主战就“⾼⼤上”,主和就是投降派,就是卖国贼。

然⽽,不幸的是,这汤思退正是处于这和不和,战不战的尴尬时段,⼤家认为可战时,他就被贬黜,⼤家认为要求和

时,⼜把他提出来顶事。因为他是步秦桧后尘⼒主议和,所以,⼀直是背负骂名久久。直到清代⽅有史学家公正的认

为:“汤思退乃属救时之相,因朝中显要多为张浚门⼈,故⽽贬其名。”

汤思退同张浚实乃⼀对冤家,张浚以雪耻复仇恢复中原为⼰任;汤思退以保境安民作为求和之根本,这在后世评价的观

念上,两⼈⾃是天壤之别。但相同的是,两⼈都⼏起⼏落,两⼈都病死于贬谪途中,这只能说明,两⼈不管私德如何,

公⼼怎样,都是南宋战和之策摇摆不定的牺牲品。实在是可悲可叹!

本文发布于:2023-01-28 12:40: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8/15166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虚伪的反义词
下一篇:袁绍简介
标签:悲催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